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女性,作家,小说,沦陷区,书展,当代文学,俄罗斯。
女性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代晓芳,李斌[1](2019)在《“美”与“丑”的逆袭——当代女性作家傅爱毛小说美学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傅爱毛是当代知名70后女作家,一直以关注女性世界、塑造女性形象着称。在其小说作品中,既描写心灵美、外表美、爱情美,又将丑陋与残缺写到极致,并最终攀上真善美的高峰,实现人性关怀与精神救赎。而这一过程,恰好展现出由"丑"向"美"的逆袭、转化和升华,体现生命的崇高以及艺术作品对于真、善、美的坚守。就其小说艺术特征而言,傅爱毛用自己的文字实现"丑陋"与"残缺"向真善美的逆袭,展现出"变丑为美""以丑显美""美丑对照"等美学观。(本文来源于《内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瑞华[2](2019)在《近代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当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诸多女性作家在自我书写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男性,先后塑造出了多个男性形象,并在性别表征、外部形象、心理活动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呈现出了群体性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得对女性作家、作品和时代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2期)
苗慧[3](2019)在《女性作家与影视作品共舞的时代》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文学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中心的确立和商业化时代的到来,文学的传统写作内容和方法开始受到威胁;随着传播方式的改变,文学的受众和生存方式开始经受考验。在这种特殊的形势下,女性作家群体以其特有的敏感才情和独特的观察视角赋予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内涵,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新生力量推动着新时期中国文学的改革和进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写作与传播的方式,进入到女性作家与影视作品共舞的时代。(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张金秀[4](2019)在《论高中语文乡土小说的女性命运与作家情怀》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农业经济大国,"乡土"是中国社会的永恒话题,因此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乡土小说的研究较多,有就整体内容、情怀以及技巧的研究,也有就某一时期某一作者的某一乡土小说作品的单独或对比研究,但是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乡土小说研究则较少。本文以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为基点,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乡土小说的分析,探究作家在作品中寄托的对家国社会的殷切希望。(本文来源于《课外语文》期刊2019年30期)
陈晨[5](2019)在《进入现场的写作与知识分子的自我观照——从邵丽、孙惠芬看女性作家乡村书写的一种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邵丽的"挂职系列小说"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均建立在作家对于当下乡村生活真实参与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她们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中那种自上而下的俯视姿态和严谨的写实手法,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驳杂纷乱的乡村现场,既能够直面当下乡村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同时又立足于多样的生命诉求和复杂的现实生活基础,力图在众声喧哗中接近生活的本相。邵丽和孙惠芬对知识分子的自我观照也是这类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对于当下知识分子与大众之间的隔膜有着清醒的认知,同时又主动寻找与他者之间在生命上的内在关联,并由此完成了对自我的丰富。邵丽和孙惠芬的写作具有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她们的写作融入了女性经验又体现出超性别的视野,对于现实主义的乡土书写富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写作》期刊2019年05期)
崔国鑫[6](2019)在《寻找与觉醒:俄罗斯当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俄罗斯当代文学界公认的奖项以及作品受欢迎程度选取了四位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进行研究,探讨在社会体制、意识形态、美学范式等发生巨变的俄罗斯当代社会里,女性作家是如何从文学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并揭示其内在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俄语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清芳[7](2019)在《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下的美国之“情殇”——以美华作家吕红的长篇小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情人》是美华女作家吕红的首部反映美国社会的长篇小说,以1990年代两位新移民现代女性——芯和蔷薇到旧金山后充满"情殇"的感情经历为中心线索,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阐释出她们在异国他乡产生的精神、物质上的诸多变化和人生困境,同时也揭示出美国社会在标榜自由、平等思想的表面下掩藏的不平等、不公正,并不是现代女性能够获得进一步解放的乐土。(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舒红霞[8](2019)在《元代几位女性作家作品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女性文学遗产的继承和研究,遇到的障碍首先是有关作家身份的确认、着作权的归属和历史文化的局限。故此,以历史实证的方法,考辨了龙辅的身份确认和《女红余志》的真伪,管道升《墨竹谱》的归属,郑允端《肃雍集》的评价及其个别作品着作权的问题。以期正本清源,还元代女性文学之本真面貌,给予其应有的文学史地位。(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祯希[9](2019)在《育儿压力、友谊困境,孤独背后是交流不易》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日剧《坡道上的家》因为切中了日本社会“女主内男主外”家庭结构所造成的“丧偶式育儿”症结,引发巨大关注,在国内影评网站上更是获得9.1的高分。因为难以承受独自育儿的巨大压力,一位日本年轻妈妈蓄意将可爱的小女儿溺毙,《坡道上的家》所展现的故事来(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9-08-20)
王越[10](2019)在《沦陷区女性形象的“他塑”与“自塑”——以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创作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炮制出"封建主义+殖民主义"式"理想女性"性别模型对沦陷区女性加以塑造,其实质是将女性打造成维系殖民统治的工具。面对统治者的"他塑",白朗、吴瑛、杨絮等女作家以文学方式进行身份建构与自我认同,其文学"自塑"方式可概括为"作为知识人的女性"和"作为女性的知识人",前者强调以民族知识分子身份反抗侵略,后者从性别书写角度记录东北沦陷区女性的殖民体验与历史境遇,两种自塑路径共同解构了殖民当局宣传中的他塑女性形象,在"他塑"和"自塑"的对抗中获得了解构殖民话语和女性身份建构的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8期)
女性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当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中国女性文学发展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诸多女性作家在自我书写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男性,先后塑造出了多个男性形象,并在性别表征、外部形象、心理活动和情感特征等方面呈现出了群体性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和解读,可以获得对女性作家、作品和时代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代晓芳,李斌.“美”与“丑”的逆袭——当代女性作家傅爱毛小说美学观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2].李瑞华.近代女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解读[J].北方文学.2019
[3].苗慧.女性作家与影视作品共舞的时代[J].青年文学家.2019
[4].张金秀.论高中语文乡土小说的女性命运与作家情怀[J].课外语文.2019
[5].陈晨.进入现场的写作与知识分子的自我观照——从邵丽、孙惠芬看女性作家乡村书写的一种路向[J].写作.2019
[6].崔国鑫.寻找与觉醒:俄罗斯当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9
[7].张清芳.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下的美国之“情殇”——以美华作家吕红的长篇小说为例[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8].舒红霞.元代几位女性作家作品考辨[J].大连大学学报.2019
[9].张祯希.育儿压力、友谊困境,孤独背后是交流不易[N].文汇报.2019
[10].王越.沦陷区女性形象的“他塑”与“自塑”——以东北沦陷时期女作家创作为中心[J].学术交流.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