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学论文_林子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德,康德,伦理学,伦理,笛卡尔,荀子,社会。

道德学论文文献综述

林子博[1](2018)在《管窥“教育敕语”颁布后的日本道德教育——以《布氏道德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作为天皇制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柱,给日本近代教育的走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在森有礼执掌文部省时期被作为德育教材使用的《布氏道德学》一书在"教育敕语"颁布后不久便遭批判。这些批判不仅揭露出"教育敕语"的内在机理,也反映出当时教育舆论界日渐形成的趋势,即所谓的"敕语精神"开始在舆论导向上赋予国粹主义的德育主张无可辩驳的政治正当性,也为其后来上升为主流话语提供了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支撑。(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曾暐杰[2](2016)在《何以利吾国?——荀子“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及其对孟子“政治道德学”的批判性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的政治理论为其学说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其政治理论的建构可说是对于孟子思想的批判性转化以及顺应时代潮流所形成儒学内部的转向。孟子的仁政思想可以说建立在具有四端之心的"道德人"为核心的"政治道德学",并以四端作为君王的本体,来达致秩序的保证。孟子此一"何必曰利"的仁心仁政理路,在战国时期的现实历史上并未形成重要影响。荀子基于孟学政治理论的无效性,进而转向建立一套以好利恶害的"经济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层面来建构政治理论,其核心内涵是为"富国利民"。是以孟荀的政治理论可以说是两个独立的典范,不宜以孟学式的道德形上学来否定荀学的理路。(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英[3](2016)在《德性与规范并重:从康德道德学谈青少年道德人格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学界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争论也使得道德教育界对于应该如何进行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的途径出现了各执一端的局面。从康德道德理论的重新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康德将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进行统一的努力方向,而这种理路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新思路,即:道德人格的培养应该可以是外在规范与内在德性并重的过程,规范主义中包含着德性精神,而德性也可以是包含规范的德性。这种机制对于更加全面与综合地培养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具有更大的合理性与效用。(本文来源于《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张柯[4](2015)在《从“第一哲学”到“道德学”——论笛卡尔思想的“二重性疑难”》一文中研究指出世人向来重视笛卡尔关于"第一哲学"的论述,相比之下,笛卡尔对"道德学"思想的论述较少且向来少被关注,但笛卡尔本人却视道德学为"最高学问",如此就产生了笛卡尔的"自身理解"与后世的"笛卡尔理解"之间的奇特反差。这一反差暗示着,笛卡尔思想中尚还存在着亟待追问的疑难问题,对此疑难问题的澄清工作将促成和推进我们对笛卡尔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笛卡尔思想之效应历史的更深观照:直至今天,我们或许仍处在笛卡尔所带来的这一开端之中。(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成城,钟新[5](2015)在《基于“社会效用”的道德原则证明——兼论休谟对康德道德学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休谟作为英国经验论哲学的重要代表,其道德学原理是西方道德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从经验论立场出发,休谟完成了对道德原则的证明。这一证明具有以下叁个要点:其一是把"公共效用"作为道德之所以存在的根据。其二是把"公共效用"的道德价值追溯到了人类的情感和感受性之中。前者可以看做是休谟提出的客观性道德原则,后者则是主观性道德原则。其叁,休谟对道德原则的证明采用了经验论的观察和实验方法,而拒斥了抽象的逻辑演绎方法。休谟上述对道德原则的证明,为康德的理性主义道德学原理提供了反面的批判"靶子",正是在对休谟道德学原理的批判和反驳中,康德确立了理性主义的道德学原理。(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5年06期)

韩喜平,王立新[6](2015)在《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何以可能——基于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学原理的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只有建立在以康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道德学原理之上而不能建立在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原理之上才是可能的。因为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学原理认为,唯有当经济行为不以追求财富为目的,经济道德才是可能的;以快乐和痛苦作为道德的判定标准不具有普遍性,因而不能成为行为"法则"。经济行为的具体环节可以从道德法则出发,但只能成就相对性经济道德,而不能使整体性的经济行为获得道德本质。西方学者试图联接经济行为与道德价值观的"经济渗透道德"的论证是不成立的。经济行为是在某种价值观预设下的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行为以"质料"为目标的行为本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杨阳[7](2014)在《论同情作为第一原则的休谟道德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启蒙的18世纪,关于道德基础问题的解释表现出道德情感主义与道德理性主义两条路径。区别于理性主导情感的传统,包括休谟在内的现代英国道德情感主义者在情感中探究道德的根源。在经验观察中,休谟依据实验推理方法,采用社会生活中的同情现象解释了道德感的产生和规范性。同情已然成为了研究休谟道德学的关键概念。当然,休谟的同情在何种程度上有效,这还面临一些观点和事例的质疑。因此,本论题将依据休谟文本中对情理关系的阐释,来逐步理清同情在其道德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然后在辨析之中进一步明晰同情的有效限度以及休谟的理论旨趣。休谟的同情是一种情感交互的现象,它说明了日常生活中一致的道德判断的基础。而且同情是不同个体间能够形成社会共同道德感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谱系回顾中,可以发现道德情感主义的标志以及先驱们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如自然主义谬误、正义的强制性、实践理性等。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主动的情感先于并优于冷静的理性,理性只起到了辅助作用。由此,休谟根据感觉情感培植起来的自然主义信念和变革后的情理关系,先质疑理性在道德规范上的独断,再用同情替代自爱、仁爱等自然情感以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主义理论。在表现上,同情类似于移情、共通感、仁慈、恻隐。同情机制描述了从自然情感到社会情感的发展过程。它使得在特殊自然条件和特殊社会条件下的个体能不囿于偏私,因而在社会共同利益感的推动下做出一致的道德赞许或道德谴责。此外,在同情他人与世界的过程中,可以更真切的体认到人类的同一性,而这样的可能性是道德的基础之一。(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4-05-28)

魏青[8](2014)在《治理私屠滥宰 呼唤“食品道德学”入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不久,广西南宁连畴村两个生猪私宰点被端,30头生猪被查获,可笑的是,私宰猪上却盖着过期假章;无独有偶,南宁市兴宁区的10名被告人因私宰、贩卖淘汰的种公猪,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在该区人民法院受审,荒唐的是,私宰肉上,也自盖“肉检合格”章(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报》期刊2014-02-02)

王小波[9](2013)在《道德学与至善学——康德的两种伦理学及其内在融贯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不论是在康德生前或死后,其义务论伦理学始终广受批评。一种最常见的批评是:康德的伦理学是一种空洞的形式主义伦理学,它在确立道德基本原则时从根本上撇开了对于幸福的考虑。但是这种批评可能主要地针对着康德的狭义伦理学即道德学,而并不适合于康德的广义伦理学即至善学。康德不仅明确地把主张德福统一的至善学视为一种伦理学,而且还把"促进至善"当作一种广义的道德义务。于是,康德的两种伦理学即道德学与至善学之间的相互融贯性便成为人们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其道义论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来源于《道德与文明》期刊2013年02期)

王志刚,王远[10](2012)在《从“抽象道德学”到“社会伦理学”——马克思人类解放的自由观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道德学原理为解决人的现实自由仅提供了主观的理性法则;而自然法权意义上的抽象法离开社会生产方式而抽象谈论物的所有权问题。马克思把人类的自由问题引入到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当中,从而扬弃了道德法和自然法的抽象性,建构了一条唯物史观的社会伦理学原理。(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2年03期)

道德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荀子的政治理论为其学说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其政治理论的建构可说是对于孟子思想的批判性转化以及顺应时代潮流所形成儒学内部的转向。孟子的仁政思想可以说建立在具有四端之心的"道德人"为核心的"政治道德学",并以四端作为君王的本体,来达致秩序的保证。孟子此一"何必曰利"的仁心仁政理路,在战国时期的现实历史上并未形成重要影响。荀子基于孟学政治理论的无效性,进而转向建立一套以好利恶害的"经济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从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层面来建构政治理论,其核心内涵是为"富国利民"。是以孟荀的政治理论可以说是两个独立的典范,不宜以孟学式的道德形上学来否定荀学的理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学论文参考文献

[1].林子博.管窥“教育敕语”颁布后的日本道德教育——以《布氏道德学》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2].曾暐杰.何以利吾国?——荀子“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及其对孟子“政治道德学”的批判性转向[J].邯郸学院学报.2016

[3].刘英.德性与规范并重:从康德道德学谈青少年道德人格培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张柯.从“第一哲学”到“道德学”——论笛卡尔思想的“二重性疑难”[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成城,钟新.基于“社会效用”的道德原则证明——兼论休谟对康德道德学原理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5

[6].韩喜平,王立新.马克思主义“经济道德”何以可能——基于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学原理的论证[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7].杨阳.论同情作为第一原则的休谟道德学[D].华侨大学.2014

[8].魏青.治理私屠滥宰呼唤“食品道德学”入心[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

[9].王小波.道德学与至善学——康德的两种伦理学及其内在融贯性问题[J].道德与文明.2013

[10].王志刚,王远.从“抽象道德学”到“社会伦理学”——马克思人类解放的自由观简论[J].北方论丛.2012

论文知识图

全市广播电视教育机构四川外语学院(1)全市广播电视教育机构四川外语学院(2)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科研课题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郑州大学着作(4)

标签:;  ;  ;  ;  ;  ;  ;  

道德学论文_林子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