泥沙磨损机理论文_杨先波,宋大军,刘蛟,严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泥沙磨损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机理,泥沙,铸铁,形貌,工况,耐磨性。

泥沙磨损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先波,宋大军,刘蛟,严军[1](2012)在《Cr26高铬铸铁在泥浆泵中应用的泥沙磨损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ZG35SiMn泵壳过流部件的磨损检测,发现磨损具有显着的非均匀性,磨损穿孔是泥浆泵主要的失效形式。高铬铸铁作为一种多项组织材料,在泥泵泵壳应用中发挥了更大的效益,通过泥沙的磨损试验,发现Cr26高铬铸铁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冲蚀角为0°时,经过1,040°热处理、260°回火保温4小时处理的G5号试样,相对耐磨性高出45钢的9倍之多。进一步分析磨损机理表明:Cr26高铬铸铁的高耐磨性是在基体的"固定支撑作用"和硬质碳化物的"阴影效应"共同作用形成的,其受损是因为硬质碳化物的断裂、脱落及基体的显微切削造成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2年08期)

范贤旗[2](2010)在《离心泵内泥沙磨损机理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河流多属于泥沙河流,且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固液两相流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运行在含沙水流中的离心泵,很容易遭到泥沙冲击磨损的破坏,威胁着离心泵安全和稳定性。因此,对含沙水流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离心泵在清水和水沙两相流情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离心泵轮毂头部形状对进口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圆锥型时叶片进口速度比较集中,速度分布不均匀,对顶部的磨损比较大,但其产生的最低压力最小,球型时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但随球型的增大顶部和圆柱型一样会有漩涡,且最低压力较大。根据此研究结果,结合工程实践应用,确定了离心泵的计算几何实体模型。第二,对清水及水沙两相流两种情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采用双流体模型和颗粒轨道模型模拟了水沙固液两相条件下离心泵内部流动。其中,采用双流体模型揭示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下,离心泵压力、速度和沙粒浓度的分布规律;采用颗粒轨道模型计算阐明了不同工况不同粒径下,离心泵的磨损部位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流量工况磨损严重,主要磨损部位在叶片吸力面中部至出口,叶片工作面进口处和出口处,小流量工况磨损较轻;沙粒浓度越大,粒径越大,分布越集中,对离心泵的磨损越大,效率下降的幅度越大。第叁,采用双流体模型计算分析了混合沙粒对离心泵的影响,得出了结论,混合沙粒粒径差别较大时,小沙粒在叶片上的分布区域大,大沙粒分布区域很小,其它的变化和单粒径的沙粒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0-03-01)

李爱农[3](2003)在《疏浚工况泥沙磨损机理及其耐磨新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磨损是叁大失效方式(磨损、腐蚀和疲劳)之一,具有经常发生和不可避免性,因此研究磨损和不断发展新的耐磨材料是一项“不朽”的课题。通过研究,可以找到工件磨损失效的真正原因,从而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获得高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是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的支持下完成的。文中系统论述了作者在疏浚工况泥沙磨损机理及其耐磨新材料课题研究中的工作成果,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 总结分析了磨损研究动态和提高材料耐磨性的方法;从两相流泥沙磨损的特点出发,结合对失效易损件的考察研究,分析指出了现役泥泵壳和绞刀片磨损失效的基本规律,提出了材料耐磨损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研制了能模拟疏浚工况的泥沙磨损试验机,总结提出了泥沙磨损试验换位测试法和疏浚工况泥沙磨损试验规范。 特别运用感应熔覆法以及堆焊覆层法和耐磨胶粘涂层方法,并从材料的加工应用考虑,设计研制了多种类型的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和高分子等耐磨新材料,对这些材料的耐磨性能、微观组织和磨损形貌的研究表明,它们各具特色,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研究发现,与聚合型、弥散型第二相的材料(如ZG35SiMn、WRD—1和KHC—K2熔敷材料等)相比,颗粒型第二相的材料(如WC/BCu钎焊熔敷耐磨材料、WRS1000型耐磨材料、1ZT碳化钨颗粒增强熔敷材料及KTC—1耐磨胶粘涂层材料等)在耐磨性能和磨损机理等方面均有不同,总结提出了以“颗粒型第二相”为特征的耐磨新材料泥沙磨损机理。还发现,机械球磨合金粉末对高铬覆层材料的强化和韧化有明显作用,是实现材料强韧性的有效途经。 根据绞吸挖泥船泥泵绞刀的制造、使用和修复性能要求,提出了疏浚工程易损件再制造叁原则;采用泥泵内衬互锁结构、绞刀梯度化耐磨设计和工艺再制造新技术,将高铬合金耐磨材料、熔敷耐磨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和高分子耐磨胶粘涂层材料成功地应用于再制造泥泵壳和绞刀片上,显着提高了泥泵壳和绞刀的耐磨寿命和挖泥船的疏浚效益。耐磨新材料的实船运用为疏浚工程易损件的制造使用和修复开拓了新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03-01-01)

汪选国,严新平[4](2002)在《高铬铸铁耐泥沙磨损的机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制的模拟疏浚工况的立式泥沙磨损试验机上 ,对 4 5钢和含碳量分别为 2 %和 3%的高铬铸铁进行了泥沙磨损试验。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这几种材料在泥沙磨损条件下的磨损表面形貌 ,分析了它们的磨损机理。对于象 4 5钢这类较软的材料 ,在泥沙磨损条件下 ,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是显微切削和多次塑性变形。对于含有较多高硬度碳化物质点的高铬铸铁类材料 ,在泥沙磨损条件下 ,材料的磨损机理主要是基体组织的显微切削和碳化物颗粒的脱落。提出了在泥沙磨损条件下提高材料耐磨性的途径 :一方面是如何减少基体组织的显微切削磨损 ;另一方面是如何使碳化物不易脱落 ,更好地起到保护基体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2年09期)

泥沙磨损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河流多属于泥沙河流,且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固液两相流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运行在含沙水流中的离心泵,很容易遭到泥沙冲击磨损的破坏,威胁着离心泵安全和稳定性。因此,对含沙水流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离心泵在清水和水沙两相流情况下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离心泵轮毂头部形状对进口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圆锥型时叶片进口速度比较集中,速度分布不均匀,对顶部的磨损比较大,但其产生的最低压力最小,球型时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但随球型的增大顶部和圆柱型一样会有漩涡,且最低压力较大。根据此研究结果,结合工程实践应用,确定了离心泵的计算几何实体模型。第二,对清水及水沙两相流两种情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别采用双流体模型和颗粒轨道模型模拟了水沙固液两相条件下离心泵内部流动。其中,采用双流体模型揭示了不同粒径、不同浓度下,离心泵压力、速度和沙粒浓度的分布规律;采用颗粒轨道模型计算阐明了不同工况不同粒径下,离心泵的磨损部位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流量工况磨损严重,主要磨损部位在叶片吸力面中部至出口,叶片工作面进口处和出口处,小流量工况磨损较轻;沙粒浓度越大,粒径越大,分布越集中,对离心泵的磨损越大,效率下降的幅度越大。第叁,采用双流体模型计算分析了混合沙粒对离心泵的影响,得出了结论,混合沙粒粒径差别较大时,小沙粒在叶片上的分布区域大,大沙粒分布区域很小,其它的变化和单粒径的沙粒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泥沙磨损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杨先波,宋大军,刘蛟,严军.Cr26高铬铸铁在泥浆泵中应用的泥沙磨损机理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2].范贤旗.离心泵内泥沙磨损机理的数值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3].李爱农.疏浚工况泥沙磨损机理及其耐磨新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

[4].汪选国,严新平.高铬铸铁耐泥沙磨损的机理探讨[J].材料保护.2002

论文知识图

基体胶层撕脱45钢试样磨面形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与常用不锈钢的...基休上浅表磨痕一14KTC一2颗粒边界冲蚀坑Belzona1811颗...一20Belzona1811犁沟和小坑图6一21Belz...

标签:;  ;  ;  ;  ;  ;  ;  

泥沙磨损机理论文_杨先波,宋大军,刘蛟,严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