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比率论文-许昌巍,朱军

性别比率论文-许昌巍,朱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别比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基因上位性,性别

性别比率论文文献综述

许昌巍,朱军[1](2014)在《吸烟对控制FEV1/FVC比率的基因上位性及性别互作效应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1秒呼出气体体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最大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是肺部活动的重要指标.FEV1/FVC指数是诊断肺部疾病的重要指标,与基因、性别、吸烟和空气污染有关.本文基于dbGaP数据库下载的不同民族人群疾病性状基因组和表现型数据,运用我们提出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和关联分析软件QTXNetwork,对FEV1/FVC指数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561 4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中,发现12个显着的数量性状SNPs(quantitative trait with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QTSs),并运用我们研制的BiopubInfo搜索工具验证了每个QTS的基因功能及其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因STIM2和MRE11A(PEW值<1×10-5)与慢性阻塞性肺病高度关联;基因APOL3(PEW值<1×10-5)的影响因不同性别而异,以往的研究也检测到该基因与吸烟的关联;基因MRE11A和DNAJC15与肺腺癌存在关联,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严重并发症.检测到显着的基因上位性效应,揭示了控制复杂性状基因功能的多效性;遗传关联结果揭示了遗传效应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检测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提供了潜在新途径.(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蔡兴,刘子兰[2](2013)在《人口因素与东亚贸易顺差——基于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等人口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亚贸易顺差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对东亚地区持续的贸易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的变化通过影响居民储蓄率,进而对贸易顺差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东亚地区的十个主要经济体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数据,分别估计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结果发现:(1)抚养比率对贸易差额存在显着的反向影响;(2)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增加贸易差额;(3)在"男多女少"的经济体,性别比率的上升将导致贸易差额的增加。文章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证明了结论是基本稳健的。(本文来源于《中国软科学》期刊2013年09期)

王利民,戴和伶[3](2013)在《大血小板比率与其他血细胞参数及性别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性别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XS-800i型血细胞分析仪随机检测14岁以上人群300例,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P-LCR与性别、Hb无相关性,与PLT呈中等强度负相关,与MPV、PDW呈极强正相关(P<0.05);以P-LCR为应变量、MPV为自变量,二者一元回归方程为Y=-52.922+7.914 X。结论 P-LCR与MPV具有较强正相关关系,二者均可用于各种原发或继发凝血功能异常所致疾病的预后评估和疗效评价。(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3年11期)

胡永远,余素梅[4](2011)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性别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程度的好坏,可以采用就业机会比率来衡量。基于微观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机会比率有显着影响,控制住其他变量后,男生就业的机会比率大约比女生高20%;同时,影响男女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因素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体现专业技能的一些因素,对男生有更显着的正影响;而对女生的就业机会比率来说,体现个人素质的一些因素,有更显着正影响。因此,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针对女生进行差别教育。(本文来源于《大学教育科学》期刊2011年01期)

雷雨,雷辉,李强[5](2011)在《产业集群招人应“男女搭配”》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方日报讯 (/雷雨 雷辉 李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然而对于千百万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句话却略显沉重。“在推进产业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程中,数量庞大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的婚恋问题不可忽视。”昨日上午,省人大代表、团省委书记陈东在分组讨论时如此表示。(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1-01-26)

赵晓进,王训练,党晓云,刘宇,赵俊杰[6](2009)在《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长度比率的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长度比率的性别差异。方法测量27例太行山猕猴掌骨(雄性10例,雌性17例)和30例跖骨(雄性12例,雌性18例)的长度变量,根据5根掌骨和跖骨长度的可能组合得到相应长度比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雄性12例,雌性18例)。结果一些掌骨和跖骨的长度比率在性别之间存在明显性差(P<0.05)。掌骨长度比率性差最大的是第2掌骨∶第4掌骨(2Mc∶5Mc)和第4掌骨∶第5掌骨(4Mc∶5Mc)(P<0.01)。跖骨长度比率性差最大的是第1跖骨∶第3跖骨(1Mt∶3Mt)和第1跖骨∶第4跖骨(1Mt∶4Mt)(P<0.05)。结论当控制标本大小时,掌骨和跖骨存在性差。提示身体性差大小不是这些性差存在的基础。猕猴掌骨和跖骨长度比率性差很可能与出生前性激素的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党晓云,梁芝栋,赵晓进,段文存,丁金芝[7](2009)在《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的性别差异.方法:测量了55例掌骨和跖骨重量,根据5根掌骨和跖骨重量的可能组合得到相应重量比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对于掌骨和跖骨重量,除左侧的1 Mt,5 Mt和右侧的5 Mt重量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外,其它掌骨和跖骨重量都有显着的性别差异(P<0.05).掌骨重量比率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跖骨重量比率除左侧的1 Mt∶2 Mt有显着的性差外(P<0.05),其它重量比率均无显着的性别差异.在不考虑侧别的情况下,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也都没有显着的性别差异.结论:太行山猕猴的各掌(跖)骨重量比率的性差既有规律性,又有其特殊性,这可能与它们特殊的生理和行为习惯以及胚胎发育期的雄性激素的水平等有关.(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吴红翔,谢宝翔,刘叁凤,孙汉[8](2009)在《鸡胚蛋重变化比率性别间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青脚麻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入孵前测定种蛋重,并在入孵的第0(即入孵前)、3、6、9、12、15、18d,测定各胚龄种蛋蛋重。按出雏后不同性别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在9~12、12~15胚龄阶段公胚与母胚之间失重指数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江西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吴红翔,谢宝翔,刘叁凤,孙汉[9](2009)在《鸡胚蛋重变化比率性别间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青脚麻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入孵前测定种蛋重,并在入孵的第0(即入孵前)、3d、6d、9d、12d、15d、18d,测定各胚龄种蛋蛋重。通过性别鉴定。计算结果:公胚和母胚在9~12胚龄阶段、12~15胚龄阶段公胚与母胚之间失重指数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9-07-01)

李永强[10](2009)在《影响嵌合孤雌胚胎发育因素和嵌合囊胚离散细胞不同性别来源比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用于人类再生医学的具有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性胚胎干细胞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胚胎干细胞,因为具有与体细胞提供者相同的基因型被认为是克服免疫排斥反应的最佳途径,然而,取于患病动物的体细胞是一种隐含有突变基因的分化细胞,不但克隆囊胚生成率很低,而且因含有突变基因,通过体细胞克隆途径所获得的胚胎干细胞的质量也会存在问题。与此相比,孤雌胚胎干细胞则因为是来源于具端粒酶活性且尚未经历个体分化途经的生殖细胞,理伦上这种来源于生殖细胞的干细胞不存在当代受治疗动物的突变基因,因此,这种孤雌胚胎干细胞(pES)系的医学应用前景更广阔,意义重大。同样,来源于哺乳动物MⅡ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与克隆胚胎相比,具有与提供卵母细胞母体相同的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由此获得的干细胞也能够像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一样克服免疫排斥反应。但是,来源于MⅡ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则因为缺乏父源基因印迹作用,其发育潜能受到限制,从而导致其分离获得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限制;由于雄性基因组在胚胎发育中是必须的,那么,利用MⅡ期卵母细胞获得的孤雌胚胎与经性别鉴定的雄性胚胎进行嵌合发育,可以在一定程度辅助孤雌胚胎发育,并且可以用性别鉴定的方法鉴定得到的囊胚内细胞团是否来源于孤雌胚胎。本实验选择昆白小鼠为研究对象,针对孤雌胚胎干细胞获取新途径中,有性生殖胚胎与无性生殖孤雌胚胎嵌合发育有可能在早期胚胎细胞间通过旁分泌与白分泌因素促进孤雌胚发育的道理,本研究通过性别鉴定的方法选择雄性有性生殖胚胎与无性生殖MⅡ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嵌合发育,并通过性别鉴定的方法将这种由嵌合发育囊胚分离得到的细胞集落进行来源标记,旨在通过应用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性别鉴定方法,建立一种新的有性生殖雄性胚胎辅助提高与其嵌合的无性生殖孤雌胚胎发育生成囊胚的比率,并进一步通过这种性别鉴定方法,为分离鉴定由此囊胚获取孤雌胚胎干细胞的性别标识新模式奠定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小鼠孤雌胚胎与雄性胚胎嵌合发育影响因素研究本研究取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体外培养至8-细胞期,与经性别鉴定后获得的8-细胞期雄性胚胎嵌合培养,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异性胚胎嵌合培养模式,在便于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胚胎不同来源进行性别鉴定的基础上,研究两种不同类型胚胎细胞之间在嵌合发育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为从嵌合发育胚胎中分析标记来源于孤雌胚胎的干细胞研究过程奠定基础。本研究在初步建立孤雌激活胚胎与雄性胚胎嵌合发育程序的基础上,对于影响这种嵌合胚胎发育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1.1获取小鼠二倍体孤雌胚胎的孤雌激活方法研究已知哺乳动物孤雌胚胎有几种染色体核型,孤雌胚胎不同倍性染色体核型的形成与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的方式有关,其中杂合二倍体是一种在染色体质量上类似于有性生殖胚胎体细胞核型的无性生殖孤雌胚胎,为了获取这种胚胎,本研究通过两种化学方法激活昆白小鼠成熟卵母细胞,并抑制其第二极体排出,在显微操作仪下观察激活卵是否形成两原核,若形成则确定为杂合二倍体,本实验旨在选择生成杂合二倍体孤雌胚胎效率最佳的孤雌激活方法用于制作与雄性胚胎嵌合发育的8细胞期孤雌胚胎。结果显示:采用含10mmol/L的Srcl_2和5ug/mlCB处理4小时,激活率最高为76.7%,激活小鼠卵母细胞后形成杂合二倍体孤雌胚比例最高为39.5%,与乙醇联合6-DMAP激活后形成杂合二倍体孤雌胚比例31.6%略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1.2小鼠孤雌胚胎早期发育的培养体系研究小鼠卵母细胞孤雌激活之后,选取杂合二倍体胚胎,通过在不同培养液中的培养,对培养得到的2、4细胞和囊胚进行统计,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杂合二倍体孤雌胚胎体外培养的体系,试验结果如下:(1)CZB和mM16能较好地过2-cell阻滞发育至囊胚,各组中2-cell胚胎发育率相近,差异不显着,但CZB+FBS和CZB+BSA组的4-cell胚胎发育率均较相应的mM16组高,胚胎发育速度较快;无论CZB或mM16培养液,添加FBS组的囊胚发育率均高于相应添加BSA的组,而且CZB添加FBS组的囊胚发育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显着(p<0.05)。(2)用CZB添加FBS组培养过2-cell阻滞,于培养到4-cell期后添加葡萄糖组的囊胚发育率稍好于未添加组,两组的囊胚发育率都明显高于全程添加组,且差异显着(p<0.05),。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孤雌胚胎时,4-cell期之前采用CZB+15%FBS作为培养液,而当胚胎发育至4细胞时就换用CZB+15%FBS+1.1mg╱mLGlu培养。1.3用于性别鉴定的小鼠8-细胞期有性生殖胚胎最佳获取时间研究为了获得较多的8细胞胚胎,在掌握小鼠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本实验设计在小鼠注射HCG后60、64、68 h,取交配见栓标记的小鼠输卵管冲胚,统计小鼠胚胎发育阶段,结果显示在注射HCG后64h冲胚,得到的8细胞数最多,占总胚胎数的76.9%,与注射HCG后60h的8细胞发育率33.8%相比差异显着(p<0.05),和注射HCG后68h的8细胞发育率63.6%相比差异不显着(p>0.05);注射HCG后68h,部分胚胎已经发育到桑葚胚,所以在注射HCG后64~68h之间冲胚可以得到较多的8细胞期胚胎1.4小鼠孤雌胚胎与雄性胚胎嵌合发育生成囊胚的研究应用双重PCR性别鉴定技术对获取的有性生殖8细胞胚胎进行性别鉴定,获得雄性8细胞胚胎后与孤雌生殖8细胞胚胎进行嵌合培养,同时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以有性生殖8细胞胚胎和孤雌胚胎的发育培养作为对照,观察嵌合胚胎的发育效果,旨在研究小鼠雄性胚胎辅助与其嵌合发育的孤雌胚胎的囊胚生成情况,为其后的实验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嵌合胚胎在体外培养可以发育至囊胚,其囊胚发育率为39.4%,比孤雌生殖8细胞胚胎囊胚发育率35.1%略高,差异不显着(p>0.05),与有性生殖胚胎体外培养的囊胚率90.6%相比,差异显着(p<0.05)。2孤雌囊胚内细胞团离散细胞的集落生成及其不同性别来源比率研究本研究是在本实验室应用双重PCR性别鉴定技术建立昆白小鼠雄性胚胎嵌合孤雌胚胎辅助发育的研究模式基础上,试验一进一步研究了影响两种不同类型胚胎细胞嵌合发育的几个关键性问题,以此为基础,又一次应用双重PCR性别鉴定技术对由嵌合孤雌囊胚分离获取的离散细胞所生成的集落进行了性别来源标记,统计分析了这种嵌合孤雌囊胚中两种不同性别来源细胞的比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这种新的异性胚胎嵌合培养辅助发育的效果和研究这种嵌合性囊胚内细胞团中含有所需孤雌胚胎细胞的比率,为未来进一步研究从这种嵌合的囊胚中获取治疗性孤雌胚胎干细胞奠定基础。2.1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饲养层的制备方法研究本试验收集13.5d的小鼠胎儿,分离胎儿成纤维细胞(MEF)。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1天后即可见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大多数细胞呈梭形,并可见少量周围细胞呈放射状生长,也可见少数圆形或不规则形杂质细胞,约3天细胞大致能长满瓶底,长满后细胞致密呈长梭形。取生长较好的第3代MEF用丝裂霉素处理后铺层于明胶包被的四孔板制备饲养层。2.2小鼠孤雌胚胎和雄性胚胎嵌合发育囊胚内细胞团的离散培养研究本实验共对6枚嵌合囊胚内细胞团进行了单细胞分离,平均每个内细胞团消化分离后可收集到11.83个单细胞,将单细胞进行培养增殖后发现,有5枚嵌合囊胚的内细胞团单细胞能够在体外增殖。平均每个嵌合囊胚可得到1.67个细胞集落。2.3嵌合体囊胚内细胞团离散细胞不同性别来源比率研究对获得的细胞集落进行性别鉴定检测后发现,孤雌胚胎来源集落与雄性胚胎来源集落的比例为5:12。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双引物双重PCR性别鉴定方法可对嵌合囊胚内细胞团中孤雌胚胎细胞来源进行检测。综上所述,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经10mmol/L的Srcl_2和5ug/mlCB联合作用4h后,得到较多的杂合二倍体胚胎,于CZB+15%FBS培养液中培养,当胚胎发育至4-cell时就换CZB+15%FBS+1.1mg/mlGlu培养液,培养到8-细胞;在小鼠超排注射HCG后64~68h,取见栓标记小鼠,从输卵管获取8-细胞期胚胎,经性别鉴定选择雄性胚胎与8-细胞孤雌胚胎嵌合培养,其囊胚发育率略高于孤雌胚胎的囊胚发育率,表明嵌合后,小鼠雄性胚胎对孤雌胚胎的发育有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取嵌合后囊胚内细胞团,分散为单细胞于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培养至生成细胞集落,用PCR性别鉴定方法成功的分离到孤雌胚胎的细胞集落,由所得的孤雌胚胎与雄性胚胎的细胞集落的比率可以看出,在嵌合胚胎发育的过程中,雄性胚胎的发育占优势地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5-01)

性别比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亚贸易顺差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以人口因素为切入点对东亚地区持续的贸易顺差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东亚主要经济体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的变化通过影响居民储蓄率,进而对贸易顺差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利用东亚地区的十个主要经济体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数据,分别估计了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对贸易差额的影响。结果发现:(1)抚养比率对贸易差额存在显着的反向影响;(2)预期寿命的延长将增加贸易差额;(3)在"男多女少"的经济体,性别比率的上升将导致贸易差额的增加。文章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等方法证明了结论是基本稳健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别比率论文参考文献

[1].许昌巍,朱军.吸烟对控制FEV1/FVC比率的基因上位性及性别互作效应的影响(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

[2].蔡兴,刘子兰.人口因素与东亚贸易顺差——基于人口年龄结构、预期寿命和性别比率等人口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

[3].王利民,戴和伶.大血小板比率与其他血细胞参数及性别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4].胡永远,余素梅.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比率的性别差异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11

[5].雷雨,雷辉,李强.产业集群招人应“男女搭配”[N].南方日报.2011

[6].赵晓进,王训练,党晓云,刘宇,赵俊杰.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长度比率的性别差异[J].解剖学报.2009

[7].党晓云,梁芝栋,赵晓进,段文存,丁金芝.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重量比率性别差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吴红翔,谢宝翔,刘叁凤,孙汉.鸡胚蛋重变化比率性别间的差异[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9

[9].吴红翔,谢宝翔,刘叁凤,孙汉.鸡胚蛋重变化比率性别间的差异[C].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

[10].李永强.影响嵌合孤雌胚胎发育因素和嵌合囊胚离散细胞不同性别来源比率研究[D].西南大学.2009

标签:;  ;  ;  ;  

性别比率论文-许昌巍,朱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