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长花卉保鲜期的育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卫彩红,吴翠云,王新建[1](2021)在《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技术应用现状》文中研究表明从新疆食用菌资源种类及分布、食用菌的产量及产值、食用菌生产经营模式以及科研力量4个方面介绍新疆食用菌产业的概况,并从食用菌的菌种保藏技术、栽培技术、保鲜、储藏加工技术、有机副产物等方面具体介绍了新疆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现状。
贺丞怀[2](2021)在《长沙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
王妍[3](2021)在《ERF1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文中提出园艺产品作为农产品的重要分类,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园艺产品中的大部分水果、蔬菜和鲜切花都不耐贮藏,易造成损失,因此研究园艺产品的采后生理学对于提高园艺产品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园艺产品中的水果和鲜切花根据其成熟特征一般可分为跃变型和非跃变型。跃变型果实和切花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会逐渐上升而后下降,产生呼吸峰,且在跃变期前后产生大量乙烯。植物激素乙烯对园艺产品的采后保鲜有巨大影响,作为最早被证实和植物成熟衰老有关的唯一的气体激素,乙烯也是园艺产品采后易造成损失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乙烯信号通路中,ERF1在核心蛋白EIN3下游发挥作用。本文以猕猴桃和香石竹为对象,研究乙烯响应因子ERF1调控典型呼吸跃变型、乙烯敏感型园艺作物成熟衰老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同源序列比对、进化树和结构域分析获得猕猴桃和香石竹中与模式植物拟南芥AtERF1同源的基因,AcERF1和DcERF1。2.AcERF1和DcERF1的表达量在发育期都呈下降趋势,在乙烯处理后先上升后下降,结果表明二者都受成熟抑制表达,受外源乙烯诱导表达。3.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cERF1和DcERF1都定位于细胞核。4.猕猴桃AcERF1瞬时过表达后,果实硬度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乙烯释放量降低,表明AcERF1瞬时过表达抑制果实成熟。乙烯处理瞬时过表达果实后AcERF1表达量上调倍数更高,扩大了AcERF1过表达和对照组之间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差异。AcERF1沉默后,果实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乙烯释放量升高,表明AcERF1基因沉默加速果实成熟软化。5.香石竹DcERF1瞬时过表达后,花瓣圆片褪色速率减慢,离子泄漏率降低,Dc SAG12表达量下调,表明DcERF1瞬时过表达延缓切花衰老。DcERF1沉默后,花瓣圆片褪色加快,离子泄漏率升高,Dc SAG12表达量上调,表明DcERF1基因沉默促进切花衰老。6.根据ERF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筛选出猕猴桃和香石竹中AcERF1和DcERF1候选目的基因ACS、ACO。表达量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乙烯处理后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特征。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AcERF1不能激活目的基因ACS、ACO的表达,DcERF1抑制Dc ACO4启动子的表达。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AcERF1和DcERF1都不能直接结合目的基因启动子。7.香石竹Dc EIN3可直接结合DcERF1启动子。8.猕猴桃AcERF1异源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生长延迟、植株矮小、角果成熟延迟的特征,表明AcERF1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同样延缓植株发育和果实成熟。香石竹DcERF1转基因拟南芥则表现出生长加速,提前衰老的表型。综上所述,ERF1同源基因在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中都发挥负调控作用。猕猴桃AcERF1通过调控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乙烯的合成进而影响果实成熟;而香石竹中Dc EIN3可直接调控DcERF1,DcERF1则通过抑制Dc ACO4的表达,负调控乙烯合成来影响切花衰老。AcERF1转基因拟南芥生长速度延缓,果荚成熟延迟;DcERF1转基因拟南芥则表现出生长加速,提前衰老的表型。本研究为揭示乙烯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李媛[4](2021)在《保鲜剂、瓶插液pH和冷藏处理对八仙花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植物,其花大而美丽,色彩多样,姿态美丽,品种繁多,花期长,因而广受欢迎。常用于盆花观赏和园林绿化中。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切花生产,而且八仙花的需求逐年增加,在全世界都很受欢迎。但其花序硕大,花瓣柔软,采收后易脱水,造成切花萎蔫,降低观赏价值,也影响采后运输和保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八仙花切花的销售,也制约了八仙花切花市场的发展和进一步扩张。本研究以八仙花切花为试验材料,从瓶插保鲜液、pH和贮藏方面探讨其采后保鲜技术。从而延缓八仙花切花的衰老,提高观赏品质,延长瓶插寿命,为八仙花切花的采后保鲜和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以两个八仙花品种‘经典红’(Hydrangea macrophylla‘Classic Rood’)和‘阿尔卑斯山’(Hydrangea macrophylla‘Glowing Alps’)为试材,将其采收后放置到盛有不同配方保鲜液的塑料杯中,观测采后品质。结果表明,‘经典红’切花在不同保鲜液中的采后表现均优于‘阿尔卑斯山’,不论是在瓶插寿命还是在采后的观赏评价等级方面。30g/L蔗糖处理加快了两个品种八仙花切花的衰老,缩短瓶插寿命。对于切花‘经典红’和‘阿尔卑斯山’,水杨酸(SA)施用浓度分别为0~20 mg/L和0~15 mg/L时可以延长瓶插寿命。低浓度Ca Cl2浓度为2 g/L有利于两个八仙花品种切花的保鲜,延缓了切花衰老,而高浓度即4 g/L Ca Cl2会缩短瓶插寿命。STS处理都使两个品种八仙花快速枯萎,对八仙花有毒害作用,STS不适合应用于八仙花切花的瓶插保鲜液中。对‘经典红’而言,最佳保鲜液配方为20 g/L蔗糖(S)+200 mg/L 8-羟基喹啉柠檬酸盐(8-HQC)+100 mg/L柠檬酸(CA)+15 mg/L SA,瓶插寿命可达16d,而‘阿尔卑斯山’切花的最佳保鲜液为20 g/L S+200 mg/L 8-HQC+100 mg/L CA+5 mg/L SA,瓶插寿命为11.33d。(2)以‘经典红’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瓶插液pH对‘经典红’切花保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八仙花切花的瓶插寿命随着瓶插溶液的酸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pH值为4.0时,对‘经典红’切花的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延长瓶插寿命,最大花径增加率3.32%,显着减缓花枝鲜重变化,维持水分平衡、降低MDA含量、减缓质膜透性的增加。(3)将‘经典红’切花分别进行低温干藏和蒸馏水湿藏,对八仙花切花分别用蒸馏水、可利鲜、自制保鲜液进行短期和长期贮藏。结果表明,‘经典红’切花直接干藏于冷藏箱中,在24h内枯萎,因此八仙花不适合直接干藏。八仙花切花可分别在(4)蒸馏水和可利鲜溶液中冷藏28.67d和32.33d,但在自制保鲜溶液中的储存寿命只有3d。八仙花切花在蒸馏水和可利鲜中的贮藏时间分别不应超过4周(28d)和3周(21d),否则会降低切花的采后质量和瓶插寿命。总体而言,八仙花切花‘经典红’更适合在蒸馏水和可利鲜溶液中冷藏,而不适合在自制保鲜液中冷藏。
甘茂[5](2021)在《PhTCP14和PhTCP15对矮牵牛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文中提出TCP家族基因名称来源于由玉米、金鱼草、水稻首字母缩写,从玉米中提取TB1基因、金鱼草中分离的CYC基因、水稻的PCF1和PCF2基因。TB1作为驯化基因,其功能之一是抑制腋芽分生从而促进组织的生长;从金鱼草中分离的CYC基因调控花、叶对称性发育;水稻的PCF1和PCF2参与细胞周期性调节和DNA复制。作为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TCP基因蛋白的二级结构有一段非典型的b HLH保守区,称为TCP结构域。由于TCP结构域差异,可将TCP基因家族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类基因。这两类基因的差异在于,ClassⅠ基因和ClassⅡ基因相比,ClassⅠ类基因的基本结构域有一个四个碱基的缺失;ClassⅠ类基因与ClassⅡ类基因在其功能表达方面相互拮抗,ClassⅠ类基因促进植物生长,ClassⅡ类基因抑制植物生长。在TCP相关报道中,TCP基因家族主要调控植物形态结构,花、叶发育,细胞增殖等。TCP14、TCP15属于TCP基因家族Class I类,TCP14和TCP15在植物中的功能表达高度相似;在此前的研究中发现,该对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植物的花叶的细胞增殖,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状态。在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的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对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再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CP14和TCP15通过直接调控细胞分裂素上游基因的表达或间接促进细胞分裂素信号的增加,来影响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本文对PhTCP14和PhTCP15基因超表达以及敲除处理,得到PhTCP14和PhTCP15的超量表达植株、PhTCP15单基因敲除植株和PhTCP14、PhTCP15双基因敲除植株。通过对PhTCP14和PhTCP15基因的超量表达和敲除,研究该对基因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在本论文的研究中取得成果如下:1.矮牵牛PhTCP14、PhTCP15超量表达载体构建检索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转录因子的cDNA编码框序列。设计并合成对应的特异引物PhTCP14-F1、PhTCP14-R1以及PhTCP15-F、PhTCP15-R,以矮牵牛MD的基因组总DNA作为PCR扩增模板,获得PhTCP14、PhTCP15基因的DNA序列。构建PhTCP14和PhTCP15的超量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化矮牵牛得到超量表达植株。2.矮牵牛PhTCP14、PhTCP15基因定量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在0.5μmol/L 6-BA激素水平下,PhTCP14、PhTCP15基因在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过程中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研究发现PhTCP15基因,在各时期中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在矮牵牛K5610植株中,敲除了抑制细胞增殖的ClassⅡ类基因,PhTCP14和PhTCP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3.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双敲除和PhTCP15单敲除载体构建在CRISPR-GE基因组编辑工具中,设计引物PhTCP14-sgf、PhTCP14-sgr、PhTCP15-sgf、PhTCP15-sgr;利用华南农大刘耀光课题组的p YLCRISPR/Cas9P35s-B载体,分别构建了PhTCP14和PhTCP15双敲除载体,以及PhTCP15单敲除载体。4.PhTCP15基因对矮牵牛MD叶片外植体不定芽再生不显着对获得的PhTCP15超量表达矮牵牛抗性植株进行再生实验,在31个样本中,有7个样本相对于野生型MD有显着性差异,其中5个是显着性提升,结果表明PhTCP15基因表达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作用不显着。
郝春磊[6](2021)在《切花乒乓菊茎尖脱毒体系建立及盆栽矮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乒乓菊造型独特,颜色丰富,以无性繁殖为主,扦插生根容易。但反复扦插繁殖易导致种性退化,降低观赏价值,无法适应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生长延缓剂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可以提高菊花的观赏价值,还可以改善菊花的生理品质。本研究以6个品种乒乓菊为材料,通过对茎尖脱毒苗无性系建立及瓶外生根技术探究,建立完整的乒乓菊脱毒苗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乒乓菊盆栽矮化技术,提升观赏品质,推广多样化栽培方式。研究结果如下:1.乒乓菊无性系建立及瓶外生根技术紫色和绿色品种最佳茎尖剥离大小为3~4mm;酒红色与黄色最佳茎尖剥离大小为2~3mm;白色与深粉色最佳茎尖剥离大小为4~5mm;灭菌时间紫色、酒红色、深粉色灭菌时间为8min时效果最佳,绿色、白色、黄色灭菌时间6min时效果最佳;继代增殖优选培养基分别是:紫色、酒红色、白色为6-BA 1.0 mg/L+NAA 0.15 mg/L+蔗糖 30 g/L;绿色、深粉色为 6-BA 1.Omg/L+NAA 0.45 mg/L+蔗糖 25g/L;黄色为6-BA 2.0 mg/L+NAA 0.3 mg/L+蔗糖25 g/L;紫色、绿色品种瓶外生根生长调节剂为100 mg/L ABT。酒红色、黄色、深粉色品种为100 mg/L NAA%。白色生长调节剂为100 mg/L IBA。2.切花乒乓菊盆栽矮化技术研究生长延缓剂调控乒乓菊株高和茎粗效果依次为PP333 500(2次)+B9>PP333>B9。PP333抑制乒乓菊节间生长效果最佳,其中紫色、黄色品种最适生长延缓剂配比为为PP333 500(2次)+B9 300,酒红色、深粉色品种为PP333 500(2次)+B9 400;白色品种为PP333 400;绿色品种为PP333 500;8小时光照利于增加冠幅,降低株高、茎粗、节间距的生长。矮壮素处理及光控促花能够将切花乒乓菊培育成盆栽乒乓菊。3.切花乒乓菊矮化栽培与切花栽培差异性研究盆栽矮化乒乓菊,与切花栽培比较,株高、冠幅、茎粗、节间距均大幅降低,花冠径及花冠纵/横比优于切花栽培。矮化栽培较切花栽培生育期缩短了 15天。
王文婷,丁香玉,姜烁,马翠娥,林冉冉,任秋萍[7](2021)在《不同浓度柠檬酸对唐菖蒲保鲜效果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鲜切花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iot Houtt)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对其进行保鲜处理,研究了柠檬酸对唐菖蒲切花寿命、观赏品质以及瓶插过程中切花花径、失水量、吸水量、水分平衡值、鲜质量变化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保鲜液的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唐菖蒲鲜切花的寿命,提高切花品质,增加切花鲜质量与花径大小。其中,添加柠檬酸的保鲜液处理在鲜质量达到最大值后,降幅整体较缓,且在促进切花保鲜、延长切花寿命方面效果显着,使得平均日观赏值明显增加。
李虹[8](2018)在《非洲菊表型多样性及F1代遗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非洲菊(Gerbera hybrida)是菊科大丁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因其色彩艳丽繁多,花姿优美,应用形式多样而备受人们亲睐。非洲菊既可以作切花材料,也可以做盆花,经济效益显着。然而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非洲菊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选育出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更高的切花新品种,成为非洲菊育种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本研究以20份非洲菊资源和两个杂交F1代群体为材料,筛选出20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观测,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20份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同时对两个F1代群体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为非洲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20份非洲菊资源的20个主要观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20份非洲菊资源中有较强变异性的性状为叶片中部1/3裂刻深度、叶柄长度、同期成花数、花序梗长度、花瓣主色以及花序类型。2、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范围为-0.6730.941。其中株高与叶柄长度、花序梗长度、叶宽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花序梗长度与冠幅、叶片长宽、叶片中部1/3裂刻深度、叶柄长度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花序直径与株高、叶片长宽、叶片中部1/3裂刻深度、叶柄长度以及外轮舌状花长度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但与同期成花数有极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根据植株高度、叶片长宽、叶片顶端形状和花心颜色等性状可将20份非洲菊资源分为4个不同的类群。3、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七个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6.567%,七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6.767%、13.970%、10.031%、7.987%、6.397%、6.259%和5.156%。这表明七个主成分中因子负荷量较大的性状代表了大部分的表型性状变异,其中影响非洲菊表型差异较大的性状有植株高度、叶片大小、花心颜色、外轮舌状花长度和外轮舌状花形状。4、对两个F1群体的进行遗传分析发现,两个群体的冠幅、花序梗长度、花序梗粗度、花序直径和同期成花数5个性状均呈一定的衰退现象。而‘粉玉’ב高山’杂交F1代中具有明显超亲优势的性状有叶宽、叶片中部1/3处裂刻深度、外轮舌状花长度、外轮舌状花宽度、同期成花数和花心直径,有利于筛选叶片宽、花较大、同期成花数较多的新品种。‘火焰’ב粉秀’杂交F1代中除了叶柄长度和外轮舌状花宽度两个性状整体均值略大于亲本外,其他测试性状均小于亲本,更适合筛选相对于亲本株型稍小的品种。5、在本研究所观测的两个非洲菊杂种F1代中,花色分离广泛,不仅出现有超出亲本花色的个体,还出现复色个体以及各种过渡色,花心颜色深色的比例比浅色的高;在花姿遗传上平展的遗传力高于下翻和上扬的遗传力;单瓣性具有一定的遗传优势,半重瓣遗传力最高;杂交F1代外轮舌状花形状出现了分离,但分离并不明显。
李丕睿,顾永华,陈玉林,高福洪[9](2017)在《花毛茛育种及繁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花毛茛为毛茛科毛茛属观赏价值很高的宿根草本花卉,市场应用多为盆花和鲜切花。该文对国内外花毛茛育种技术及繁育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未来花毛茛育种的目标及繁育栽培的发展方向。
李灿[10](2011)在《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对近十余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在花卉的花色、花期、形态、花香、保鲜、抗性等重要性状改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基因工程在花卉分子育种中的深入开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延长花卉保鲜期的育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长花卉保鲜期的育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技术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疆食用菌产业概况 |
1.1 新疆食用菌资源种类及分布 |
1.1.1 天山及阿尔泰林区 |
1.1.2 山地草原区 |
1.1.3 荒漠及半荒漠区 |
2.2 新疆食用菌的产量及产值 |
2.3 新疆食用菌的生产经营模式 |
2.4 新疆食用菌的科研力量 |
3 新疆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研究进展 |
3.1 我国食用菌菌种的保藏方法 |
3.2 新疆食用菌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 |
4 新疆食用菌栽培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4.1 历史起源 |
4.2 人工栽培品种及产地 |
4.3 菌种育种常用方法 |
4.4 栽培原料的选择 |
4.5 食用菌栽培料灭菌模式 |
4.6 接种室消毒方法 |
4.7 接种方式 |
4.8 栽培生产模式 |
5 新疆食用菌保鲜、贮藏、加工技术现状 |
5.1 保鲜技术 |
5.1.1 低温保鲜 |
5.1.2 化学保鲜 |
5.1.3 生物保鲜 |
5.1.4 气调保鲜 |
5.1.5 涂膜保鲜 |
5.1.6 辐射保鲜 |
5.1.7 臭氧保鲜 |
5.2 加工技术及产品 |
5.2.1 加工技术 |
5.2.2 深加工产品 |
6 新疆食用菌有机副产物-菌渣利用情况 |
6.1 有机副产物的成分 |
6.2 有机副产物的利用 |
6.2.1 农作物基肥 |
6.2.2 栽培基质 |
6.2.3 燃料 |
6.2.4 饲料添加剂 |
6.2.5 吸附剂 |
7 结论 |
(3)ERF1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园艺产品采后研究进展 |
1.1.1 园艺产品采后受损严重 |
1.1.2 园艺产品采后成熟与衰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
1.2 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研究进展 |
1.2.1 猕猴桃简介 |
1.2.2 猕猴桃果实成熟研究进展 |
1.2.3 香石竹简介 |
1.2.4 香石竹切花衰老研究进展 |
1.3 乙烯影响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研究进展 |
1.3.1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简述 |
1.3.2 乙烯影响猕猴桃果实成熟的研究进展 |
1.3.3 乙烯影响香石竹切花衰老的研究进展 |
1.4 植物ERF亚家族研究进展 |
1.4.1 植物ERF亚家族简介 |
1.4.2 植物ERF亚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 |
1.4.3 植物ERF1 的研究进展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菌株和载体质粒 |
2.1.3 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主要试剂配制 |
2.2.2 载体构建方法 |
2.2.3 乙烯处理猕猴桃 |
2.2.4 猕猴桃取样、测生理指标 |
2.2.5 亚细胞定位 |
2.2.6 猕猴桃中基因瞬时过表达方法 |
2.2.7 猕猴桃中基因瞬时沉默方法 |
2.2.8 乙烯产量测量 |
2.2.9 酵母单杂交 |
2.2.10 荧光素酶测定 |
2.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2.12 DNA提取 |
2.2.13 RNA提取及反转录 |
2.2.14 拟南芥转基因及阳性苗筛选和鉴定 |
2.2.15 香石竹中基因瞬时过表达方法 |
2.2.16 香石竹中基因沉默方法 |
2.2.17 离子泄漏率检测 |
2.2.18 所用数据库和分析软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乙烯响应因子ERF1 同源基因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的分子机制 |
3.1.1 乙烯促进猕猴桃果实成熟 |
3.1.2 猕猴桃AcERF1 进化树和结构域分析 |
3.1.3 AcERF1 表达量分析 |
3.1.4 AcERF1 定位在细胞核 |
3.1.5 AcERF1 瞬时过表达延缓果实成熟 |
3.1.6 AcERF1 沉默促进猕猴桃果实成熟 |
3.1.7 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ACS、ACO表达量分析 |
3.1.8 AcERF1 影响猕猴桃ACS、ACO的表达 |
3.1.9 AcERF1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延缓植物衰老 |
3.2 乙烯响应因子ERF1 同源基因调控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 |
3.2.1 香石竹DcERF1 进化树和结构域分析 |
3.2.2 DcERF1 表达量分析 |
3.2.3 DcERF1 定位在细胞核 |
3.2.4 DcERF1 瞬时过表达延缓切花衰老 |
3.2.5 DcERF1 沉默促进香石竹切花衰老 |
3.2.6 DcERF1 影响香石竹ACS、ACO的表达 |
3.2.7 DcEIN3 直接结合DcERF1启动子 |
3.2.8 DcERF1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促进植株生长 |
3.3 拟南芥ERF1 结合猕猴桃和香石竹ACS、ACO启动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AcERF1和DcERF1 的表达模式分析 |
4.1.2 AcERF1和DcERF1 的基因功能分析 |
4.1.3 AcERF1和DcERF1 调控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分析 |
4.1.4 乙烯响应基因ERF1 调控园艺作物成熟衰老的预想模型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保鲜剂、瓶插液pH和冷藏处理对八仙花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八仙花研究概述 |
1.1.1 八仙花的生物学特性 |
1.1.2 八仙花的栽培历史 |
1.1.3 八仙花的应用价值 |
1.2 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
1.2.1 切花化学保鲜研究进展 |
1.2.2 切花物理保鲜研究进展 |
1.2.3 八仙花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保鲜液配方对八仙花切花采后瓶插品质的影响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观测指标测定 |
2.2.3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不同浓度蔗糖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2 不同浓度8-HQC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3 不同浓度水杨酸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4 不同浓度柠檬酸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5 不同浓度氯化钙(CaCl_2)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3.6 不同浓度硫代硫酸银(STS)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2.4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pH保鲜液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设计 |
3.2.2 指标测定 |
3.2.3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
3.3.2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形态变化的影响 |
3.3.3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花冠径和瓶插溶液pH的影响 |
3.3.4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鲜重变化和水分平衡的影响 |
3.3.5 不同pH瓶插液对八仙花切花质膜稳定性的影响 |
3.4 讨论 |
第四章 冷藏时间和冷藏方式对八仙花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试验设计 |
4.2.2 指标测定 |
4.2.3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干藏对八仙花切花采后性能的影响 |
4.3.2 不同冷藏液对八仙花切花贮藏寿命的影响 |
4.3.3 不同冷藏溶液和冷藏时间对八仙花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
4.3.4 不同冷藏时间对八仙花切花保鲜品质的影响 |
4.3.5 不同冷藏时间对八仙花切花鲜重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PhTCP14和PhTCP15对矮牵牛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TCP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
1.1.1 TCP家族基因来源 |
1.1.2 TCP家族基因结构 |
1.1.3 TCP家族基因 |
1.1.4 TCP家族基因的功能 |
1.2 植物生长与植物激素 |
1.2.1 植物的器官生长 |
1.2.2 植物芽再生机理 |
1.2.3 TCP家族基因和植物激素 |
1.3 TCP14和TCP15基因相关报道 |
1.3.1 TCP14和TCP15基因功能 |
1.3.2 TCP14和TCP15基因调控细胞分裂素合成途径 |
1.4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 |
1.4.1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概述 |
1.4.2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
1.4.3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矮牵牛上的应用 |
第2章 引言 |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2.2 技术路线 |
第3章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的克隆与超量表达 |
3.1 实验材料与实验试剂 |
3.1.1 植物材料 |
3.1.2 菌株和载体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1.4 化学试剂 |
3.1.5 自配试剂和常用培养基配方 |
3.2 实验方法 |
3.2.1 矮牵牛播种、继代和移栽 |
3.2.2 CTAB法提取矮牵牛基因组DNA |
3.2.3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
3.2.4 Trizol法提取矮牵牛总RNA和实时RT-PCR分析 |
3.2.5 农杆菌介导矮牵牛叶片外植体遗传转化和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
3.2.6 PhTCP14和PhTCP15超量表达转基因植株鉴定以及再生能力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PhTCP14和PhTCP15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
3.3.2 PhTCP14和PhTCP15基因结构域分析 |
3.3.3 PhTCP14和PhTCP15在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中实时定量分析 |
3.3.4 超量表达PhTCP14和PhTCP15植株获得 |
3.3.5 超量表达PhTCP15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 |
3.4 讨论 |
3.4.1 超量表达PhTCP15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促进作用不显着 |
3.4.2 超量表达PhTCP14 对矮牵牛叶片外植体不定芽的作用预测 |
第4章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的定点敲除 |
4.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1 植物材料 |
4.1.2 菌株和载体 |
4.1.3 主要仪器设备 |
4.1.4 主要化学试剂及试剂盒 |
4.1.5 自配试剂和常用培养基配方 |
4.2 实验方法 |
4.2.1 植物材料处理与种植 |
4.2.2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敲除载体载体构建 |
4.2.3 农杆菌介导矮牵牛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鉴定 |
4.2.4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定点敲除植株鉴定以及再生能力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矮牵牛PhTCP14和PhTCP15定点敲除载体构建 |
4.3.2 PhTCP14和PhTCP15定点敲除植株获得 |
4.3.3 PhTCP15单基因敲除转基因植株鉴定 |
4.4 讨论 |
第5章 总结 |
5.1 主要结果 |
5.2 下一步计划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6)切花乒乓菊茎尖脱毒体系建立及盆栽矮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乒乓菊发展现状 |
1.2 乒乓菊的发展前景 |
1.3 菊花组织培养发展现状 |
1.4 瓶外生根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 脱毒技术对作物的影响 |
1.6 切花菊的盆栽矮化技术 |
1.7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8 研究内容 |
1.9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乒乓菊试管无性系建立及瓶外生根技术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乒乓菊脱毒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切花乒乓菊矮化盆栽技术研究 |
3.1 试验地点 |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不同浓度柠檬酸对唐菖蒲保鲜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保鲜剂的选配 |
1.2.2 花材的处理 |
1.3 项目测定 |
1.3.1 切花鲜质量 |
1.3.2 切花花径 |
1.3.3 水分平衡值 |
1.3.4 切花寿命 |
1.3.5 日观赏值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对鲜质量的影响 |
2.2 对花径大小的影响 |
2.3 对水分平衡值的影响 |
2.4 对瓶插寿命的影响 |
2.5 对日观赏值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8)非洲菊表型多样性及F1代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前言 |
1.1 非洲菊种质资源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1.2 非洲菊育种研究进展 |
1.2.1 杂交育种 |
1.2.2 倍性育种 |
1.2.3 诱变育种 |
1.2.4 基因工程育种 |
1.3 非洲菊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1.3.1 遗传多样性概述 |
1.3.2 非洲菊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
1.4 非洲菊的杂交F_1代遗传分析进展 |
1.5 花卉观赏性状的主要分析方法 |
1.5.1 聚类分析法 |
1.5.2 主成分分析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工具 |
2.3 实验方法 |
2.3.1 测定项目 |
2.3.1.1 测试内容及性状划分 |
2.3.1.2 主要性状测量方法及标准 |
2.4 统计分析 |
2.4.1 基本数据分析 |
2.4.2 方差分析 |
2.4.3 相关性分析 |
2.4.4 聚类分析 |
2.4.5 主成分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20 份非洲菊资源主要观赏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
3.1.1 数量性状比较分析 |
3.1.2 质量性状和假质量性状分析 |
3.1.3 相关性分析 |
3.1.4 聚类分析 |
3.1.5 主成分分析 |
3.2 两个F_1群体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分析 |
3.2.1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3.2.2 质量性状与假质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3.2.2.1 非洲菊F_1代花色遗传 |
3.2.2.2 非洲菊F_1代花姿遗传 |
3.2.2.3 非洲菊F_1代花心颜色遗传 |
3.2.2.4 非洲菊F_1代瓣性遗传 |
3.2.2.5 非洲菊F_1代舌状花着色方式遗传 |
3.2.2.6 非洲菊F_1代外轮舌状花形状遗传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非洲菊主要观赏性状的表型多样性和性状相关性 |
4.1.2 非洲菊主要观赏性状遗传特征 |
4.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9)花毛茛育种及繁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技术 |
1.1 选择育种 |
1.2 杂交育种 |
2 繁殖技术 |
2.1 播种繁殖 |
2.2 分株繁殖 |
2.3 扦插繁殖 |
2.4 组织培养 |
3 栽培技术 |
3.1 块根催芽及种植 |
3.2 肥料施用 |
3.3 灌溉 |
3.4病害防治 |
3.5 块根储藏 |
3.6 切花采收保鲜 |
4 问题与展望 |
(10)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色改良 |
1.1 影响花色的因素 |
1.2 花色修饰途径 |
1.2.1 抑制类黄酮或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基因的活性, 从而导致中间产物的积累和花色改变 |
1.2.2 通过共抑制法获得新花色 |
1.2.3 引入外源新基因补充某些品种合成某些颜色的能力 |
1.2.4 引入生物合成的转录调控因子 |
2 花期改良 |
3 花香改良 |
4 花卉形态改良 |
5 延长保鲜期 |
6 抗性改良 |
四、延长花卉保鲜期的育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技术应用现状[J]. 卫彩红,吴翠云,王新建. 中国食用菌, 2021(08)
- [2]长沙市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贺丞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
- [3]ERF1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D]. 王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4]保鲜剂、瓶插液pH和冷藏处理对八仙花切花采后品质的影响[D]. 李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PhTCP14和PhTCP15对矮牵牛外植体再生不定芽的作用[D]. 甘茂. 西南大学, 2021(01)
- [6]切花乒乓菊茎尖脱毒体系建立及盆栽矮化技术研究[D]. 郝春磊. 宁夏大学, 2021
- [7]不同浓度柠檬酸对唐菖蒲保鲜效果的影响[J]. 王文婷,丁香玉,姜烁,马翠娥,林冉冉,任秋萍. 林业科技通讯, 2021(02)
- [8]非洲菊表型多样性及F1代遗传分析[D]. 李虹.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花毛茛育种及繁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李丕睿,顾永华,陈玉林,高福洪.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5)
- [10]基因工程在花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灿.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