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藏物理模拟论文-王拓,朱如凯,崔京钢,吴松涛,陈力

成藏物理模拟论文-王拓,朱如凯,崔京钢,吴松涛,陈力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藏物理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物理模拟,致密砂岩,孔喉测试,成藏孔径下限

成藏物理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王拓,朱如凯,崔京钢,吴松涛,陈力[1](2017)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致密砂岩的成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物理模拟系统和实验测试方式相结合,对致密砂岩中原油的成藏过程进行研究。实验过程中,采集不同地区、盆地及层位的致密砂岩样品进行脱油处理,之后,对每块致密砂岩样品分为最少两小块,选取其中部分样品进行孔喉测试分析,剩余部分样品采用物理模拟系统,通过模拟原油成藏过程中"生-储-盖"条件,对所采集的致密砂岩样品成藏过程进行物理模拟,通过对古地层条件的恢复及计算,得出地层的温度、压力及流体条件,在实验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温度、压力及流体参数。实验时间根据地层年代与现在实验条件下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换算得出。实验结束后,取出样品进行含油性与含油量分析测试,与相应编号进行孔喉测试实验的样品进行数据对比,可以得出原油成藏的相关数据及结论:一是采样区地层原油的成藏条件及因素,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显示与孔隙度及孔径分布相关,二是所采致密砂岩样品的成藏孔隙直径下限值,实验结果显示其位于100nm左右。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及分析测试,对致密砂岩中原油的成藏和富集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对于地区、层位致密砂岩中原油的成藏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 2017)论文集》期刊2017-09-21)

吴闯,尹宏伟,于常青,皮金云,吴珍云[2](2017)在《青海省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构造成藏机制——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海省木里地区,2008年钻探岩心中首次钻取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从而引起了地质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木里地区聚乎更矿区为例,结合分析该区域的钻井资料以及断裂分布特征,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即该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集中于一条先存深大断层F1的两侧,而邻近区域在具有相似物化条件下却并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设计了3组物理模拟沙箱实验,试图从构造的角度来阐述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构造成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先存断层和区域滑脱层对木里地区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先存断层属于区域性深大断裂,其在后期应力作用下再活化,形成切割地层深部的运移通道;而区域性滑脱层的分布则造成挤压应力作用下区域性薄皮滑脱断层的广泛发育,这些断裂的根部主要集中到区域性滑脱层之上,滑脱层之下地层则基本未被断裂切穿。对比分析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及研究区构造特征,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特征,提出了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区域性"断裂运移、下生上储"成藏模式,即深部热解气沿着深大先存断层运移至冻土层下有利位置富集成藏,并在有利的物化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而在研究区其他区域,深部运移通道不发育,则在浅部地层未见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成藏。(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李梅[3](2016)在《蜀南寒武系含膏碳酸盐岩构造物理模拟及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震旦-下古生界是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段之一,勘探潜力较大。但是,蜀南地区寒武系含膏碳酸盐岩地层由于埋藏深、地震资料品质差、钻井资料少等原因认识程度偏低。为此,开展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对研究区构造解释及成藏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探究膏盐岩对构造变形过程及圈闭形成的影响”为目标,恢复蜀南地区典型圈闭变形历史并建立叁种模型,探究在挤压背景下含膏碳酸盐岩地层构造变形特征,并讨论潜在的成藏模式。实验结果与蜀南构造解释高度吻合,即在挤压背景下,盐上和盐下的地层变形不协调,盐上形成较陡逆断层及断展褶皱,盐下发育迭瓦状逆冲构造,且褶皱幅度与挤压应力成正比,并且验证了膏盐岩作为盖层的封闭有效性。其次,模拟出生烃、储集均在盐上(或盐下)发生,以及盐下生烃通过盐焊接运移至盐上叁种成藏模式。随后,在分析成藏要素及典型圈闭特征的基础上,以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地质意义为指导,对研究区气藏模式进行探讨,将其分为盐上断背斜气藏——下生上储远源型、盐间岩性气藏——下生上储近源型及盐下低缓背斜气藏——上生下储近源型。最后,根据生烃强度分布、沉积相和有利储层分布规律,预测勘探有利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5-01)

杨泰,汤良杰,余一欣,郑俊章,王震[4](2015)在《滨里海盆地南缘盐构造相关油气成藏特征及其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震剖面的解释和油气成藏模拟实验,探讨了滨里海盆地南缘盐相关构造和油气藏的特点。滨里海盆地南缘盐构造以高幅度的盐底辟和盐墙为主,并以盐焊接、盐滚或层状盐层相连,分别与盐上和盐下构造层相对应,发育2种油气成藏模式,即盐焊接构造相关油气成藏模式和盐下非均质性储层油气成藏模式。二维油气成藏物理模拟实验表明,盐焊接构造是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关键,而断层的发育和层间非均质性控制了盐下层系中油气的分布。模拟实验结果深化了对盐相关构造中石油聚集成藏的理论认识,对含盐盆地的油气勘探也有一定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5年02期)

庞雄奇,陈冬霞,张俊,郭继刚,郭丰涛[5](2013)在《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相、流体势、烃源灶是影响圈闭含油气性的决定性因素,叁者缺一不可。在各要素满足控藏临界条件下,优相—低势—近源复合指数(FPSI)越高,圈闭含油气性越好。基于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开展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源"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物质来源,"相"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孔隙空间、"势"控制着油气成藏的运移动力,当叁者联合作用时能够形成油气藏。实验结果还表明,圈闭外部(盖层)岩相和圈闭内部(储集层)岩相粒径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油气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从细粒低孔渗的围岩之中进入到粗粒高孔渗的储集层之内聚集成藏,临界条件是:圈闭外部围岩颗粒粒径较圈闭内部储集层颗粒粒径小2倍以上,或外部毛细管力较之内部大2倍以上,也即外部界面势能较内部高2倍以上;圈闭外部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油气进入圈闭内部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临界条件是外部源岩的含油气饱和度达到和超过5%。(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赵卫卫,李得路,査明[6](2012)在《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砂岩透镜体油藏是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中储量增长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对其成藏动态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该文根据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地质特征,针对性地建立岩性圈闭模型,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石油运聚成藏过程进行物理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地质条件下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成藏机理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即油气源条件、输导条件、源储距离及砂体物性条件是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2年04期)

赵卫卫,査明[7](2011)在《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及机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性油气藏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但目前对其成藏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文中根据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针对性地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型,对其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深入研究了其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成藏特征、成藏效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充注压力、断层断穿及砂体自身物性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是否有断层断穿的运移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对于断裂发育的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1年06期)

赵景蒲[8](2011)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及成藏机理物理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准噶尔盆地地层油气藏的类型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研究区不整合剖面类型、不整合纵向结构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重32井区地层油气藏和五区南地层油气藏)进行解剖分析,建立了该地区地层油气藏成藏机理物理模拟实验模型,辅助于物理模拟实验,直观的认识了油气沿不整合运移和聚集的过程,进一步分析了地层油气藏的成藏过程及成藏机理。准噶尔盆地地层油气藏类型多样,不整合发育模式也有其独特的空间结构,根据其成因,提出“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并在纵向上将其分为叁层结构:结构体上层(主要为水进砂体或底砾岩)、结构体中层(风化粘土层也称为风化泥岩层)及结构体下层(半风化岩石也称为风化淋滤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整合结构体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不整合结构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可以起到封盖作用、输导作用和圈闭作用。利用实验模拟装置模拟了不整合结构体输导层中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实验结果表明,油气在不整合结构体中运移的优势通道主要受输导层几何形态、不整合面倾角大小、输导层物性、油气运移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地层油气藏成藏机理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有利的地层油气藏成藏部位是处于构造高部位的地层超覆带;不整合结构体是油气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油在不整合结构体中优先沿物性好的输导层中运移,并且油在不同结构层间或同一结构层内的运移都表现出明显的非均一性。此外,不整合结构体自身除了可以作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以作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11-06-01)

丁文龙,金之钧,张义杰,曾溅辉,王洪玉[9](2011)在《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控油的物理模拟实验及其成藏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二维和叁维地震断裂构造样式解释、深浅层断裂生长指数和活动速率计算及声发射各主要构造运动期最大主应力值测试,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等研究成果,研究了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基本特征及其控油模式,并转化为实验模型,模拟了单一相(油相)连续、稳态流体运动条件下,深、浅两套断裂输导体系中石油的运移和聚集过程.结果表明盆地腹部地区受周缘板块的相互碰撞产生的挤压和走滑构造作用及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裂发育,纵向上明显存在深、浅层两套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深层为基底卷入式压扭性逆冲断裂系统,浅层为盖层滑脱型张扭性正断层系统,其分别形成于海西运动中晚期和燕山运动早中期等强烈构造活动时期;高渗透性断裂带的确是油气快速运移的优势通道,盆地腹部地区深、浅层断层均是石油向上运移的主要输导体,断裂带渗透率大小决定着石油运移的方向和路径.在断层带顶部存在盖层封闭的条件下,石油在断层带中的运移呈不均匀地向上运动,断层带中含油饱和度自上而下增加,在向下增加的过程,石油倾向于在区域性盖层之下储层物性好的砂层中运移,而且是优先进入断裂上盘渗透率较大的砂层中,随着断裂带含油饱和度的不断地增加和断裂上盘储层物性好的砂层中进油量不断增多,进行侧向运移,最终聚集成藏,尔后再进入断裂下盘相应的砂层中,进油量较少;而物性较差的砂层中很少有石油进入.该实验结果得到了盆地腹部地区断裂两侧储层流体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数据的佐证,对深化断裂输导体系下石油运移聚集成藏的理论认识与指导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郑红军,曹正林,阎存凤,徐子远,孙松领[10](2010)在《利用地震岩石物理模拟预测叁湖地区生物气成藏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湖地区第四系疏松砂泥岩薄互层,着重分析了该区生物气"有储层、谁控藏"的勘探难点,并认为,在有利于岩性气藏发育的八大斜坡区寻找低饱和度岩性气藏,关键在于定量预测气藏成藏单元及其主控因素的非均质性。文中以地震资料为核心,以测井、地质、测试动态资料为约束条件,将二维地震道网格化,并通过变差函数分析、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岩石物理叁维随机模型,从而获得对含气异常较敏感的岩石物理属性体。分析该属性体产气、产水的阈值区间以建立气水识别模式,进而对岩石物理属性叁维模型进行流体置换,得到网格化的气水单元分布模型及地震成藏单元,最终得到生物气藏可能的叁维空间分布特征。钻探结果表明:应用地震成藏学指导下的横波岩石物理模拟技术预测天然气藏叁维分布,效果明显,适用性强,其创新思路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0年04期)

成藏物理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青海省木里地区,2008年钻探岩心中首次钻取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从而引起了地质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以木里地区聚乎更矿区为例,结合分析该区域的钻井资料以及断裂分布特征,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即该区天然气水合物主要集中于一条先存深大断层F1的两侧,而邻近区域在具有相似物化条件下却并未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设计了3组物理模拟沙箱实验,试图从构造的角度来阐述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构造成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实验模拟结果表明,先存断层和区域滑脱层对木里地区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先存断层属于区域性深大断裂,其在后期应力作用下再活化,形成切割地层深部的运移通道;而区域性滑脱层的分布则造成挤压应力作用下区域性薄皮滑脱断层的广泛发育,这些断裂的根部主要集中到区域性滑脱层之上,滑脱层之下地层则基本未被断裂切穿。对比分析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及研究区构造特征,结合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特征,提出了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区域性"断裂运移、下生上储"成藏模式,即深部热解气沿着深大先存断层运移至冻土层下有利位置富集成藏,并在有利的物化条件下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而在研究区其他区域,深部运移通道不发育,则在浅部地层未见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成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藏物理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拓,朱如凯,崔京钢,吴松涛,陈力.物理模拟方法研究致密砂岩的成藏研究[C].2017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IFEDC2017)论文集.2017

[2].吴闯,尹宏伟,于常青,皮金云,吴珍云.青海省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构造成藏机制——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

[3].李梅.蜀南寒武系含膏碳酸盐岩构造物理模拟及成藏模式[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4].杨泰,汤良杰,余一欣,郑俊章,王震.滨里海盆地南缘盐构造相关油气成藏特征及其物理模拟[J].石油实验地质.2015

[5].庞雄奇,陈冬霞,张俊,郭继刚,郭丰涛.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J].古地理学报.2013

[6].赵卫卫,李得路,査明.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J].石油实验地质.2012

[7].赵卫卫,査明.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及机理初探[J].岩性油气藏.2011

[8].赵景蒲.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典型地层油气藏解剖及成藏机理物理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2011

[9].丁文龙,金之钧,张义杰,曾溅辉,王洪玉.准噶尔盆地腹部断裂控油的物理模拟实验及其成藏意义[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

[10].郑红军,曹正林,阎存凤,徐子远,孙松领.利用地震岩石物理模拟预测叁湖地区生物气成藏单元[J].岩性油气藏.2010

标签:;  ;  ;  ;  

成藏物理模拟论文-王拓,朱如凯,崔京钢,吴松涛,陈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