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模型论文_岳川,彭小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件质量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量,软件,模型,过程,合格品,评价,无人机。

软件质量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岳川,彭小红[1](2019)在《带有区间信息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首先,针对已有投影模型存在的缺陷,给出了一个新的标准化的投影模型。在群决策环境下,使用区间数作为决策信息,借助所建的投影模型和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技术,建立了一种软件质量的评价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评价程序。评价模型包括评价矩阵、加权评价矩阵、正负理想决策、加权评价矩阵到理想决策的投影测度以及它们的相关系数,评价信息来源于问卷调查。通过一个实例和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较好的鲁棒性和容易操作的特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涂俊翔,邸亮,李志伟[2](2019)在《面向广义质量体系的软件质量贝叶斯评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软件质量评估模型主要关注软件系统的基本质量特性,缺乏考虑顾客价值特性和开发商组织管理特性,不能全面和科学地评估软件系统质量.文章以贝叶斯网络刻画了广义质量特性变量间复杂依赖关系,构建了更有针对性的软件质量量化评估模型.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能综合考虑软件系统广义质量特性,对软件质量作出合理评价,并能依据贝叶斯网络的反向推理功能找到影响软件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张海鸥[3](2018)在《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模型可以说是当前实现人才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我国高职教育从规模数量向质量内涵发展前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唯一途径。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型的建设标准,然后提出了建设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具体从几个方面入手来分析,即评价内容、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等,最后针对这几个部分的内容展开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带来帮助。(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8年26期)

张波,郭巍,林鹏[4](2018)在《航天测控软件动态质量评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ISO/IEC 25010:2011模型为支撑,对航天测控软件各研制阶段分别建立了质量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质量特性指标权重。针对航天测控软件的功能及产品特点,建立了基于反馈机制的航天测控软件质量综合评估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估航天测控软件质量,模型的应用有效促进了软件产品最终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质量与可靠性》期刊2018年04期)

李瑞引[5](2018)在《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产品的质量与软件过程密不可分,软件过程为管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难以控制的环节提供了一个框架,在过程模型指导下开发出的软件产品质量的优劣与过程模型的质量息息相关。过去传统的软件建模方式因其受到经验主义建模方法的影响,存在建模周期长,难度大,容易偏离实际需求导致模型质量低下等诸多缺陷,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数据时代下软件产品开发对软件过程模型的需求。利用过程挖掘获取过程模型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如何对过程挖掘得到的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进行质量评估至今尚无一个广为人接受的方法。本文针对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质量评估研究的文献较少,评估方法还相对欠缺,现有文献中提到的方法均存在方法实施困难,成本高,受主观性判断影响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质量评估方法。将二维层面帕累托最优原则扩展到叁维层面,并对叁维帕累托最优的质量评估和筛选方法进行了算法设计。通过设立阈值的方式筛选可靠的高质量过程挖掘模型,并结合本文提出的计算过程挖掘模型简洁度的方法,综合考虑模型的质量和简洁度,最终筛选得到高质量且结构简洁的过程挖掘模型。该方法也支持对过程挖掘算法进行推荐,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将质量评估和筛选的结果呈现出来。进一步通过实验分析了两个阈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相对阈值,为软件开发人员选择和改进软件过程模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通过大量的事件日志生成的软件过程挖掘模型的质量维度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对帮助软件工程师有效地评估、筛选、改进过程模型,提高软件产品在实际生产生活应用中的生产效率和降低开发成本,增强对软件过程风险把控的能力,提升软件产品的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刘原序[6](2018)在《面向CMMI模型的软件项目开发质量管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行业的不断壮大,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计算机逐步替代人工操作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软件在各行各业的不断普及,呈现出大型化、复杂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对软件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提高。然而现有的软件项目开发状况却不容乐观,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量的软件项目由于各种原因存在着项目延期、项目预算超出和项目失败等问题。不同于工业生产,软件开发由于其自身的产品特性,难以对其进行质量管控。如何对软件项目的产品进行科学的质量分析和管理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CMMI模型中的过程域进行分析,随后从产品、流程和资源叁个维度出发,对软件项目的质量进行多维度的量化管理,提升软件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可控性,确保软件项目能够及时的交付优质高效的软件产品。具体研究包括:1.从软件项目产品维度出发,针对软件项目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学习的软件开发质量实时预警模型,通过对软件项目中的评估指标进行搜集,分析并预测软件各模块的质量状况。针对开发环境的多变性的问题,通过迭代更新模型的分类知识来适应开发环境的变化,实现对软件项目产品质量的实时准确的评估,同时针对算法进行了改进,算法效率得到提升,并且能够较好的处理学习样本中存在的噪声问题和训练样本不均衡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能及时发现软件产品中模块的质量问题。2.从软件项目流程维度出发,针对现有的软件项目过程分析中存在的流程日志记录过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并行化的日志聚类模型,模型首先对日志文件进行向量化,然后对向量化后的日志信息进行聚类分析,提升软件项目开发日志的可读性。实验结果表明,聚类算法效率上得到了提升,能适应大规模日志数据集。3.从软件项目资源维度出发,对现有软件项目中软件开发资源配置不科学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配置的软件项目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首先对软件项目的活动、资源、优化目标等要素进行了定义,然后对软件项目中各项资源和开发活动之间的约束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定义,提出了一种软件项目资源配置求解算法,来求解最优资源配置方案。实验表明该算法在求解最优解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能更优的配置软件项目中的各项资源。(本文来源于《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4-23)

刘原序,韩培胜[7](2018)在《基于自学习的软件质量实时预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软件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研究中十分重要,但现有的软件质量分析模型通常都是针对软件最终产品进行评估,并且其对于数据集中产生的变化不敏感,难以适应多变的开发环境。利用主成成分分析法(PCA)和一种可自主生成学习样本集的增量支持向量机(IL-SVM)提出一种可以自我进行规则增量学习的实时软件质量进行分析的预警模型。通过主成成分分析法来降低原始数据集的属性维度,然后在利用可增量学习的支持向量机来进行软件质量预警,最后利用NASA的数据集进行相关实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该方法在质量预警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8年02期)

石志高[8](2018)在《产品质量控制统计模型的软件实时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的质量问题是关系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要提高产品质量,需要通过实时的质量控制来实现。本文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质量控制软件,导入生产过程实时数据,根据数理统计的等量的时间间隔随机抽样并绘制样品表,同时实时描绘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率P控制图,可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已有异常或将有异常的信息,这样可使产品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控制状态,从而起到了预警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8年02期)

张晔[9](2017)在《GJB5000A模型在S单位软件项目质量过程改进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军事装备实力日益强大,军用软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提高软件研制质量和可靠性问题日趋重要,软件工程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GJB5000A软件成熟度模型在航天、兵器等大型军工集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偏向于研究和探索性科研院所,可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本文以一所科研单位S单位为研究案例,旨在引入GJB5000A软件成熟度模型,通过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和设计一个过程管理的体系来控制软件研制过程,以提高软件质量。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套S单位实施GJB5000A模型二级的方案。通过访谈和问卷调研的方法,调研了S单位在软件研制的现状与模型二级的关系;采用PDCA质量循环的方法,分别从计划、实施、验证和改进各阶段设计了一套S单位实施GJB5000A模型二级的方案,建立了组织结构,编制了实施计划,为后续进行本地化的过程体系设计及试点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2.依据GJB5000A模型二级进行本地化的规范设计。用鱼骨图法对S单位软件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此模型包含的六个过程域中专用实践可以有效解决软件研制问题;根据S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标准要求,对项目策划、监督控制、质量保证等过程域进行了本地化的设计,初步建立体系文件,优化了流程。3.利用试点项目验证规范设计的可行性。试点项目根据本地化的设计规范在策划阶段、研制阶段、交付验收阶段对6个过程域进行了应用,然后实施效果评价,来验证是否达到了每个过程域的标准要求。同时,利用验证结果,发现S单位软件研制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S单位设计了一套软件工程化过程管理体系,初步建立了一个工程化实施团队和组织资产库结构,为单位今后的软件过程管理和质量体系改进奠定了基础,提高软件交付质量,满足用户需求。(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10-27)

郑盼[10](2017)在《基于Smart3D软件的消费级无人机快速建立叁维模型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扩展了大规模叁维建模的广泛应用。如何快速高效建立城市叁维模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常用的无人机平台和影像处理软件对某建筑实现了快速叁维建模,详细阐述了从数据获取到叁维模型制作的基本流程,并对模型几何质量进行了精度评价,验证了此方法在快速叁维建模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18期)

软件质量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软件质量评估模型主要关注软件系统的基本质量特性,缺乏考虑顾客价值特性和开发商组织管理特性,不能全面和科学地评估软件系统质量.文章以贝叶斯网络刻画了广义质量特性变量间复杂依赖关系,构建了更有针对性的软件质量量化评估模型.应用实例表明,该模型能综合考虑软件系统广义质量特性,对软件质量作出合理评价,并能依据贝叶斯网络的反向推理功能找到影响软件质量的关键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件质量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岳川,彭小红.带有区间信息的软件质量评价模型[J].计算机科学.2019

[2].涂俊翔,邸亮,李志伟.面向广义质量体系的软件质量贝叶斯评估模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9

[3].张海鸥.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模型[J].劳动保障世界.2018

[4].张波,郭巍,林鹏.航天测控软件动态质量评估模型研究[J].质量与可靠性.2018

[5].李瑞引.软件过程挖掘模型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云南大学.2018

[6].刘原序.面向CMMI模型的软件项目开发质量管理方法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

[7].刘原序,韩培胜.基于自学习的软件质量实时预警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8

[8].石志高.产品质量控制统计模型的软件实时预警[J].福建电脑.2018

[9].张晔.GJB5000A模型在S单位软件项目质量过程改进的应用研究[D].东华大学.2017

[10].郑盼.基于Smart3D软件的消费级无人机快速建立叁维模型质量评价[J].科技风.2017

论文知识图

柔性聚氨酯芯棒冷推弯成形示意图电子对抗指挥控制软件质量模型...1 软件质量模型的分层结构方案层相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参考文献:[...方案层相对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参考文献:[...基于度量的软件质量模型

标签:;  ;  ;  ;  ;  ;  ;  

软件质量模型论文_岳川,彭小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