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下体负压耐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下体,负压,耐力,推拉,动作,心血管,高位。
下体负压耐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毅,杨长斌,高原,杜挺媛,吴萍[1](2013)在《两种新型抗荷服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2套不同类型抗荷服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压力制度。方法22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测定各自选定的高、低2种压力制度时的下体负压耐力,同时观察血压、心率、心脏泵血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绳索拉紧式抗荷服选定20~30 mmHg和30~40 mmHg两种压力制度,充气式抗荷服选定30~40 mmHg和40~50mmHg两种压力制度。结果穿着绳索拉紧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着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呈降低趋势,但均未达到显着水平。穿着充气式抗荷服时高、低2种压力制度下志愿者下体负压耐受时间和累计应激指数较对照组均显着增加(P<0.01),平均动脉压和每搏量呈升高趋势,心率在高压力制度组呈降低趋势。结论两种抗荷服在各自的高、低压力制度下均可显着提高下体负压耐力,改善心血管功能,且高压力制度效果更明显。(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3年01期)
张毅,杨长斌,高原,张舒,孙喜庆[2](2012)在《提踵动作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提踵动作对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10名,在下体负压(LBNP)条件下分别随机进行2次头高位倾斜检查(HUT)测定其下体负压耐力。一次为志愿者的基础下体负压耐力(对照组),另外一次要求志愿者在LBNP条件下做提踵动作,直至耐力终点(提踵组)。结果提踵组下体负压耐受时间(DNP)和累计应激指数(CSI)均显着增加(P<0.05)。在下体负压过程中,提踵组平均动脉压呈升高趋势,心率增加呈降低趋势,每搏量增加,且均在-40 mmHg及-50 mmHg时达到显着水平(P<0.05)。结论提踵动作可以提高下体负压耐力,可望作为航天员在长期太空飞行后引起立位耐力不良时的应对措施,也可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12年04期)
吴燕红,徐莉,杨长斌,周林甫,张伟[3](2011)在《下体负压联合体育锻炼对运动耐力及体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制定适合疗养期间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专项下体负压和体能训练方案。方法:24名健康男性随机分为3组。体育锻炼组连续2周进行力量锻炼;下体负压锻炼组利用倾斜床进行下体负压锻炼。联合锻炼组每天以上述两种不同的锻炼方式进行复合锻炼。锻炼前后进行运动耐力及体能测试。结果: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锻炼组锻炼10 d后PWC170/kg、最大耗氧量显着提高,肌肉爆发力及静肌力指标较锻炼前显着提高(P<0.05);单纯体育锻炼组平板卧推、负重蹲起、30 m冲刺跑、15 m蛙跳成绩较锻炼前显着提高(P<0.05),单纯下体负压组仅平板卧推及15 m蛙跳成绩较锻炼前显着提高(P<0.05)。结论:体育锻炼联合下体负压锻炼10 d后可明显提高受试者运动耐力及下肢、腰腹肌肉爆发力及静肌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徐莉,周林甫,崔青山,吴燕红,杨长斌[4](2010)在《下体负压联合体育锻炼对运动耐力及体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性能战斗机的相继服役,飞行人员在飞行中经常受到直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作用影响,其所产生的高G值及高G增长率极大的危害了飞行安全。战斗机飞行员需要不断的全面进行专项抗荷训练来适应空中环境,保持抗荷能力及飞行耐力。而疗养体能训练是一个最主动、最活跃的疗养项(本文来源于《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12-01)
付兆君,徐先荣,刘红巾,郑军,刘玉华[5](2009)在《下体负压锻炼提高战斗机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体负压锻炼提高加速度耐力可行性。方法针对3名未通过离心机检查的加速度耐力不良战斗机飞行员,给予下体负压锻炼1周,每天1h左右。负压自-50mmHg开始,锻炼5~10min,如果能耐受,逐渐增加负压,每次增加-10mmHg,最大不超过-80mmHg。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本文来源于《空军总医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姚永杰,孙喜庆,杨长斌,刘挺松,吴燕红[6](2006)在《头低位暴露后直立位下体负压作用的耐力变化和心血管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头低位后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的耐力和心血管反应。方法8名被试者在下体负压倾斜床上进行“直立位-倒立位30s-直立位联合下体负压(-60mmHg)致晕厥前症状”的模拟推拉效应试验及单纯直立位+下体负压(-60mmHg)致晕厥前症状的对照试验,用阻抗法测量了试验过程中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8名被试者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为4.5±2.4min,显着低于对照试验时的8.4±2.1min(P<0.01)。在倒立位,被试者HR较直立位基础值降低,SV和CO较直立位基础值升高,均有显着性意义。和基础值相比,直立位下体负压时HR增加的百分比显着低于对照试验(P<0.05),而直立位下体负压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均显着高于对照试验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P<0.05)。在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时,对照试验的PP和基础值比较显着降低(P<0.05),TPR比基础值显着增加(P<0.05)。结论倒立位后,再进行直立位下体负压作用,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缩短,心血管反应降低。(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6年03期)
姚永杰,孙喜庆,杨长斌,刘挺松,吴燕红[7](2005)在《头低位暴露后直立位下体负压耐力降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下体负压倾斜设备模拟航空推拉效应的效果,观察头低位后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的心血管反应。方法一特制的下体负压倾斜床用来模拟推拉动作,8 名受试者在该装置上进行“直立位-倒立位30 s-直立位联合下体负压(-60mmHg)致晕厥前症状”的模拟推拉效应试验及单纯直立位+下体负压(-60mmHg)致晕厥前症状的对照试验,用阻抗法测量了试验过程中心血管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8名受试者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为4.5±2.4 min,显着低于对照试验时的平均耐受时间8.4±2.1 min(P<0.05)。模拟推拉效应试验时,在倒立位,受试者HR较直立位基础值降低,SV和CO较直立位基础值升高,均有显着性意义。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直立位下体负压时HR增加的百分比(和基础值相比)低于对照试验直立位下体负压时HR增加的百分比(34%vs.42.7%);模拟推拉效应试验中,直立位下体负压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和基础值相比)均高于对照试验直立位下体负压时SV和CO降低的百分比(SV,54.2%vs.43.2%;CO 39%vs.20.4%)。在直立位下体负压暴露时,对照试验的PP和基础值比较显着降低(P<0.05),模拟推拉效应试验的TPR比基础值显着增加(P<0.05)。结论倒立位后,再进行直立位下体负压作用,出现晕厥前症状的平均耐受时间降低;下体负压旋转床可用来模拟航空推拉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1-01)
杨长斌,孙喜庆,王永春,刘挺松,冯岱雅[8](2004)在《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及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利用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锻炼后心血管功能及下体负压耐力的变化 ,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被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在进气阀门完全关闭 (A组 )、进气阀门打开至峰值负压为 - 30mmHg(B组 )两种状态下进行锻炼。A组锻炼持续时间为 5d ,3min/d ,分别于锻炼前、锻炼 3、5d后进行心脏泵血功能及头高位倾斜检查 ,进行短程心率变异性分析 ,锻炼前后行下体负压耐力检查。B组锻炼持续时间为 1 0d ,5min/d ,分别于锻炼前、锻炼 5、8、1 0d后进行各项检查 ,检查项目与A组相同。结果A组锻炼后 ,心脏泵血功能显着降低 ,下体负压耐力显着升高。B组心脏泵血功能则在锻炼 8d后显着增强 ,下体负压耐力也显着提高。结论利用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进行锻炼 ,可以显着提高下体负压耐力 ,但训练方案不同心血管功能的改变也不同。(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4年03期)
孙喜庆,姚永杰,杨长斌,冯岱雅,蒋昌林[9](2002)在《21d头低位卧床期间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第一周和最后一周进行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 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BNP组 ,每组 6人 ,均参加 - 6°头低位倾斜卧床实验。对照组在卧床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LBNP组在卧床第一周和最后一周 ,每天进行 1h、- 30mmHg的下体负压锻炼。卧床前和卧床第 1 0、2 1天在倾斜床上进行 3次立位耐力检查 ,卧床期间测量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等指标。结果卧床前两组 1 2名被试者均顺利通过立位耐力检查。卧床第 1 0和 2 1天 ,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不能通过立位耐力检查 ,而下体负压组仅有 1人未通过 ,卧床第 2 1天下体负压组( 1 9.7± 0 .9min)平均耐受时间较对照组 ( 1 5 .0± 3.2min)显着延长 (P <0 .0 5 )。对照组每搏输出量(SV)及心输出量 (CO)在卧床第 3、1 0天较卧床前显着降低 (P <0 .0 5 ) ,而LBNP组SV及CO在卧床期间均无显着性变化 ;两组的射血前期 (PEP) /左室射血时间 (LVET)在卧床第 3、1 4天均显着升高 (P <0 .0 5 )。两组间比较 ,LBNP组PEP/LVET在卧床第 3天较对照组显着降低 (P <0 .0 5 ) ,LVET在卧床第 3、7和 1 4天较对照组显着升高 (P <0 .0 5 )。结论 2 1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立位耐力、心脏泵血和收缩功能显着降低 ;在 2 1d头低位卧床的?(本文来源于《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期刊2002年02期)
杨长斌,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10](2001)在《间断下体负压暴露方式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反复下体负压锻炼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以期筛选最佳的负压锻炼方式。方法 :2 7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 3组 ,分别进行 - 5 .33kPa 8min(A组 )、6 6 7kPa 4min (B组 )、6 6 7kPa 8min (C组 )的下体负压锻炼 ,每天 1次、连续 8天 ,记录心率及血压。锻炼前后进行下体负压耐力检查。结果 :间断下体负压暴露后 ,C组锻炼后累积应激指数 (CSI)、总耐受时间 (DNP)较锻炼前显着提高 ,A、B组上述指标无显着变化 ,下体负压暴露时的心率较平静状态显着升高 ,收缩压显着降低 ,舒张压无显着变化。结论 :经过 - 6 .6 7kPa/d 8min连续 8d的间断下体负压可以显着提高下体负压耐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期刊2001年04期)
下体负压耐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验证提踵动作对提高下体负压耐力的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男性志愿者10名,在下体负压(LBNP)条件下分别随机进行2次头高位倾斜检查(HUT)测定其下体负压耐力。一次为志愿者的基础下体负压耐力(对照组),另外一次要求志愿者在LBNP条件下做提踵动作,直至耐力终点(提踵组)。结果提踵组下体负压耐受时间(DNP)和累计应激指数(CSI)均显着增加(P<0.05)。在下体负压过程中,提踵组平均动脉压呈升高趋势,心率增加呈降低趋势,每搏量增加,且均在-40 mmHg及-50 mmHg时达到显着水平(P<0.05)。结论提踵动作可以提高下体负压耐力,可望作为航天员在长期太空飞行后引起立位耐力不良时的应对措施,也可作为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体负压耐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毅,杨长斌,高原,杜挺媛,吴萍.两种新型抗荷服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3
[2].张毅,杨长斌,高原,张舒,孙喜庆.提踵动作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2
[3].吴燕红,徐莉,杨长斌,周林甫,张伟.下体负压联合体育锻炼对运动耐力及体能的影响[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1
[4].徐莉,周林甫,崔青山,吴燕红,杨长斌.下体负压联合体育锻炼对运动耐力及体能的影响[C].疗养康复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1届疗养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5].付兆君,徐先荣,刘红巾,郑军,刘玉华.下体负压锻炼提高战斗机飞行员加速度耐力[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9
[6].姚永杰,孙喜庆,杨长斌,刘挺松,吴燕红.头低位暴露后直立位下体负压作用的耐力变化和心血管反应(英文)[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6
[7].姚永杰,孙喜庆,杨长斌,刘挺松,吴燕红.头低位暴露后直立位下体负压耐力降低[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16届空间生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8].杨长斌,孙喜庆,王永春,刘挺松,冯岱雅.自行下体负压训练器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及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4
[9].孙喜庆,姚永杰,杨长斌,冯岱雅,蒋昌林.21d头低位卧床期间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下体负压锻炼对立位耐力和心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
[10].杨长斌,姚永杰,孙喜庆,吴兴裕.间断下体负压暴露方式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