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淀粉接枝聚己内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内酯,淀粉,接枝,开环,纺丝,木薯,玉米淀粉。
淀粉接枝聚己内酯论文文献综述
刘葆媛,荣会,陶希叁,杜锡光[1](2016)在《淀粉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级淀粉和己内酯为原料,采用悬浮、本体、悬浮/本体聚合3种方法,制备了淀粉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St-g-PCL).比较了3种聚合方法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本体聚合过程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可以达到40%.采用红外光谱、DSC、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确认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形貌.(本文来源于《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张忠庆,林晓艳,罗学刚[2](2014)在《木薯淀粉接枝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己内酯壳核纤维的制备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木薯淀粉(CS)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CS-g-St/Ba),并且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聚己内酯(PCL)为核层,CS-g-St/Ba为壳层的核壳结构纤维膜。分析了核层PCL浓度和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随着核层PCL浓度的增加,珠状纤维逐渐减少,最后形成无珠粒纤维,且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大,随着核层PCL流速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对核壳纤维的透射电镜和纤维断面扫描电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壳层CS-g-St/Ba和核层PCL;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t和Ba能同时接枝在CS骨架上,核壳纤维膜中同时含有CSg-St/Ba和PCL;核壳结构纤维膜的拉伸强度为1.58MPa,弹性模量为12.63MPa。相对于单轴静电纺CS-g-St/Ba和PCL纤维膜,核壳结构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4年10期)
王才,潘则林,吴美琰,赵萍[3](2014)在《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纳米晶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异氰酸酯与端羟基聚己内酯反应制备端异氰酸酯基预聚体,再接枝到淀粉纳米晶表面,制备了端基分子量可控的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纳米晶。分别用FTIR和1H NMR对所制备的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纳米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有少量聚己内酯接枝到淀粉纳米晶表面。XRD结果表明,接枝了少量聚己内酯后的淀粉纳米晶的晶型和结晶度与未接枝的淀粉纳米晶基本一致。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纳米晶的熔融温度由115℃左右提高到122℃左右,并且温度范围变宽。浸润性实验表明,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纳米晶与水不浸润,其表面已具有疏水性。聚己内酯仅接枝在淀粉纳米晶的表面,改善了淀粉纳米晶表面的疏水性能和与聚酯类聚合物的界面相容性。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纳米晶有望用于可降解聚酯类高分子材料,如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改善其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等。(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4年02期)
穆寄林,赵升云[4](2013)在《聚己内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制备及对聚己内酯/淀粉的增容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反应单体,通过熔融接枝反应将GMA接枝到聚己内酯(PCL)上,制备了PCL-g-GMA。以PCL-g-GMA为增容剂,制备了PCL/淀粉/PCL-g-GMA共混物。扫描电镜表明,PCL/淀粉共混物界面粘接力差、淀粉出现团聚。然而加入PCL-g-GMA后,PCL/淀粉/PCL-g-GMA中淀粉分散变得均匀,且淀粉颗粒被PCL包裹,两相界面更加模糊。拉伸实验表明,加入PCL-g-GMA增容剂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由(12.3±2.1)MPa增加到(17.0±3.2)MPa,拉伸模量由(4.2±1.8)GPa增加到(5.7±2.9)GPa.断裂伸长率由(210±16)%增加到(803±40)%。(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12期)
陈凤,杨成[5](2009)在《酶催化合成羟乙基淀粉/ε-己内酯接枝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Hydroxyethyl starch(HES)is put hydroxyethyl in to starch.The preparation of starch/ε-Caprolactone grafted copolymer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porcine pancreatic lipase as catalyze in DMSO.The structure of the co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1H-NMR.(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9年10期)
徐玲,杨成,段彬,蒋超[6](2009)在《脂肪酶催化合成淀粉/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非水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方法应用于淀粉改性领域,以猪胰脂肪酶为催化剂,合成了淀粉/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证明产物中确实已接枝上聚己内酯,通过核磁谱图分析计算有97%以上的聚己内酯接枝在C2,C3位的羟基上。详细研究了温度、初始水活度、pH值、底物摩尔比(己内酯/淀粉重复单元)对接枝率的影响,发现50℃、初始水活度为0.75、pH值为7.5、底物摩尔比大于6时接枝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9年07期)
李勇锋,林嘉平,陆冲,程树军[7](2007)在《钛酸四丁酯引发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淀粉和己内酯单体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通过原位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并利用红外光谱和差热扫描对接枝改性淀粉和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进而制备了接枝改性淀粉和聚己内酯的共混材料,并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疏水性和界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后能够有效改善共混材料两相的相容性,且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共混材料的疏水性得到改善,吸水前后材料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何立红,赵京波,杨万泰[8](2002)在《淀粉乙酸酯的阴离子接枝己内酯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淀粉在二甲基甲酰胺、吡啶存在下 ,以乙酸酐进行部分乙酰化 ,制备取代度为 0 7~ 1 9的淀粉乙酸酯 (St Ac) .以萘钠与淀粉乙酸酯中残余的羟基反应 ,将羟基转化为醇盐 (ONa) ,引发己内酯进行阴离子开环接枝聚合 ,合成了淀粉 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 (St g PCL)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 (GPC)研究了接枝前后聚合物分子量的变化情况 ,并以接枝率、单体转化率对接枝反应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接枝条件如温度、溶剂、引发剂和单体的用量对接枝率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升高 ,接枝率、单体转化率呈S曲线变化 ,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的增大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 .(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牟立,刘孝波[9](2001)在《聚酯酰胺/淀粉接枝ε-己内酯/淀粉叁元共混物的制备及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淀粉接枝ε-己内酯 ,以此作为相容剂与聚酯酰胺、淀粉进行叁元共混。应用扫描电镜、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讨论了共混物的制备及相容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01年02期)
淀粉接枝聚己内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木薯淀粉(CS)接枝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共聚物(CS-g-St/Ba),并且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以聚己内酯(PCL)为核层,CS-g-St/Ba为壳层的核壳结构纤维膜。分析了核层PCL浓度和流速对纤维形貌的影响,随着核层PCL浓度的增加,珠状纤维逐渐减少,最后形成无珠粒纤维,且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增大,随着核层PCL流速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对核壳纤维的透射电镜和纤维断面扫描电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壳层CS-g-St/Ba和核层PCL;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t和Ba能同时接枝在CS骨架上,核壳纤维膜中同时含有CSg-St/Ba和PCL;核壳结构纤维膜的拉伸强度为1.58MPa,弹性模量为12.63MPa。相对于单轴静电纺CS-g-St/Ba和PCL纤维膜,核壳结构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淀粉接枝聚己内酯论文参考文献
[1].刘葆媛,荣会,陶希叁,杜锡光.淀粉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张忠庆,林晓艳,罗学刚.木薯淀粉接枝苯乙烯/丙烯酸丁酯-聚己内酯壳核纤维的制备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
[3].王才,潘则林,吴美琰,赵萍.聚己内酯接枝淀粉纳米晶的制备[J].化学通报.2014
[4].穆寄林,赵升云.聚己内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制备及对聚己内酯/淀粉的增容作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5].陈凤,杨成.酶催化合成羟乙基淀粉/ε-己内酯接枝共聚物[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
[6].徐玲,杨成,段彬,蒋超.脂肪酶催化合成淀粉/聚己内酯接枝共聚物[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
[7].李勇锋,林嘉平,陆冲,程树军.钛酸四丁酯引发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的制备[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
[8].何立红,赵京波,杨万泰.淀粉乙酸酯的阴离子接枝己内酯聚合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2
[9].牟立,刘孝波.聚酯酰胺/淀粉接枝ε-己内酯/淀粉叁元共混物的制备及相容性研究[J].合成化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