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烷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烷酸,乙基,直链,体系,荧光粉,过氧化,氢氧化。
环烷酸论文文献综述
李治国,柳召刚,孙祥[1](2019)在《混合稀土料液中环烷酸萃取分离稀土和铝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烷酸体系中,对不同混合轻稀土料液酸度、铝浓度和萃取剂皂化值条件下,一定配比混合稀土和铝的分配比D、分离系数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稀土料液酸度pH=0.5时,D_(Al)=16,D_(RE)=0.044 8,β_(Al)/_(RE)=356.9;当料液中Al_2O_3浓度为0.17~0.32g/L时,氧化铝的分配比D_(Al)>1,β_(Al)/_(RE)有较大值;皂化度为0.3mol/L时,不仅能够避免由过皂化引起的乳化发生,同时稀土和铝还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因此高酸度、低浓度铝和低皂化度的环烷酸体系可以获得铝和混合稀土更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分离系数。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进行稀土和铝分离萃取试验,有机相和水相较易分层,萃取反应界面基本无叁相,分相极为理想,余液中铝含量小于0.011%,满足工业生产对铝含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11期)
徐振鑫,廖春发,朱尚萍,姜平国[2](2019)在《环烷酸萃取脱除废旧稀土荧光粉酸浸液中铁铝》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废旧稀土荧光粉酸浸液在环烷酸萃取过程中关于铁、铝杂质的除杂效果,考察环烷酸对于铁、铝、稀土的选择性;有机相组成、氨水浓度、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水洗温度、水洗相比对水洗效果的影响;盐酸浓度、相比、反萃时间对反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环烷酸∶异辛醇∶磺化煤油体积比为20∶20∶60、氨水浓度为2 mol/L、温度为20℃、氨水滴加速度为3 mL/min时,分离效果较优;水洗温度为40℃、相比(A/O)为2时,铁铝稀土的洗脱率分别为1.5%、4.2%和26.4%;反萃剂盐酸浓度为3 mol/L、反萃相比(A/O)为1、反萃时间为20 min时,铁、铝、稀土萃取率分别高达99.5%、99.8%和99.8%.(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王阅兵,孔雪[3](2019)在《常减压蒸馏装置环烷酸腐蚀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化工产业常减压蒸馏装置因炼制酸值较高的原油,导致高温部位的塔、管线等设备严重腐蚀,对装置整体运行周期及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文章针对装置腐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导致腐蚀的关键性因素,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做到有效控制腐蚀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18期)
朱尚萍[4](2019)在《环烷酸萃取脱除废稀土荧光粉酸浸液中铁、铝及稀土分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烷酸萃取分离废稀土荧光粉酸浸液过程中,料液中的杂质很容易引发乳化现象,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其中铁、铝是造成环烷酸乳化的原因,此外萃取工艺中采用多种萃取造成的萃取剂“中毒”,也对萃取工艺影响重大。针对目前除杂与稀土分离工艺复杂且萃取剂之间容易互相影响,本论文采用单一环烷酸萃取体系同时完成脱除铁、铝以及稀土分离的目的,研究脱除铁、铝的工艺条件,在测得环烷酸分离稀土基础数据后利用串级萃取模拟软件模拟实际生产工艺,即可完成单一的萃取剂既完成铁、铝与稀土的分离,解决后续萃取乳化问题,又可实现稀土间的分离,避免萃取剂“中毒”。本文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测定了铁、铝、稀土浓度改变时,环烷酸对铁、铝、稀土的萃取率,得到了环烷酸对铁、铝、稀土的萃取顺序。实验结果表明:萃取顺序为:铁>铝>稀土,随着初始铁、铝离子浓度的降低,初始稀土浓度上升,铁、铝萃取率快速上升,稀土萃取率缓慢上升,因此可以达到选择性分离的效果,最佳料液组成为Fe~(3+)浓度125 mg·L~(-1),Al~(3+)浓度1 g·L~(-1),RE~(3+)浓度0.7 mol·L~(-1),此时铁、铝、稀土的萃取率分别为100%,90.56%,20.19%。实验还对环烷酸体系分离铁、铝和稀土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萃取条件,最佳洗涤条件和最佳反萃条件,在最佳条件下,铁、铝、稀土的萃取率分别为100%,90.56%,20.19%,洗脱率分别为28.75%,4.91%,2.35%,且反萃率均大于99%。环烷酸萃取体系可以达到脱除铁、铝的目的,同时环烷酸在此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采用单级萃取试验得出了铈、铕、铽、钇最佳萃取条件的分配比D_(Eu)>D_(Tb)>D_(Ce)>D_Y,及各稀土间的分离系数;根据基础数据选择了最佳分离工艺:过氧化氢氧化沉淀铈+Y/Tb/Eu单进料叁出口工艺;此工艺经过串级萃取模拟软件EDS-DT模拟计算和实际试验验证后发现其可行性高,经济性强。(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耿忠兴,杨锦,于泽涵[5](2019)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环烷酸钼和环烷酸镍中钼和镍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采用液体杯制样并运用Quant Express无标样分析软件,测定环烷酸钼、环烷酸镍中Mo、Ni的含量,并考察了灰化温度参数、支撑膜对环烷酸钼、环烷酸镍样品中Mo、Ni的含量的影响。环烷酸钼、环烷酸镍中Mo、Ni的检出限分别为2. 6PPM与4. 3PPM,试验测量值与标准值相对误差低于5%、相对标准偏差低于4%(n=6),结果证明,方法无需标样且测量结果具有高准确度和高可靠性、简便快速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刘川楹,陈继,邓岳锋[6](2018)在《Cyanex 923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钪及其与P507和环烷酸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钪(Sc)在相关原料中含量低,伴生杂质元素多,回收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系统对比了直链叁烷基氧化膦(Cyanex 923)、2-乙基己基磷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环烷酸在硫酸体系中对Sc的萃取、分离和反萃。Cyanex 923在高酸度下能完全萃取Sc,而环烷酸和P507则在低酸度下有较高萃取率。Cyanex 923分离Sc与锆(Zr)、钛(Ti)的最佳水相酸度为1 mol/L,分离系数分别为5. 6和10. 6。P507在水相H~+浓度为2 mol/L时对Sc/Zr、Sc/Ti有最大分离系数,分别是21和59. 7。虽然P507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但难以反萃。3种萃取剂中仅有Cyanex 923能被有效反萃,在反酸H+浓度为0. 4 mol/L时有最大反萃率。因此,Cyanex 923更适合从含Sc二次资源浸出液中分离回收Sc。(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8年12期)
马越,郑志坤,向炜成[7](2018)在《高硫高酸原油的环烷酸腐蚀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一种高硫高酸原油引起的环烷酸腐蚀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硫化物和环烷酸是引起腐蚀的主要介质。采用能谱分析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环烷酸腐蚀与硫化物引发的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开裂之间的交互关系。当工作环境温度由高温转向低温时,由硫化物衍生的连多硫酸引起的不锈钢的腐蚀是明显的。当工作温度由低温向高温转变时,环烷酸的腐蚀行为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含Mo的奥氏体不锈钢在应对环烷酸腐蚀中效果显着。当腐蚀较为严重时,可以考虑Mo含量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317L以获得更好的抗腐蚀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柴永新[8](2018)在《高酸原油加工过程中的环烷酸腐蚀及防护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环烷酸性质及腐蚀机理的介绍与分析,讨论了原油组成、操作温度、流速和流动状态、介质的物理状态、操作压力以及设备材质等影响环烷酸腐蚀的重要因素,还介绍了加工高酸值原油中的腐蚀防护技术。(本文来源于《第叁届(2018)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11-14)
吕运容[9](2018)在《石化装置高温环烷酸流动腐蚀行为与工程防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烷酸是原油中一种具有极强腐蚀性的酸性化合物。本文针对高温环烷酸流动腐蚀行为和作用机制尚不够清晰,腐蚀工程预测与防护方法不够准确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模拟和工程验证等手段,开展了碳钢材料在不同冲刷角、不同流速和两相流下的高温环烷酸流动腐蚀研究,揭示了冲刷角、流速和两相流对环烷酸流动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和流固耦合作用机制,提出了考虑冲刷角、流速和两相流的环烷酸腐蚀预测与评价改进方法,并进行了工程验证,提高了石化装置环烷酸腐蚀防护的水平。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开展了不同冲刷角度的环烷酸流动腐蚀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冲刷角对环烷酸流动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冲刷角对环烷酸流动腐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冲刷角下呈现出不同的腐蚀速率和腐蚀形貌。碳钢材料的腐蚀速率随着冲刷角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加,存在极小值和极大值,形成类似正弦状的曲线,其中0o、60o冲刷角时为腐蚀速率的两个极小值;30o、90o冲刷角时为腐蚀速率的两个极大值。(2)发现不同冲刷角下环烷酸流动腐蚀受表面剪切应力和近壁处湍流强度的联合控制的规律。在60o冲刷角(含60o)以下的小冲刷角时,不同冲刷角下的腐蚀速率与表面剪切应力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面剪切应力为腐蚀主要控制因素;在60o冲刷角(不含60o)以上的大冲刷角时,近壁处湍流动能增大,与高腐蚀速率对应,近壁处湍流动能为腐蚀主要控制因素。(3)开展了流速、气液两相流对环烷酸流动腐蚀行为的影响分析,揭示了流速、气液两相流对环烷酸流动腐蚀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发现在相同的流速下,气液双相流下的环烷酸腐蚀速率等于或低于单液相流的腐蚀速率。(4)结合腐蚀实验和模拟计算结果,分析了流体力学因素对环烷酸流动腐蚀行为的影响,阐明了环烷酸流动腐蚀的流固耦合作用机制。在环烷酸流动腐蚀体系中,腐蚀是由流体冲蚀和环烷酸腐蚀的共同作用造成的,两者的协同效应产生高于冲蚀和环烷酸腐蚀之和的腐蚀速率。流速、冲刷角和多相流等流体流动因素,一般通过改变表面剪切应力和近壁处湍流强度的大小来影响冲刷强度大小和改变传质速率,从而影响腐蚀的严重程度。(5)提出基于冲刷角、流速和两相流为修正参量的环烷酸腐蚀预测与评价改进方法,并建立了石化过程装置炼制含酸油的腐蚀检测与评价方法,提高了环烷酸腐蚀评价与防护水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0-01)
吕运容,陈学东,陈志平,梁春雷[10](2018)在《机械设备环烷酸流动腐蚀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碳钢材料多个冲刷角度下的高温环烷酸流动腐蚀进行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冲刷角对环烷酸流动腐蚀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试验证明碳钢材料的腐蚀速率随着冲刷角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加,存在极小值和极大值,并发现冲刷角通过改变冲刷强度和传质过程影响环烷酸流动腐蚀性能,腐蚀受表面剪切应力和近壁处湍流强度的共同控制,对石化装置工程设计与腐蚀监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8年09期)
环烷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废旧稀土荧光粉酸浸液在环烷酸萃取过程中关于铁、铝杂质的除杂效果,考察环烷酸对于铁、铝、稀土的选择性;有机相组成、氨水浓度、温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水洗温度、水洗相比对水洗效果的影响;盐酸浓度、相比、反萃时间对反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环烷酸∶异辛醇∶磺化煤油体积比为20∶20∶60、氨水浓度为2 mol/L、温度为20℃、氨水滴加速度为3 mL/min时,分离效果较优;水洗温度为40℃、相比(A/O)为2时,铁铝稀土的洗脱率分别为1.5%、4.2%和26.4%;反萃剂盐酸浓度为3 mol/L、反萃相比(A/O)为1、反萃时间为20 min时,铁、铝、稀土萃取率分别高达99.5%、99.8%和99.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烷酸论文参考文献
[1].李治国,柳召刚,孙祥.混合稀土料液中环烷酸萃取分离稀土和铝的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2].徐振鑫,廖春发,朱尚萍,姜平国.环烷酸萃取脱除废旧稀土荧光粉酸浸液中铁铝[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9
[3].王阅兵,孔雪.常减压蒸馏装置环烷酸腐蚀及防治对策[J].化工管理.2019
[4].朱尚萍.环烷酸萃取脱除废稀土荧光粉酸浸液中铁、铝及稀土分离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5].耿忠兴,杨锦,于泽涵.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环烷酸钼和环烷酸镍中钼和镍的含量[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6].刘川楹,陈继,邓岳锋.Cyanex923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钪及其与P507和环烷酸的比较[J].应用化学.2018
[7].马越,郑志坤,向炜成.高硫高酸原油的环烷酸腐蚀与对策[J].当代化工.2018
[8].柴永新.高酸原油加工过程中的环烷酸腐蚀及防护技术研究进展[C].第叁届(2018)石油化工腐蚀与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9].吕运容.石化装置高温环烷酸流动腐蚀行为与工程防护方法[D].浙江大学.2018
[10].吕运容,陈学东,陈志平,梁春雷.机械设备环烷酸流动腐蚀作用机制研究[J].流体机械.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