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黄色花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花叶,病毒,黄色,作物,血清,植物。
小麦黄色花叶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张卫华,杨军,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1](2006)在《小麦黄色花叶病毒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的筛选和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真菌介体传播的病毒在机械接种过程中易于发生自然缺失。利用在小麦上连续机械接种WYMV的方法,自第27代起,利用RT-PCR和Northern blot方法在感病小麦中检测到一个WYMV RNA2的缺失突变株,序列分析发现缺失区域位于RNA2的214~2 808 nt,共计2 595 nt,并在缺失区域的两端存在7个碱基的反向互补序列。缺失区域上游紧邻这7个碱基双链区存在一富含AU的短序列,并据此对此D-RNA2的缺失机制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卫华,杨军,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2](2005)在《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YMV 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是目前小麦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但是由于WYMV的寄主范围非常狭窄,难于机械接种,病毒粒子及RNA稳定性极低,容易降解,且寄主植物小麦的遗传操作又非常困难等因素,给WYMV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尚无法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对WYMV开展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7-01)
张卫华,杨军,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3](2005)在《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YMV 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定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 WYMV)是目前小麦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但是由于WYMV的寄主范围非常狭窄,难于机械接种,病毒粒子及RNA 稳定性极低,容易降解,且寄主植物小麦的遗传操作又非常困难等因素,给WYMV 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尚无法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对WYMV开展研究。为了在分子水平上逐步认识WYMV与寄主植物的相互作用,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期刊2005-07-01)
邓新[4](2004)在《抗小麦黄色花叶病毒转基因小麦的获得和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含突变型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Nase Ⅲ基因(rnc70)的质粒pAAM2025用农杆菌法转化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幼胚愈伤,获得了转基因小麦植株。在6个株系的T0和T1代植株中能用PCR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 1999年至2002年,本组先后将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YMV,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CP、72kD、NIb基因和来源于人的2-5A-RNase L基因转入小麦。将上述PCR阳性的种子种于WYMV重病田进行田间试验和分子检测。 对于转WYMV CP的转基因小麦,PCR和PCR-Southern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经稳定地遗传到T5代,Western blot结果证明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在田间试验中有一个株系对小麦黄花叶病呈现高度抗性,而且所有回交一代(F1)的抗性良好且PCR检测为阳性。转WYMV 72kD基因小麦的PCR和PCR-Southern结果同样表明外源基因已经稳定地遗传到T5代,同时用PCR筛选到了不含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材料,田间试验中有两个株系抗性良好。转WYMV NIb基因小麦已经得到T2代PCR阳性植株,其中有一个株系在田间试验中抗性显着。对于转2-5A-RNase L基因小麦,T2代的Southern blot结果证明了2-5A基因在转基因小麦基因组中的整合,而且十个株系在田间对该病呈现高度抗性。 构建了2-5A基因和RNase L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5A5’和pKGRL(2-5AN端蛋白和RNase L全长蛋白分别与His tag和GST融合),经过IPTG诱导表达,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纯化了2-5AN端蛋白和RNase L全长蛋白。将纯化的2-5A N端蛋白免疫注射家兔,获得了专化性的抗血清。(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5](2003)在《“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毒小麦的基础研究”成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教育部组织专家召开了“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毒小麦的基础研究”成果鉴定会。该项目由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于嘉林教授主持 ,利用基因枪转化方法成功获得了转WYMVCP基因的抗WYMV转基因小麦 ,经多代田间试验和环境释放 ,筛选获得了抗(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杨军[6](2003)在《小麦黄色花叶病毒RNA1的自然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传植物病毒通过连续继代机械接种易发生自然缺失突变,所产生的病毒缺失型RNA或者缺失干扰型RNA(D/DI-RNA)常常能够影响辅助病毒的相关生物学性状。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的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的自然缺失突变研究未见报道,为了深入开展WYMV基因功能的研究,本文通过继代机械接种侵染小麦,对WYMV产生的自然缺失区域进行了鉴定和相关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试验利用WYMV潢川分离物连续继代机械接种感病小麦品种鄂恩1号,利用RT-PCR扩增技术和Northern blot检测,在经WYMV继代机械接种12代以上的感病小麦中发现了缺失型的病毒RNA1(defective RNA1,D-RNA1),并在随后至26代的继代接种发病材料中稳定存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RNA1由病毒RNA1发生内部缺失而产生,从RNA1 5′端非编码区(第68nt)到CI基因编码区的3′端(第2448nt)共缺失2380个核苷酸,在缺失区域两端的结合位点存在六个碱基的正向重复序列。据此对D-RNA1的缺失机制进行了讨论,认为由一种模板转换机制导致了缺失的发生。 在连续机械接种导致产生D-RNA1的同时,含有D-RNA1的WYMV能够明显加重发病症状,接种发病时间缩短,接种发病率也有所提高,并逐渐趋于稳定。 在室内砂培体系中,经过P.graminis接种非寄主植物-大麦,滤除所携带的WYMV,筛选获得了无毒P.graminis。利用无毒P.graminis与病毒叶面机械接种配合,使无毒P.graminis重新获得WYMV感染。随之进行的P.graminis传播WYMV感染小麦试验结果表明,与不含有D-RNA1的大田野生病毒以及低代次的继代接种WYMV相比,D-RNA1的存在使P.graminis传播WYMV并造成侵染的效率有所降低,病毒潜伏期延长,症状表现减轻。 因此推断,这种D-RNA1可能作为一种复制干扰因子,对WYMV的致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影响到病毒被真菌传播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03-06-01)
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刘亮,尚巧霞[7](2002)在《小麦黄色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E.coli表达产物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VMV)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到pET-30a(+)上,获得E coil表达载体pETWCP。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pETWCP在E coil中经IPTG诱导后,可特异地表达38.5 kD的融合蛋白,光密度扫描分析结果,融合蛋白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40%。以诱导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特异性强的抗血清,用微量沉淀法测其效价为1:1 024。该抗血清可替代常规病毒粒子抗血清,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电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WYMV。(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2年04期)
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邢怡明,朱坤[8](1999)在《小麦黄色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 YMV) 不同分离物的外壳蛋白基因存在一定的差异。邓州分离物CP基因在其31~33nt处均缺失了3个核苷酸,其余分离物与潢川分离物及日本分离物长度一致, 均为882nt。不同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3% ~98.9% , 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6% ~99.3% ,外壳蛋白N 末端的110个氨基酸和 C末端的55个氨基酸在各个分离物间是高度保守的。潢川分离物有5个氨基酸与其它5个分离物明显不同。W YM V 不同分离物外壳蛋白序列分析结果进一步确认了W YM V 与 WSSMV 为 Bym ovirus 属的2种不同病毒。(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秦家忠,黎中明,陶家凤,秦芸[9](1986)在《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杂交、回交和抗病性鉴定等方法,测定了14个组合的F_1代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根据双亲正反杂交表现型一致的结果,可以确定控制小麦品种对该病毒病的抗性为细胞核遗传。通过对F_1、F_2、BC_1及BC_2各代群体抗病株和感病株分离比值的分析,初步确定有关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的抗性遗传可能受两对致病显性基因(S_1、S_2),和一对抑制基因(I)所控制,作者并对这一问题与前人工作作了比较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86年01期)
小麦黄色花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是目前小麦生产上的严重病害,但是由于WYMV的寄主范围非常狭窄,难于机械接种,病毒粒子及RNA稳定性极低,容易降解,且寄主植物小麦的遗传操作又非常困难等因素,给WYMV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尚无法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对WYMV开展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黄色花叶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卫华,杨军,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小麦黄色花叶病毒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的筛选和定位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6
[2].张卫华,杨军,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YMV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定位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2005
[3].张卫华,杨军,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小麦黄色花叶病毒WYMVRNA2自然缺失突变体定位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2005
[4].邓新.抗小麦黄色花叶病毒转基因小麦的获得和检测[D].中国农业大学.2004
[5]..“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抗病毒小麦的基础研究”成果[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
[6].杨军.小麦黄色花叶病毒RNA1的自然变异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3
[7].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刘亮,尚巧霞.小麦黄色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E.coli表达产物特异性抗血清的制备及其应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2
[8].韩成贵,李大伟,于嘉林,邢怡明,朱坤.小麦黄色花叶病毒不同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J].植物病理学报.1999
[9].秦家忠,黎中明,陶家凤,秦芸.小麦品种对土传小麦黄色花叶病毒病抗性遗传的初步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