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月花(新疆自治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针灸科8392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410-02
【关键词】针灸康复法/中风偏瘫治疗研究立法选穴
针灸学作为传统中医学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现代康复方法以其独有的特色在促进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方面也有着明显疗效。针灸与康复结合治疗中风偏瘫愈来愈被患者所接受。两者结合共同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
1.针灸治疗要重视康复理论
针灸取穴根据中医理论,“治痿独取阳明”,可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头针和指(趾)端放血疗法效果更好。康复训练上,可以利用中风后偏瘫早期低位中枢控制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通过健侧用力收缩来使患侧肌张力提高。随着偏瘫的恢复,肢体肌张力逐渐增高,出现肌痉挛,此时上肢多处于屈肌痉挛,下肢多处于伸肌痉挛。治疗上应抑制痉挛,针刺取穴应避免加重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痉挛状态。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要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手段,如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量表及FIM量表等分别对肌张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加以评定,不仅能体现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恢复的变化,而且对于指导患者进一步的治疗很有帮助。
2.针灸可以提高康复疗效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有许多方法,如毫针刺法、温针灸、拔罐法、刺络放血等方法,如果和康复训练相结合,不仅丰富了康复治疗的手段,而且事半功倍。
中风偏瘫早期,还是恢复期,针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安全方便的治疗手段,易被偏瘫患者接受。针灸医师应该丰富自身的康复医学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同时根据发病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针灸处方,将康复理论渗透到偏瘫各期的针灸治疗当中。针灸结合康复方法,在不违背各自的理论原则下,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3.针灸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针刺的时间
针刺治疗脑血管病应该在脑休克期过后,脑血管和心脑肾功能紊乱得以纠正后进行,那种认为脑血管病急性期就可以针刺醒脑开窍的极端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脑细胞受损期,由于脑组织广泛水肿,神经网络的瘫痪和脑神经介质的分泌传递障碍,早期的针刺信息通路根本不能建立,相反这种恶性的刺激对脑细胞在休克保护期内的自然修复和脑环境平衡起破坏作用,同时偏激的针灸治疗会妨碍神经内外科的观察和治疗,实属本未倒置的做法。要知道残疾障碍出现的多少,不是取决于针刺治疗的早晚,而是取决于脑细胞受损的范围和受损的部位。在恢复期治疗中一般早上针刺较下午好,因为①神经的敏感性上午较下午强;②午后是交感神经兴奋期,未梢和脑部的血管轻度扩张,加之血管舒缩调节功能的障碍,针刺后易引起身体不适,甚至脑部微血管的破裂,这也是住院病人在针刺治疗中病情复发的一个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针刺治疗适应期为恢复期,恢复期后,针刺对功能残疾的治疗是无效的。
(2)针刺的部位
针刺部位一般分为头部和体部。体针治疗一般以体外侧阳经区取穴为多。由于脑病变时,锥体束损伤以内侧为主,针刺内侧肢体,可以加重肢体的挛缩。根据运动神经恢复的特征,可采用先近端后远端的取穴方法,但对于脑血管损害较重、顽固性高血压、有反复中风史者,头面部及其它敏感的针刺应当尽量避免,以防因小失大的教训出现。对患肢痛觉过敏的病人刺的方法以调节痛阈。
(3)针刺的量
一般而言,年老、体弱、妇女多虚,宜轻中度刺激。年壮、体盛、男性多实,可稍重刺激,但头面部穴位均不宜强刺激。刺激量以气至而止,且不宜多留针。
(4)针刺的方法
临床上有多种针刺方法的报道。
一般偏瘫初期,外周神经传导并未受累,穴位的敏感性也较好,因此针刺穴位可以激活更多的经络系统,在取穴上要少而精。在恢复停滞期,也可使用微针(如眼、耳、足针等)针刺敏感性较强部位。恢复后期,如有典型的失神经征,也可使用电针、水针等。同时治疗期间要配合体疗,作业疗法等进行科学性康复治疗和科学性的神经功能康复评价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