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山区人和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

警惕山区人和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

一、谨防山区人畜钩端螺旋体病(论文文献综述)

李玲[1](2021)在《浙江宁波地区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调查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程度的逐渐提高,以及政府部门生猪增产保供工作要求的不断加码,病死、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病死畜禽的不当处置给人体健康、养殖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很大隐患。不妥善的处理极易造成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扩散,畜禽尸体中可能存在的抗生素、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尸体腐烂分解后产生的氨、胺、硫化氢、甲硫醇等气体物质及尸氨、腐氨等液体物质对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也构成潜在危害。病死畜禽不当处置一定程度上为不法分子违规制售病死畜禽产品提供便利,这些产品一旦流入市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以低廉的价格扰乱正常的畜禽产品供求关系。因此,开展对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访谈交流、数据监测等方法,对2018—2020年间浙江宁波市象山、余姚、奉化、慈溪、宁海等5个县(市或区)的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包括主体设备、工艺流程与特点)、病死猪处理量、处理成本、处理效益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2018—2020年间的生猪存栏量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量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象山、余姚与慈溪、奉化、宁海分别采用干性化制法、热解炭化法、炭化焚烧法和高温发酵方法。热解炭化法处理能力强,但效益较低,且产物不利于资源可循环利用;焚烧法处理效率高,但处理后产物不利于资源可循环利用。高温发酵方法成本高、处理效率低,且后续存在流行病传播风险;干性化制法产物回收利用率高、综合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高,值得各地区推广使用。此外,还发现每年的2-4月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量最高,各地每年存栏虽波动变化,但无害化处理量基本呈下降趋势,与2018年相比,2020年处理量下降33.7%。这提示在早春季节要加强对疾病的防控,同时也显示在宁波地区生猪疾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

彭培英[2](2019)在《云南小兽体表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文中提出革螨是一大群节肢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共报道革螨亚目螨类约8280种,我国记载的革螨已达600多种。在动物分类上,革螨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sitformes中气门亚目Mesostigmata或革螨亚目Gamasida中的一个“股”cohort即“革螨股”Gamasina。革螨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因种类不同而异,一些革螨营自由生活;一些革螨营寄生生活,特别是营体表寄生生活,如寄生于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甚至其他节肢动物体表的革螨等。体表寄生革螨最常见的宿主(寄主)动物是啮齿类及其他小型哺乳动物。有些革螨种类与医学相关,一些革螨可以通过直接叮咬人类皮肤造成皮炎;一些革螨被认为是部分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或储存宿主,例如立克次体痘和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有着广阔的领土,复杂的地形地貌以及变化多端的气候,动植物丰富。本文利用1990年至2015年期间所陆续积累的大量原始数据和革螨标本,参照“数据挖掘”的基本思路,对这些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挖掘,研究结果如下:1小兽宿主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布特征本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1990年至2015年期间对云南省40个县(市)的长期积累调查。从所调查的40县(市)共捕获17638只小兽,经分类鉴定,隶属于7目12科38属74种,宿主种类丰富,其中啮齿目最多共16420只,占所有小兽的93.094%(16,420/17,638)。在所鉴定出的74种小兽中,黄胸鼠、大绒鼠、齐氏姬鼠、褐家鼠构成比最高,分别为29.964%,12.139%,10.829%和8.210%,是整个云南省40县(市)所捕获小兽的优势宿主。五个动物地理小区中,捕获的小兽个体数以横断山南部小区(II区)的最多,但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以横断山中部小区(I区)最高,小兽的物种数是57种(S=5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是2.788(H=2.788)。滇西高原小区(IV区)和滇南山地小区(V区)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每个动物地理小区优势宿主也不相同。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宿主相似性聚类结果显示IV区和V区首先聚集在一起,I区和II区聚集在一起,随后再和III区聚到一起。有13种宿主动物广布种,32种特有种。2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布特征在所捕获的17638只小兽体表上共采集到革螨139111只,分类鉴定为13科39属156种。在所鉴定出的13科中,厉螨科所占的种类最多(104种)、个体数量最大(130950只),个体数量占全部革螨的95.438%。在所鉴定出的156种革螨中,有16种主要革螨(个体数量大于1000),这16种主要革螨的总构成比达到了92.97%,其中又以纳氏厉螨、毒厉螨、短尾鼩地厉螨、贵州厉螨、土尔克厉螨的数量最多(个体数量大于10000),这5种螨是云南省全境范围内的优势革螨种类。本文研究还发现,革螨个体数和多样性与小兽宿主的个体数和多样性呈显着正相关(个体数:r=0.94,P=0.02;多样性:r=0.87,P=0.05),这说明了革螨的物种多样性主要是受宿主因素影响。聚类分析、极点排序和主分量分析三种方法对革螨区系划分的结果基本一致,I区和II区的革螨划分为一类,III区和V区的革螨划分为一类,IV区单独为一类。不同动物地理小区的优势革螨种也不相同。在云南省革螨区系成分中,既有东洋界成分,也有古北界成分,其中东洋界75种,占48.08%;古北界种类有56种,占35.90%;广布种25种,占16.03%,这可能与云南省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明显的海拔差异有关。用“生态位宽度”来研究“广宿主螨种”,结果显示土尔克厉螨、纳氏厉螨、鼩鼱赫刺螨、短尾鼩地厉螨和金氏厉螨是广宿主革螨种;有27种地理广布革螨种。本研究结果显示,云南省革螨的物种多样性超过了我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及来自其他国家任何一个区域性调查的革螨物种多样性(甚至整个国家的革螨物种多样性)。小兽宿主是影响革螨物种多样性高低及区系分布的首要因素。此外,云南省复杂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地理景观及栖息地、复杂多变的气候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革螨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这些间接的因素也可以通过影响小兽宿主进而影响革螨的多样性及区系分布。3革螨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沿不同环境梯度的分布格局本研究结果显示,革螨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布会沿着不同环境梯度(如纬度和海拔)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革螨的科、属、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都呈现了随纬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25?-27?N之间,研究认为,形成物种密度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两大区系分界线和交错区的边缘效应。东洋和古北两大区系成分过渡或交错区的跨度在22?-29?N之间,并在25?-27?N之间共同构成了两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革螨的属、种β多样性沿着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基本呈双峰分布格局,峰值反映出革螨的组成及成分在不同纬度梯度、气候带之间的过渡和转变,说明β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纬度梯度的气候、环境变化程度的关系密切,以及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对两区系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云南省西部横断山区25?-27?N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由于边缘效应的复杂的地理景观,这里的革螨科、属、种和特有种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革螨的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包括β多样性),如科丰富度、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着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3000m之间。由于边缘效应的影响,云南省海拔2000-3000m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4革螨种多度分布和种样方关系云南省革螨的种-多度图接近对数正态分布,其理论曲线用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拟合取得较好效果(α=0.30,拟合优度R2=0.9057)。个体数量在2-4个之间的种类最多,有30种,优势种和稀有种都较少。根据Preston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可估测出云南省境内革螨总物种数为177种,约有21种革螨未采集到,这在实际的野外调查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有些物种特别稀少而未能采集到。种-样方关系图表现为随着宿主样本量增加,革螨物种数缓慢增多,当宿主数量达到17638只时,种-样方曲线还在继续攀升,这可能与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不同的纬度、海拔、不同宿主种类等)革螨物种构成的不均匀性有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革螨的物种组成可能有很大差异。此外,本文还描述和报道了1个革螨新种,即:景哈厉螨Laelaps jinghaensis sp.nov.并且还在结果中详细附上了云南省境内40县(市)的革螨名录和小兽宿主名录。5景观多样性与媒介革螨地处“三江并流区”的山区地理景观(ML)小兽宿主种类丰富(55种3323只),革螨种类丰富(88种23095只),动物传染源宿主大绒鼠(15.92%)、齐氏姬鼠(14.17%)和媒介革螨(毒厉螨,12.22%)的构成比不是很高,优势地位也不突出,媒介革螨(毒厉螨)感染优势宿主(中华姬鼠、大绒鼠、齐氏姬鼠)的感染率(0,0.38%,1.49%)及平均多度(0,0.02,0.09)很低;而地处西双版纳地区的坝区地理景观(FL)小兽宿主种类比较单一(仅有18种),革螨种类比较单一(54种),动物传染源宿主黄胸鼠(88.04%)和媒介革螨种(毒厉螨,23.77%)的构成比很高,优势地位很突出,媒介革螨(毒厉螨)感染优势宿主(黄胸鼠)的感染率(38.87%)及平均多度(2.21)较高。

洪文艺[3](2011)在《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文中认为在世界饭店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下,有两大问题困扰着我国饭店业的未来发展:①饭店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②饭店业的未来发展缺乏先进理论的支撑。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饭店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一直被世界饭店业所关注;饭店业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支撑理论。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的环保饭店、节约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等,就是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进行的有益探索。然而,近30年的实践证明,“绿色饭店”所依托的主体理论越来越表现出局限与不足;“循环饭店”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层面强大的循环体系的支撑;“低碳饭店”的发展则离不开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碳”交易平台的支撑。因此,在现有条件之下,中国饭店业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走“生态饭店”之路。论文以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对生态饭店的理论构建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从饭店的产品、行业、功能、管理等饭店的属性变化,分析了中国饭店从业态形式到产品内涵的深刻变化,并通过饭店的本质属性、主体、功能、组成结构及特征的分析,对饭店的概念进行了再定义,即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2)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提出饭店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本性、复合性、消费性、污染性、依赖性、开放性和高度敏感性的特征,其中,消费(消耗)是饭店系统的生态本质。(3)通过对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提出饭店生态系统中所有影响到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稳定平衡、互惠共生的和谐关系问题都是饭店生态问题。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具体表现在:饭店自身、饭店对人、人对饭店、饭店对环境和环境对饭店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4)基于绿色饭店的分析,重新修订了生态饭店的概念,即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5)探讨了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特征,指出人、饭店、环境三大因子共同组成了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逐步递进的五个层次构成了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是生态饭店的四大功能;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是生态饭店的本质特征;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饭店生态系统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6)提出了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三要素: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其中生态设计是关键,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问题;系统管理是基础,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系统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问题;社会支撑是保障,它解决的是各种环境为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的问题。(7)以江西景德镇紫晶宾馆为案例,通过对宾馆室内外环境质量的检测,分析了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和生态问题;建立了生态饭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饭店等级划分导向,评价结果表明紫晶宾馆属于EEE级(中级)生态宾馆;最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紫晶宾馆达到更高等级的生态宾馆的实现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对饭店和生态饭店进行了再定义,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2)初步建立了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从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角度提出“人、饭店、环境”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大功能。生态饭店具有自然、经济和文化的综合特征,而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生态饭店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3)提出了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是实现生态饭店三条途径,生态设计可解决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系统管理能满足生态饭店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社会支撑是维持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4)探索性地构建了生态饭店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导向,并以景德镇紫晶宾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饭店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总结,运用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理论对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生态饭店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杨翠富,韩果方[4](2003)在《谨防山区人畜钩端螺旋体病》文中指出

阮小明[5](1995)在《为了三峡百万移民的健康──访环境医学专家鲁生业教授》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采访同济医科大学武汉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鲁生业教授,阐述了三峡工作百万移民的健康问题。三峡地区曾经是多种传染性疾病的自然疫源地,还有氟中毒、碘缺乏症及克山病等地方病分布也较广。此外,移民区的环境卫生以及施工区的职业病、工伤事故等劳动卫生问题亦不可忽视。鲁教授认为,为确保三峡施工队伍与百万移民的健康,必须:开展施工区和移民区的卫生学评价;建立卫生保障体系;选择移民区最佳地址;加强移民的健康教育。

二、谨防山区人畜钩端螺旋体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谨防山区人畜钩端螺旋体病(论文提纲范文)

(1)浙江宁波地区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病死及病害畜禽的危害及其无害化处理方法
    1 病死及病害畜禽对人畜与环境的危害
        1.1 对人体的危害
        1.2 对养殖业的危害
        1.3 对环境的危害
    2 病死及病害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2.1 国外无害化处理方法
        2.2 国内规范的处理方法
        2.3 病死畜禽处理前后注意环节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宁波地区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实践与比较分析
    1 宁波市地域简介
    2 宁波市畜牧业生产状况
    3 宁波地区主要无害化处理方案实践
        3.1 象山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案
        3.2 余姚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案
        3.3 奉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案
        3.4 慈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案
        3.5 宁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案
    4 宁波地区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比较分析
        4.1 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情况比较分析
        4.2 病死猪的平均死亡重量
        4.3 效益分析
        4.4 保障措施
    5 分析与讨论
        5.1 选址要合理
        5.2 工艺需科学
        5.3 落实有力度
        5.4 方法应系统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云南小兽体表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革螨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分类现状
    一、革螨概述
        1 革螨的分类地位
        2 革螨生活史及行为习性
        3 革螨与医学的关系
        3.1 革螨的直接危害
        3.2 革螨的间接危害
    二、革螨分类动态及分类体系
        1 革螨分类历史
        2 革螨分类体系
        3 本文采用的革螨分类体系
        4 目前革螨分类存在的问题
    三、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现状
        1 物种多样性及区系概念
        2 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研究动态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四、革螨的鉴别特征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一、原始资料来源及革螨采集
        1 原始资料来源
        2 现场调查
        3 宿主动物检查和鉴定
        4 革螨采集与分类鉴定
        5 标本制作与分类鉴定
        6 主要器材
        7 封固液的配制
    二、数据分析
        1 物种多样性统计
        2 区系特征分析与区系划分
        2.1 极点排序
        2.2 系统聚类
        2.3 主分量排序
        3 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空间分布格局
        3.1 水平分布格局
        3.2 垂直分布格局
        4 广布种和特征种分析
        5 种多度分布和种样方关系
        5.1 种多度分布
        5.2 种样方关系
        6 总物种数预测
        7 新种描述
第三章 结果
    一、云南省革螨及其宿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1 宿主物种多样性特征
        1.1 云南省全境小兽宿主物种构成情况
        1.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动物的物种构成
        1.3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动物多样性
        2 革螨物种多样性特征
        2.1 云南省全境革螨物种构成情况
        2.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革螨物种构成
        2.3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革螨多样性
        3 革螨及其宿主物种丰富度关系
    二、云南省革螨及其宿主动物区系分布特征
        1 宿主区系分布特征
        1.1 优势宿主动物感染革螨总况
        1.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动物优势种
        1.3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小兽宿主相似性比较
        1.4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的优势宿主感染革螨差异
        1.5 宿主动物广布种
        2 革螨区系分布特征
        2.1 五个动物地理小区革螨区系分布
        2.2 不同动物地理小区革螨优势种
        2.3 地理广布革螨种
        2.4 广宿主革螨种
        3 革螨区系划分
        3.1 聚类分析
        3.2 极点排序(polar ordination, PO)
        3.3 主成分分析(主分量排序)(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 PCA)
    三、景观多样性与媒介革螨
        1 两种地理景观的小兽宿主多样性比较
        2 两种地理景观的革螨多样性比较
        3 两种地理景观的媒介革螨感染比较
    四、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空间分布格局
        1 水平分布格局
        1.1 科和属的分布特征
        1.2 特有种和广布种的分布特点
        1.3 总革螨种、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的分布特征
        1.4 两大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水平分布格局、区域特征及分异
        1.5 β物种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及与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关系
        2 垂直分布格局
        2.1 革螨区系成分及丰富度沿海拔分布格局
        2.2 总物种数、特有种和特有度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
        2.3 总革螨种沿海拔梯度β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五、云南省革螨的种多度分布和种样方关系
        1 种-多度分布
        2 种样方关系
    六、云南省革螨的总物种数预测
    七、云南省革螨新种
    八、云南省小兽体表革螨名录
    九、云南省小兽宿主名录
第四章 讨论
    一、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分析
    二、云南省革螨区系分布特征分析
        1 云南省革螨区系分布和区系形成的可能原因
        2 地理广布种和广宿主螨种
        3 云南省革螨区系划分
    三、景观多样性与媒介革螨
    四、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1 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水平分布格局的成因
        2 云南省革螨物种多样性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成因
    五、云南省革螨种多度和种样方关系分析
    六、云南省的总物种数预测
    七、云南省革螨新种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生态饭店的研究进展
    1.2.2 饭店生态系统及管理研究
    1.2.3 饭店环境管理研究进展
    1.2.4 生态建筑研究进展
    1.2.5 研究不足与展望
1.3 生态饭店的理论支撑
    1.3.1 基础生态学理论
    1.3.2 应用生态学理论
    1.3.3 现代饭店管理理论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饭店与饭店生态系统
2.1 饭店的属性变化与再定义
    2.1.1 饭店的属性变化
    2.1.2 饭店定义的再研究
2.2 饭店生态系统分析
    2.2.1 饭店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2.2 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
    2.2.3 饭店生态系统的结构
    2.2.4 饭店生态系统的功能
    2.2.5 饭店生态系统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
3.1 关于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
    3.1.1 饭店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生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1.2 饭店环境管理理论将被饭店生态思想所取代
3.2 饭店生态问题的系统分析
    3.2.1 饭店自身的生态问题
    3.2.2 饭店对人的生态问题
    3.2.3 人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3.2.4 饭店对环境的生态问题
    3.2.5 环境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架
4.1 生态饭店的定义与内涵
    4.1.1 绿色与生态的辨析
    4.1.2 生态饭店的内涵理解
4.2 生态饭店的组成
    4.2.1 生态饭店中人的因子
    4.2.2 生态饭店中的环境因子
4.3 生态饭店的结构
    4.3.1 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
    4.3.2 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
4.4 生态饭店的功能
    4.4.1 功能一:经济高效运行
    4.4.2 功能二:安全健康舒适
    4.4.3 功能三:环境友好持续
    4.4.4 功能四:社会和谐稳定
4.5 生态饭店的特征
    4.5.1 生态饭店的自然特征
    4.5.2 生态饭店的经济特征
    4.5.3 生态饭店的文化特征
4.6 生态饭店的生态伦理
    4.6.1 人和饭店在系统中的道德规范
    4.6.2 饭店"以人为本"的生态准则
    4.6.3 鉴别饭店生态行为的基本原则
    4.6.4 生态饭店产品的道德伦理尺度
    4.6.5 环境责任与市场结合的饭店伦理
    4.6.6 生态饭店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4.7 生态饭店的分类
4.8 本章小结 5 生态饭店的实现途径
5.1 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关键
    5.1.1 传统环境措施的局限性
    5.1.2 构建生态饭店的三要素
5.2 生态饭店的设计建设
    5.2.1 饭店设计的生态化
    5.2.2 饭店建设的生态化
    5.2.3 饭店改扩建的生态化
5.3 生态饭店的系统管理
    5.3.1 饭店系统管理理论的创新
    5.3.2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优势
    5.3.3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原则
    5.3.4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内容
5.4 生态饭店的社会支撑
    5.4.1 政策体制的支撑
    5.4.2 生态技术的支撑
    5.4.3 生态人才的支撑
5.5 本章小结 6 生态饭店的案例研究——江西景德镇市紫晶宾馆
6.1 景德镇与紫晶宾馆概况
    6.1.1 作为案例研究的理由
    6.1.2 景德镇市概况
    6.1.3 紫晶宾馆简介
6.2 紫晶宾馆的生态现状分析
    6.2.1 重要生态指标检测分析
    6.2.2 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
    6.2.3 紫晶宾馆的生态问题
6.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6.3.1 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6.3.2 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6.3.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6.4 紫晶宾馆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6.4.1 硬件途径
    6.4.2 软件途径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几点建议
7.4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四、谨防山区人畜钩端螺旋体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宁波地区病死及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调查与研究[D]. 李玲. 扬州大学, 2021(02)
  • [2]云南小兽体表革螨物种多样性及区系分类研究[D]. 彭培英. 贵州大学, 2019(09)
  • [3]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D]. 洪文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 [4]谨防山区人畜钩端螺旋体病[J]. 杨翠富,韩果方. 贵州畜牧兽医, 2003(06)
  • [5]为了三峡百万移民的健康──访环境医学专家鲁生业教授[J]. 阮小明. 医学与哲学, 1995(09)

标签:;  ;  ;  ;  ;  

警惕山区人和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