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控制论文_邱学军,吕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荷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荷,变换器,调光,驱动器,电容,电压,电势。

电荷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邱学军,吕强[1](2019)在《Dirac-Weyl半金属结中电磁控制的克莱因隧穿和电荷电导》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研究了Dirac-Weyl半金属结中电磁控制的克莱因隧穿和电荷电导.研究发现:完美电子隧穿显着依赖于电势垒的大小、磁场幅度及其方向.当电势垒接近费米能时,该结构显示了明显的波矢过滤特性.通过调节磁场幅度和方向,可以获得任意入射角度的完美隧穿电子波矢.基于电子的透射概率,进一步计算了电势垒和磁场幅度对电荷电导的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势垒或磁场幅度,可以实现电子开关的功能.这些理论结果为设计基于Dirac-Weyl半金属结中纳米电子器件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余婷婷[2](2019)在《基于电荷控制法的压电惯性摩擦驱动器的设计及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精度驱动和定位技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压电驱动器具有驱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驱动力大,结构简单等优点,在高精度驱动和定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压电驱动器的驱动行程通常较短,只适用于短行程驱动的情况,无法满足长行程(毫米级)驱动的要求。此外,压电驱动器在应用中会出现迟滞效应,即系统的激励电压和响应位移之间会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这会影响驱动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会增加了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针对压电驱动器行程短的问题,本文基于摩擦驱动原理,设计了一款压电惯性摩擦驱动器,该驱动器既具有压电驱动器的高精度特点,又具有摩擦驱动原理的长行程特点,能够实现高精度长行程(毫米级)驱动和定位。由于压电驱动器存在的迟滞效应会影响驱动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基于电荷控制法设计了一款新型高压电荷控制电路,来降低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该电荷控制电路基于高压运算放大器OPA454设计,使用平衡电阻来消除漏电阻的影响,适用于高压接地压电负载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显示在此电荷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压电驱动器的迟滞效应导致的非线性减少了82%。本文还设计了一款复合控制器来控制压电惯性摩擦驱动器的运动(定位运动和轨迹跟踪运动)。根据驱动器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的距离,把其运动分为步进阶段和精密阶段,分别设计了步进阶段控制器和精密阶段控制器。步进阶段控制器采用电压比例控制法,实现较快的运动速度,精密阶段采用基于系统逆模型的前馈控制法,以达到高的驱动精度。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定位运动和轨迹跟踪运动的运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电压比例控制法,采用复合控制器能明显的提高驱动系统的精度和驱动速度。(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8)

刘志成,赵阳,徐铁铎,杨挺昂[3](2019)在《基于电荷控制策略的半桥LLC电路建模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半桥LLC谐振电路的传统频率控制模型为叁阶系统,高阶系统难以实现环路补偿且带宽窄的问题,对基于电荷控制策略的半桥LLC电路进行小信号建模。控制模型表明,电荷控制策略可将传统频率控制的叁阶系统简化为一阶系统,极易实现环路补偿且有较宽的带宽。最后对基于电荷控制策略的半桥LLC电路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电荷控制策略的半桥LLC电路可以获得良好的启动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甘洋洋,刘晓东,刘宿城,董保成[4](2019)在《直流微网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容电荷平衡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微源和负载等的功率波动引起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成为影响直流微网电能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连接超级电容等储能设备,可进行功率平衡调节,以保证直流微网母线电压的稳定。为实现直流微网母线电压的快速恢复,采用了一种基于电容电荷平衡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并推导出一系列理论方程来设计相应的复合控制器。最后通过PSIM仿真验证了复合控制策略的快速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2期)

胡文伟[5](2018)在《电荷控制多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脉冲电流供电的负载要求供电电源具有高稳流精度、快速的负载瞬态响应、低输出电流/电压纹波和大电流输出等特性。多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因其拓扑结构所具有的优势,在脉冲电流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多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与合适的控制方法相结合,可使变换器具有优越的瞬态性能和稳定性,满足负载对供电电源的要求。因此,研究应用于脉冲电流源场合的多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及其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电流型控制与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相结合,分别建立了峰值电流控制与电荷控制的小信号模型,并根据两者小信号模型的异同,提出了这两种控制技术的统一小信号模型。在统一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频域分析与时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控制方法下变换器的稳定性和瞬态性能,从理论上证明了电荷控制比峰值电流控制具有更宽的稳定范围和更优的瞬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将基于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的调光策略与电荷控制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相结合,使变换器输出具有快速上升沿/下降沿的脉冲电流。分析了两种PWM调光策略(两电平调光策略和开关管调光策略)下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变换器采用这两种调光策略的瞬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电平调光策略下,变换器输出电流的上升/下降过程平稳缓慢;在开关管调光策略下,变换器输出电流的上升/下降过程迅速,但上升沿有微小过冲。最后,为了抑制电荷控制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中的不均流现象,本文推导了包含开关管导通电阻、积分电容等参数的电感电流平均值表达式,分析了产生不均流现象的原因。将同步开关管零电压导通(Zero Voltage Switch,ZVS)的均流控制方法与电荷控制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相结合,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同步开关管ZVS均流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并联电容小和重载条件下均流效果不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同步开关管ZVS均流控制方法,进一步抑制了不均流现象,显着改善了轻载和重载情况下的均流效果。通过仿真对比了改进前后的均流效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6-01)

袁义生,周盼,田纪云[6](2017)在《基于电荷平衡的两级式逆变器前级电路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级式逆变器传统控制中无法兼顾抑制二次纹波电流i2nd和改善中间母线电压ub动态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荷平衡控制和传统控制相组合的方法,前者负责改善动态下ub的控制,后者负责稳态下抑制二次纹波电流i2nd的控制。分析了前级电路双环控制中符合i2nd需求下电压环的设计方法、Δub对穿越频率ωc范围的影响,以及最终对ub动态响应时间ts的影响。推导了电荷平衡控制的原理,占空比的获取,提出了一些设计关键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在一台100V输入、200V中间母线电压、110V输出、450W负载的样机上进行了测试,比较了传统方法和所提控制方法在投载下的动态特性,显示所提方法具有响应快,波动小的优点,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罗富[7](2017)在《基于电荷反馈控制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压电陶瓷的驱动技术在微米以至纳米级的微驱动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体积小、响应快、位移分辨率高等优点,是微位移驱动定位技术中的理想驱动器件。压电陶瓷驱动器在驱动电源作用下输出位移,因此,任何压电陶瓷驱动技术的研究都离不开特定的驱动电源。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大多是采用线性驱动方式,未能有效解决压电陶瓷迟滞非线性特性所引起的驱动精度的降低。为了补偿迟滞非线性并提高驱动精度,分析了压电陶瓷驱动器输入电压、输入电电荷与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基于电荷反馈控制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有效的提高了驱动精度。设计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采用24V电池供电,先通过前级升压电路将24V电压升至160V固定电压。前级输出电压经DC/AC半桥逆变生成可调频调幅的正弦波,后级DC/DC降压电路实现了输出直流偏置电压,两者相迭加可以实现满足要求的压电陶瓷驱动电压的输出。前级升压电路采用Boost电路,采用了 PI调节实现闭环控制。后级DC/AC采用半桥逆变拓扑,双极性SPWM控制策略,设计了电压峰值闭环控制系统,其中参考给定值为后级降压电路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同时,两路后级由前级电路并联输出,后级DC/AC输出经过1:1变压器进行隔离,保证了逆变输出电压与后级直流输出能够有效合理地进行迭加,从而有效地用于驱动压电驱动器。在利用Matlab对设计的电源进行仿真分析基础上,对电源的参数进行优化。根据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的迟滞非线性特性,在分析压电陶瓷的输出位移与电荷之间函数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电荷反馈控制用于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计算得到压电驱动器的位移,并通过PID调节更新后级降压电路的直流输出,而后级逆变电路输出幅值自动跟随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在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的基础上,设计并完善了硬件电路。采用NI CompactRIO系统,实现系统软件程序。针对QDS-14×14×24型压电陶瓷迭堆驱动器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系统实验分析。与传统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相比,基于电荷反馈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能够有效的减小迟滞非线性特性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压电陶瓷的驱动精度。(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7-12-01)

施明薇,李晴平,赵梦恋,陈明阳,刘胜[8](2017)在《变频和脉冲跳变双模式控制电荷泵的建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高性能电荷泵的建模和设计实现方法。为了实现在大的负载电流变化范围内具有高转换效率和低输出电压纹波,提出了变频模式(VFM)和脉冲跳变模式(PSM)双模式控制的电荷泵,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方便设计参数的分析和选取。芯片采用TSMC0.35μm标准CMOS数模混合工艺进行设计制造,总面积约为1.4 mm×1.5 mm。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荷泵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5~100 m A)能够实现双模式的自动切换,取得较低电压纹波和较高效率,达到了设计预期,从而验证了变频和脉冲跳变双模式控制电荷泵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半导体技术》期刊2017年01期)

陈迪明[9](2016)在《金属-有机框架的电荷控制及其气体吸附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型的晶态多孔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在许多应用领域内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相比较于修饰无机功能节点与有机官能团,通过调节MOF自身电荷来实现MOF功能的调控研究并不常见。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两个具有不同价态的双官能团有机配体,构筑了两例同构的阴/阳离子MOFs。77 K N_2与195 K CO_2测试结果显示二者具有相似的BET比表面积与孔体积。虽然阴离子MOF框架中含有更多的裸露氮原子,但是阳离子MOF的乙炔吸附量在298 K与1 bar的条件下相比较于阴离子MOF有着88%的提升。我们利用GCMC模拟与DFT量化计算对该吸附行为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9-27)

赖晓燕[10](2016)在《静电及平衡电荷式滤油机在油液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静电滤油机和平衡电荷式滤油机的原理和特点,探讨2种滤油机在油压机、盾构机液压系统、水电站液压油站、火电厂透平系统、船用电控柴油机润滑油系统上的应用,并分析2种滤油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果表明,静电滤油机和平衡电荷式滤油机过滤精度高,能有效去除油液中的亚微米级颗粒物,对系统内形成的油泥、漆膜及胶质状污垢清洗剥离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6年06期)

电荷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精度驱动和定位技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压电驱动器具有驱动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驱动力大,结构简单等优点,在高精度驱动和定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压电驱动器的驱动行程通常较短,只适用于短行程驱动的情况,无法满足长行程(毫米级)驱动的要求。此外,压电驱动器在应用中会出现迟滞效应,即系统的激励电压和响应位移之间会存在明显的非线性,这会影响驱动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会增加了控制系统的设计难度。针对压电驱动器行程短的问题,本文基于摩擦驱动原理,设计了一款压电惯性摩擦驱动器,该驱动器既具有压电驱动器的高精度特点,又具有摩擦驱动原理的长行程特点,能够实现高精度长行程(毫米级)驱动和定位。由于压电驱动器存在的迟滞效应会影响驱动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基于电荷控制法设计了一款新型高压电荷控制电路,来降低压电驱动器的迟滞非线性。该电荷控制电路基于高压运算放大器OPA454设计,使用平衡电阻来消除漏电阻的影响,适用于高压接地压电负载的情况下。实验结果显示在此电荷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压电驱动器的迟滞效应导致的非线性减少了82%。本文还设计了一款复合控制器来控制压电惯性摩擦驱动器的运动(定位运动和轨迹跟踪运动)。根据驱动器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的距离,把其运动分为步进阶段和精密阶段,分别设计了步进阶段控制器和精密阶段控制器。步进阶段控制器采用电压比例控制法,实现较快的运动速度,精密阶段采用基于系统逆模型的前馈控制法,以达到高的驱动精度。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定位运动和轨迹跟踪运动的运动控制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的电压比例控制法,采用复合控制器能明显的提高驱动系统的精度和驱动速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荷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邱学军,吕强.Dirac-Weyl半金属结中电磁控制的克莱因隧穿和电荷电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余婷婷.基于电荷控制法的压电惯性摩擦驱动器的设计及控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3].刘志成,赵阳,徐铁铎,杨挺昂.基于电荷控制策略的半桥LLC电路建模和仿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4].甘洋洋,刘晓东,刘宿城,董保成.直流微网双向DC/DC变换器的电容电荷平衡控制策略[J].电气自动化.2019

[5].胡文伟.电荷控制多相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6].袁义生,周盼,田纪云.基于电荷平衡的两级式逆变器前级电路控制方法[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7

[7].罗富.基于电荷反馈控制的压电陶瓷驱动电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8].施明薇,李晴平,赵梦恋,陈明阳,刘胜.变频和脉冲跳变双模式控制电荷泵的建模和实现[J].半导体技术.2017

[9].陈迪明.金属-有机框架的电荷控制及其气体吸附行为研究[C].第十四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6

[10].赖晓燕.静电及平衡电荷式滤油机在油液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J].润滑与密封.2016

论文知识图

(长虚线)、PMS(点线)和GMS(实...势垒层厚度与阈值电压关系对比图器件界面电流密度分布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异质结型HFET(...

标签:;  ;  ;  ;  ;  ;  ;  

电荷控制论文_邱学军,吕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