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人乳头瘤病毒论文-王伟娟,刘燕子,杨焦峰

型人乳头瘤病毒论文-王伟娟,刘燕子,杨焦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人乳头瘤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年龄

型人乳头瘤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王伟娟,刘燕子,杨焦峰[1](2019)在《2017—2019年新乡市2166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2017—2019年新乡市就诊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常见23种基因亚型在不同年龄段的感染情况,为建立和完善当地女性HPV监测体系、防治宫颈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6月份至2019年6月份新乡市2 166例就诊女性HPV 23种基因分型结果,按年龄段分为<20岁组、20~<35岁组、35~<50岁组、≥50岁组,分析各年龄段HPV 23种亚型的感染情况。结果将23种基因亚型分为高危16种亚型,低危7种亚型。在2 166例检测HPV-DNA的女性中,总感染率为44.69%(968/2 166),高危型感染率为36.52%(791/2 166),低危型感染率为8.17%(177/2 166);高危型HPV-16(7.34%)、HPV-58(5.72%)、HPV-52(4.85%)及低危型HPV-6(2.45%)、HPV-43(2.17%)为各年龄段感染率较高的亚型,其中高危型中HPV-16及低危型中HPV-6感染率最高。各年龄组的高危型HPV-16、HPV-59、HPV-53,低危型HPV-6、HPV-81亚型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23种亚型中,可导致宫颈病变的高危型HPV-16、HPV-58、HPV-52及可导致尖锐湿疣的低危型HPV-6感染率较高,高危型HPV-16、HPV-59、HPV-53感染率各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本调查为新乡地区女性HPV所致相关疾病诊治提供了一定的临床依据。(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4期)

潘俊泉,黄韬,吴钦生,张莲香,吴新良[2](2019)在《国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国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DH3)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行宫颈癌筛查者3 068例,均行国产高危型HPV DH3、TCT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高危型HPV DH3、TCT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结果 3 068例患者经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正常或炎症的有2 99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9例,CINⅡ级21例,CINⅢ级29例,鳞状细胞癌4例,阳性率为2.38%;DH3阳性检出率为95.89%(70/73),其中2种高危型19例,12种高危型51例;TCT诊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阳性检出率为60.27%(44/73);DH3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较T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HPV DH3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显着效果,可有效提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4期)

刘红敏,陈静,居艳梅,何永正,张洪霞[3](2019)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本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及其阴道微生态状态,探讨阴道微生态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462例自愿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女性进行HPV分型检测,通过阴道炎联检试剂盒(化学反应法)检测阴道微生态情况,并对这些检测结果和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462例患者感染HPV的患者共90例;其中感染高危型HPV的患者65例;感染低危型HPV的患者16例;感染疑似高危型HPV的患者9例;易感人群为30~<40岁和40~<50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女性。感染组白细胞酯酶(LE)阳性100%,PH值>4.5的人群为88%,β-葡聚糖醛苷酸酶(GUS)阳性率为44.5%,感染组唾液酸酐酶(SNA)阳性率为44%,感染组β-N-乙酰氨基酸葡萄糖苷酶(NAG)阳性率为42%,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以单一高危型为主,且HPV16型是最重要的感染型别。感染者阴道微生态失衡显着,预防阴道微生态失衡可以有效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陈林龙[4](2019)在《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宫颈癌逐渐被人们熟知,它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与健康。宫颈癌也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采取疫苗防治的恶性肿瘤,它的产生与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对妇女进行有目的的筛查能够为宫颈癌的预防提供基础。本文阐述了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宫颈癌的预防与早期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1期)

陆荣,石舟红,戴建荣,侯顺云[5](2019)在《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以及高危HPV联合TCT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门诊行妇科体检的女性928例,经过组织病理学证实明确分级。取宫颈细胞样本,进行TCT和高危HPV检测。对TCT、高危HPV以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928例样本中,病理学诊断与高危HPV诊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病理学诊断与TCT的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联合TCT检测的灵敏度为97.08%,特异性为51.00%。与单独进行HPV检测或者TCT检测相比,二者联合检测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更高的符合率。结论 HPV检测与TCT检测联合用于筛查宫颈癌具有良好的效果,HPV检测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宫颈癌筛查和预防的技术,与TCT检查相结合,应用于宫颈癌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期刊2019年11期)

陈绪阳,李春丽,任英红,王欣,鱼芳[6](2019)在《商洛地区食管鳞癌发生情况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商洛地区食管鳞癌发生情况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V(23个型)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商洛地区首次发现的(未行放化疗)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组织蜡块标本及同期非食管肿瘤(主要是食管黏膜慢性炎症)的石蜡标本中常见的23种HPV基因型感染情况,探讨商洛地区食管鳞癌发生情况与HP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与非食管肿瘤组织中低危型HPV、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与非食管肿瘤组织中低危型HPV11亚型、高危型HPV16亚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高、中、低分化对应的高危型HPV及高危型HPV16亚型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鳞癌中,伴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高危型HPV及其中HPV16亚型感染率不断升高。结论 HPV感染与商洛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病有关,在食管鳞癌的进展过程中,高危型HPV尤其是HPV16亚型的感染可能是潜在的致病因素。(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3期)

王文伟,蔡蓓蓓,仝光杰,王蓓,楼觉人[7](2019)在《重组人乳头瘤病毒33型L1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3型L1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评价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构建HPV33 L1表达质粒,电转化毕赤酵母,筛选高表达菌株,15 L发酵罐发酵,离子交换和凝胶体积排阻层析分离纯化HPV33 L1 VLPs,纯化后样品免疫小鼠,采用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小鼠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质粒HPV33 L1-pPIC3. 5K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成功;毕赤酵母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分析,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的目的条带;透射电镜下可见直径约60 nm的病毒样颗粒;纯化后的HPV33 L1 VLPs纯度可达95%以上;0. 4和0. 04μg HPV33 L1 VLPs免疫后小鼠血清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分别为3 200和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用毕赤酵母成功表达了HPV33 L1 VLPs,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温江涛,王芙蓉,朱红楠,严茹红[8](2019)在《苏州西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苏州西部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特点及基因型分布状况。方法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2 195例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携带的HPV病毒基因分型和病毒载量分布。结果 2 195名妇女HPV的总感染率为19.13%(420/2 195),高危型感染率为14.90%(327/2 195),高危型中单一感染率为11.07%(243/2 195),多重感染率为3.83%(84/2 195);进一步分析发现总HPV阳性检出率和高危型HPV感染阳性检出率均与年龄正相关(P<0.05)。结论苏州西部地区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最常见基因型为HPV52、HPV16、HPV58和HPV39,且其感染率与年龄相关。HPV52、HPV16、HPV58和HPV39型感染者以中、低病毒载量为主,而HPV51型感染者以低病毒载量为主。(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朱海燕,江志泳,孙庆燕,刘晶[9](2019)在《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免疫功能和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检测及其与免疫功能和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原发性宫颈癌患者为宫颈癌组,根据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一步分为高危型HPV组(89例)和非高危型HPV组(29例)。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术的5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子宫肌瘤组。对比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病灶组织中原癌基因(E6/E7、c-Met、SALL4、PGRN)和抑癌基因(p53、pRb、PTEN、LKB1)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宫颈癌组患者病灶组织中高危型HPV感染率显着高于子宫肌瘤组(75.42%vs 22.81%,χ~2=43.764,P<0.05)。高危型HPV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T/CD8~+ T比值低于非高危型HPV组,CD8~+ 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非高危型HPV组(均P<0.05)。高危型HPV组患者病灶组织中E6/E7、c-Met、SALL4、PGRN mRNA的表达量高于非高危型HPV组,而p53、pRb、PTEN、LKB1 mRNA的表达量低于非高危型HPV组(均P<0.05)。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可导致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及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可能是导致病情恶化、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钱铸山[10](2019)在《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宫颈液基细胞学(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中心行宫颈癌筛查者768例,均行TCT和高危型HPV-DNA检测,与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灵敏度:HPV-DNA检测为55.3%(42/76),TCT为68.4%(52/76),联合检测为89.5%(68/76);特异度:HPV-DNA检测为5.2%(36/692),TCT为0.4%(3/692),联合检测为5.6%(39/692);阳性预测值:HPV-DNA检测为53.8%(42/78),TCT为94.5%(52/55),联合检测为63.6%(68/107);阴性预测值:HPV-DNA检测为4.9%(34/690),TCT为3.4%(24/713),联合检测为1.2%(8/661)。结论 TCT和高危型HPV-DNA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型人乳头瘤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国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DH3)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行宫颈癌筛查者3 068例,均行国产高危型HPV DH3、TCT检查及病理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国产高危型HPV DH3、TCT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结果 3 068例患者经宫颈组织病理诊断为正常或炎症的有2 99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9例,CINⅡ级21例,CINⅢ级29例,鳞状细胞癌4例,阳性率为2.38%;DH3阳性检出率为95.89%(70/73),其中2种高危型19例,12种高危型51例;TCT诊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阳性检出率为60.27%(44/73);DH3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均较TCT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HPV DH3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中具有显着效果,可有效提升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人乳头瘤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伟娟,刘燕子,杨焦峰.2017—2019年新乡市2166例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2].潘俊泉,黄韬,吴钦生,张莲香,吴新良.国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定量分型技术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刘红敏,陈静,居艳梅,何永正,张洪霞.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J].河北医药.2019

[4].陈林龙.人乳头瘤病毒E6E7mRNA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研究[J].名医.2019

[5].陆荣,石舟红,戴建荣,侯顺云.细胞学检查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9

[6].陈绪阳,李春丽,任英红,王欣,鱼芳.商洛地区食管鳞癌发生情况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7].王文伟,蔡蓓蓓,仝光杰,王蓓,楼觉人.重组人乳头瘤病毒33型L1病毒样颗粒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评价[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8].温江涛,王芙蓉,朱红楠,严茹红.苏州西部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9].朱海燕,江志泳,孙庆燕,刘晶.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免疫功能和癌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

[10].钱铸山.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乡村医药.2019

标签:;  ;  ;  

型人乳头瘤病毒论文-王伟娟,刘燕子,杨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