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襞微循环论文_张轶,朱逊康,马圣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甲襞微循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循环,关节炎,抗体,类风湿,肺动脉,硬化症,内皮。

甲襞微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张轶,朱逊康,马圣楠[1](2019)在《有氧运动对肺活量指数不及格大学生人群甲襞微循环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人群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按照入校体格健康普查标准,随机抽取2017级新生500名健康个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肺活量指数不合格的50名大学生作为测试实验对象,观察50名实验对象有氧运动后的肺活量指数及有氧运动前后的甲襞微循环功能变化。其中20名为男生组,30名为女生组。结果相较于运动前,肺活量不及格中的20名男生运动后肺活量指数明显提[(54.71±3.76)vs (48.73±3.36)(t=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活量不及格中的30名女生运动后肺活量指数也明显提高[(45.00±3.67)vs(38.23±2.93)(t=12.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运动前,20名男生运动后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有改善[(0.78±0.69)vs(1.27±1.12)(t=2.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态积分有改善[(0.32±0.40)vs(0.6±0.53)(t=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积分有明显改善[(1.17±0.71)vs(1.93±1.02)(t=2.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30名女生运动后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有明显改善[(1.01±0.75)vs(1.83±1.23)(t=3.255)](P<0.01);总积分有改善[(1.50±0.99)vs(2.19±1.16)(t=2.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组运动前后甲襞微循环流态积分和襻周积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提高肺活量指数不合格大学生人群的肺活量指数,并对改善其微循环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31期)

姜波,徐雪,王春,耿林玉,冯学兵[2](2019)在《甲襞微循环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甲襞毛细血管镜检查(NVC)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动脉高压(PAH)及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性,分析NVC对预测SLE伴发PAH的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SLE患者(SLE组)的肺动脉压(PAP),其中合并PAH患者17例(SLE-PAH组),无PAH患者29例(SLE-non-PAH组);依据是否伴发心血管并发症,将46例SLE患者分为SLE-无心血管损害组(n=30)和SLE-有心血管损害组(n=16)。另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以毛细血管镜检测各组手指甲襞毛细血管的管袢数、管径、形态、血流、出血、红细胞聚集、血色等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并分析NVC检查指标与患者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SLE-PAH组患者毛细血管管袢数显着减少(P<0.05);(2)SLE-PAH组患者的毛细血管管径、形态、流速、红细胞聚集等异常评分显着升高;(3)SLE组患者各NVC异常与心血管并发症和血浆BNP浓度相关。结论: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其PAH及心血管损害包括心功能不全相关,可用来预测PAH的发生及预后。(本文来源于《微循环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丹英,陈贵平,严茂胜,林瀚生,肖斌[3](2019)在《精细打磨工人甲襞微循环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手传振动作业对精细打磨工人手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某高尔夫球具厂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57名精细打磨工人为接振组,以30名无接触手传振动作业的工人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结果接振组工人的管袢周围出血点检出率、异常管袢比例、管袢总宽均高于对照组[43. 9%vs 13. 3%,(56. 6±20. 9)%vs (41. 2±14. 5)%,(44. 7±4. 9) vs (42. 4±4. 9)μm,P <0. 05],管袢密度、管袢长度和输出支管径均低于对照组[(7. 7±1. 0) vs (8. 8±1. 0)个/mm,(185. 1±33. 9) vs (205. 6±23. 2)μm,(18. 3±1. 9) vs (19. 6±2. 6)μm,P <0. 05];但2组工人袢顶直径和输入支管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接振组工人左手异常管袢比例低于右手[(53. 1±20. 6)%vs (61. 5±24. 2)%,P <0. 01],管袢长度长于右手[(187. 2±33. 5) vs (179. 4±35. 4)μm,P <0. 05];但其左、右手的管袢密度、管袢总宽、袢顶直径、输入支管径和输出支管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传振动接触可导致精细打磨工人的手指甲襞管袢密度减少,管袢长度变短,管袢总体变宽,异常管袢比例和管袢周围出血增加。甲襞微循环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手传振动所致血管损伤的辅助检查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晓奎[4](2019)在《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及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及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为降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诊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实验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及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发热、咳嗽咳痰、血白细胞>15×109/L、炎症、以及术后感染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h以及术后48h VA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4h、术后8h以及术后12h 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足甲襞微循环中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状态积分以及综合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足甲襞微循环中流态积分、管襻积分、襻周状态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足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理想,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改善足甲襞微循环,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医用影像学》期刊2019年05期)

梁家祺[5](2019)在《甲襞微循环与1级低中危高血压血瘀证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外周阻力增大目前被认为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微循环作为调控外周阻力的主要环节,其功能与结构异常被认为与高血压互为因果。高血压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表现与传统医学中血脉瘀阻十分相似,因而血脉瘀阻可能在高血压中普遍存在。目前针对微循环与高血压血瘀证的研究主要涉及全层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为高危和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群体混杂因素较多,且合并糖尿病等疾病或出现靶器官损害可能会影响血瘀证的程度、表现而使结果出现偏倚,目前尚未见针对低中危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微循环与血瘀证相关性研究。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焦虑等已被证实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是否亦与微循环障碍具有相关性,目前未见此类研究。[目的]探索1级低中危高血压患者甲襞微循环障碍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探索高血压早期是否已存在血瘀表现,探索血瘀积分与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性,探索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焦虑等高血压常见危险因素是否与微循环障碍具有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分为1级低中危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组。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级低中危高血压患者,并在西苑医院门诊、国宾体检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招募健康受试者,两组受试者均签署相应的知情同意书。高血压组受试者完善非同日叁次同一水银柱血压计检查,测量血压符合1级高血压标准后行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检测,符合纳排标准进入两周洗脱期,两周内患者不可服用包括降压、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等任何影响心血管功能的药物。洗脱期结束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等检查,对符合纳排除标准者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血瘀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健康受试者在接受试验前需提供近一年健康体检证明,需进行一般资料记录并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血瘀证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结果]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甲襞微循环积分与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P<0.05)。②通过卡方检验对高血压组、健康组甲襞微循环正常/异常例数进行差异分析,两组甲襞微循环正常/异常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甲襞微循环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通过卡方检验对高血压组、健康组是否为血瘀证例数进行差异分析,两组血瘀证/非血瘀证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血瘀证积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对血瘀证积分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瘀证积分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P<0.05)⑤通过将微循环评定结果进行赋值作为因变量,正常为0,轻度异常为1,中度异常为2,重度异常为3。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焦虑等危险因素按照是/否进行赋值1/0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焦虑均与微循环障碍相关(P<0.05),而吸烟、肥胖与微循环障碍关系不密切(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病微循环障碍与血瘀程度呈正相关。(2)1级低中危高血压患者微循环障碍较健康人群更为显着;1级低中危高血压患者血脉瘀阻较健康人群更为显着,血脉瘀阻在高血压早期已较普遍存在。(3)1级低中危高血压组较健康组微循环管径更粗、畸形血管更多、血流速度更慢、红细胞聚集更显着、血色更暗,与传统医学中血脉瘀阻不畅相合。(4)血瘀程度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5)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焦虑与1级低中危高血压人群微循环障碍有关,而吸烟、肥胖与1级低中危高血压人群微循环障碍关系不密切。(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磊,高照猛,徐建,张旗[6](2019)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腕关节骨侵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腕关节骨侵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11月就诊于胜利油田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甲襞微循环积分数值分为轻度异常组、中度及重度异常组。总观察随访期52周,基线时记录患者有关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行甲襞微循环及超声检查,此后按观察随访计划定期复查腕关节超声,发现新发超声下腕关节侵蚀后终止该患者随访并记录时间。结果纳入180例患者骨侵蚀总的危险度为4.11(95%CI:1.299,13.016);以甲襞微循环轻度异常组为对照,计算中、重度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22[(95%CI:0.934,11.087),P=0.046]和4.98[(95%CI:1.532,11.169),P=0.002];提示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越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腕骨侵蚀相对危险度越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O^R=18.85,(95%CI:1.021,34.029)]、微循环积分[O^R=21.08,(95%CI:1.802,24.364)]及关节超声积分[O^R=26.04,(95%CI:2.663,25.838)]是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骨侵蚀发生相关的因素。结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腕关节骨侵蚀发生密切相关,具有预测价值;甲襞微循环检查作为一种安全无创的技术可有效监测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微循环异常,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于春艳,徐建,张磊,张旗[7](2018)在《健康人群与系统性硬化症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及甲襞微循环检查的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健康人群及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T)患者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及甲襞微循环检查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SSc患者9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PHT诊断标准将其分为PHT组(35例)和非PHT组(60例),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行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检测(包括抗RNP抗体、抗Scl-70抗体、抗Ku抗体、抗着丝点抗体、抗PM-Scl抗体)检测和甲襞微循环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Sc患者甲襞微循环检查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所有人选者总积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健康对照组<非PHT组<PHT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析单项检查结果,PHT组患者形态积分与非PH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血管流态积分、周围状态积分以及总积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HT组抗RNP抗体及抗Sc1-70阳性例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PH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抗核抗体谱指标及抗核抗体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c合并PHT抗核抗体谱检测结果异常,甲襞微循环改变特征明显,因此SSc患者应给予抗核抗体谱检测及甲襞微循环检查,为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做好筛查工作。(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8年12期)

高洁,刘佳,马晓娟,史大卓[8](2018)在《氯吡格雷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稳定型冠心病(SCAD)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135例SCAD患者依据过去3个月内是否服用氯吡格雷分为两组,其中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氯吡格雷组)61例,未服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对照组) 74例。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测,观察两组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等11项指标变化。结果 (1)氯吡格雷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总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 <0. 01),主要体现在流态积分的下降(P <0. 01),袢周积分下降(P <0. 05),形态积分组间无显着差异。(2)氯吡格雷组患者甲襞微循环中、重度异常的比例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甲襞微循环异常程度的组间总体差异显着(P <0. 01)。(3)氯吡格雷组患者的甲襞微循环11项指标中只有红细胞聚集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 <0. 05),其余指标组间均无显着差异。结论 SCAD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可以改善甲襞微循环障碍。(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磊,高照猛,徐建,于春艳,张旗[9](2018)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病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病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早期RA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测定甲襞微循环积分,酶联免疫法测定其25(OH)D浓度,运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RA患者骨密度,详细记录RA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疾病活动性。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RA患者甲襞微循环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3±1.92)与(4.70±1.54),t=3.174,P=0.018];(2)甲襞微循环积分分别与RA患者DAS28积分、ESR、CRP、抗CCP抗体滴度相关(r=0.515、0.579、0.422、0.473,P均<0.05)同时,甲襞微循环积分在不同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线性回归分析提示RA患者血清甲襞微循环积分增高是疾病活动性的危险因素(β=0.376,P=0.013);(4)VEGF水平随25(OH)D减低表现出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甲襞微循环积分与25(OH)D水平呈负相关(r=-0.593,P<0.001);(5)34例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均给予2周的阿法骨化醇补充治疗,血清25(OH)D水平从(14.0±3.4)ng/m L增加到(18.0±4.2)ng/m L,同时甲襞微循环评分由(6.68±2.06)下降到(4.62±1.69)。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3,P<0.001和t=14.742,P<0.001);(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甲襞微循环、年龄和DAS28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632、1.257和1.506;P分别为0.003、0.015、0.047),而25(OH)D是RA患者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OR=0.65,95%CI 0.44~0.96,P=0.032)。结论早期RA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病情活动度相关;甲襞微循环积分增高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合并维生素D不足的RA患者,补充维生素D或许有助于微循环功能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段丽丽,殷松楼,蒋培培[10](2018)在《甲襞微循环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间质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伴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探讨甲襞微循环检测对pSS-ILD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诊的141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ILD分为pSS-ILD组(n=80)和无ILD组(n=61),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甲襞微循环、肺部高分辨率CT(HRCT)和动脉血氧分压检查,观察两组甲襞微循环的差异,分别分析pSS-ILD组甲襞微循环总分与HRCT评分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关系。结果无ILD组甲襞微循环总分、HRCT评分显着低于pSS-ILD组[(5.21±2.65)分比(6.97±3.27)分,(6.01±4.33)分比(8.36±3.57)分,P<0.01];动脉血氧分压显着高于pSS-ILD组[(86.14±19.37)mm Hg(1 mm Hg=0.133 k Pa)比(76.46±17.67)mm Hg,P<0.01];pSS-ILD组甲襞微循环总评分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r=0.80,P<0.001),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88,P<0.001)。结论pSS-ILD组较无ILD组的患者甲襞微循环发生异常更严重,比例更高,甲襞微循环检测可能有助于pSS-ILD的诊断;甲襞微循环总评分与HRCT评分呈正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可能作为pSS-ILD病情评估的一项指标。(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8年15期)

甲襞微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甲襞毛细血管镜检查(NVC)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动脉高压(PAH)及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性,分析NVC对预测SLE伴发PAH的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SLE患者(SLE组)的肺动脉压(PAP),其中合并PAH患者17例(SLE-PAH组),无PAH患者29例(SLE-non-PAH组);依据是否伴发心血管并发症,将46例SLE患者分为SLE-无心血管损害组(n=30)和SLE-有心血管损害组(n=16)。另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以毛细血管镜检测各组手指甲襞毛细血管的管袢数、管径、形态、血流、出血、红细胞聚集、血色等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并分析NVC检查指标与患者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SLE-PAH组患者毛细血管管袢数显着减少(P<0.05);(2)SLE-PAH组患者的毛细血管管径、形态、流速、红细胞聚集等异常评分显着升高;(3)SLE组患者各NVC异常与心血管并发症和血浆BNP浓度相关。结论: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其PAH及心血管损害包括心功能不全相关,可用来预测PAH的发生及预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襞微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1].张轶,朱逊康,马圣楠.有氧运动对肺活量指数不及格大学生人群甲襞微循环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9

[2].姜波,徐雪,王春,耿林玉,冯学兵.甲襞微循环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J].微循环学杂志.2019

[3].张丹英,陈贵平,严茂胜,林瀚生,肖斌.精细打磨工人甲襞微循环特点分析[J].中国职业医学.2019

[4].张晓奎.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及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比较[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

[5].梁家祺.甲襞微循环与1级低中危高血压血瘀证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6].张磊,高照猛,徐建,张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腕关节骨侵蚀的关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

[7].于春艳,徐建,张磊,张旗.健康人群与系统性硬化症抗核抗体、抗核抗体谱及甲襞微循环检查的差异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

[8].高洁,刘佳,马晓娟,史大卓.氯吡格雷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8

[9].张磊,高照猛,徐建,于春艳,张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甲襞微循环积分与病情活动度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

[10].段丽丽,殷松楼,蒋培培.甲襞微循环检测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间质性肺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医学综述.2018

论文知识图

色甲襞微循环环检测仪;甲襞微循环家庭自我监护系统分析软件显示的CCD相机照片及血流灌注图急性低氧暴露后安静时低倍图象急性低氧暴露后安静时高倍图象1 通导散对银屑病患者甲襞微循环...

标签:;  ;  ;  ;  ;  ;  ;  

甲襞微循环论文_张轶,朱逊康,马圣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