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对海岸生物膜中底栖藻类的群落效应研究

铜对海岸生物膜中底栖藻类的群落效应研究

论文摘要

使用宏基因条形码技术揭示环境浓度下的Cu2+(0~10μM)对海岸底栖藻类的群落效应,同时比较宏基因条形码群落测试数据与单物种毒性数据的敏感性。宏基因条形码测试得到的88%的序列和56.3%的OTU(操作分类单元)被注释为藻类,共检测出分属于5个门的45个属和54个种。结果表明:1)38.6%的藻类OTU与Cu2+有显著的相关性,分别表现为线性负响应(6个OTU)、三参数logistic负响应(11个OTU)、三参数logistic正响应(5个OTU)和非单调响应模式(高斯模型,12个OTU)。2)10μM浓度组藻类群落的组成多样性(OTU丰富度)、功能多样性(功能丰富度)及稳定性(平均节点数)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下降56.60%、99.97%和68.75%。3)通过物种敏感性分布分析,发现藻类群落的OTU数据更接近单物种慢性毒性数据,HC10(10%有害浓度)分别为8.79 nM(OTU)<9.91 nM(慢性毒性)<<32.78 nM(急性毒性)。总体而言,基于宏基因条形码技术的群落测试方法在研究重金属的群落效应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 0 引言
  • 1 方法与材料
  •   1.1 生物膜的Cu2+暴露实验
  •   1.2 DNA提取、PCR扩增和测序
  •   1.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讨论
  •   2.1 宏基因条形码检测生物膜中藻类群落的分类和丰度信息
  •   2.2 敏感型与耐受型藻类类群在Cu2+的作用下发生显著改变
  •   2.3 铜改变生物膜藻类群落的组成、功能和稳定性
  •   2.4 藻类OTU数据比传统单物种毒性测试数据更加敏感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张颜,杨江华,张效伟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微宇宙,宏基因条形码,底栖藻类群落,群落效应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 2019-08-23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分类号: X55;Q948.8

    DOI: 10.26914/c.cnkihy.2019.071188

    页码: 261-267+103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2293k

    下载量: 7

    相关论文文献

    • [1].浙江6个列岛大型底栖藻类分类多样性[J]. 海洋与湖沼 2017(05)
    • [2].山东省荣成市月湖海草场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9(03)
    • [3].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的分布及药用价值[J]. 浙江农业学报 2011(04)
    • [4].太子河流域及其主要支流底栖藻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水产养殖 2018(07)
    • [5].浙南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时空分布及多样性研究[J]. 热带海洋学报 2010(03)
    • [6].浙江玉环披山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研究[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7].白洋淀底栖藻类与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相关性研究——基于综合生物反应指数法[J]. 生态毒理学报 2018(04)
    • [8].一种新型贝壳鱼礁的大型底栖藻类附着效果初探[J]. 水产科学 2019(03)
    • [9].底栖藻类对消落带土壤中各形态磷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14(04)
    • [10].不同成烃生物的拉曼光谱特征[J]. 高校地质学报 2012(01)
    • [11].多细胞宏观底栖藻类生烃特点实验研究[J]. 石油学报 2008(06)
    • [12].基于ArcGIS的南麂列岛潮间带大型底栖藻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8)
    • [13].淦河流域底栖藻类生长特征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03)
    • [14].武汉东湖底栖藻类在不同基质上生长的比较[J]. 湖泊科学 2009(03)
    • [15].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大型底栖藻类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水产科学 2012(01)
    • [16].云南高原湖泊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的分布[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04)
    • [17].底栖藻类-苦草对猪粪废水中营养物质的去除效果[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08)
    • [18].长江中游湖泊沿岸带的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特征[J]. 湖泊科学 2011(02)
    • [19].雅砻江(锦屏段)及其主要支流底栖藻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09(04)
    • [20].舟山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相潮间带底栖藻类初步调查与研究[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04)
    • [21].不同模型礁底栖藻类附着效果的初步研究[J]. 南方水产科学 2011(02)
    • [22].固定化藻类对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J]. 环境 2009(S1)
    • [23].海带之“谜”[J]. 河北渔业 2015(02)
    • [24].武汉东湖底栖藻类对磷的滞留作用[J]. 环境科学学报 2009(04)
    • [25].香鱼微流水高效养殖技术[J]. 科学养鱼 2017(10)
    • [26].大弹涂鱼围网养殖技术优化[J]. 水产科技情报 2009(03)
    • [27].底栖藻类——苦草对猪粪废水中磷的滞留作用研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28].池塘瓦片参礁养殖刺参的呼吸环境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1(02)
    • [29].优质烃源岩成烃生物与生烃能力动态评价[J]. 石油实验地质 2014(04)
    • [30].早古生代烃源形成的生物组合及其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5)

    标签:;  ;  ;  ;  ;  

    铜对海岸生物膜中底栖藻类的群落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