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

河南省部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

慕建勇[1]2006年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文中认为鉴于河南省养羊业快速发展以及寄生虫病对养羊业经济效益的极大影响。作者对某羊场82头无角多赛特绵羊进行了球虫感染情况调查;选取郑州、新乡和许昌叁地自然感染线虫的山羊应用达虫净(有效成份为苯硫咪唑)进行了驱虫试验;测试了阿维菌素饮水剂和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羊线虫的驱虫效果,以期为养羊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A.作者对河南郑州附近某种羊场82只进口无角多赛特绵羊(1.0岁左右)球虫种类和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每圈最高感染率达100%,最低感染率为24.57%,平均感染率为84.2%;平均OPG值为839.03,最大OPG值达4200。共检出11种艾美耳球虫,分别是:韦布里吉艾美耳球虫(E.weybridgensis)、巴库艾美耳球虫(E.bakuensis)、小型艾美耳球虫(E.parva)、类绵羊艾美耳球虫(E.ovinodalis)、颗粒艾美耳球虫(E.granulosa)、槌形艾美耳球虫(E.crandllis)、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ahsata)、浮氏艾美耳球虫(E.faurei)、贡氏艾美耳球虫(E.gonzalezi)、爱缪拉艾美耳球虫(E.aemula)、苍白艾美耳球虫(E.pallida);用Miaspro图象分析系统对各种卵囊进行了测量和形态描述,并作显微照相。发现优势虫种为韦布里吉艾美耳球虫(Eimeria weybridgensis)、巴库艾美耳球虫(E.bakuensis),而且多为2-5种球虫混和感染。B.对郑州、新乡、许昌等地的131只绵羊及山羊进行了寄生虫调查及驱虫试验。结果表明线虫和球虫感染很普遍,感染率分别达到81.5%,96.7%。选取某一羊场的小尾寒羊20只和淮山羊20只,分为五组,ⅠⅡⅢ组依次用10mg/kg.b.w、15mg/kg.b.w、20mg/kg.b.w的苯硫咪唑,Ⅳ组用0.2mg/kg.b.w的阿维菌素作为对照组,V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7天取粪便计数虫卵,并于用药后第2天起检查每天由粪便中驱出虫体数量直至查不出为止。结果表明,10mg/kg.b.w剂量的苯硫咪唑驱除线虫效果最好。C.应用不同剂量的达虫净(有效成份为苯硫咪唑)对自然感染线虫的山羊进行驱虫试验,用5mg/kg.bw、10mg/kg.bw、15mg/kg.bw剂量达虫净一次经口投服,同时用0.2kg/kg.bw阿维菌素一次皮下注射作药效对照,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七天取粪便进行虫卵计数。用药后第二天起检查每日由粪便中驱出的虫体数至查不出为止。结果表明:各剂量组药物对肺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100%、100%、100%、83.3%;虫卵转阴率分别为:100%、100%、100%、66.7%;对捻转血矛线虫等其它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8.9%、100%、100%、100%,虫卵转阴率分别为66.7%、100%、100%、100%。用药后第二天病羊开始排虫,第叁天为排虫高峰,第四天排虫减少,第五天仅见有少量虫体,第六天以后未再见虫体排出,结果表明剂量为10mg/kg.bw安全有效,可推荐于临床应用。D.选取某一羊场60只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绵羊,分为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Ⅱ组为丙硫咪唑组,按15mg/kg·bw灌服:Ⅲ为伊维菌素组,按0.2mg/kg·bw颈部皮下注射;Ⅳ组为阿维菌素组,按0.2mg/kg·bw灌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饮水剂和伊维菌素注射剂均适宜临床驱杀羊寄生线虫和外寄生虫。

杜立中[2]2004年在《河南省部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河南省养羊业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羊的疾病特别是寄生虫病对养羊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负面影响。作者选择郑州、新乡、许昌叁地区共288头山绵羊分别进行寄生虫感染调查和驱虫试验,包括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线虫感染情况调查、达虫净(有效成份为丙硫咪唑)驱线虫试验、阿维菌素饮水剂和伊维菌素注射剂对羊线虫的驱虫效果等,以期为养羊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A 作者对河南郑州附近某种羊场82头进口无角多赛特绵羊(1岁左右)感染球虫种类和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每圈最高感染率达100%,最低感染率为24.57%,平均感染率为84.2%;平均OPG值为839.03,最大OPG值达4200。用Miaspro图象分析系统对各种卵囊进行了测量和形态描述,并作显微摄影,共检出11种艾美耳球虫,分别是:韦布里吉艾美耳球虫(E.weybridgensis)、巴库艾美耳球虫(E.bakuensis)、小型艾美耳球虫(E.parva)、类绵羊艾美耳球虫(E.ovinodalis)、颗粒艾美耳球虫(E.granulosa)、槌形艾美耳球虫(E.crandllis)、阿撒他艾美耳球虫(E.ahsata)、浮氏艾美耳球虫(E.faurei)、贡氏艾美耳球虫(E.gonzalezi)、爱缪拉艾美耳球虫(E.aemula)、苍白艾美耳球虫(E.pullida),其中优势虫种为韦布里吉艾美耳球虫、巴库艾美耳球虫,而且多为2-5种球虫混和感染 B 对郑州、新乡、许昌等地的131头绵羊及山羊进行了寄生虫感染调查及驱虫试验,结果表明线虫和球虫感染很普遍,感染率分别达到81.5%、96.7%。选取某一羊场的小尾寒羊20只和淮山羊20只,分为五组,Ⅰ、Ⅱ、Ⅲ组依次用10mg/kg·bw、15mg/kg·bw、20mg/kg·bw的苯硫咪唑,Ⅳ组用0.2mg/kg·bw的阿维菌素作为对照组,Ⅴ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7天取粪便计数虫卵,并于用药后第2天起检查每天由粪便中驱出虫体数量直至查不出为止。结果表明,15mg/kg·bw剂量的苯硫咪唑驱除线虫效果最好。 C 应用不同剂量的达虫净(有效成份为苯硫咪唑)对自然感染线虫的15头怀孕山羊进行驱虫试验,用5mg/kg·bw、10mg/kg·bw、15mg/kg·bw剂量达虫净一次经口投服,同时用0.2mg/kg·bw阿维菌素一次皮下注射作药效对照,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第七天取粪便进行虫卵计数。用药后第二天起检查每日由粪便中驱出的虫体数至查不出为止。结果表明:各剂量组药物对肺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100%、100%、100%、83.3%;虫卵转阴率分别为:100%、100%、100%、66.7%;对捻转血矛线虫等其它线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88.9%、100%、100%、河南省邵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100%,虫卵转阴率分别为66.7%、100%、!00%、100%。用药后第二天病羊开始排虫,第叁天为排虫高峰,第四天排虫减少,第五天仅见有少量虫体,第六天以后未再见虫体排出,结果表明剂量为10m留kg·bw安全有效,可推荐于临床应用。 D对郑州某羊场60头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绵羊,随机分为4组,I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给药;n组为丙硫咪哇组,按15m留kg·bw灌服;m组为伊维菌素组,按0.2m留kg·bw颈部皮下注射;w组为阿维菌素组,按0.2m留kg·bw灌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饮水剂和伊维菌素注射剂均适宜临床驱杀羊寄生线虫和外寄生虫。关健词羊;寄生虫;苯硫咪叱阿维菌素;伊维菌素

徐全武[3]2013年在《阜康市羊消化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药物筛选》文中提出羊消化系统寄生虫病是一种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是每年春季造成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以羊体内的消化或半消化的食物营养为食,使羊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还会引起继发感染,导致饲料报酬降低。阜康市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较严重,但是有关该地区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具体流行情况方面的报道甚少。为更好地了解新疆阜康市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并根据当地的饲养环境提出预防措施,采用常规寄生虫病病原检查技术(粪检技术),对阜康市4个乡镇的羊进行消化道寄生虫病的调查,并将80只患羊分组进行驱虫药物筛选试验。经本次抽样调查发现,阜康市4个乡镇羊(N=159)消化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1.64%(98/159),其中城关镇、九运街镇、水磨沟乡及叁宫乡的羊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47.1%、62.5%、56.3%、75.6%。其感染强度均为200个/克粪~800个/克粪,且大多为混合感染。线虫感染率均高于其它寄生虫,牧业乡镇寄生虫感染率(67.5%,52/77)高于农业乡镇寄生虫感染率(56.1%,46/82)。经病原鉴定发现,该地区羊消化道寄生虫的优势分布虫种为仰口线虫、毛圆线虫、夏伯特线虫、球虫。经本次驱虫试验发现,虫克星片组、阿苯达唑片组及虫克星片+阿苯达唑片组等叁个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起到一定的驱虫作用;其中虫克星片+阿苯达唑片组(联合使用驱虫药组)的驱虫效果比前2组(单一使用驱虫药组)良好。联合用药组的羊表现为用药后5d虫卵转阴率达85%,虫卵减少率依次为92%,第二次驱虫后第3d,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均能达到100%(p<0.01效果显着),且羊体净增重可达到3.2kg。以上试验数据可为阜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羊消化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明·乌尔娜[4]2016年在《新疆昭苏县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寄生于宿主马匹胃肠道,造成消耗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取决于宿主马匹体内滞留虫体的数量及致病力,一般表现为贫血、消瘦、马驹生长发育不良,造成机械损伤和肠梗塞、肠破裂、动脉瘤及严重者死亡。由于马匹饲养管理及有效防控措施的不完善造成马匹体质、畜产品数量及质量下降,经济受损。本实验应用形态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昭苏县马消化道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得出该地区马消化道常见的寄生虫种类,掌握其流行状况及疫情动态。而后在当地畜牧兽医站的配合下进行了临床驱虫试验,为今后的进行预防、针对性驱虫和地方马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1)为了解昭苏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分别对昭苏县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和部分牧户的马场采集的粪样及虫体样品,通过形态观察、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进行了种属鉴定和全年季节动态感染的定点跟踪调查试验。结果显示,马常感染的消化道寄生虫虫种有马圆形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叁齿线虫、马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及马球虫等7种,多为混合感染;全年均有带虫现象,而4、8、12月为感染高峰期,平均感染率为85.07%;0~2岁、>8岁的马匹感染率分别为99.4%、90.08%。实验表明,一年中的4、8、12月前为昭苏马驱虫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饲养环境及不同年龄段等感染因素。(2)为了解当地购置的驱虫药物对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效果,本次试验应用内外净、伊维菌素注射液分别对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及乡镇共159匹马进行了驱虫实验。实验设置为驱虫组(口腔灌服内外净A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B组,两组驱虫组)和对照组(未驱虫的C组)叁组,观察并对比两种药物组驱虫前后的虫卵数、排出的虫种等综合判定,统计分析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转阴率、感染强度。结果显示,试验前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6.07%,EPG平均为474个/g;A组驱虫后虫卵减少率为98.73%、虫卵转阴率可达89.17%,EPG明显降低为平均8个/g;而B组驱虫后显示虫卵减少率为76.3%、EPG平均为100个/g;本次试验发现(A组)驱虫药在虫卵减少率、转阴率等指标评价较好,驱虫效果明显。

李建群[5]2009年在《河南省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分离株PCR-RFLP鉴定》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河南省山羊和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2006年7月到2007年7月,对河南省4个规模化山羊场和5个规模化绵羊场进行调查,共采集山羊粪便样品1017份、绵羊样品1265份。检查结果显示山羊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94.69%(963/1017),发现4种虫卵和卵囊即球虫、隐孢子虫、线虫、绦虫,其对应感染率分别为93.90%、2.75%、45.13%、11.70%。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54.72%;球虫、线虫和绦虫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8.52%;两种肠道寄生虫混合感染占总感染病例的45.90%,其中球虫和线虫混合感染最为严重,占总感染病例的44.96%。绵羊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3.12%(1178/1265),检测出原虫2类(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类(类圆线虫、鞭虫),绦虫1类。5个绵羊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3.10%,球虫为88.94%,鞭虫为10.83%,类圆线虫为59.11%,绦虫为43.96%。本次调查发现绵羊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其中球虫、绦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比例达到60.10%;绵羊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现象。隐孢子虫主要引起山羊和绵羊羔羊的腹泻,甚至引起死亡;感染山羊和绵羊的隐孢子虫中一些是人畜共患隐孢子虫种或基因型,因此山羊和绵羊可能是人隐孢子虫病的重要感染来源。本研究以基于18S rRNA基因的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对获得的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种类鉴定,掌握河南省山羊和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种类和基因型,评价其公共卫生意义。利用巢式PCR扩增28个山羊隐孢子虫分离株、80个绵羊分离株的18S rRNA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SspⅠ和VspⅠ分别对PCR产物进行消化酶切。根据酶切图谱,在山羊样品中鉴定出3个种类:cervine genotype(8个)、C. bovis-like genotype(4个)、C. andersoni(16个)。绵羊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为cervine genotype(35/39)、C. bovis (2/39)、C. andersoni (2/39)。分析结果表明,cervine genotype在山羊和绵羊感染普遍,存在较大的人兽共患风险。

王永立[6]2008年在《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文中认为隐孢子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原虫病。本试验从2006年7月到2007年7月对分布在河南省4个地区的5个羊场开展为期一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显微镜检测的基础上对发现的绵羊肠道寄生虫虫卵或卵囊进行形态鉴定;利用巢式PCR和PCR-RFLP技术对隐孢子虫卵囊进行基于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的种类与基因型分析,鉴定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流行种类和基因型,确定河南绵羊隐孢子虫分离株和其它种类隐孢子虫之间的分子种系进化关系;并对某隐孢子虫阳性绵羊场进行跟踪调查,以此来分析绵羊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随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防控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病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解河南省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应用寄生虫常规检测方法对在5个规模化绵羊场共采集的1265份粪样进行了寄生虫检查。共检出虫卵和卵囊5类,其中原虫2类(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类(类圆线虫、鞭虫);绦虫1类。本次调查中共发现1178份粪便样品为寄生虫阳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3.12%(1178/1265),5个绵羊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3.10%,球虫平均感染率为88.94%,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0.83%,类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59.11%,绦虫平均感染率为43.96%。本次调查发现绵羊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其中球虫、绦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比例达到60.10%;绵羊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现象。为掌握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资料,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分布在河南省4个地区的5个羊场共1701份绵羊粪样进行检查,并对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查出阳性样品80份,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4.70%(80/1701), 3周龄羔羊和产后3周母羊的感染率最高分别达41.18%和6.29%。根据隐孢子虫卵囊形态数值学分析结果,将发现于绵羊的隐孢子虫卵囊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C. parvum)和安氏隐孢子虫(C. andersoni)。同时我们发现绵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但未见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本试验利用巢式PCR技术扩增80个绵羊隐孢子虫分离株18S rRNA基因,选择限制性内切酶SspⅠ和VspⅠ分别对PCR产物进行消化酶切,进行RFLP分析。39个PCR产物经测序后,用Clustal X1.81、Phylip3.65和DNAStar4.0等生物学软件对扩增的序列进行种系发育分析及同源性分析,以此来确定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流行种类及基因型。PCR-RFLP和分子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绵羊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主要有cervine genotype(35/39)、C. bovis (2/39)、C. andersoni(2/39),其中cervine genotype存在着较大的人兽共患风险。为了分析绵羊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在进行绵羊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阳性羊场的怀孕母羊及其羔羊进行跟踪调查,以此来研究分析绵羊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随年龄和季节的动态变化规律,确定新生羔羊隐孢子虫的来源,探讨羊场隐孢子虫持续存在的机制,最终为研究绵羊隐孢子虫人畜互传机制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Cryptosporidium cervine genotype可以感染每个年龄段的绵羊,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种类和基因型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也不如奶牛明显;在绵羊感染的所有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中,cervine genotype一年四季中均为优势基因型,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随季节变化不明显。本试验利用PCR-RFLP技术和分子种系发育分析,首次鉴定国内绵羊隐孢子虫主要有cervine genotype、C. bovis、C. andersoni,优势虫株为cervine genotype。

李维晓[7]2017年在《天津地区莫氏巴贝斯虫PCR检测法建立及绵羊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寄生虫病严重制约着养羊业的发展,被寄生虫感染的羊只,生长发育迟缓。饲料回报率低,减少了产奶以及产肉量。严重时还会导致怀孕母羊早产、流产,部分病羊会发生死亡,直接使经济收益下降。本试验采集天津地区5个羊场的粪样577份,采用多种方法检测粪便中的寄生虫卵,进行天津地区绵羊感染线虫状况的调查。在此期间,发现部分羊的血液内存在疑似巴贝斯虫样的原虫,因此建立了其PCR检测方法,且应用该新建方法对50份绵羊全血样品进行检测,与传统的Giemsa染色法进行比对,经过序列比对,其同源性为98%。1.天津地区绵羊肠道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本试验从2016年3月到2017年1月,对天津市5个羊场的577份绵羊粪便进行寄生虫检测,其中有3个大型羊场,2个小型羊场。检测方法包括,饱和氯化钠漂浮虫卵法、水洗沉淀法、碘染色法以及饱和蔗糖漂浮虫卵法。结果:检测到圆线虫虫卵,天津本地羊的感染率为6.97%。其中羔羊的感染率为12.86%,生长羊为6.74%,育肥羊为0.81%。羔羊的感染率明显高于生长羊,而生长羊的感染率又大于育肥羊。从内蒙古引进的绵羊的感染率(78.26%)远远大于天津本地羊的感染率(6.97%);小型羊场的感染率(19.20%)大于大型羊场的感染率(3.20%)。结论,天津地区的绵羊线虫感染情况虽不严重,但也不容忽视,要积极预防,重视引进羊的寄生虫感染情况的监测。2.绵羊莫氏巴贝斯虫PCR方法的建立及优化本试验通过染色镜检结果,选取核酸检测样本建立绵羊梨形虫的分子检测法,并设置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梯度来进行优化,选扩增产物特异性高、产率稳定的温度和循环次数作为PCR检测法的优化结果。结果表明:PCR反应的最佳体系为94℃预变性5 min;94°C变性1 min,56°C退火90 s,72°C延伸1 min,共循环39次;72°C延伸10 min,4°C保存。在本试验中建立的PCR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将特异性引物应用于新建PCR方法。初步断定本次检测出的梨形虫为莫氏巴贝斯虫。3.新建绵羊巴贝斯虫PCR方法的应用应用新建莫氏巴贝斯虫PCR检测方法对50份绵羊全血进行检测,与传统的Giemsa染色法进行比对并且选取两条序列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在50份羊血样品中,PCR法检出的阳性样品有13份,阳性率为26%(13/50),Giemsa染色法检出的阳性样品有8份,阳性率为16%(8/50)。PCR方法检测出的阳性样品,与Giemsa染色发检出的阳性样品符合率达100%。利用NCBI上BLAST序列比对,,序列与GenBank中莫氏巴贝斯虫(登录号:CP011906.1)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8%。本次PCR检测出的绵羊血液原虫为莫氏巴贝斯虫。

朱丹[8]2012年在《我国部分地区羊梨形虫病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羊寄生虫病是对养羊业造成严重影响的疾病之一,羊在感染寄生虫后,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降低了羊的产肉量和产奶量。有的疾病可使怀孕母羊流产或早产,受胎率降低,羔羊成活率下降,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导致养殖成本增加,经济价值下降。梨形虫病(泰勒虫病和巴贝斯虫病)是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或者其他细胞内的蜱传性寄生虫病,可导致山羊、绵羊发热、贫血、消瘦、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常给养羊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羊业的发展。此外,由无该病地区引进的羊对梨形虫极为敏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因此,该病也严重阻碍着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地方品种改良工作。据报道,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梨形虫病。从2011年1月到2012年2月,应用多种检查方法对从我国部分地区采集的1043份粪便样品,进行了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期间,对我国部分地区的羊梨形虫病进行调查,并进行了基丁18SrRNA基因的PCR方法对阳性样品进行了种类鉴定和种系发育分析。1.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对山羊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于2011年1月到2012年2月,应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法、饱蔗糖溶液漂浮法和麦克马斯特计数法等多种检查方法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安徽合肥,重庆云阳、青海鄂陵湖、内蒙古呼和浩特等11个县市的1043份山羊粪便样品进行采集与检测。结果共检测到球虫、隐孢子虫、贾第虫、阿米巴、鞭虫、细颈线虫、其他线虫、莫尼茨绦虫、矛形双腔吸虫等9种(类)寄生虫,总感染率为95.9%。多呈混合感染,最多可同时感染6种,以混合感染2种寄生虫和3种寄生虫居多,感染率分别为30.3%和31.7%。其中球虫为优势感染虫种,感染率达到90.8%,矛形双腔吸虫感染率最低,仅为0.67%;不同季节羊贾第虫感染率存在显着的差异,夏季感染率(11.1%)高于春季(4.72%)和秋季(5.41%);隐孢子虫感染见于春、秋和冬季,秋季感染率(4.63%)显着高于春季和冬季,而且幼龄羊的隐孢子虫感染率(3.77%)高于成年羊感染率(0.16%),舍饲羊群隐孢子虫感染率(1.58%)略高于放牧羊群(1.47%)。结果表明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和严重,并携带人兽共患寄生虫,应加强其肠道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2.为查明我国部分地区感染羊的巴贝斯虫、泰勒虫的种类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于2011年4月到2011年12月,根据河南省的不同地域和饲养方式,选取河南省的郑州市、中牟县、登封市、信阳市商城县、叁门峡市(灵宝市、卢氏县)、安阳市以及辽宁省朝阳市、山东省临朐市等11个县市,共采集血液样品212份。采用传统的姬姆萨染色法和PCR检测方法(常规PCR和巢式PCR)对样品进行检测。姬姆萨染色检查,检查到的阳性样品有21份,感染率为9.90%(21/212),PCR方法检测,检测到阳性样品有46份,感染率为21.7%(46/212):利用吕氏泰勒虫特异性引物扩增证明,所得到的阳性样品均为吕氏泰勒虫。对采集的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均为长角血蜱。这次调查未发现巴贝斯虫。结果表明,PCR检测方法比传统的姬姆萨染色镜检方法要敏感、特异。所得到的泰勒虫阳性样品经鉴定均为吕氏泰勒虫3.为确定我国部分地区羊泰勒虫分离株的种类,对18S rRNA序列扩增出的46个羊泰勒虫分离株序列在NCBI中Blast比对,然后搜索相关核酸序列用Clustal X1.83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用DNAStar4.0软件进行同源序列分析,应用Clustal X1.83和Phylip3.64等生物学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分子进化树。结果:Blast比对和同源性分析时,基于18S rRNA基因的46个泰勒虫分离株与Theileria luwenshuni (JF719831.1). Theileria sp.SZH-sheep(HQ844674.1)同源性为100%;在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上,所得到的46株分离株与T. luwenshuni (JF719831.1)和Theileria sp.SZH-sheep (HQ844674.1)在同一分支上。结果证明,所分离到的泰勒虫均为吕氏泰勒虫(T.luwenshuni)。

汪凯[9]2017年在《安徽及周边地区羊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指出为了解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从安徽省及周边的河南省、江苏省和山东省部分地区的7个规模化绵羊场和10个规模化山羊场分别采集了 832份和781份新鲜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采用离心沉淀法、卢戈氏碘液染色-镜检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肠道寄生虫调查。结果显示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47.60%,山羊感染率为62.87%。绵羊共检出球虫、毛圆线虫、类圆线虫、细颈属线虫、莫尼茨绦虫、贾第虫、阿米巴原虫和人芽囊原虫等虫种,山羊共检出球虫、毛圆线虫、类圆线虫、细颈属线虫、莫尼茨绦虫、贾第虫、阿米巴原虫、前后盘吸虫、鞭虫和隐孢子虫等虫种。其中,绵羊以球虫和阿米巴原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感染率分别为22.60%(188/832)和17.55%(146/832)。山羊以球虫和圆线虫为主要感染虫种,感染率分别为32.39%(253/781)和37.39%(292/781)。本次调查发现,绵羊和山羊多呈混合感染,且感染强度较大。其中,绵羊以球虫和阿米巴原虫混合感染最为常见,混合感染率为33.63%(38/113),以山东泰安的混合感染率最高,达91.67%(55/60)。山羊以球虫和圆线虫混合感染最为常见,混合感染率为51.72%(120/234),以河南洛宁的混合感染率最高,达70.82%。各感染虫种中,绵羊和山羊分别以球虫和毛圆线虫感染强度最大,平均EPG/OPG值分别为1020和3640。为进一步确定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的流行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对采集的新鲜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提取所有粪便样品基因组DNA,利用隐孢子虫18s rRNA基因特异的巢氏PCR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确定上述地区绵羊和山羊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同时对获得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gp60基因扩增与分析,以鉴定其基因亚型。结果显示绵羊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5.77%(48/832),其中江苏吴江感染率最高,为49.33%(37/75),其次是安徽蚌埠,感染率为3.19(11/345),其余地区未见感染。山羊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8.71%(68/781),其中安徽马鞍山感染率最高,为46.00%(46/100),其次是安徽安庆和阜阳,感染率分别为10.09%(11/109)和7.64%(11/144),其余地区未见感染。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绵羊隐孢子虫虫种分别为Cxiao.(27)和C.ubiquitum(21),山羊隐孢子虫虫种均为C.parvun(68)。gp60基因分析显示绵羊C.ubiquitu 基因亚型均为XIIa(19),山羊C.parvum基因亚型均为IIdA19G1(54)。为进一步确定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流行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对上述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基因组DNA,利用毕氏肠微孢子虫特异的巢氏PCR进行检测,确定上述地区绵羊和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情况,同时对获得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基因型。结果显示绵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为3.37%(28/832),其中蚌埠检获7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2.0%(7/345),马鞍山检获4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4.0%(4/100),江苏吴江检获16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21.33%(16/75),山东泰安检获1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1.67%(1/60)。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感染率为4.09%(32/781),其中滁州检获21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19.09%(21/110),蚌埠检获2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11.11%(2/18),池州检获7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9.86%(7/71),徐州检获2个阳性样品,感染率为2.70%(2/74),其余各地未检出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阳性样品。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本次检获的绵羊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分别为COS1(11),OEB1(3),BEB6(7),AHS1(4),AHS2(2)和 SZS1(1),山羊毕氏肠微孢子虫基因型分别为CHG1(13),CHG3(16),AHG2(2)和BEB6(1),其中,AHG1,AHS1,AHS2和SZS1为本次调查发现的新基因型。进化树显示本次获得的虫株均属Group 2。为进一步确定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贾第虫的流行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对上述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基因组DNA,先利用贾第虫TPI基因特异的巢式PCR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在此基础上,对获得的TPI阳性样品进行基于GDH基因的半巢式PCR扩增,然后对获得的所有PCR产物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确定贾第虫基因型。结果显示绵羊贾第虫感染率为0.36%(3/832),山羊感染率为0.0%(0/781)。3个绵羊贾第虫TPI阳性样品成功扩增出2个GDH基因。基于贾第虫TPI基因序列分析显示3个阳性样品集聚体亚型分别为E1(2)和E6(1),基于GDH基因的序列分析显示2个阳性样品均属于集聚体E。为进一步确定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人芽囊原虫的流行及基因型分布情况,对上述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基因组DNA,利用人芽囊原虫特异的PCR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确定上述地区绵羊和山羊人芽囊原虫感染情况,同时对获得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把所获序列提交到人芽囊原虫18S数据库以确定其基因型和18S等位基因情况。结果显示绵羊人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6.00%(50/832),其中江苏吴江感染率最高,为24.00%(18/75),其次是山东泰安,感染率为16.67%(10/60),安徽省仅在蚌埠检获人芽囊原虫阳性样品,感染率为6.38(22/345),其余地区未见感染。山羊人芽囊原虫总感染率为0.26%(2/781),仅在马鞍山检获人芽囊原虫阳性样品,感染率为2.00(2/100)。序列分析显示绵羊人芽囊原虫基因型分别为ST4(2),ST5(8),ST10(25),ST14(10),新型 1(3),新型2(1)和新型3(1),山羊人芽囊原虫基因型均为ST1(2)。18s等位基因分析显示绵羊基因型ST4、ST14和ST10和山羊基因型ST1均只有一个等位基因,分别为allele2,allele42,allele 19和allele43,绵羊基因型ST5有2个等位基因,分别为allele115和allele119。为进一步确定安徽及周边地区绵羊和山羊人五毛滴虫的流行及分子特性情况,对上述绵羊和山羊粪便样品基因组DNA,利用人五毛滴虫特异的巢式PCR方法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了解上述地区绵羊和山羊人五毛滴虫感染情况,同时对获得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五毛滴虫的阳性序列进行分子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绵羊样品中均未发现人五毛滴虫阳性样品。山羊人五毛滴虫总感染率为0.26%(2/781),且均分布在河南洛阳,感染率为1.83%(2/109)。基因分析显示2份山羊人五毛滴虫分离物18SrRNA基因与在犬、人和猴等动物群中广泛分布的人五毛滴虫CC1基因型完全一致。

永荣[10]2010年在《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效果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乌审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畜牧业大旗之一,鄂尔多斯细毛羊是该旗畜牧业的主体畜种。鄂尔多斯细毛羊在羊毛品质和毛、肉生产性能等方面均达到了先进水平,基本接近或达到澳洲美利奴羊标准。然而绵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明显滞后,从而大大削弱家畜的生产性能,降低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调查了解内蒙古乌审旗地区自然放牧绵羊主要蠕虫病的流行情况,并为当地牧民制定出较为可行的驱虫方案,本研究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对乌审旗不同地区的绵羊群进行了叁次流行病学调查,并开展了驱虫效果比较试验。分别由6个采样点随机选取900只(每次300只)绵羊,由直肠采集新鲜粪便,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离心沉淀法富集虫卵,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进行形态学鉴定,用麦克马斯特氏法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感染率。同时,选取蠕虫感染强度较大的60只绵羊作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几种抗寄生虫药物的驱虫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自然放牧绵羊群蠕虫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并以混合感染为特点,且与当地的草场类型、气候条件和饲养方式以及用药历史密切相关。叁次调查的总感染率分别为80.7%、73%、98%,感染优势虫种为细颈线虫和捻转血矛线虫,第一次调查中它们的感染率分别达到67.3%和60.0%,同时还检查到球虫、吸虫和绦虫卵。通过剖检共发现15种蠕虫,分别隶属于2门3纲4目9科13属,其中线虫有11种,吸虫有2种,绦虫有2种。经形态学特征鉴定,具体种类有:奥拉奇细颈线虫(Nematodirus oiratianus)、长刺似细颈线虫(Nematodirus longispiculata)、绵羊夏伯特线虫(Chabertia ovina)、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环纹奥斯特线虫(Ostertagia circumcincta)、羊仰口线虫(Bunostomum trigonocephalum)、蛇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colubriformis)、粗纹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asperum)、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Oesophagostomum columbianum)、丝状网尾线虫(Dictyocaulus filaria)、绵羊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ovis)、肝片形吸虫(Fasciola hepatica)、胰扩盘吸虫(Eurytrema pancreaticum)、扩展莫尼茨绦虫(Moniezia expansa)、盖氏曲子宫绦虫(Helictometra giardi)。药物驱虫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皮下注射剂驱虫效果达到100%,而推荐剂量的阿苯达唑片剂几乎没有驱虫作用。同时,建立了该地区绵羊主要蠕虫卵初步图像库,且比较分析了虫卵的显微特征。因此,乌审旗地区绵羊群蠕虫感染率较高,强度较大,并且普遍以混合感染为主要特征。伊维菌素注射剂仍然显示出强大的驱虫效果,而阿苯达唑片剂对该地区流行的消化道蠕虫基本无驱虫效果。

参考文献:

[1]. 河南省部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D]. 慕建勇. 河南农业大学. 2006

[2]. 河南省部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D]. 杜立中. 南京农业大学. 2004

[3]. 阜康市羊消化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药物筛选[D]. 徐全武. 新疆农业大学. 2013

[4]. 新疆昭苏县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评价[D]. 明·乌尔娜. 新疆农业大学. 2016

[5]. 河南省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分离株PCR-RFLP鉴定[D]. 李建群. 河南农业大学. 2009

[6]. 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在时间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D]. 王永立. 河南农业大学. 2008

[7]. 天津地区莫氏巴贝斯虫PCR检测法建立及绵羊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D]. 李维晓. 天津农学院. 2017

[8]. 我国部分地区羊梨形虫病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 朱丹. 河南农业大学. 2012

[9]. 安徽及周边地区羊肠道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D]. 汪凯. 安徽科技学院. 2017

[10]. 乌审旗地区绵羊蠕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驱虫效果比较研究[D]. 永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标签:;  ;  ;  ;  ;  ;  

河南省部分地区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临床驱虫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