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论文-常志勇

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论文-常志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岷江上游,油松华山松混交林,次生灌丛,水源涵养

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论文文献综述

常志勇[1](2007)在《油松华山松人工混交林与次生灌丛水源涵养与养分维持能力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比较恢复后的人工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和次生灌丛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维持养分能力方面的差异,为以后人工林持续经营和营林造林单位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森林水文学的方法,对岷江上游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和次生灌丛两生态系统进行定点监测,主要监测两生态系统对单次降雨事件的再分配及分配过程中水体的养分含量变化,监测指标有林外降雨量、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蒸散量、地表径流量、渗透量及对应水体中pH值、P、K、Na、Ca、Mg元素浓度,模拟了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蒸散量和林外降雨量的关系曲线,分析了穿透量、树干茎流量、蒸散量与林外降雨量的相关关系,通过对两生态系统对水量的输入、输出变化,比较了他们的涵养水源能力的大小,通过对水量中输入、输出养分的变化,比较了他们在养分维持能力方面的强弱。研究结果表明:1.油松华山松混交林与次生灌丛穿透量均与林外降雨量呈直线线形关系,随林外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油松华山松混交林树干茎流量与林外降雨量直线关系密切,单株茎流量随植株径级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径级下华山松树干茎流量高于油松茎流量;而次生灌丛树干茎流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单株茎流量与植株径级关系不明显。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在降雨过程中总蒸散量占总降雨量的15.2%,而次生灌丛蒸散量占总降雨量的7.8%,两生态系统蒸散量均与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历时直线关系密切,蒸散量与降雨历时呈极显着相关性;人工林与次生灌丛生态系统监测样地地表径流量均比较小,渗透量相差不大,油松华山松混交林共监测到11次地表径流,渗透量占降雨总量的14.3%,次生灌丛林监测到6次;渗透量占降雨总量的14.6%。2.人工林与次生灌丛生态系统在单次降雨事件下水源涵养量差异性比较发现,差异性不显着。3.油松华山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穿透雨平均pH为6.40,次生灌丛为7.02,两生态系统穿透雨水样中P、K、Na、Ca、Mg等元素浓度含量均与降雨特征表现出不相关关系。油松华山松生态系统树干茎流平均pH为5.79,次生灌丛为6.48,两生态系统树干茎流水样中Ca、Mg、K浓度均有从8月到10月增加的趋势,pH值、P和Na无明显趋势。油松华山松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渗透平均pH分别为7.82、7.72,次生灌丛为8.48、7.92。4.油松华山松混交林生态系统养分总输入量为130.421kg·ha~(-2),输出量为75.872kg·ha~(-2),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差值即存储量为54.548kg·ha~(-2),而次生灌丛生态系统养分输入量为121.743kg·ha~(-2),输出量为58.275kg·ha~(-2),存储量为63.468kg·ha~(-2),次生灌丛生态系统养分存储量大于油松华山松混交林生态系统,通过对P、K、Na、Ca、Mg在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渗漏中养分输入输出差异性比较看,两系统养分维持能力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7-05-29)

常志勇,包维楷,何丙辉,杨以翠,何其华[2](2006)在《岷江上游油松与华山松人工混交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油松与华山松混交林是岷江上游区域主要的群落类型,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研究了混交林林冠截留量、穿透量、树干茎流量等指标。通过混交林对24场降雨分配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83.47 mm、穿透量81.43 mm、茎流量2.00 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0.0%,48.8%,1.2%;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而线性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恢复重建后的人工油松与华山松混交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上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工油松与华山松混交林是岷江上游区域主要的群落类型,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研究了混交林林冠截留量、穿透量、树干茎流量等指标。通过混交林对24场降雨分配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83.47 mm、穿透量81.43 mm、茎流量2.00 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0.0%,48.8%,1.2%;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而线性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恢复重建后的人工油松与华山松混交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上效果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论文参考文献

[1].常志勇.油松华山松人工混交林与次生灌丛水源涵养与养分维持能力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07

[2].常志勇,包维楷,何丙辉,杨以翠,何其华.岷江上游油松与华山松人工混交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6

标签:;  ;  ;  ;  

油松华山松混交林论文-常志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