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隐现论文-卢婉莹

代词隐现论文-卢婉莹

导读:本文包含了代词隐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参照点关系,“的”的隐现

代词隐现论文文献综述

卢婉莹[1](2018)在《从参照点关系看“人称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的隐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人称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有时可以隐去,有时则不能。现有研究并未对"人称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中"的"的隐现规律进行准确全面地概括,同时也未能遵循统一的思路进行分析。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理论出发,提出在"人称代词+的+名词"这一构式中,当人称单词所表达的语义在其与名词的语义关系中充当参照点时,这一结构当中的"的"可隐可不隐;当两个语义关系中不存在参照点关系时,则需借助"的"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可隐去。认知语法框架下的参照点理论为"人称代词+的+名词"这一构式中"的"的隐现提供了一以贯之的认知理据,有助于进一步探究语言本身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10期)

杜彦玲[2](2017)在《浅谈“前置词+第叁人称代词”结构中H-的隐现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俄语语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则,第叁人称代词(он,оно,она,они)与某些前置词连用时,其间接格形式前要加н-。实践中你会看到,внём,донего,кним,заним,унеё,сней,безних,передними,сними等用法。实际上,前置词与第三人称代词连用时何时加н-,何时不加н-可以分成以下叁种类型:一、加н-型(即第叁人称代词间接格形式前加н-)(本文来源于《中学俄语》期刊2017年07期)

李秉震,吕为光[3](2016)在《叙事状态交替与代词“他”的隐现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叙事文本中,代词"他"的隐现规律与叙事文本的语义层次密切相关。一个完整的叙事语篇由不同叙事状态的叙事单元构成,而这些不同的叙事状态在语篇中呈交替分布,代词"他"就出现在这些交替的节点位置上。叙事状态的类型及交替的规律对代词"他"的隐现起到制约作用。本文以同类叙述状态交替、行为与言说状态交替、行为和背景状态这叁种常见的交替类型为例,讨论代词"他"的隐现规律。(本文来源于《汉语学习》期刊2016年05期)

张潇[4](2015)在《谈平遥方言人称代词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遥方言没有所谓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当人称代词作定语时,一般采用以"的"字结构构成的偏正短语表示人称代词与所修饰的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在此结构中,"的"字可以隐现。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平遥方言最基本词类的人称代词在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情况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01期)

胡冠英[5](2011)在《韵律学分析“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的隐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的"字有时必须加,有时一定不能加,有时可加可不加,有时加与不加会出现意义上的变化,这些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其实"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的隐现和意义的变换都受到韵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1年03期)

张红涛[6](2010)在《关于日语人称代词隐现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中表达人称的词语非常丰富,但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其使用频率又很低,应由人称代词做主语、宾语、定语和补语时,其在句中隐现的现象比较普遍。本文首先从日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入手,对日语中人称代词经常省略或隐现的诸多表达方式进行考察和分析,进而从认知语言类型以及社会文化语境的角度来探讨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因素。(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林琳[7](2010)在《“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词和名词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两类词,同时,结构助词“的”又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虚词,把它们放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要研究的偏正结构“代词+(的)+名词”。我们认为“代词+(的)+名词”偏正结构中“的”字的隐现有叁种情况:必须出现、可现可不现、必须不现,对“代词+(的)+名词”偏正结构中“的”字的隐现作进一步的考察,把制约“的”字隐现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句法的、语义的、语用的;运用描写、对比、解释等方法,详细考察“代词+(的)+名词”偏正结构中代词与名词在句法、语义上的搭配条件对结构中“的”字隐现的制约,从而找出“的”字隐现的规律;继而根据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同时从静态短语和动态短语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句法、语义、语用叁个平面找出其隐现的动因。“的”字的隐现规律在不同代词修饰下有所不同:“名称代词+(的)+名词”的结构中,与代词和名词之间的所属关系有关;在“疑问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中,除了与疑问代词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疑问代词修饰名词种类和范围相关;“指示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中不仅和指示代词本身性质相关,还影响到之后作为中心语的名词语义表达;“旁指代词+(的)+名词”这一结构中与旁指代词的向名性和离名性有关。以此为基础,对与之相关的语言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揭示出“的”字隐现的规律及其动因,使得人们对“代词+(的)+名词”偏正结构中“的”字的隐现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0-06-30)

徐阳春[8](2008)在《也谈人称代词做定语时“的”字的隐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可让渡说"、"双向领属说"等观点不能全面解释人称代词做定语时"的"字的隐现规律。本文试图从关系组配和动态使用这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从关系组配上看,关系组配的结构可以隐去"的",非关系组配的结构需要出现"的"。关系组配的甲、乙两项在数量匹配上的要求也制约着"的"字的隐现。从动态使用上看,独立指称时不能隐去"的"的"代+名"结构,在动态使用中若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成分相对应,其中的"的"也可以隐去。如果要凸显偏项("代")的修饰性,无论独立指称时带"的"与否,都要出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08年01期)

刘伟[9](2007)在《动态句法:以汉语主题句复指代词的隐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主题句的述题部分有时必须有复指代词,有时必须不带复指代词,有时复指代词可有可无。本文在动态句法理论框架下,提出适合汉语语句解析的计算规则和词项行为,构建汉语动态解析模型,并在这一模型中解释主题句复指代词的隐现,由此阐释动态句法的基本原理,探讨动态句法应用于汉语研究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当代语言学》期刊2007年03期)

彭爽,柳英绿[10](2007)在《旁指代词的隐现情况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旁指代词有两种隐现的情况。一种是充当连接成分时的隐现,另一种是充当定语时的隐现。通过分析发现,前后事件的主语是否指同以及前后事件的结构是否表现出"平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旁指代词的隐现情况。(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代词隐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学俄语语法中有这样一条规则,第叁人称代词(он,оно,она,они)与某些前置词连用时,其间接格形式前要加н-。实践中你会看到,внём,донего,кним,заним,унеё,сней,безних,передними,сними等用法。实际上,前置词与第三人称代词连用时何时加н-,何时不加н-可以分成以下叁种类型:一、加н-型(即第叁人称代词间接格形式前加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代词隐现论文参考文献

[1].卢婉莹.从参照点关系看“人称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的隐现[J].文化学刊.2018

[2].杜彦玲.浅谈“前置词+第叁人称代词”结构中H-的隐现现象[J].中学俄语.2017

[3].李秉震,吕为光.叙事状态交替与代词“他”的隐现规律[J].汉语学习.2016

[4].张潇.谈平遥方言人称代词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5].胡冠英.韵律学分析“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的隐现[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

[6].张红涛.关于日语人称代词隐现的考察[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8].徐阳春.也谈人称代词做定语时“的”字的隐现[J].中国语文.2008

[9].刘伟.动态句法:以汉语主题句复指代词的隐现为例[J].当代语言学.2007

[10].彭爽,柳英绿.旁指代词的隐现情况考察[J].语文研究.2007

标签:;  ;  ;  

代词隐现论文-卢婉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