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剥削与阶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类起源,私有制,阶级,剥削
剥削与阶级论文文献综述
钱津[1](2019)在《论私有制、阶级、剥削产生的历史进步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认识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是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人类社会起源不是私有制社会,人类社会起源后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才出现了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代表了私有制社会的产生,此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一直是私有制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全都处于私有制社会发展阶段。相比原始的人吃人社会,奴隶社会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而且,此后的私有制、阶级、剥削的存在与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历史作用与现实作用。但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延续,随着人类劳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遥远的未来,人类社会必将由普遍的私有制社会转变为全球一体化的公有制社会。(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罗兰·博尔[2](2018)在《位于剥削之巅——古代西南亚的阶级和国家模式(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论文在古代西南亚语境中呈现了古代以色列的阶级和国家模式。文章运用实证资料和马克思主义方法,提出阶级冲突是国家形成的先决条件。据此,其分析始于阶级,阶级涉及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之间的差异。客观地说,阶级取决于它与生产方式的关系;从主观上看,它又需要某种来自对其对手身份辨识的意识。鉴于此,对占少数的统治阶级和各类务农劳工(尤其那些不同等级的和乡村社群中的劳工)的不同作用加以评估是有可能的。至于国家,它是难以处理的阶级冲突的后果,其间某个阶级夺取国家机器,将它转换成谋求其自身利益的工具。之后,该阶级会以武力威慑与言辞劝说的结合维护其统治。(本文来源于《圣经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孟庆延[3](2016)在《土地、剥削与阶级:陈翰笙华南农村研究再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陈翰笙主持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经济调查,并直接将基于这一调查研究形成的学术观点加入到了当时有关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中去,并指出当时中国农村地权高度集中这一根源问题,强调只有彻底变革生产关系,进行土地革命,才能挽救当时农村危局。为了进一步理解当时的具体历史情境以及"土地革命"这一历史选择,将以陈翰笙对华南地区的研究为中心,以具体的社会史为背景,尝试对陈翰笙的广东农村研究重新进行分析与解读。(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6年02期)
骆夷[4](2015)在《赖特的剥削与中间阶级理论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赖特1有取舍地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思想与罗默2的剥削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剥削理论。为了解决"中间阶级"的"矛盾定位"问题,他采用叁重剥削维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进行定位分类。这是一种阶级与阶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他试图将马克思和韦伯两种理论传统结合起来的产物。赖特的尝试出现了逻辑矛盾,呈现出思想的不彻底性,然而这些纰漏也不能抹杀赖特独树一帜的阶级思想在当代阶级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理论与现代化》期刊2015年03期)
李伟[5](2013)在《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剥削和阶级——论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运动,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运动的理论表现。所谓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回答社会主义运动是围绕一个什么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开展的,即社会主义运动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也就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干什么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劳动的斗争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运动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有矛盾就有斗争,社会主义运动就是围绕这一矛盾及其斗争展开并发展起来的。解决这一矛盾,是社会主义运动最基本的历史任务,也是社会主义运动与其他社会运动的本质区别。(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3年11期)
夏卫国[6](2012)在《“剥削”、“阶级”与“革命”的博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马克思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叁方面:方法论、经验论与规范论。分析的方法是它的基本特征。本文不揣僻陋,尝试着对"剥削"、"阶级"、"革命"这些概念予以"博弈"的梳理与评析,并探讨这些概念分析本质(本文来源于《黄海学术论坛》期刊2012年01期)
杨丽琼[7](2011)在《财富与剥削在苏维埃革命划分阶级中的演变及启示——以中央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创造及阶级剥削的理论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基石。20世纪二叁十年代,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维埃革命中对此进行了早期的实践。中央苏区在摧毁旧的剥削社会和建设新的苏维埃社会过程中,先是以财富多寡来论阶级剥削,并推行共产平分财富的政策;继而以革命前是否"劳动"与形成"剥削关系"来区别阶级剥削,注意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财富;最后将创造财富中的"劳动"及其"剥削关系"计量化,进一步保障此前土地革命中受到打击的中农、贫农劳动者的财产。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共在苏维埃革命中的艰辛探索,并在如何全面分析价值创造的要素、如何合理解决收入平均问题等方面给我们留下许多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1年11期)
王海明[8](2011)在《阶级与剥削概念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权力垄断是阶级划分的表层的实在的根据,剥削是阶级划分的深层的潜在的根据。阶级是人们因权力垄断所导致的剥削关系而分成的不同群体。剥削是恶的、不道德的或不公正的不等利交换,是不等利交换的不公正,说到底,也就是含有无偿占有的不公正的利益交换活动。(本文来源于《学习论坛》期刊2011年09期)
刘保国[9](2009)在《关于私有制和剥削的若干思考——兼论阶级存在的历史长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私有制、剥削和阶级是密切相关的社会历史现象。只要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就会存在用生产资料私有权占有他人劳动即剥削的现象,从而社会也就必然要划分为阶级。私有制和剥削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能够适应、刺激甚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私有制和剥削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从而阶级能够长期存在的历史缘由。(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周莉,庞世伟[10](2009)在《经典作家对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批判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回顾经典作家们对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的论述,揭露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实质,批判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评价尺度的狭隘性与不合理性,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其社会危害性,从而控制和减轻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09年04期)
剥削与阶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这篇论文在古代西南亚语境中呈现了古代以色列的阶级和国家模式。文章运用实证资料和马克思主义方法,提出阶级冲突是国家形成的先决条件。据此,其分析始于阶级,阶级涉及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之间的差异。客观地说,阶级取决于它与生产方式的关系;从主观上看,它又需要某种来自对其对手身份辨识的意识。鉴于此,对占少数的统治阶级和各类务农劳工(尤其那些不同等级的和乡村社群中的劳工)的不同作用加以评估是有可能的。至于国家,它是难以处理的阶级冲突的后果,其间某个阶级夺取国家机器,将它转换成谋求其自身利益的工具。之后,该阶级会以武力威慑与言辞劝说的结合维护其统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剥削与阶级论文参考文献
[1].钱津.论私有制、阶级、剥削产生的历史进步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
[2].罗兰·博尔.位于剥削之巅——古代西南亚的阶级和国家模式(英文)[J].圣经文学研究.2018
[3].孟庆延.土地、剥削与阶级:陈翰笙华南农村研究再考察[J].学术交流.2016
[4].骆夷.赖特的剥削与中间阶级理论评析[J].理论与现代化.2015
[5].李伟.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剥削和阶级——论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
[6].夏卫国.“剥削”、“阶级”与“革命”的博弈分析[J].黄海学术论坛.2012
[7].杨丽琼.财富与剥削在苏维埃革命划分阶级中的演变及启示——以中央苏区为例[J].中共党史研究.2011
[8].王海明.阶级与剥削概念新探[J].学习论坛.2011
[9].刘保国.关于私有制和剥削的若干思考——兼论阶级存在的历史长期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10].周莉,庞世伟.经典作家对剥削阶级人生价值观的批判及其意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