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永阔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永阔

王永阔(贵州省盘县羊场乡松杨小学553521)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广泛的学科,被誉为锻炼思维的体操和人类智慧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数学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智力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抓起。作为我们数学教师应立足数学课堂,从小学数学学科出发,遵照新课标精神,构建数学学科素质教育体系,把数学课堂教学当作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循序渐进的提高小学生数学素质,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的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设情境,引入兴趣

如何巧妙地导入新知识的学习,这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的极好时机。小学生正处在无意注意为主向有意注意为主的发展过渡期,一些新颖、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因此,精心创设好的教育情境,能让儿童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在数学课堂,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课堂情境,使学生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继而爱上数学。

例如,教学《分类》一课,我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小小的购物超市,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购物活动:把自己当作是“顾客”,学生到超市里各个领域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看看谁最快。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数学活动加深了分类认识。这种来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学,让学生既能用眼进行观察、又用动手进行操作、还用动脑进行思考。使孩子们的多种感官都参加学习活动中,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能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灵活多变。我在教学中注意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这样的教法让学生有了主动性,兴趣提高了,对知识的印象更深刻了。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学生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促使学生手、脑、眼、口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达到“以动激趣”的效果。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学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做“数学题目”和解题,造成了数学远离生活的错觉。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它有着实实在在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因此,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如,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位置》、《认识人民币》、《认识时间》、《小小商店》等教学内容教师应巧妙地联系学生实际,用学生熟悉的事例,现有的知识经验,合理的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教学就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节时,我结合文中歌手大赛的具体情景指定班里一名学生当5号选手,另一名当9号选手,通过计算他俩的比赛成绩来教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试一试”和“练一连”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别由5号选手和9号选手带队进行比赛,看哪队学生全体做得又好又快,那队就赢了,并给获胜的同学要帖星表示祝贺。这样宣布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几名学生也认真的计算起来,唯恐自己这一队输了。这样在课堂上引入竞争,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引发出来了。

五、运用直观,激发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思维活动。人的头脑则是思维活动的机器,而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思维机器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直观,生动形象,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直观性”、“启发性”原则,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

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特别是对那些能演示的过程更有兴趣。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重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

例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教材的重点,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加法向乘法”的过渡比较抽象。我在教这部分知识时通过游戏形式,直观地引入新课。我请三位小朋友到前面戴上小兔子的头饰,扮演小兔子。三只小兔子,每只小兔子都长着两个长长的耳朵。小朋友凭着直觉观察,列出了加法算式:2+2+2=6(只)。教师伴随着学生的演示,介绍了比加法计算简便的算式:2×3=6(只)引导大家讨论“2、3、6”各表示的意义。小朋友终于领悟了乘法意义所在。低年级学生掌握知识主要靠感知而获得,在教学中坚持用直观来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学生容易接受,也很感兴趣。

总之,在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生活化”和“数学趣味性”学习是密切联系的,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是在教师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技能还需要我们做许多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实践。只有通过全体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群体功能,提高学生的个体动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和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素养,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永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