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硫苷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甘蓝,组分,油菜,萝卜,含量,效应,细胞质。
硫苷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公茂勇,王燕,徐良,王娟娟,谢洋[1](2019)在《不同种质萝卜肉质根硫苷组分及含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检测萝卜肉质根中硫苷组分与含量,分析硫苷总量与单个硫苷组分含量的相关性,为萝卜种质品质性状评价与优良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液质联用(LC-MS)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44份萝卜种质肉质根中硫苷组分与含量进行检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总硫苷与单个硫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萝卜肉质根中共检测到12种硫苷,包括8种脂肪族硫苷和4种吲哚族硫苷,其中4-甲硫基-3-丁烯基硫苷(GRH)作为重要的硫苷组分在所有材料中含量最高。44个萝卜种质干样总硫苷平均含量10.73μmol·g~(-1),变化区间1.61~23.23μmol·g~(-1);硫苷含量占干质量的平均比例为0.4%,变化区间为0.14%~0.97%。筛选到4份4-甲基亚磺酰丁基硫苷(RAA)含量较高的种质,4份GRH含量较低的种质。分析单一硫苷相关系数矩阵显示,总硫苷含量与4-甲基亚磺酰基-3-丁烯基硫苷(GRE)、4-戊烯基硫苷(GBN)、4-甲硫基丁基硫苷(GER)的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且同族硫苷间相关性较强。[结论]萝卜不同种质肉质根中硫苷组分与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GRH是影响脂肪族硫苷及总硫苷含量差异的关键硫苷,筛选到的高含量RAA与低含量GRH种质可为萝卜品质性状遗传改良提供重要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泽慧[2](2017)在《萝卜硫苷组分近红外定标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萝卜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的食用蔬菜,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萝卜在我国栽培面积广,品种资源丰富,为优质育种提供良好的基础。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含量作为萝卜育种改良的主要品质评价指标之一,对各组分进行快速、高效的测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因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快速高效、安全、无污染、无损伤、无试剂分析、省时省力及可同时测定多重数据等特点,使其在农学科研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众多定标方程的构建,使得化学成分检测的方法越来越简单并且精确。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HPLC法分别对萝卜的肉质根和叶的硫苷组分的含量进行化学测定,然后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同扫描得到的根和叶样品近红外光谱对比创建模型,筛选出最优建模方法,从而分别得出萝卜根和叶的硫苷组分的近红外定标方程。结果发现,萝卜根的定标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不校正即光程恒定(Constant)和一阶导数处理搭配的定标方法最优,所得到的校正标准差(SEC)为1.41、验证标准差(SEP)为1.80、校正相关系数(RSQ)为0.8931、验证相关系数(R2)为0.8323, RPD (SD/SEP)值为1.5067。萝卜叶的定标方法采用主成分回归(PCR)结合不校正即光程恒定(Constant)结合一阶导数处理的搭配定标效果最优,所得到的校正标准差(SEC)为1.24、验证标准差(SEP)为1.72、校正相关系数(RSQ)为0.8314、验证相关系数(R2)为0.7860,RPD (SD/SEP)值为1.5549。根和叶建立模型后的评价参数RSQ都在0.8以上、R2都在0.75以上、SEP接近且略大于SEC,证明其定标方程可靠。本研究成功创建了萝卜肉质根和叶的硫苷组分近红外定标方程,可用于日常并可以合理的运用到萝卜种质资源创新的评价中去,实现快速筛选,提高育种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7-02-21)
李施蒙[3](2016)在《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来源,榨油后的菜籽饼粕也是优质的植物蛋白饲料资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油菜育种工作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油菜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有油菜品质基础上,按照人们需求进行油菜品质改良是油菜重要育种目标之一。本研究以520份遗传来源广泛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和自交系为自然群体,利用甘蓝型油菜60K SNP芯片对不同环境下硫苷、芥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6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通过分析与性状显着关联SNP位点所定位的候选区间对候选基因进行了预测,主要结果如下:1.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与脂肪酸组分的表型变异:6个性状在关联群体材料间均存在广泛变异,样本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近70%的材料种子硫苷含量分布于20.00~50.00μmol·g-1范围内,说明人为选择在世界范围内油菜品质育种中选育低硫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超过60%的材料种子油酸含量介于60%~70%之间,体现了油菜高油酸育种趋势。同时,脂肪酸组分之间也存在显着的相关性。2.群体结构、亲缘关系和连锁不平衡分析:52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被划分为P1和P2两个亚群。其中P1包含463份(约89%)材料,主要为源自中国的品种与自交系;剩余57份被归为P2类群,主要是国外品系。另外,在该关联群体中,50.55%的任意两份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值为0,23.98%的亲缘关系值介于0到0.2,说明群体中大部分材料之间没有亲缘关系或存在较弱的亲缘关系,较好地控制了由于亲缘关系存在而产生的伪关联。全基因组以及A、C亚基因组的LD(r2)均随物理距离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A亚基因组的衰减的速度快于C亚基因组。当r2的阈值设置为0.2时,A、C亚基因组的衰减距离分别为200 kb和750 kb,全基因组的衰减距离约为700 kb。3.硫苷含量与脂肪酸组分的关联分析:在Q+K模型下,基于分析获得的34,103个SNP标记对该群体在两个环境中硫苷含量与脂肪酸组分分别进行关联分析(P<0.05/34,103)。(1)两个环境中共检测到15个与种子硫苷含量性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其中11个位点在两年环境下共同检测到,分别位于A8,A9,C3,C9染色体上,可解释16.01%~33.50%的表型变异。(2)脂肪酸组分关联分析:两个环境中共检测到469个与油酸含量性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其中204个位点在两个环境中被同时检测到,可解释3.64%~30.82%的表型变异。C亚基因组除C1和C6外均有分布,以及A6、A8、A9染色体上有分布。两个环境中共检测到90个与亚油酸含量性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其中27个位点在两个环境中被同时检测到,分别位于A8和C3染色体上,可解释5.03%~14.27%的表型变异。2013年检测到13个与亚麻酸含量性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分布于A2、A9、C2、C4染色体上,可解释5.13%~9.66%的表型变异。2014年环境下未检测到亚麻酸含量显着关联SNP位点。两个环境中共检测到113个与棕榈酸含量性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其中15个位点在两个环境中被同时检测到,分别位于A8和C3染色体上,可解释5.70%~11.76%的表型变异。2013年环境中检测到24个与芥酸含量性状显着关联的SNP位点,分别位于A8、A9、C2、C3染色体上,2014年检测到1个显着性位点,位于C2染色体上,可解释10.14%~26.09%的表型变异,两个环境中无共同检测到的位点。20个SNP标记位点同时与两种或两种以上脂肪酸性状显着关联。4.硫苷与脂肪酸组分关联候选基因分析:将与硫苷含量和脂肪酸组分显着相关SNP标记位点比对到法国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上,通过提取油菜基因组中关联区间(200 kb左右)注释基因信息,共定位3个与硫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15个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5.硫苷含量相关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以3对高硫、低硫材料不同的组织(子叶、下胚轴,叶片、茎)为材料,采用qRT-PCR方法对候选基因BnGTR2,BnMYB28和BnMYB34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nGTR2和BnMYB28基因在高硫材料中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低硫材料,说明这两个基因与甘蓝型油菜硫苷含量高低存在关联性,可能是调控油菜硫苷含量的关键差异基因,在油菜硫苷生物合成途径中起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15)
张敏,王耐红,李施蒙,吴国超,徐新福[4](2015)在《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双标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GGE双标图法,对11份硫苷组分不同甘蓝型油菜进行4×7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旨在对各杂交组合的硫苷组分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其配合力较低的亲本组合来满足降低后代硫苷质量摩尔浓度的要求.结果显示:1对于2-羟-3-丁烯基而言,亲本一般配合力(GCA)较低的是父本D21R,D1R和母本D3AB,特殊配合力(SCA)较低的是父本91R,56R和母本D3AB,SCA较低的组合有S3×R3,S3×R7和S1×R3等;2对于3-丁烯基而言,亲本GCA较低的是父本15R,91R和母本Gd1AB,D3AB,SCA较低的是父本D1R,D21R和母本D3AB,SCA较低的组合有S3×R3,S3×R7和S1×R7等;3对父本GCA而言,3-丁烯基、4-羟-3-吲哚甲基、苯乙基、4-戊烯基与2-羟-3-丁烯基呈正相关,苯乙基、4-戊烯基与4-羟-3-吲哚甲基呈负相关.对母本GCA而言,3-丁烯基、4-戊烯基与2-羟-3-丁烯基呈正相关,苯乙基、4-羟-3-吲哚甲基与2-羟-3-丁烯基呈负相关;4各杂交组合硫苷组分的表型关系中,亲本针对各组分GCA的相关性与母本配合力效应双标图中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基本一致.利用GGE双标图分析表明,选用D3AB作母本、D21R及D1R作为父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油菜籽中硫代葡糖苷的质量摩尔浓度.(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王耐红,张敏,王瑞,李施蒙,刘川[5](2015)在《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快速检测硫苷组分质量摩尔浓度方面的可行性,该研究选取了甘蓝型油菜籽材料266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硫苷组分的质量摩尔浓度,并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和WinISIⅢ软件对数据进行判断与处理,建立了甘蓝型油菜籽硫苷组分的近红外检测模型.其中,2-羟基-3-丁烯基脱硫硫苷,3-丁烯基脱硫硫苷定标决定系数(RSQ)与交叉验证决定系数(1-VR)均超过了0.90(越接近1越理想),说明模型预测性能较好,可以用于油菜品种的快速筛选.但是,4-羟基-3-吲哚甲基脱硫硫苷,4-戊烯基脱硫硫苷,苯乙基脱硫硫苷模型的RSQ分别为0.470,0.219和0.147,1-VR分别为0.304,0.128,0.175,建模效果欠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王耐红[6](2014)在《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蓝型油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均居首位,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油菜籽榨油后的菜籽饼粕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优质的饲料蛋白资源。然而油饼中的硫苷降解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饼粕的饲用效果和价值,因此,降低油菜籽中的硫苷含量一直是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任务。为降低硫苷,首先需要精确测定其在油菜籽中的含量。所以,发展先进实用的硫苷检测技术意义重大。当前,国际上油菜的硫苷组分含量检测普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此方法制样繁琐、分析时间较长,适用于硫苷组分的精确测定。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作物育种中的重要的选择手段,广泛应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筛选。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快速检测硫苷组分含量方面的可行性,本研究选取了甘蓝型油菜籽材料266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硫苷组分的含量,并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和WinISIⅢ软件,对数据进行判断与处理,建立了甘蓝型油菜籽的硫苷组分的近红外检测模型。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266份甘蓝型油菜种子的硫苷组分含量测试结果:2-羟基-3-丁烯基脱硫硫苷平均含量最高、含量变化幅度最大,平均含量为51.19μmol·g-1饼,变幅为0.60-122.21μmol·g-1饼;其次是3-丁烯基脱硫硫苷,平均含量为34.70μmol.g-1饼,变化范围为0.66-108.49μmol·g-1饼;4-羟基-3-吲哚甲基脱硫硫苷含量变幅为0.51-24.13μmol·g-1饼,平均含量为5.20μmol·g-1饼;4-戊烯基脱硫硫苷含量变化范围为0.25-17.33μmol·g-1饼,平均含量为3.35μmol·g-1饼;苯乙基脱硫硫苷平均含量为3.38μmol·g-1饼,变幅为0.69-11.23μmol·g-1饼;后叁种硫苷组分含量较低、变幅也很小。2.本研究采用MPLS回归技术建立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NIRS模型,同时与PCR和PLS处理下的NIR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CR和PLS两种回归技术各具优势,都是解决具有多重相关性回归问题的有效方法;MPLS所建的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稳定性,明显优于PCR和PLS所建的模型。3.在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NIRS (MPLS回归技术)模型中,2-羟基-3-J‘烯基脱硫硫苷和3-丁烯基脱硫硫苷模型效果最好,交义验证相关系数(1-VR)分别为0.9372、0.9009,交义验证误差(SECV)分别为5.9782、6.2320,外部检验相关系数(RSQ)分别为0.962、0.937,预测标准差(SEP)分别为4.703、4.650,检验偏差Bias分别为-0.729、-1.185。定标决定系数(RSQ)与交义验证决定系数(1-VR)均超过了0.90(越接近1越理想),说明模型自身已经达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可以用于油菜品种的快速筛选。而4-羟基-3-吲哚甲基脱硫硫苷、4-戊烯基脱硫硫苷和苯乙基脱硫硫苷的模型效果欠佳,1-VR分别为0.3043、0.1281、0.1751,SECV分别为3.2877、2.1203、1.2499,RSQ分别为0.470、0.219和0.147,SEP分别为2.551、1.931和1.275,Bias分别为-0.087、-0.382、-0.225。总的看来,在硫苷组分含量模型中,2-羟基-3-丁烯基脱硫硫苷和3-丁烯基脱硫硫苷模型具有实用价值,而其它硫苷组分的数学模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20)
王瑞,徐新福,李加纳,唐章林,谌利[7](2007)在《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甘蓝型油菜4个显性纯合两用系与7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广义种子遗传模型分析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植株3套遗传体系的基因主效应和基因型×环境效应。结果表明硫苷组分性状受制于基因主效应,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作用较小。2-羟-3-丁烯基、3-丁烯基以胚主效应为主,分别占75.21%和58.25%。4-羟-3-吲哚甲基、苯乙基以细胞质效应为主,分别占74.19%和69.54%。4-戊烯基由胚主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共同控制,分别占50.29%和38.12%。在基因型×环境互作方差中,4-羟-3-吲哚甲基仅受制于细胞质互作效应,其余硫苷组分均以显着的胚互作效应和细胞质互作效应为主。5个硫苷组分均以普通狭义遗传率为主,互作狭义遗传率较低。在普通狭义遗传率中,2-羟-3-丁烯基、3-丁烯基以胚遗传率为主,分别为71.61%和53.76%。4-羟-3-吲哚甲基和苯乙基以细胞质遗传率为主,分别为68.21%和68.47%。4-戊烯基以胚遗传率和细胞质遗传率为主,分别为47.81%和36.24%。在互作狭义遗传率中,5个硫苷组分以细胞质互作遗传率为主,均达到了显着水平。亲本遗传效应值预测表明,选用D3AB、D21R作为硫苷品质改良亲本有利于降低杂种后代油菜籽中2-羟-3-丁烯基和3-丁烯基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7年12期)
李锋,张春雷,李光明[8](2006)在《油菜硫苷组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油菜不同器官硫苷的组分与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和茎中的硫苷总量显着高于叶片,根系中的硫苷以4甲-氧基-3吲-哚甲基硫苷和1-甲氧基-3吲-哚甲基硫苷为主,茎和叶中以2羟-基-3丁-烯基硫苷和苯乙基硫苷为主。油菜根系中的硫苷组分从冬前期到终花期基本保持稳定,硫苷各组分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基本一致,终花期含量最高,成熟期含量最低。19个油菜品种根系中硫苷组分与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以草莓灰霉菌为靶标物,研究油菜根系的挥发性水解产物和水溶性水解产物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发现不同油菜品种根系水解产物的抑菌活性与其硫苷组分与含量有关,草莓灰霉菌对丁烯基ITC非常敏感,吲哚类ITCs对草莓灰霉生长的抑制作用要低于芳香族ITCs。(本文来源于《武汉植物学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硫苷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萝卜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的食用蔬菜,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萝卜在我国栽培面积广,品种资源丰富,为优质育种提供良好的基础。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的含量作为萝卜育种改良的主要品质评价指标之一,对各组分进行快速、高效的测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因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快速高效、安全、无污染、无损伤、无试剂分析、省时省力及可同时测定多重数据等特点,使其在农学科研方面的应用已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众多定标方程的构建,使得化学成分检测的方法越来越简单并且精确。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HPLC法分别对萝卜的肉质根和叶的硫苷组分的含量进行化学测定,然后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同扫描得到的根和叶样品近红外光谱对比创建模型,筛选出最优建模方法,从而分别得出萝卜根和叶的硫苷组分的近红外定标方程。结果发现,萝卜根的定标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不校正即光程恒定(Constant)和一阶导数处理搭配的定标方法最优,所得到的校正标准差(SEC)为1.41、验证标准差(SEP)为1.80、校正相关系数(RSQ)为0.8931、验证相关系数(R2)为0.8323, RPD (SD/SEP)值为1.5067。萝卜叶的定标方法采用主成分回归(PCR)结合不校正即光程恒定(Constant)结合一阶导数处理的搭配定标效果最优,所得到的校正标准差(SEC)为1.24、验证标准差(SEP)为1.72、校正相关系数(RSQ)为0.8314、验证相关系数(R2)为0.7860,RPD (SD/SEP)值为1.5549。根和叶建立模型后的评价参数RSQ都在0.8以上、R2都在0.75以上、SEP接近且略大于SEC,证明其定标方程可靠。本研究成功创建了萝卜肉质根和叶的硫苷组分近红外定标方程,可用于日常并可以合理的运用到萝卜种质资源创新的评价中去,实现快速筛选,提高育种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苷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公茂勇,王燕,徐良,王娟娟,谢洋.不同种质萝卜肉质根硫苷组分及含量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郭泽慧.萝卜硫苷组分近红外定标模型的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7
[3].李施蒙.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含量和脂肪酸组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D].西南大学.2016
[4].张敏,王耐红,李施蒙,吴国超,徐新福.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双标图分析[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王耐红,张敏,王瑞,李施蒙,刘川.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王耐红.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近红外检测模型的建立[D].西南大学.2014
[7].王瑞,徐新福,李加纳,唐章林,谌利.甘蓝型油菜硫苷组分的胚、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J].作物学报.2007
[8].李锋,张春雷,李光明.油菜硫苷组分含量及抑菌活性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