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颅骨复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颅骨,面貌,真实感,特征,建模,分区,小二。
颅骨复原论文文献综述
刘雄乐[1](2018)在《颅面复原中快速颅骨检索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基于模板变形的颅面复原方法中,复原的开始阶段需要在数据库中选取和待复原颅骨最为相似的参考颅骨,然后计算待复原颅骨和参考颅骨之间的形变,最后将这种形变应用在参考颅骨对应的面皮上,完成待复原颅骨的面貌复原。参考颅骨的选择实质是叁维模型检索的一种应用,由于颅骨间的差异细微,经典的叁维模型检索算法并不适用。本文以如何进行快速而又准确的叁维相似颅骨检索作为研究重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颅骨数据预处理。介绍了活体颅骨数据从扫描到入库的完整流程。首先,对原始获取的CT颅骨数据进行叁维重建、去噪,形成单层颅骨数据;其次,引入颅面形态学中的法兰克福坐标系,对颅骨数据归一化;最后,对颅骨数据库进行设计和构建,针对后续残缺颅骨检索,增加了颅骨分区存储。2.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投影的叁维颅骨检索算法。首先获取叁维颅骨的正交投影和深度投影,并进一步获取颅骨轮廓角度、距离以及具有空域信息的剖面特征。其次,通过样本库监督学习,确定对颅骨形态不同描述能力的特征所对应的加权系数。最后基于ICP+TPS配准对检索颅骨进行误差评估。实验表明,多尺度投影所提取的颅骨特征可以有效表征颅骨,不同特征加权系数的颅骨检索准确率较高。3.残缺颅骨分区检索。针对不完整颅骨,本文引入了分区的思想来进行残缺颅骨的检索,使得针对残缺颅骨同样可以检索到其所对应的完整参考颅骨。实验表明,算法在保证检索效率的同时,可以很准确地应用在颅面复原前期对最相似颅骨的选择上。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快速颅骨检索原型系统,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颅骨数据库建立、颅骨特征提取、最相似颅骨检索以及检索效果评价功能。实验表明,本文设计的系统可以为基于模板变形的颅面复原检索出数据库中最相似颅骨。(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兆真[2](2016)在《基于分区的叁维颅骨面貌复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骨面貌复原是根据颅骨和面貌之间的内在关系,重构出未知颅骨面貌的技术,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在考古学、医疗整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在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过程中出现的小样本问题以及复原人脸的五官细节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分区复原的改进方法,首先将颅面模型划分为鼻子、眼睛等区域,再对各个区域进行复原,最后将分区的面皮进行拼接得到复原的面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了基于球划分直方图描述子的特征点标定方法。根据测试样本集求出球划分直方图描述子模板,找出与描述子模板相似性高的点,则这些点的中心为人脸的特征点,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定位能力,且对噪声、模型分辨率等不敏感。2.提出一种基于谱聚类的颅面分区算法。将颅骨与面皮的点映射到谱空间,通过划分谱空间区域达到颅面模型划分的目的,实现颅面的分区。实验表明,该方法使得颅面分区的结果更加准确。3.给出一种基于谱聚类分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复原方法。将待复原颅骨的各分区作为已知部分,根据自变量(颅骨顶点)与因变量(面皮顶点)的局部关系模型,得到复原的各个分区,然后通过调整边界曲率将分区拼接成完整的面皮。4.设计并实现了颅面分区复原原型系统。该系统模块化地实现了颅面数据库的建立、颅面分区、分区复原这叁大功能,并对上述方法进行应用验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白茹意[3](2014)在《基于颅骨自动配准的颅面复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介绍了基于颅骨配准的颅面复原方法,其中颅骨配准算法采用ICP+CPD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复原效果良好,并对缺损颅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微型机与应用》期刊2014年02期)
李康[4](2013)在《基于分区的颅骨面貌复原技术与真实感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骨面貌复原技术是以体质人类学理论中“颅骨是面貌的内在生长变化规律”理论为依据,重现未知颅骨面貌的方法,主要应用于人类学、考古学、法医学和颅颌面整形等领域。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方法作为信息科学新技术在颅面复原中的全新应用,相对于传统人工复原方法更具客观性和高效方面的优势,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颅面形态学与颅面重构的研究”(60736008)为背景,针对目前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方法复原人脸五官细节不足、复原结果准确性和真实感较低等问题,综合运用体质人类学知识、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完善了自动化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技术体系,设计和构建了蒙古人种颅面医学影像和叁维模型数据库,深入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分区颅骨面貌复原方法、快速可重用头发建模方法和基于纹理合成的皮肤和五官纹理生成方法,实现了高真实感蒙古人种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主要工作包括:1.构建了蒙古人种颅面数据库并提出一种单层颅面叁维模型重建方法。针对目前蒙古人种颅面复原基础数据缺乏的问题,设计和完善了基于医学CT的颅骨面貌医学影像数据采集规范和方法,设计并构建了蒙古人种颅面数据库;针对重建颅面叁维模型冗余表面多、不封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演化的颅面单层封闭叁维模型重建方法,解决了颅面模型的无冗余高效封闭表面重建问题,为颅面复原提供了较为完备和可用性高的数据支持。2.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约束的叁维颅面模型分区和拼接方法。针对完整颅面模型复原五官细节约束不足的问题,首先定义了针对颅骨面貌复原的颅骨和人脸特征点集合,提出了基于深度图像映射的颅面叁维模型关键特征点标定算法,实现人脸和颅骨特征点自动准确标定;然后基于标定特征点的颅面叁维模型,提出基于特征点约束的颅面模型分区算法,实现了基于五官特征的颅面网格模型分割;提出基于局部形变的人脸网格模型拼接方法,解决了复原颅面模型的分区间平滑拼接问题。3.提出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分区颅面复原方法。针对整体颅面复原五官特征不明显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测地距离约束的颅面分区点对应方法,实现颅骨和面皮分区模型间的顶点对应,然后采用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分区颅面复原方法对待复原颅骨面貌分区进行复原,解决了目前基于PCA的统计颅面复原方法表现能力较低的问题。4.提出了一种快速可重用发式模型的建模方法。针对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人脸模型真实感处理中发式需要选择和频繁修改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层次约束域的基础发式造型方法,实现单个复原人脸发式快速建模,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约束模板的头发模型快速重用方法,实现发式模型在不同复原人脸模型中的快速重用。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颅骨面貌复原人脸模型的发式建模和应用效率。5.提出了一种颅面皮肤和五官纹理生成方法。针对复原人脸模型缺少对应皮肤和五官纹理,真实感较低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曲面纹理合成的面部皮肤纹理生成方法,实现无对应纹理贴图的复原人脸模型的皮肤纹理生成;在颅面分区的基础上,应用基于五官纹理库的纹理映射方法生成复原人脸五官纹理。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提升了复原人脸的真实感。本文研究构建一套有效的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技术框架,并提出了基于分区的颅骨面貌复原方法和复原人脸头发和皮肤真实感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框架有效解决了现有研究存在的复原人脸五官细节不足、复原结果真实感较低的问题,推动了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颅骨面貌复原在考古、刑侦等领域的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3-12-01)
杨利军,秦冬梅,褚俊,章天驰[5](2013)在《自动化颅骨面貌复原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手工颅骨面貌复原需要复杂的工艺,而且耗时很长,还缺乏质感,所以在以时效和真实为标准的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借助计算机技术自动进行颅骨面貌复原技术。根据其复原的面貌形态分为计算机辅助二维颅骨面貌复原和计算机辅助的叁维颅骨面貌复原。1计算机辅助的二维颅骨面貌复原方法1987年George建立了新的颅骨面貌技术,即颅骨侧面描记法(1ateral craniographic method),是依有明确软组织的头部侧面X线片测得正中线各测点的软组织厚度和颜面的各种角度,在未知颅骨的侧面X线片描图上,重建近似的侧面像。主要分为4步:①首先依据头部测量值确定面型;②在正中线各主要测点标记软组织的平均厚度和角度,以确定鼻、唇、颏部的平均大小;③将各点连接起来并按已知的人类学材料(性别、年龄、种族)使之协调一致:④最后勾画眼型、发型、颜面皱纹(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3)
党红恩[6](2012)在《颅骨复原面貌真实感处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骨面貌复原是根据人类颅骨特征和颅面形态统计知识来推断出该颅骨的原始面貌。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颅骨面貌复原,不但可以减少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缩短复原时间,还可以使得所生成的面貌尽可能符合该颅骨的原始面貌特征。面貌真实感处理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统计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技术,是现代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颅骨面貌真实感处理技术研究,对法医人类学、解剖学、医学整容和考古学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时,基于颅骨的身份认证技术,对于公安刑侦工作,也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以颅骨复原技术为基础,主要探索了真实感人脸的年龄、肤色、表情生成等个性化信息,模拟了基于颅面形态的人脸复原模型的真实感处理。本文的主要内容有:(1)分析了面貌真实感处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面貌真实感要解决的问题,并指出这一课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感。(2)分析了颅骨、人脸特征点的标定及坐标体系转换。(3)通过纹理映射技术实现了人脸肤色、年龄的真实感,提出了人脸表情动画的实现方法。(4)结合面貌真实感处理的实际需要,以Visual C++6.0为编程语言,以基于OpenGL的叁维图形库VTK为工具,实现了CT数据重建,达到真实感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2-04-25)
税午阳,周明全,武仲科,邓擎琼[7](2011)在《数据配准的颅骨面貌复原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骨面貌复原技术在法医刑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为了估计给定颅骨的未知面貌,提出点云配准与五官(鼻、眼睛、嘴)配准结合的颅骨面貌复原框架及基于软组织厚度的评价方法.首先构建颅面数据库并进行坐标校正;然后确定配准点集及其对应关系,采用ICP算法和薄板样条函数两次配准实现参考颅骨与待复原颅骨的精确配准,并将参考模型的软组织厚度作为待复原颅骨的软组织厚度实现面貌初步复原;最后提出一种五官配准方法以提高面貌复原的准确性.提出基于软组织厚度比较的评价方法来验证面貌复原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证明,文中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给定颅骨的面貌估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李磊,周明全,耿国华,董建民[8](2008)在《基于几何对称性的颅骨复原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颅骨图像在几何上具有对称性特征,根据转动惯量在几何对称性对象上所具有的良好性质,提出一种改进的计算对称轴的算法,该算法利用计算机语言编程实现。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算法,找到了颅骨这类CT图像的对称轴,并根据对称性修复了图像,完成了颅骨图像的破洞修复,将轮廓点和边界周长的平均误差分别控制在7.50%和3.05%,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20期)
李鹏[9](2007)在《人脸识别技术在颅骨面貌复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技术是对叁维数字化颅骨数据,应用人类学关于颅骨面貌的软组织厚度数据,采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该颅骨对应的面貌,使得生成的面貌尽可能的符合该颅骨的原始面貌特征。本文以计算机辅助颅骨面貌复原中的真实感建模为研究对象,首先论述了当前复原过程中真实感处理的重要性,指明了其在复原过程中被忽略或置于次重要位置的现状,然后受意大利Abate启发,以现有的人脸检测、识别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快速为初步复原模型获取最合适纹理的方法,并实现纹理贴图。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人脸区域的自动检测和二次验证。通过研究现有人脸检测方法,提出一种以肤色模型做初检,用BP神经网络做二次判定的较为准确的人脸区域检测方法。并应用贝叶斯决策理论对检测的正确率做了进一步的提升。2)人脸面部特征点自动标定。针对分割出来的面部区域,提出一种利用色彩和区域灰度积分投影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脸部区域瞳孔、鼻子和嘴巴等关键器官的位置以及轮廓信息。3)最佳特征向量选择。对由人脸多个器官的位置关系形成的特征向量,可能包含多个属性。这就需要在这一组属性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和有较高区分度的属性,组成特征向量参与识别或者纹理匹配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衡量特征向量的属性区分度的方法,得到了属性功能的强度序列。4)纹理的制作以及映射技术。采用WON-SOOK LEE的贴图方法,首先对人脸的正侧面照片进行无缝拼接,生成纹理,然后采用正侧面投影方法,对人脸模型上的纹理坐标进行定义,实现纹理贴图。5)实现一个未知人脸的纹理采集匹配平台和真实感建模平台。基于上述的理论及研究,结合当前的技术,用Visual C++6.0,Visual C++.NET,以及OpenGL技术,实现了一个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纹理获取系统和一个人脸模型纹理贴图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7-05-01)
李康[10](2006)在《基于颅骨的人脸建模技术研究及在法医面貌复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人脸是人类最具表达能力的部分,其复杂的特征组成造成人脸建模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基于颅骨的叁维人脸建模技术是叁维人脸建模技术的分支,主要应用在辅助法医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对人类遗骨的身份判定和面貌复原过程。该技术显着改善了传统面貌复原方法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人类学关于颅骨和面貌的相关性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为工具,研究了基于参考模型数据,在获取到待复原颅骨叁维模型的条件下,对待复原人脸建模的关键步骤和基本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参考模型数据库的建立。以CT医学影像数据为基本输入,经过数据预处理和轮廓线提取,采用最短对角线法进行叁角剖分,实现叁维人脸和颅骨模型重构。根据参考模型的人类学信息,对模型进行分类存储,建立参考模型数据库,为待复原模型的复原提供数据基础。 2)人脸和颅骨特征点标定。在深入分析人脸和颅骨生理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参考MPEG4对于人脸特征点的描述,定义用于标定人脸和颅骨基本特征的特征点集合。在特征点自动标定的问题上,首先尝试使用ASM主动形状模型对人脸和颅骨模型进行特征点自动标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了使建模结果更佳准确,最终利用模板辅助标定的半自动方法,兼顾了特征点标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本章还介绍了法兰克夫坐标系以及模型参考坐标系归一华的方法。 3)叁维网格变形方法研究。利用颅骨和人脸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度量参考颅骨和待复原颅骨特征点的差异,计算出待复原人脸与参考人脸模型的差异,利用网格变形方法对参考人脸模型进行调整,获得待复原人脸模型。 4)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结合法医学面貌复原的实际需要,以Visual C++6和Open GL图形库为工具,建立了一个针对法医学面貌复原过程辅助的基于颅骨的面貌复原系统:FacePro。系统参考法医面貌复原过程,实现了数据读取、叁维显示、叁维重建、数据校准、特征点标定和网格变形等功能,复原步骤清晰,操作简便,复原结果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6-04-01)
颅骨复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颅骨面貌复原是根据颅骨和面貌之间的内在关系,重构出未知颅骨面貌的技术,对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在考古学、医疗整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在计算机辅助颅面复原过程中出现的小样本问题以及复原人脸的五官细节不足等问题,提出基于分区复原的改进方法,首先将颅面模型划分为鼻子、眼睛等区域,再对各个区域进行复原,最后将分区的面皮进行拼接得到复原的面皮。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了基于球划分直方图描述子的特征点标定方法。根据测试样本集求出球划分直方图描述子模板,找出与描述子模板相似性高的点,则这些点的中心为人脸的特征点,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定位能力,且对噪声、模型分辨率等不敏感。2.提出一种基于谱聚类的颅面分区算法。将颅骨与面皮的点映射到谱空间,通过划分谱空间区域达到颅面模型划分的目的,实现颅面的分区。实验表明,该方法使得颅面分区的结果更加准确。3.给出一种基于谱聚类分区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复原方法。将待复原颅骨的各分区作为已知部分,根据自变量(颅骨顶点)与因变量(面皮顶点)的局部关系模型,得到复原的各个分区,然后通过调整边界曲率将分区拼接成完整的面皮。4.设计并实现了颅面分区复原原型系统。该系统模块化地实现了颅面数据库的建立、颅面分区、分区复原这叁大功能,并对上述方法进行应用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骨复原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雄乐.颅面复原中快速颅骨检索方法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
[2].李兆真.基于分区的叁维颅骨面貌复原算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6
[3].白茹意.基于颅骨自动配准的颅面复原方法[J].微型机与应用.2014
[4].李康.基于分区的颅骨面貌复原技术与真实感处理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3
[5].杨利军,秦冬梅,褚俊,章天驰.自动化颅骨面貌复原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C].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6].党红恩.颅骨复原面貌真实感处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
[7].税午阳,周明全,武仲科,邓擎琼.数据配准的颅骨面貌复原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1
[8].李磊,周明全,耿国华,董建民.基于几何对称性的颅骨复原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8
[9].李鹏.人脸识别技术在颅骨面貌复原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7
[10].李康.基于颅骨的人脸建模技术研究及在法医面貌复原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