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嗪酮衍生物论文_蒋健雄,奉强,柯慧,何冰,李仲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哒嗪酮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衍生物,甲酰胺,活性,吡唑,缬氨酸,抗病性,斑蝥。

哒嗪酮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蒋健雄,奉强,柯慧,何冰,李仲辉[1](2019)在《新型酞嗪酮-5-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糠醛为原料,依次与偏二甲基肼发生成腙反应、与马来酸酐发生D-A反应、芳环化、水解及与肼和取代苯肼反应得到呔嗪酮-5-羧酸,随后经酰胺化反应合成了17个新型的呔嗪酮-5-甲酰胺衍生物(6a~6g和9a~9j),总收率21%~27%,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及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考察了化合物对人胰腺癌细胞(Capan-1)、人结直肠腺癌细胞(SW620)、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9j对Capan-1细胞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IC_(50)为6. 65μM。(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8期)

李璐琳[2](2019)在《哒嗪分子的迭氮基衍生物作为含能分子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用迭氮基逐次取代哒嗪分子上的氢原子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迭氮基哒嗪衍生物分子。通过设计均裂反应,计算了这些分子的解离能;通过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这些分子的生成焓。通过这些参数的计算,考察了标题分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为了评估标题分子作为含能分子的性能,通过KamletJacobs方程计算了标题分子的爆热、爆压、爆速和分子密度。计算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结构稳定性和爆轰性能,叁个分子是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分子。(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张聪[3](2019)在《1,2,4,5-四嗪酮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氮杂环含能化合物1,2,4,5-四嗪衍生物具有高爆轰性能、高热稳定性和钝感的特点而被广泛研究,其中不对称1,2,4,5-四嗪衍生物因合成较难而报道较少。本文合成了5种1,2,4,5-四嗪酮衍生物分别是6-(3,5-二甲基-1H-吡唑)-1,2,4,5-四嗪-3-酮(DPTzO)及其钾盐(K·DPTzO)和胍盐(G·DPTzO)以及6-(5-氨基-1H-四唑)-1,2,4,5-四嗪-3-酮(TATzO)及其钾盐(K_2·TATzO)。通过核磁共振(~1HNMR,~(13)CNMR)、元素分析(EA)和红外光谱(FT-IR)对这些物质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溶剂缓慢挥发法在水中培养得到以上五种衍生物的单晶,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其空间结构:DPTzO的分子式为C_7H_8N_6O,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_1;DPTzO钾盐的晶体结构中含有两分子配位水和一分子游离水,其结构式为[2K·DPTzO(2H_2O)]·H_2O,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DPTzO胍盐的结构式为G·DPTzO,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TATzO的晶体结构为一水化物(TATzO·H_2O),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TATzO钾盐的晶体结构中含有一份子配位水,其结构式为[K_2·TATzO(H_2O)],属于叁斜晶系,空间群为P-1。之后通过非等温条件下热重-微商法(TG-DTG)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热分解行为进行研究。对不同升温速率下DSC曲线用微分和积分法计算对其热分解动力学机理进行研究,获得物质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利用DSC曲线得到的特征温度对1,2,4,5-四嗪酮衍生物的自加速分解温度、热点火温度、热爆炸临界温度、活化熵、活化焓和活化自由能进行计算以评估其热安定性。通过K-J方程和氮当量公式分别估算DPTzO和TATzO的爆轰参数以评价这两种物质的爆轰性能。最后利用Gaussian03软件包,在DFT-B3LYP/6-31+G**计算水平下以DPTzO、K·DPTzO、TATzO和K_2·TATzO的晶体数据为初始构型进行几何优化和频率计算后分析前线轨道和能量分布、Mulliken电荷分布、Mayer键级、静电势。(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3-01)

陈佳丽,翟纳,陈达,王秀美,田亚锋[4](2019)在《亚氨基哒嗪类衍生物对人与昆虫GABA受体的选择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同源模建的方法构建了叁种昆虫(家蝇、褐飞虱和斜纹夜蛾)的离子型GABA受体模型和人的α1β2γ2 GABA受体模型,并经能量优化、动力学模拟和拉氏图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稳定性与合理性。将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亚氨基哒嗪类衍生物分别与所构建模型进行分子对接研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亚氨基哒嗪类衍生物在昆虫模型中的对接打分与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基本吻合,其与叁种昆虫GABA受体的结合模式较人的GABA受体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从分子层面预测和解释了昆虫GAB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的选择性作用机理,为研发高效、安全的新靶点杀虫剂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倩,王玮[5](2018)在《含哒嗪酮结构的L-缬氨酸取代去甲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3-偶极环加成方法,在L-缬氨酸取代去甲斑蝥素结构中的C5和C6位引入吡唑环,进而与含哒嗪酮结构的色酮醛腙反应导入哒嗪酮结构,生成含哒嗪酮结构的L-缬氨酸取代去甲斑蝥素衍生物.该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用于潜在药物的开发研究.(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石延霞,张晓慧,谢学文,柴阿丽,徐玉芳[6](2018)在《新化合物吡唑并嘧啶衍生物(BDO-1)和哒嗪酮衍生物(PDZ-1)的诱导抗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吡唑并嘧啶衍生物((E)-N-(2-氟-4-叁氟甲基苯乙烯基)-1-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4-胺,简称BDO-1)和哒嗪酮衍生物(4-羟基-1-(4-甲氧基苯基)-6-氧代-1,6-二氢吡嗪-3-甲酸甲酯,简称PDZ-1)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创制并合成的新化合物,本研究分别测定了其离体抑菌活性及其诱导抗病活性,并对田间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抑菌试验结果显示,BDO-1和PDZ-1对供试黄瓜的尖孢镰孢菌和多主棒孢菌并无杀菌活性;温室盆栽试验发现,2个化合物对7种蔬菜病害具有明显的诱导抗病活性,其中:BDO-1在10 mg/L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棒孢叶斑病、黄瓜枯萎病、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灰叶斑和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8.81%、61.79%、69.88%、64.14%,54.42%、54.85%和63.59%;PDZ-1在10 mg/L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33%和59.15%。田间防治效果验证结果表明,BDO-1和PDZ-1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2.95%和48.45%。研究发现,BDO-1和PDZ-1在质量浓度为10 mg/L、诱导5次、每次间隔5d的条件下施用,对黄瓜枯萎病和棒孢叶斑病可发挥最佳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张菊平,李普,王一会,张橙,陈丽娟[7](2018)在《含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生物活性较好的姜黄素衍生物,通过1-苯基-5-取代基-1,4-戊二烯-3-酮和3-氯甲基苯并叁嗪酮反应,合成了14个含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在100μg/mL剂量下,化合物6b,6j和6l对柑橘溃疡病菌(Xac)的抑制率分别为68.8%,71.0%和100%;化合物6a,6d,6h和6i对烟草青枯病菌(R.solanacearum)的抑制率分别为51.8%,53.0%,50.7%和76.9%.此外,化合物6l和6i对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值分别为27.44和48.77μg/mL,优于对照药剂噻菌铜(51.35和87.26μg/mL),有望成为柑橘溃疡病菌和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剂.(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张菊平[8](2018)在《含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姜黄素类似物1,5-二取代-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同姜黄素一样,具有抑菌、抗病毒、杀虫、消炎、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且pH大于6.5时稳定性比姜黄素好。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表现有明显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同时,苯并叁嗪酮类化合物也具有高效、广谱和作用方式较为独特的特点,在农药的创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我们将苯并叁嗪酮引入1,4-戊二烯-3-酮结构中,设计合成了系列分子中含有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所合成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验证。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设计合成34个含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以病毒唑和宁南霉素为对照药剂,测试了该系列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500μg/mL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抑制活性。从初步的生物活性数据来看,只有部分目标化合物对TMV表现有较好的活性。在治疗活性方面,化合物A4、A20、A22和A28对TMV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好,分别为49.0、48.6、44.2和52.8%,优于对照药剂病毒唑(35.0%)。在保护活性方面,化合物A4、A5、A8、A20、A22、A23、A24和A28对TMV的抑制活性相对较好,分别为52.9、59.2、57.7、60.3、57.3、56.0、57.4和61.6%,优于病毒唑(50.8%)。其中化合物A28在治疗和保护作用方面的活性与宁南霉素(54.4和62.4%)相当。采用浊度法,以噻菌铜和叶枯唑为对照药剂,测试了该系列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和50μg/mL时对柑橘溃疡病菌(Xac)、烟草青枯病菌(R.solanacearum)和水稻百叶枯病菌(Xoo)的抑制活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对叁种植物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大部分化合物对叁种细菌的抑制率大于对照药剂噻菌铜。在100μg/mL浓度下,化合物A31对Xac的抑制率达到100%;化合物A12对R.solanacearum的抑制率为88.14%;化合物A4、A11、A21、A26和A29对Xoo的抑制率达到100%,化合物A2、A5、A24、A27、A28、A30和A31对Xoo的抑制率达到80%。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化合物A4和A12对Xac和R.solanacearum的EC_(50)值分别为22.45和34.77μg/mL,优于对照药剂噻菌铜(51.35和87.26μg/mL)。2.设计合成了6个分子中含吡啶和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并采用半叶枯斑法,以病毒唑和宁南霉素为对照药剂,测试了该系列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500μg/mL时对TMV的抑制活性。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虽具有一定的抗TMV活性,但活性相对较差。采用浊度法,以噻菌铜和叶枯唑为对照药剂,测试了该系列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0μg/mL和50μg/mL下对Xac、R.solanacearum和Xoo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叁种植物细菌均表现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抑制活性都相对较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8-06-01)

钱萍萍[9](2018)在《新型叁嗪酮类h-DAAO抑制剂的计算机模拟和N-乙基达比加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D-氨基酸氧化酶(h-DAAO)可作用于D-丝氨酸,已经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型有效的靶点。达比加群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抗凝药物,但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及合成研究。本论文第一部分主要采用3D-QSAR、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和ADME预测对h-DAAO抑制剂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首先对37个叁嗪酮类h-DAAO抑制剂构建3D-QSAR模型,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较优的稳定性。通过构效关系研究设计出9种新型的h-DAAO抑制剂,都表现出很好的预测活性。进一步通过分子对接,表明在蛋白与抑制剂的作用过程中,残基Gly313,Arg283,Tyr228,Leu51是必不可少的。叁嗪环结构产生的氢键作用,以及残基Leu51,His217,Gln53,Leu215的疏水作用提高了结合位点处的稳定性。将预测活性值和对接打分都较优的化合物D1,D3和D8作为代表性抑制剂,进一步完成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和ADME预测,确定了新设计的候选化合物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本论文第二部分主要根据达比加群衍生物的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出叁个芳环取代的N-乙基达比加群衍生物。通过Michael加成、酰化、还原、缩合闭环、Pinner及水解反应进行合成。进一步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进行结构确认,且进行了熔点测试。化合物9a~9c可作为潜在的抗凝血候选化合物,用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可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合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并对新型达比加群衍生物的深入研究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8-05-27)

田念[10](2018)在《铑催化多米诺C-H键胺化反应合成苯并恶嗪酮衍生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苯并恶嗪酮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在天然化合物、化学药物以及生物活性物质中广泛存在。传统合成苯并恶嗪酮的方法主要包括:1)基于氨茴酸的环化;2)在一氧化碳或其替代物如多聚甲醛、苯甲酸酯和草酰氯作用下,基于钯催化的N-(邻卤代芳基)酰胺的羰基化反应;3)复杂分子的分子内环化反应。虽然上述反应表现出较好的普适性,但多数反应底物不易获得、反应条件苛刻,且合成步骤较为繁琐。因此,从原子经济性和绿色化学的角度,有必要发展原料简单易得、条件温和、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强的新合成路径。在此,我们实现了基于过渡金属铑催化的[3+3]环化和随后的C-H键胺化的多米诺反应。该反应以廉价易得的N,N-二甲基苯甲酰胺和1,4,2-二恶唑-5-酮为反应底物。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过程首先通过构筑C-N键和C-O键构建恶嗪酮,随后的C-H键胺化反应无需额外添加催化剂和原料,由前一步形成的2-苯基-4H-苯并[d][1,3]恶嗪-4-酮直接诱导完成。该合成方法原料简单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无需外加氧化剂,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C-H酰胺化策略合成苯并恶嗪酮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可以“一锅法”实现数个转化和键合形成步骤,同时规避了纯化各种分子前体,避免了繁冗的官能团保护和去保护等步骤,在合成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3-29)

哒嗪酮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用迭氮基逐次取代哒嗪分子上的氢原子的方式设计了一系列迭氮基哒嗪衍生物分子。通过设计均裂反应,计算了这些分子的解离能;通过设计等键反应,计算了这些分子的生成焓。通过这些参数的计算,考察了标题分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为了评估标题分子作为含能分子的性能,通过KamletJacobs方程计算了标题分子的爆热、爆压、爆速和分子密度。计算结果表明,综合考虑结构稳定性和爆轰性能,叁个分子是潜在的高能量密度分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哒嗪酮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蒋健雄,奉强,柯慧,何冰,李仲辉.新型酞嗪酮-5-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J].合成化学.2019

[2].李璐琳.哒嗪分子的迭氮基衍生物作为含能分子的理论研究[J].河南科技.2019

[3].张聪.1,2,4,5-四嗪酮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9

[4].陈佳丽,翟纳,陈达,王秀美,田亚锋.亚氨基哒嗪类衍生物对人与昆虫GABA受体的选择性研究[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9

[5].李倩,王玮.含哒嗪酮结构的L-缬氨酸取代去甲斑蝥素衍生物的制备与应用[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8

[6].石延霞,张晓慧,谢学文,柴阿丽,徐玉芳.新化合物吡唑并嘧啶衍生物(BDO-1)和哒嗪酮衍生物(PDZ-1)的诱导抗病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8

[7].张菊平,李普,王一会,张橙,陈丽娟.含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8

[8].张菊平.含苯并叁嗪酮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8

[9].钱萍萍.新型叁嗪酮类h-DAAO抑制剂的计算机模拟和N-乙基达比加群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

[10].田念.铑催化多米诺C-H键胺化反应合成苯并恶嗪酮衍生物[D].华侨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1.7叁唑并[4,3-b]哒嗪类c-M...一7模型中关键距离的相对频率取代苯基5-FU糖昔化势能剖面催化水解过程简图分子对接后四个体系的活性区域结构活性区域结构及亲疏水性表面

标签:;  ;  ;  ;  ;  ;  ;  

哒嗪酮衍生物论文_蒋健雄,奉强,柯慧,何冰,李仲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