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论文_杨春艳,章竹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碘酸,羟基,动力学,机理,酸根,乙醇胺,接枝。

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艳,章竹君[1](2009)在《鲁米诺-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银(Ⅲ)配离子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雨水中的过氧化氢》一文中研究指出过氧化氢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大气及降水中存在过氧化氢时,它可以将四价的硫氧化为六价的硫,从而导致酸雨的产生,因而过氧化氢的测定在环境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过氧化氢的方法主要有电分析法、光度法、化学发光法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30)

单金缓,钱璟,王孟歌,申世刚,孙汉文[2](2004)在《分光光度法研究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镍(Ⅳ)氧化丁二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介质中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 (过碘酸根 )合镍 ( ) ( DPN )氧化β,γ-丁二醇 (β,γ- B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结果表明 ,反应对 DPN为准一级 ,对 BG为正分数级 ;在保持准一级条件 ( [BG] 0 [DPN] 0 )下 ,表观速率常数随着 [OH- ]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 [IO- 4]的增加而减小 ,无明显的盐效应 .据此提出了包括 BG和二羟基一 (过碘酸根 )合镍 ( ) ( MPN)形成加合物的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 ,用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可解释全部实验现象 ,进一步求得速控步骤的活化参数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单金缓,钱璟,翟彤宇,申世刚,孙汉文[3](2003)在《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高碘酸根)合镍(Ⅳ)酸根氧化α-丙二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分光光度法在293.2~308.2K区间研究了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高碘酸根)合镍?酸根(DPN)氧化α-丙二醇(α-P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DPN为准一级,对α-PG为正分数级;在保持准一级条件(犤α-PG犦0犤DPN犦0)下,表观速率常数随着犤OH-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犤IO4-犦的增加而减小;无明显的盐效应。据此提出了包括α-PG和MPN形成络合物的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由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能很好地解释全部实验现象,进一步求得了速控步的活化参数。(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08期)

刘盈海,刘占军,刘晓辉,李军波,王红[4](2003)在《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6上的接枝共聚合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简称Ni(Ⅳ)为氧化剂,尼龙6为还原剂,二者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尼龙6表面引发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反应,测定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得到了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用X光衍射、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引发机理。(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宋文玉,张良苗,白素英[5](2002)在《二羟基二高碘酸合镍(Ⅳ)配离子氧化异丙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高碘酸合镍 (Ⅳ )配离子 (DDN)于 2 5~ 4 0℃区间氧化异丙醇的反应动力学 .结果表明 ,反应对DDN为一级 ,对异丙醇为正分数级 .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 ]增大而增大 ,随 [IO4 - ]增大而减小 .有微弱的正盐效应 ,未检出自由基 .提出一个包括Ni(Ⅳ )和异丙醇生成加合物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 ,导出的速率方程满意地解释了所有的实验事实 ,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 .(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4期)

单金缓,魏海英,王莉,申世刚,刘保生[6](2002)在《分光光度法研究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氧化叁乙醇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介质中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 ( )配离子氧化叁乙醇胺的动力学 .结果表明 ,反应对 Ni( )为准一级反应 ,速率常数 kobs=(k1 +k2 [OH- ]) K1 K2 [OH- ][TEA]/{[H2 IO3- 6 ]+K1[OH- ]+K1 K2 [OH- ][TEA]},对还原剂叁乙醇胺为正非整数级 ,表观速率常数随 [OH- ]的增加而增加 ,随[IO- 4]的增加而减小 .据此提出了 Ni( )和还原剂所形成的活化配合物的内部电子转移的反应机理 .并求得2 8℃时前期平衡常数和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分别为 K1 =2 .0 63 ,K2 =3 6.471 L· mol- 1 ;k1 =8.0 0 8× 1 0 - 2s- 1 ,k2 =0 .2 896mol- 1 · L· s- 1 .(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2年10期)

宋文玉,白素英,张良苗[7](2002)在《二羟基二(原碘酸根)合镍(Ⅳ)配离子氧化乙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介质中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原碘酸根)合镍?配离子(DDN)于25~40℃区间氧化乙醇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DDN为一级,对乙醇为正分数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犤OH-犦增加而增大,随犤IO4-犦增加而减小。有微弱的负盐效应。在氮气保护下,反应不能引发丙烯酰胺的聚合。提出一个包括Ni?和乙醇生成加合物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导出的速率方程满意地解释了所有的实验结果,并计算出平衡常数、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参数。(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李卫平[8](2001)在《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对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简称DPN)用于自由基聚合新型引发体系及其应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自由基聚合反应研究当中,开发新型高效的引发体系一直是该方向的研究热点问题。国内外一般文献认为Ni(Ⅳ)被还原成Ni(Ⅱ)的过程是一步双电子转移过程,无中间产物自由基存在,不能引发丙烯腈等烯类单体聚合。但在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发现,Ni(Ⅳ)为氧化剂,与不同结构的小分子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以引发丙烯腈等烯类单体均聚合,测得了各种因素对聚合速率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与一般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规律相符,从而提出了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存在两步单电子转移反应,有中间产物自由基产生,可引发烯类单体聚合的新机理。而对于大分子上还原能力较弱的特征基团,很难找到氧化能力合适的氧化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接枝共聚。经过我们研究发现,以Ni(Ⅳ)为氧化剂,以大分子(nylon)上的弱还原能力的特征基团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直接在大分子上产生接枝点,可以高接枝效率引发自由基接枝共聚合。测得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在应用方面,对尼龙进行接枝改性,将接枝共聚物用于尼龙与有机玻璃的增容共混,研究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另外,对其它超常价态过渡金属用于天然高分子的接枝共聚进行了研究。 第二部分对铁(Ⅱ)/邻二氮菲用于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进行了研究。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简称ATR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聚合方法。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引发体系是其研究内容之一。我们研究发现,铁(Ⅱ)/邻二氮菲为催化体系,苄氯引发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符合活性聚合的规律,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的特征。(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1-06-01)

单金缓,魏海英,王莉,申世刚,刘保生[9](2001)在《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配离子氧化天冬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碱性介质中于 20-35℃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配离子 (DDN)氧化天冬氨酸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反应对[Ni(IV)]为一级,对天冬氨酸为正分数级。准 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OH-]增加而减小,1/kobs对[io-4]有线性关系,表明二羟基一过碘酸合镍 (IV)配离子(DMN)是氧化剂的活性物种。无盐效应且未检出自由基的存在。据此提出了包括 DPN和MPN以及天冬氨酸存在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并求出相应的活化参数。(本文来源于《河北省科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商亚娟[10](2000)在《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对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简称DPN)用于自由基聚合新型引发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般文献认为Ni(Ⅳ)→Ni(Ⅱ)的过程是一步双电子转移过程,无中间产物自由基存在,不能引发丙烯腈等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但我们的研究工作表明,Ni(Ⅳ)做氧化剂,与不同结构的小分子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不仅可引发丙烯腈和丙烯酸酯类等烯类单体均聚合,还可以高接枝效率引发接枝共聚合反应,从而提出了自由基引发聚合的机理,认为Ni(Ⅳ)→Ni(Ⅱ)的过程是一个两步单电子转移的过程,有中间产物自由基出现。选择最佳的反应条件(温度、DPN的浓度、PH值等)及合适的还原剂,可以使烯类单体捕捉到中间产物自由基,从而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本文分为如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对超常价态过渡金属的研究情况及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加以展望。引用文献43篇。 第二部分:论述了DPN的制备及标定方法,以及本论文用到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第叁部分:DPN氧化还原引发烯类单体(如丙烯酰胺、丙烯腈)的均聚合反应的研究。测得了各种因素(如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PH值等)对聚合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得到了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和反应活化能。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第四部分:DPN与大分子(如聚丙烯酰胺、酪素等)上的活性基团(氨基、酰胺基、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大分子主链上产生接枝点,得到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因素对接校参数的影响,并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第五部分:其它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过碘酸合铜(Ⅲ)、二过碘酸合银(Ⅲ))用于自由基聚合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00-06-01)

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碱性介质中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羟基二 (过碘酸根 )合镍 ( ) ( DPN )氧化β,γ-丁二醇 (β,γ- BG)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 .结果表明 ,反应对 DPN为准一级 ,对 BG为正分数级 ;在保持准一级条件 ( [BG] 0 [DPN] 0 )下 ,表观速率常数随着 [OH- ]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 [IO- 4]的增加而减小 ,无明显的盐效应 .据此提出了包括 BG和二羟基一 (过碘酸根 )合镍 ( ) ( MPN)形成加合物的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 ,用假设反应机理推出的速率方程可解释全部实验现象 ,进一步求得速控步骤的活化参数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春艳,章竹君.鲁米诺-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银(Ⅲ)配离子化学发光体系测定雨水中的过氧化氢[C].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2].单金缓,钱璟,王孟歌,申世刚,孙汉文.分光光度法研究二羟基二(过碘酸根)合镍(Ⅳ)氧化丁二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4

[3].单金缓,钱璟,翟彤宇,申世刚,孙汉文.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高碘酸根)合镍(Ⅳ)酸根氧化α-丙二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3

[4].刘盈海,刘占军,刘晓辉,李军波,王红.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酸甲酯在尼龙6上的接枝共聚合反应[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5].宋文玉,张良苗,白素英.二羟基二高碘酸合镍(Ⅳ)配离子氧化异丙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6].单金缓,魏海英,王莉,申世刚,刘保生.分光光度法研究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氧化叁乙醇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

[7].宋文玉,白素英,张良苗.二羟基二(原碘酸根)合镍(Ⅳ)配离子氧化乙醇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J].无机化学学报.2002

[8].李卫平.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1

[9].单金缓,魏海英,王莉,申世刚,刘保生.碱性介质中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配离子氧化天冬氨酸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

[10].商亚娟.超常价态过渡金属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IV)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

论文知识图

Cu(Ⅲ)催化尼龙6的自由基接枝聚合姜黄素纳米粒体外释放曲线(n=3)

标签:;  ;  ;  ;  ;  ;  ;  

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论文_杨春艳,章竹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