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籽功效成份—原花青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

葡萄籽功效成份—原花青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

马亚军[1]2003年在《葡萄籽功效成份—原花青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并提出了葡萄籽的功效成份—原花青素的六种测定新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本文由以下几章组成: 第一章 综述。 第二章 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本文首次提出了间接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是基于原花青素能与醋酸铜发生配合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黄色沉淀,经离心分离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上清液中过量的铜离子,间接确定原花青素的含量。方法线性范围为3.0~3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1.2%,回收率为98.9~102.0%。 第叁章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本文首次提出了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原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能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钼酸酯,此物质在33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10.0μg/mL,回收率为97.8~102.5%。用于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测定,具有灵敏、简便、快速的优点。 第四章 高铁盐-铁氰化钾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本文提出了测定原花青素含量的新方法。它是基于原花青素能将Fe~(3+)还原成Fe~(2+),Fe~(2+)与铁氰化钾生成可溶性深蓝色配位化合物,在71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线性范围为0.1~20.0μg/mL,RSD为1.1%,回收率为95.0~103.2%。 第五章 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本文首次提出了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分析方法。它基于原花青素在碱性条件下能还原CIO,抑制了CIO-Luminol体系的化学发光,其抑制程度的大小与原花青素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8-24.0μg/mL,检出限为0.3μg/mL,对16.0μg/mL的原花青素进行11次测定,其RSD为1.2%。回收率为98.0%~102.5%。 第六章 硫酸高铈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本文首次提出了采用硫酸高铈铵-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它是基于原翻叮北大学硕d匕学位论文中文摘奚花青素与Ce4+在强酸性介质中反应生成无色的Ce3+,通过测定黄色高饰盐的吸光度值,间接测得原花青素的含量,Ce4十在319nm波长处具有最大吸收。原花青素在0.12一10.0 p g/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RSD为1.1%。回收率为97.2%一102.8%,检出限为0.04p岁mL,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 第七章流动注射一抑制化学发光法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的原花青素。本文又提出了流动注射一抑制化学发光测定葡萄籽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另一种新分析方法。它是基于原花青素在碱性条件下还原HZOZ,抑制鲁米诺一H20之一KIO;体系的化学发光,其抑制程度的大小与原花青素的含量成线性关系。方祛的线胜范围为04‘刃。p留mL,检出限为0.06 p 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4%,回收率为97.2一102.8%。

夏开元, 戎卫华[2]2002年在《葡萄中的功效成份—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原花青素》文中提出白藜芦醇(resveratrol)、白藜芦醇苷(piceid)和原花青素(OPC)是存在于葡萄中的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功效成份。本文概述它们的有关性质、提取方法,检测方法和开发应用前景。

涂佳[3]2010年在《野生毛葡萄中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抗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追求绿色和保健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国内外许多专家预测,人们将更加注重自我保健,回归自然和追求健康将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野生葡萄以其天然纯净、具有多种食疗保健功能,拥有药用、食用等商业开发价值。本课题对野生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活性成分-原花青素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并对原花青素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测得常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68.02%,灰分含量2.13%,蛋白质含量0.86%,粗脂肪含量2.60%,粗纤维含量6.90%,还原糖含量10.57%,可滴定酸0.62g/L,维生素C含量100.8 mg/100g,钙含量468.18 mg/100g,镁含量75.67 mg/100g,钾含量104.70mg/100g,铁含量10.32 mg/100g,亚油酸42.70g/100g,亚麻酸452.37g/100g,油酸2025.44g/100g,棕榈酸705.23g/100g,组氨酸711.6 mg/100g,苏氨酸496.9 mg/100g,缬氨酸542.8 mg/100 g,蛋氨酸60.9 mg/100g,赖氨酸287.2 mg/100g,异亮氨酸272.0mg/100g,亮氨酸76.6 mg/100g,苯丙氨酸216.2 mg/100g,色氨酸254.7 mg/100g。为了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进行研究,采取了溶剂浸提法,并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试验影响因子。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溶剂浸提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4%、料液比1:7、温度35℃,最终试验值与理论预测值很接近,在此条件下,野生毛葡萄籽、皮原花青素提取量为85.54mg/g,68.75mg/g。通过6种大孔树脂的筛选,确定采用AB-8大孔树脂做为填料,在最优条件下可以获得回收率为57%。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原花青素在AB-8吸附树脂上的等温吸附规律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吸附等温方程表示,属于优惠吸附。动力学研究显示,AB-8吸附树脂对原花青素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及颗粒内扩散方程。热力学研究显示,AH>0,表明反应吸热,增加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吸附反应的吸附自由能变AG<0,表明大孔吸附树脂对原花青素的吸附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反应过程可自发进行。反应过程的吸附熵变AS>0,表明尽管吸附会使原花青素分子的自由度减小,但由于树脂相中水的解脱,最终导致了反应熵的增加。原花青素是一种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原花青素对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细菌比较,原花青素对真菌抑制效果不太显着。在几种真菌供试菌种中,试验浓度范围内对烟曲霉无抑菌作用。原花青素的抑菌作用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均较稳定,在弱酸性条件下(pH=6)能更好地发挥其抑菌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原花青素的抑菌效果越显着;在相同时间内,原花青素的溶液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同一浓度的溶液作用时间越长,抑菌率越高;原花青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

马中春[4]2005年在《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抗突变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为观察从葡萄籽中经特定工艺提取的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简称GOPC)的食用安全性及抗突变效应,本研究通过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30天喂养等试验,综合评价GOPC的食用安全性。通过修改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Ames试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等指标,观察其抗突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GOPC未见任何毒性效应,体内和体外试验均未显示其致突变作用。GOPC 体外试验中对TA98、TA100两株试验菌株,在加与不加S-9的情况下均呈现对致突变物致突变作用的抑制作用;经口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GOPC,能明显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提示其具有抗突变作用。

鲍俊竹[5]2005年在《葡萄籽中低聚原花青素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研究了以宁夏广厦葡萄酒厂下脚料——红葡萄籽为原料的提取OPC’s工艺。提取出的OPC’s在500nm波长处用可见分光光度计,采用香草醛-盐酸法测定含量。通过大量实验确定提取工艺路线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提取——先用石油醚脱脂,以60%的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效果最佳,在50℃条件下1:7料液比提取30min,提取次数为3次得到粗产品。经过以乙醇为溶剂的中心组合实验优化,运用回归实验响应面面分析法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51.8℃,提取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7,提取次数为3次,浓度为60.7%,提取率为91.38%。 2、萃取沉淀——对粗产品进行去除蛋白质后,采用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进行纯化粗提物,最佳工艺为:温度0℃,乙酸乙酯-水的体积比为3:1,萃取次数为3次;选取石油醚作为沉淀溶剂,以乙酸乙酯的饱和溶液在室温条件下,用3倍体积的石油醚纯化产品,沉淀两次来精制产品。 3、柱层析——通过柱层析法,大孔吸附树脂进一步优化产品,确定大孔吸附树脂AB-8为最佳吸附树脂,采用60%的乙醇作为洗脱剂,优化工艺条件后制备产品,纯度为92.7%,得率为1.87%(以100g葡萄籽计算)。 4、分析——通过对产品的薄层层析的摸索实验,选出展开剂为甲苯:丙酮:乙酸=3:3:1分离效果最佳,并用TLC对产品进行初步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过柱后的产品,确定其成分组成与标准样品基本一致。 5、性能测定——由于OPC’s具有抗氧化特性的物质,因此对提取的产品进行抗氧化性实验,确定由发酵后红葡萄籽提取出的产品抗氧化性明显高于Vc和Ve,并且OPC’s的抗氧化性能在0~2000ppm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

段玉清[6]2004年在《莲原花青素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在本课题组发现莲中富含原花青素,并已证实莲房原花青素(LSPC)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调节血脂、保护心脏等研究基础上,旨在利用现代医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药理实验方法及参考保健食品功能测定方法,从细胞膜中V_E含量和膜脂流动性、酶活性、免疫调节等角度,探讨莲房活性因子—原花青素对正常皮肤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从整体动物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LSPC对肿瘤和辐射致损伤皮肤的保护和修复作用。并着重从抗氧化、病理形态、细胞凋亡、基因调控等方面探明LSPC对皮肤黑色素瘤B16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LSPC作为预防和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或辅助药物及保护皮肤的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系统深入了解原花青素对皮肤保护作用机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莲房原花青素对大鼠红细胞膜维生素E含量及膜脂流动性的影响 LSPC是有效的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和很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体系酸碱度、金属离子(Cu~(2+)、Ca~(2+)、Al~(3+)、Mg~(2+))对LSPC清除羟基自由基有很大影响。当有20mmol/L Al~(3+)存在时,使得LSPC的清除率从63.1%升高到81.6%。说明LSPC鳌合Cu~(2+)、Ca~(2+)、Al~(3+)、Mg~(2+)金属离子后,能使其清除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增效。 LSPC可有效防止红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抑制膜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生成,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功能;在保护红细胞膜中天然抗氧化剂V_E的同时,并使其再生。当LSPC浓度为5.0μg/mL时,红细胞受氧化损伤的膜得以恢复,其膜的荧光偏振度(p值)接近正常红细胞膜p值水平,从而降低了红细胞膜因氧化造成的各向异性增加。 2.莲房原花青素对皮肤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LSPC能加快皮肤和血清中抗氧化酶的生物合成和提高酶的活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给大鼠连续口服灌胃100mg/kg.bw LSPC 35d,血清和皮肤中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OD和GSH-Px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皮肤和血清中Hyp含量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使皮肤中胶原蛋白和水分含量分别提高2.7%和3.8个百分点。提示,LSPC是通过提高皮肤抗氧化酶系统活力和降低MDA生成,增强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及提高皮肤组织的保水性能来延缓皮肤衰老。段玉清华中农业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3.莲房原花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连续灌胃30~gomg/k g.bw LSPC对小鼠体内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较强的增强作用,能使单核一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提高DNFB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率和小鼠半数溶血值(HC50),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体外MTT法测得LSPC能刺激T、B淋巴细胞增殖,并存在剂量一效应关系。半体内法测得LSPC能显着激活NK细胞活性。表明,LSPC对免疫功能有较强的调节作用。4莲房原花青素对酪氨酸酶及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LsPC对黑色素的生物合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7.8 X10一49/L一5.09几LsPc对酪氨酸酶活力有抑制作用,其中,7.8 X10“49/L一0.19/L时,随LsPC浓度增大抑制率下降;0.lg/L~4.og/L时,随着LSPC浓度增大抑制率逐渐增高,最大抑制率高达99.9%,且该抑制作用属于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对多巴色素自动转化黑色素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S。1.7509/L,最大抑制率为69.8%。5.莲房原花青素对皮肤黑色素瘤B16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LSPC具有抗黑色素瘤的作用。连续灌胃1 20mg/kg.bw LSPC14d抑瘤率达到55.3%。用含25~100pg/mL的LSpC培养小鼠黑色素瘤Bx6细胞72h,可显着抑制其生长增殖,对B16有细胞毒,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2.4协g/mL,最大抑制率高达84.5%。 LSPC抑制黑色素瘤细胞分裂增殖,机制有两点: 第一,LSPC可促进B16细胞凋亡。显微形态观察表明,LSPC能引起B16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使细胞缩小、核固缩,胞质凝缩,线粒体膨胀聚集,染色质逐渐凝集边移,附在核膜周边:荧光强度明显增加。细胞凋亡分析,GO/GI期前出现亚二倍峰;细胞周期分析,肿瘤细胞生长阻滞于S期。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静态和动态观察,经100林g/mL LsPc处理B16细胞后,可使细胞内ca,+堆积和重新分布,细胞核内ca2+荧光强度从133.1士24.a增加到187.8士29.2,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LSPC促进B16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LSPC可下调Bcl一2基因表达,抑制突变型p53基因和c一myc基因表达,这可能是LsPc诱导B16细胞凋亡的另一重要机制。 第二,LsPc对B16细胞有分化诱导作用。体内连续灌胃1 20mg/k g.bw LSPC和体外用100“岁mL LSPC培养B16细胞都能使B16瘤细胞出现功能和分化改变,表现为酪氨酸酶活力分别提高28.5%和“.6%,黑色素生成能力分别提高23.8%和44.4%;体外培养的B16细胞形态上出现分化改变,如细胞变大,变长,多数细胞具有树突样结构,并向正常上皮样细胞分化。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止墅巡竺墅过些鲍f究. 以上研究表明,LSPC对皮肤黑色素瘤B16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机制是通过增加细胞

蒋其忠[7]2010年在《茶籽壳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提出原花青素(Procyanidins,简称PC)是一类由不同数量的单体黄烷-3-醇或黄烷-3,4-二醇缩合而成的聚多酚类物质,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高生物利用度的天然物质,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茶籽壳为茶树(Camellia Sinensis)种子的外种皮,含有原花青素等多种化学成分。本文对茶籽壳原花青素进行分离纯化、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并与其它植物原花青素、常用食品抗氧化剂作为比较,拟在探寻利用丰富的茶籽壳资源,变废为宝,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原花青素提供参考,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采用60%的乙醇提取不同采摘时间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茶籽壳原花青素,结果表明:成熟前期采摘后自然阴干的茶籽壳其原花青素含量最高。茶籽壳原花青素石油醚脱脂后,采用60%乙醇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使用乙酸乙酯及正丁醇萃取,筛选利用了AB-8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洗脱。结果表明:经正丁醇萃取后50%乙醇的洗脱产物利用薄层层析进行展开,展开体系为:V_(甲苯):V_(丙酮):V_(乙酸)=2.85:3.15:1,显色剂为1%的香草醛甲醇溶液。利用建立的原花青素HPLC检测方法对所得产品进行HPLC分析,确定其组成成分与原花青素B_2标准样品出峰时间基本一致,且对比峰面积达到92.63%,其原花青素B_2的纯度较高。采用真空干燥、冷冻干燥、喷雾干燥等方式对茶籽壳原花青素进行干燥处理,分析比较原花青素的含量及平均聚合度。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处理平均聚合度最小,为2.65;喷雾干燥处理的原花青素含量较高,为535mg/g。综合考虑实验结果的差异,在原花青素提取制备工艺中宜采用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方式。以不同干燥处理的茶籽壳原花青素为供试样品,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照品、Vc和TBHQ为对照,研究其对DPPH·、O_2—·的清除能力,得出:同浓度下,茶籽壳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与其聚合度有关。冷冻干燥处理的茶籽壳原花青素聚合度较低,其对DPPH·、O_2—·的清除能力高于真空干燥以及喷雾干燥处理,在0.01 mg/ml时分别为88.12%、36.78%,与对照品的清除能力差异不大,高于抗坏血酸而低于TBHQ。以不同干燥处理的茶籽壳原花青素为供试样品,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照品、Vc、和TBHQ为对照,研究其对亚油酸体系的抗氧化作用,得出:在亚油酸体系中,喷雾干燥处理的茶籽壳原花青素抑制能力呈现出0.005-0.1 mg/ml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增大,0.1-1.0 mg/ml范围内随浓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对于分析原花青素的量效有一定的作用。综合考虑,茶籽壳原花青素的干燥处理方式中,冷冻干燥处理的效果较优,对于原花青素的综合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利用不同的光照条件、pH值、温度、金属离子和食品添加剂对原花青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pH值条件下原花青素比较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升高,稳定性降低。光照可使茶籽壳原花青素量逐渐下降,导致原花青素降解损失。金属离子中以Cu~2+、Fe~3+和Sn~2+的影响最为显着。抗坏血酸、苯甲酸钠、β-环糊精、葡萄糖、柠檬酸等食品添加剂降低原花青素的稳定性,添加量分别为0.3%、0.1%、0.3%、0.3%、0.7%时分别为其作用拐点,Vc和葡萄糖在其最适浓度能提高原花青素的稳定性。

刘翠[8]2009年在《中国野生笃斯越橘花青素的提取分离、组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越橘(Blueberry)是经济价值很高的一种水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植物。中国野生越橘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内蒙古)、吉林长白山。越橘果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花青素(Anthocyanidin)是越橘果实中大量存在的一种黄烷醇类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症、促进视紫红质合成、提高免疫力、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原花青素主要由黄烷醇中的单体(+)—儿茶素[(+)-catechin,C],(-)一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和(-)一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ECG]聚合而成,其最高平均聚合度达十五聚体。通常将二至四聚体称为低聚体(procyanidolic oligomers.简称OPC或PCO),将五聚体以上的称为高聚体(procyanidolic polymers,简称PPC)。花青素各单元间连接主要由C4-C6和C4-C8 2种方式,由于单体的构象或键合位置的不同,可有多种异构体,且各聚合体和同聚异构体之间极性相近。本研究以新鲜干净的野生越橘果经匀浆破碎、离心分离出来的果渣为原料,用预冷的丙酮提取越橘原花青素,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4℃,提取溶剂75%丙酮,料液比1:3(V:V),提取时间1 h。反应液离心收集上清,过滤、真空浓缩至丙酮全部蒸出,回收的丙酮可重复利用,浓缩液经混合非极性溶剂萃取后,即得越橘原花青素上柱液。HP-2MG型大孔吸附树脂对越橘原花青素的纯化效果最好,吸附率90.8%,解吸率96.0%。大孔吸附树脂湿法装柱,预处理后备用。在浓缩萃取液上柱前,先将柱子用通入氮气的脱氧水洗脱1~2个体积,以排除柱中氧气,防止越橘原花青素被氧化,且将柱子用锡箔纸包裹,达到避光效果。上柱至大孔树脂吸附饱和,再用通入氮气的脱氧水冲洗至冲洗液无明显颜色。然后再用10%—50%—75%—95%乙醇进行冲洗,各浓度乙醇pH3~6,且保持通入氮气,以保持体系的稳定性。以0.5~4个柱体积/小时的速度洗脱,收集洗脱液。洗脱液颜色很浅时,停止上柱,记录各洗脱液体积。将收集到的10%、50%、75%、95%的洗脱液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将浓缩液冷冻干燥,程序为:用香草醛法测得其总黄烷醇含量为95%,其得率为0.72%。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喷雾质谱法对中国野生笃斯越橘中花青素组分进行分离和分析。经HP-2MG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得到越橘花青素样品溶液,采用Alltima C18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2 %甲酸水溶液(A)和2 %甲酸/甲醇溶液(B)作为流动相,分2个梯度对花青素组分进行洗脱,将其主要洗脱峰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根据质谱的准分子离子[M+H](m / z)检测其聚合度。结果表明野生越橘花青素的提取物被展开成8个主要的洗脱峰,以峰面积计算,主要洗脱峰总含量达85%。经质谱分析,其中4号峰、8号峰、12号峰的质谱及碎片信息表明,它们是原花青素单体,6号峰、10号峰的质谱及碎片信息表明,它们是原花青素二聚体,7号峰的质谱及碎片信息表明,它们是原花青素叁聚体,13号峰和14号峰的质谱及碎片信息表明,它们是原花青素四聚体。结果表明我国野生笃斯越橘中含有较丰富的花青素,低聚体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大兴安岭野生笃斯越橘花青素的组成情况提供了依据,对于开展其后续的结构、功能、质量检测以及生产开发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研究越橘原花青素的性质,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制备的越橘原花青素单体——儿茶素与表儿茶素的混合物(记为PCM组)、越橘原花青素的二聚体各异构体的混合物(记为PCD组)、聚合度>2的越橘原花青素混合物(记为PCT组)为研究对象,对越橘原花青素做还原能力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越橘原花青素聚合度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降低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其还原能力增强即PCM<PCT<PCD。同时采用亚油酸体系、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的清除以及对羟基自由基HO·的清除作用的实验来研究越橘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亚油酸体系中,越橘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高于Vc和VE,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与合成抗氧化剂BHT相近。越橘原花青素对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强于葡萄籽原花青素和Vc。

郭琪[9]2018年在《仙曲片质量控制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仙曲片是以仙人掌为主要原料,辅以红曲和葡萄籽提取物的天然功能性食品,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预防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作用,产品已取得食品准字号。基于仙曲片功能性食品的定位,其质量控制的侧重点主要是针对产品的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等的检测,还未进行系统的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本论文主要以仙曲片为研究对象,在建立完善仙人掌、红曲、葡萄籽提取物原料药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仙曲片质量控制标准,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1.建立完善仙人掌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标准:采用显微对仙人掌进行来源和真伪鉴别,薄层色谱对其中的芦丁进行鉴别;检查仙人掌中水分、灰分(包括酸不溶性灰分)和重金属的限量;分别以苯酚-硫酸法和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仙人掌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同时采用邻苯叁酚自氧化法测定仙人掌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制定各种指标的限度,起草仙人掌原料药的质量标准草案。2.建立完善葡萄籽提取物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标准:采用薄层色谱对葡萄籽中的儿茶素进行鉴别;检查葡萄籽提取物原料药中水分、灰分(包括酸不溶性灰分)和重金属限量;分别采用福林酚和正丁醇-盐酸法测定其中多酚和原花青素的含量;制定各种指标的限度,起草葡萄籽提取物原料药的质量标准草案。3.建立完善红曲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标准:采用显微对红曲进行来源和真伪鉴别,HPLC对其中的洛伐他汀进行鉴别;检查红曲原料中水分、灰分(包括酸不溶性灰分)和重金属限量;采用HPLC法测定红曲中的开环(即酸式)和闭环(即酯式)洛伐他汀的含量;制定各种指标的限度,起草红曲原料药的质量标准草案。4.建立仙曲片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以芦丁和儿茶素为指标成分对仙曲片进行鉴别,同时采用HPLC法,对仙曲片中的Monacolin k进行鉴别;检查仙曲片的重量差异、崩解时限以及重金属;分别采用HPLC法和比色法对仙曲片中的活性成分Monacolin k和原花青素进行含量测定;制定各种指标的限度,起草红曲片的质量标准草案。结果:分别建立完善了仙人掌、葡萄籽提取物和红曲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了仙曲片的质量标准,同时起草了仙曲片叁个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结论:本论文从仙曲片的原料质量控制入手,采用常规的显微、薄层、HPLC和UV等方法分别建立了仙人掌、葡萄籽提取物和红曲叁个原料药和仙曲片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仙曲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邵云东[10]2004年在《天然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文中指出本论文通过对大豆提取物、葡萄籽提取物、紫锥菊提取物、红景天提取物、越橘提取物、松树皮提取物等六个植物提取物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质量标准的研究,结合工艺方面的摸索,探讨了如何进行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并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进行植物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制定与质量控制的研究。第一方面: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方面的研究,列举了大豆提取物的工艺问题,葡萄籽提取物的质量标准与工艺两方面的影响因素,紫锥菊提取物分析方法与提取工艺问题等叁个例子,并着重以葡萄籽提取物和大豆提取物为例,详细分析了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差异;第二方面:原料的品种鉴定与功效成分关系的研究,列举了红景天提取物的原料品种鉴定与功效成份关系问题,越橘提取物的品种使用与功效成份含量比例问题,松树皮提取物等叁个例子,并着重以红景天为例从原料角度,也就是非人为因素角度论述了药用植物提取物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同时,本论文还综述了药用植物提取的常用工业化生产方法,以及药用植物原料与其提取物的经典质量控制方法,并简介了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国内外现状,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前20位药用植物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本论文通过对以上6个提取物质量标准建立与分析,指出造成药用植物提取物质量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提取物原料使用的品种差异和不同公司提取分离的工艺差异。鉴于以上分析,药用植物提取物生产与质量控制应相应从两个方面,即原料与工艺两方面进行控制,鉴于此,笔者呼吁植物提取物生产厂家应建立以色谱技术及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为手段的分析方法,建立原料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体系,并通过成品质量标准的判定,保证成品合格率达到100%。以快速提升我国植物提取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葡萄籽功效成份—原花青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D]. 马亚军. 西北大学. 2003

[2]. 葡萄中的功效成份—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和原花青素[J]. 夏开元, 戎卫华. 食品科学. 2002

[3]. 野生毛葡萄中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及抗菌研究[D]. 涂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4]. 葡萄籽原花青素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抗突变作用研究[D]. 马中春. 吉林大学. 2005

[5]. 葡萄籽中低聚原花青素的研制[D]. 鲍俊竹. 宁夏大学. 2005

[6]. 莲原花青素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 段玉清.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7]. 茶籽壳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稳定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蒋其忠. 安徽农业大学. 2010

[8]. 中国野生笃斯越橘花青素的提取分离、组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 刘翠. 中国海洋大学. 2009

[9]. 仙曲片质量控制标准研究[D]. 郭琪. 宁夏医科大学. 2018

[10]. 天然药用植物提取物的生产与质量控制[D]. 邵云东. 天津大学. 2004

标签:;  ;  ;  ;  

葡萄籽功效成份—原花青素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