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落第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落第诗,落第士子,心态
落第诗论文文献综述
董春伟,敖恩[1](2017)在《浅析唐代落第诗中的士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社会出现大批落第士子,他们所述诗歌反映了落第者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状态。傅璇琮说:"唐人以科举为题材的诗篇,还是以写落第的作品为最好。"[1]落第诗反映了当时落第士子的生活及其心态。对待落第,每人的态度都有所不同。有的矢志不渝考科举,有的失意归隐避山林,有的尊崇道士求学仙,有的进入幕府做幕僚。随着他们各自的选择,士人的心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本篇论文从落第原因、落第人的生活、落第人的心态及归宿四个方面来阐述问题,来反映唐代社会的士风民俗,展示落第士子真实的生存状态。(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7年06期)
朱美禄[2](2017)在《孟郊的落第诗》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即分科举人,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明经科重在经义,进士科重在试策,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唐承隋制但又有所改变,明经考试重帖经墨义,进士考试则注重诗赋。明经科只要熟读经传便可以考中,进士科则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学才能,所以进士及第很受人推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另外,由于进士科(本文来源于《思维与智慧》期刊2017年06期)
任娟[3](2016)在《咸通年间长安落第诗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晚唐咸通年间是唐代开科以来科举考试竞争最激烈同时也是最黑暗的时期,大批文人坐困举场,落第的悲伤,身世的哀感以及作客长安的艰辛,使得此时聚集长安的读书人把满腔的感情化为一首首悲歌,其中落第诗写得最具有真情的力量,典型反映了此时会聚长安读书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和复杂多变的心态。故而探究此时的落第诗,一则可以了解文人的生存状态,二则可以把握此时文人的心态,在前面二者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此时出现的大量落第诗,通过宏观把握和细致入微两大角度的结合在更高的层次上来感受晚唐长安诗风的流变。(本文来源于《景德镇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焦妍[4](2016)在《论唐代落第诗与文人心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度是唐王朝用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它就是唐代官场的核心。落第诗是举子在经历科举失败以后根据自己切身经历抒写而成,是研究唐代文人面对失败与挫折的第一手素材,也是研究唐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史料。唐代落第诗在四个时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并与唐代的政治制度变化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雷晓妍,李子广[5](2015)在《中晚唐落第诗的探花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制度发展到中晚唐时已渐趋成熟,对士人生活的影响也逐渐扩大。唐代新科进士在考试放榜之后会参加曲江宴、雁塔题名、杏园探花宴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宴集。其中,杏园探花宴尤为引人注目,围绕探花宴中晚唐文人士子们创作了大量的落第诗。这些诗歌包含着丰富的意蕴,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落第士人的心态,而且还为我们呈现出科举背景下丰富多彩的唐代社会文化。(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电大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程瑞丽[6](2015)在《唐代落第诗中的送别情》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落第诗作为科考之后的副产品,在全唐诗中比重很大。在唐代落第诗中,有相当数量是诗人赠送给即将与之分别的落第者的,不但表达与之分别的离愁别绪,友情的真挚可贵,也同时流露出作者自身命运的痕迹,更表达作者对友人落第命运的同情、安慰,或是劝勉、激励,以及为落第者受不平待遇提出的质疑、谴责等一系列复杂的送别之情。(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黄荣煌[7](2012)在《唐代落第诗的创作主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的落第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唐代落第诗的创作主体入手,讨论了唐代落第诗创作主体的主要构成及地域分布问题。(本文来源于《柳州师专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滕云[8](2012)在《从唐代落第诗看落第举子对科举的怀疑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开科取士,全社会形成科举热潮。然而,应举人数众多与擢第名额有限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致使绝大多数举子落第。反复落第的举子一年年被科场利刃所伤,他们写下了大量落第诗,用诗歌生动地记录下他们应考落第后的所思所感和心路的变化历程。从这些落第诗中可以窥见他们在历经落第打击和磨难后,对一直苦苦追求的科举目标逐渐产生了怀疑,怀疑自身的才华不足以登第,也怀疑自己此生有无登第的命运。在这些落第诗中,还流露出他们对科举现象的反思,认识到为赴举应考而长年流落他乡的艰辛生涯以及不分白天黑夜勤学苦读对自己身心造成的损害,甚至耽误了自己整个的人生规划,为此表现出悔意。落第诗中同时记录了他们经过痛苦的思索后,开始看淡科举的魔力,并寻求快乐自足的人生,或另觅他途求事业。落第诗中记录的落第举子对科举的怀疑与反思,给狂热的科举热潮注入一些理性成分。这又反过来给落第诗的风格抹上一层抑郁忧伤的情调。(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2年06期)
诸葛忆兵[9](2011)在《论宋人落第诗》一文中研究指出科举考试是宋代绝大多数文人必须经历和体验的一个生活阶段,因此,与科举考试相关的诸多生活形态便成为宋诗描写和表现的一大主题。宋人落第诗或是落第者自抒胸臆,或是他人安慰劝解,诗歌渲染上一层悲苦气氛,富有艺术感染力,是种种写科举题材诗歌中最为出色的。宋人落第诗最常见的劝慰方式是以山水风景、春日风光等自然景色相慰藉,劝慰落第者览景遣情,排解愁绪。由此形成宋人落第诗的一种风貌:融情于景,蕴藉隽永。宋人落第诗大都择要叙说,点到为止,不发长篇议论,故多数落第诗篇幅短小。由此形成宋人落第诗的又一风貌:短小精悍,语意深长。宋人落第诗的风格,以凄怨和悲愤两种情调为主。总之,宋人落第诗摆脱了"议论、才学、文字"的窠臼,面目清新,含蓄淡约,其诗风类似唐诗。(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1年04期)
刘鑫,李瑞杰[10](2010)在《略论晚唐诗人赵嘏的落第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朝是我国科举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中下层知识分子可以凭借才学走向仕途,进入晚唐,社会的黑暗风气、科场的腐败、干谒请托现象使得众多寒士多试不第,因此,落第诗成为一种普遍的诗歌题材出现在诗人笔下。赵嘏是晚唐诗人中写落第诗最多、也较出色的诗人之一,本文选取了赵嘏的落第诗,对这一特殊题材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0年21期)
落第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举,即分科举人,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明经科重在经义,进士科重在试策,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唐承隋制但又有所改变,明经考试重帖经墨义,进士考试则注重诗赋。明经科只要熟读经传便可以考中,进士科则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学才能,所以进士及第很受人推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另外,由于进士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落第诗论文参考文献
[1].董春伟,敖恩.浅析唐代落第诗中的士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
[2].朱美禄.孟郊的落第诗[J].思维与智慧.2017
[3].任娟.咸通年间长安落第诗探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6
[4].焦妍.论唐代落第诗与文人心态[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
[5].雷晓妍,李子广.中晚唐落第诗的探花意蕴[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
[6].程瑞丽.唐代落第诗中的送别情[J].鸡西大学学报.2015
[7].黄荣煌.唐代落第诗的创作主体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2
[8].滕云.从唐代落第诗看落第举子对科举的怀疑与反思[J].学术交流.2012
[9].诸葛忆兵.论宋人落第诗[J].文史哲.2011
[10].刘鑫,李瑞杰.略论晚唐诗人赵嘏的落第诗[J].大众文艺.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