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耐力训练论文-王紫玉

游泳耐力训练论文-王紫玉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泳耐力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游泳运用,间歇性训练,耐力,应用

游泳耐力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王紫玉[1](2019)在《间歇性训练对提高游泳运动员耐力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不断加强对体育竞技事业的重视,游泳运动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间歇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提升游泳运动员耐力的训练方法,本文对间歇性训练对提升运动员耐力的应用展开探讨,旨在为游泳运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本文来源于《体育风尚》期刊2019年08期)

柳德隆[2](2019)在《高强间歇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无氧耐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目前国内市级少体校游泳队训练中出现的训练相关问题,也为了论证高强间歇训练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无氧耐力的水平存在相关性。研究高强间歇训练前后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耐力的情况变化,为高强间歇训练与无氧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提供借鉴。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以福建省叁明市少体校14名男性(12-14周岁)游泳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对高强间歇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员无氧耐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前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的Wingate45s无氧功测试中:最大功率、最大功率阶段平均功率、功率下降率等叁项无氧功率指标得到出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P<0.01)。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无氧功率,有积极作用。(2)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前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Wingate45s无氧功测试后的血乳酸最大值有显着提升和改善(P<0.01)。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可以增强青少年游泳运动身体对血乳酸的耐受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无氧能力,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有积极作用。(3)通过短期高强间歇训练,对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200m混合泳成绩有积极影响(P<0.01),具体提升200米混合泳中对自由泳、蝶泳这两项泳姿成绩上有积极作用,对蛙泳和仰泳的成绩改善不明显。另外综合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与作出如下建议:参与本次研究的运动员等级仅为2级到3级,年龄为12-14岁。高强间歇训练是运用在更高级别或年龄更大的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中能否取得一样积极的效果,是本次实验未涉及的。且本次训练、实验过程中,由于样本数量仅为14名运动员,未设置对照组。并且这14名运动员的常规训练中没有专门针对身体机能的训练,故只能用同一运动员高强间歇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在选择样本时应当选择常规训练计划中含有身体机能训练的运动员,设置对照组以降低实验误差。本文所涉及的训练持续时间仅为两个月,训练形式仅为水下训练,这也是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设计高强间歇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陆上训练与水下训练都要涵盖,一方面可以使训练计划完整,另一方面对于更长训练周期,越完善的训练计划越能保持高效的训练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俞金刚[3](2019)在《肌肉耐力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培养是我国竞技游泳发展的基础,加强青少年游泳后备力量的训练力度是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专门针对肌肉耐力训练的方法手段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了研究。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肌肉耐力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影响。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平台搜集有关游泳训(本文来源于《青少年体育》期刊2019年03期)

樊云彩,王晓琨[4](2017)在《花样游泳运动员间歇性无氧耐力专项体能训练负荷的监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运用心率及其衍生指标如快速恢复指数(QRT)、训练冲量(TRIMP)等对体能训练课的负荷水平进行监控和评价,在简化负荷评价程序的同时,及时准确反馈出运动员的负荷应激情况以及恢复状况,便于及时调整训练负荷,避免出现运动疲劳的现象。研究方法通过最大摄氧量的测试研究结果,确定运动员的最大心率值,作为体能训练负荷监控评价的依据。在(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徐茜白[5](2017)在《间歇训练在游泳运动员耐力提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歇训练是众多训练方法中的一种,这种方法不仅能改善训练效果,而且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间歇训练有助于改善游泳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对运动员的专项技术、身体素质也有着显着的影响。目前该方法在游泳运动中开展的并不乐观,因此,推动该方法在游泳运动训练的应用是提升游泳运动员耐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7年23期)

徐雍騑[6](2017)在《青春期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肌耐力训练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根据力量训练对速度能力的影响,对上海市静安少体校2005-2006年出生的游泳运动员进行24周肌耐力训练。结果表明:青春期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通过肌耐力训练,改善了400m自由泳和200m混合泳后程技术动作质量,使运动员的成绩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体育教练员》期刊2017年02期)

朱晓丹,许聪[7](2017)在《11-14岁年龄组游泳有氧耐力训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年龄组运动员的训练,不能盲目追求早出成绩、早拿名次。通过积累与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有氧耐力水平。11-14岁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突增期,是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游泳训练打下全面、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我国目前已建立的年龄组游泳比赛和训练体系主要包括:11岁组、12岁组、13-14岁组、-15-17岁组。其比赛项目与成人不同,重在检验年龄组运动员基础训练水平,尤其是有氧训练水平。由于该年龄组选手身体(本文来源于《游泳》期刊2017年02期)

郑扣成[8](2016)在《男子游泳运动员蛙泳蹬腿对青少年200米蛙泳有氧耐力训练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南京体校11—12岁男子蛙泳运动员蹬腿训练在200米蛙泳有氧训练作用的课题,旨在从小处着手研究训练方法的改进与发展,同时也能使青少年蛙泳运动员受益。在以往的游泳运动有氧训练中,常常因为方法单一只能依靠反反复复地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而今天更多的需求使得单一的训练方法不能使运动员得到足够的提高,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或提高的幅度太小。科学的训练方法能以较少的运动量带来更好的效果,所以利用此课题建议在普通训练中增强下肢训练,借此改善盐城体校运动员的下肢专项力量强度,使运动员在最后冲刺阶段的蹬腿能力有所增强。(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6年12期)

樊云彩[9](2016)在《花样游泳项目训练现场耐力负荷监控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是为了减少和避免无效训练、过度训练等情况的发生,利用心率和血乳酸等简易指标对花样游泳训练现场耐力负荷进行监控和评价,为进一步提高花样游泳现场耐力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提供支持。研究方法:以北京市花样游泳队一线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利用血乳酸和心率测试对花样游泳项目专项训练课进行监控和评价,结合最大摄氧量心率和最大摄氧量测试后即刻血乳酸水平,对花样游泳项目专项训练课的负荷进行评定。主要的测试指标为血乳酸和心率,测试仪器分别为德国产便携式血乳酸测试仪和意大利产Hosand水中心率无线遥测系统。研究结果:用心率和血乳酸对现场负荷监控结果显示,北京队常用的训练专项25米自选和50米游的负荷区间分别在(80%AT和90~100%AT之间;而其的成套模拟测试的负荷区间总体在80~90%AT之间,其成套练习时的负荷为2级负荷,即负荷强度为80~90%AT区间,而高于110%AT的负荷在日常游泳专项训练中使用的相对较少,专项训练后即刻2分钟内血乳酸水平基本处于6~8mmol/l之间,提示花样游泳队日常训练中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训练内容的安排相对偏少。通过对专项游速度和距离的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花样游泳队一周训练课的负荷安排监测结果显示,花样游泳一周游泳专项游的负荷安排总体上为强-较强-最强-强-低-较低。研究结论:北京市花样游泳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日常训练中血乳酸的清除速度较快,若想进一步提升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糖酵解供能比例,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无氧运动能力,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可借助提升水位、提升计时游的标准和增加动作力度的方式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适当缩短训练时间的形式,以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爆发力耐力水平,提升训练中的表现水平。(本文来源于《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6-10-21)

胡玉利,高山桂[10](2016)在《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游泳耐力训练方法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耗散是一种系统行为,是系统与外界所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为有效提高游泳训练质量,从耗散结构的基本理论入手,将其引入到游泳耐力训练当中,从确保熵产生和增大负熵流两个方面阐述了耗散结构理论对游泳耐力训练的几点启示,并对传统训练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6 ICMIB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ity,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ICMIBI-HESS 2016)》期刊2016-08-31)

游泳耐力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目前国内市级少体校游泳队训练中出现的训练相关问题,也为了论证高强间歇训练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无氧耐力的水平存在相关性。研究高强间歇训练前后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耐力的情况变化,为高强间歇训练与无氧耐力训练的生理学基础提供借鉴。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以福建省叁明市少体校14名男性(12-14周岁)游泳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对高强间歇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员无氧耐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前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的Wingate45s无氧功测试中:最大功率、最大功率阶段平均功率、功率下降率等叁项无氧功率指标得到出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P<0.01)。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机体无氧功率,有积极作用。(2)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前后,青少年游泳运动员Wingate45s无氧功测试后的血乳酸最大值有显着提升和改善(P<0.01)。短期高强性间歇训练可以增强青少年游泳运动身体对血乳酸的耐受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无氧能力,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有积极作用。(3)通过短期高强间歇训练,对提高青少年游泳运动员200m混合泳成绩有积极影响(P<0.01),具体提升200米混合泳中对自由泳、蝶泳这两项泳姿成绩上有积极作用,对蛙泳和仰泳的成绩改善不明显。另外综合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与作出如下建议:参与本次研究的运动员等级仅为2级到3级,年龄为12-14岁。高强间歇训练是运用在更高级别或年龄更大的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训练中能否取得一样积极的效果,是本次实验未涉及的。且本次训练、实验过程中,由于样本数量仅为14名运动员,未设置对照组。并且这14名运动员的常规训练中没有专门针对身体机能的训练,故只能用同一运动员高强间歇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容易出现较大误差。在选择样本时应当选择常规训练计划中含有身体机能训练的运动员,设置对照组以降低实验误差。本文所涉及的训练持续时间仅为两个月,训练形式仅为水下训练,这也是本实验的不足之处。在设计高强间歇训练计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陆上训练与水下训练都要涵盖,一方面可以使训练计划完整,另一方面对于更长训练周期,越完善的训练计划越能保持高效的训练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泳耐力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王紫玉.间歇性训练对提高游泳运动员耐力的探究[J].体育风尚.2019

[2].柳德隆.高强间歇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无氧耐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9

[3].俞金刚.肌肉耐力训练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9

[4].樊云彩,王晓琨.花样游泳运动员间歇性无氧耐力专项体能训练负荷的监控研究[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5].徐茜白.间歇训练在游泳运动员耐力提升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

[6].徐雍騑.青春期前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肌耐力训练探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

[7].朱晓丹,许聪.11-14岁年龄组游泳有氧耐力训练分析[J].游泳.2017

[8].郑扣成.男子游泳运动员蛙泳蹬腿对青少年200米蛙泳有氧耐力训练的作用[J].林区教学.2016

[9].樊云彩.花样游泳项目训练现场耐力负荷监控的应用研究[C].第四届(2016)全国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学术会议——运动·体质·健康论文摘要汇编.2016

[10].胡玉利,高山桂.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游泳耐力训练方法改进研究[C].Proceedingsof2016ICMIBI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Humanity,EducationandSocialScience(ICMIBI-HESS2016).2016

标签:;  ;  ;  ;  

游泳耐力训练论文-王紫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