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生物学,微生物,肠道,生物学,教学改革,医学,中国。
微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计红芳,张令文,康壮丽,王正荣[1](2019)在《翻转课堂提高“现代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效果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食品专业的教学发展趋势,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使"现代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更好地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一级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组将翻转课堂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顺利掌握微生物学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微生物学科前沿动态,提高了"现代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应用能力,更好地适应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此,归纳总结了翻转课堂相关内容,探讨了该教学手段在"现代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可为该课程和相近领域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24期)
本报记者,刘肖勇,通讯员,冯春[2](2019)在《沉浸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科技“淘金者”》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14日,一则“重量级”消息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微信群组里引发广泛关注: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合成所”)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主任戴磊研究员作为“先锋者”代表跻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 35人”(MIT Tech(本文来源于《广东科技报》期刊2019-12-27)
周晓俊,王挺,韦德祥,王燕娟[3](2020)在《检验技能竞赛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融合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检验技能竞赛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相融合,以赛促教,工学结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临床检验工作。(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1期)
马丽娜,刘思强,朱爱军,庞珍[4](2020)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目前我校临床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改变基础实验教学手段,建立以研究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建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医院实践体系,并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考核体系进行改革。结果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后,学生实验成绩优秀、良好率显着上升,不及格率明显下降;学生医院见习实习合格率达100%,受到实习见习单位的一致好评。结论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进行改革,强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医学人才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1期)
王春敏,马淑霞,李玥,吴庆田,杨春佳[5](2020)在《医学微生物学在不同专业讲授时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重要桥梁课程,很多专业均设置了这一课程。由于不同专业将来服务的对象和方向不同,所以需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做相应的调整与取舍。(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2期)
徐维祯,王燕,庄敏,佟雷,钟照华[6](2020)在《思维导图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设计和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易混淆且难记忆等特点。将思维导图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不仅丰富了传统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整体结构和关键点的掌握,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2期)
本报通讯员,冯春,见习记者,丁宁宁[7](2019)在《戴磊:为微生物组“淘金”配备利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 35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揭晓,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合成所)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26)
胡秀虹,袁玮,龙杰凤,王翔,李培[8](2019)在《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及创新综合能力,立足于凯里学院药学类专业的现状及培养目标,分别从绪论教学、教学课时及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等方面探讨提高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凯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卫民,林雁冰[9](2019)在《微生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践探讨——以病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合格人才的培养。文章以微生物学中的病毒为例,通过领略科学家在病毒研究中的突出贡献,激发大学生的科研态度、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52期)
祝洁,杨晶,罗云孜[10](2019)在《改造肠道微生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是近年来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它与人类疾病健康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了肠道微生物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潜力。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编辑工具以及反馈回路,可以构建具有诊断疾病或者靶向治疗疾病的肠道微生物工程菌株。这些工程菌能够对环境进行感知、计算和反馈。本文概述了改造后的肠道微生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同时阐述了目前改造后肠道微生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并对"工具短缺"以及目前改造后肠道微生物所存在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微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2月14日,一则“重量级”消息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微信群组里引发广泛关注: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合成所”)合成微生物组学研究中心主任戴磊研究员作为“先锋者”代表跻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 35人”(MIT Tech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计红芳,张令文,康壮丽,王正荣.翻转课堂提高“现代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效果初探[J].农产品加工.2019
[2].本报记者,刘肖勇,通讯员,冯春.沉浸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科技“淘金者”[N].广东科技报.2019
[3].周晓俊,王挺,韦德祥,王燕娟.检验技能竞赛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融合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20
[4].马丽娜,刘思强,朱爱军,庞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改革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
[5].王春敏,马淑霞,李玥,吴庆田,杨春佳.医学微生物学在不同专业讲授时的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20
[6].徐维祯,王燕,庄敏,佟雷,钟照华.思维导图引入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设计和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0
[7].本报通讯员,冯春,见习记者,丁宁宁.戴磊:为微生物组“淘金”配备利器[N].中国科学报.2019
[8].胡秀虹,袁玮,龙杰凤,王翔,李培.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19
[9].陈卫民,林雁冰.微生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实践探讨——以病毒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
[10].祝洁,杨晶,罗云孜.改造肠道微生物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J].生物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最优条件下发酵液中的微生物F...](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207802.nh0014&suffix=.jpg)
![两相系统产氢相微生物扫描电镜...](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207802.nh0018&suffix=.jpg)
![微生物代谢苯并噻吩的途径[17-...](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020759.nh0003&suffix=.jpg)
![与不同微生物的结...](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300019.nh0042&suffix=.jpg)
![对不同微生物的结合活性](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300019.nh0076&suffix=.jpg)
![细胞穿膜肽-抑制肽偶联物在微生物](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3327344.nh0020&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