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振动分析论文-李海超,庞福振,田宏业,刘江涛

结构振动分析论文-李海超,庞福振,田宏业,刘江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结构振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柱壳,半解析法,自由振动,一般边界条件

结构振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超,庞福振,田宏业,刘江涛[1](2019)在《基于半解析法的圆柱壳结构自由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Reissner-Naghdi’s线性薄壳理论和区域能量分解法,将圆柱壳沿周向分解为若干壳段,用Chebyshev多项式和傅里叶级数表示壳段的位移函数,并引入最小二乘残差来消除计算的不稳定性,建立边界条件参数来模拟不同边界条件,采用变分原理得到圆柱壳结构的振动模态。在此基础上,对最小二乘加权参数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大量的有限元仿真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对一般边界条件下柱壳结构自由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为一般边界条件下圆柱壳结构自由振动特性分析提供数据积累和方法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2期)

于志达,欧阳昱,卢耀辉,毕伟,刘慧琳[2](2019)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大型复杂结构的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从目前存在的疲劳损伤现象拓展到工程各行业中服役结构的疲劳损伤情况,分析了振动疲劳损伤作用机理,并论述了振动疲劳研究的意义,阐述了振动疲劳的定义,其次分析了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此外,通过对振动疲劳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出一些振动疲劳时域与频域方面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根据在振动疲劳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装备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张旭飞,权龙[3](2019)在《气浮导轨解耦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轴振动激励器各轴分别设置的气浮导轨解耦结构不仅要对非轴向运动实现润滑导向,还需将自身轴的运动传递到叁轴运动平台(输出振动激励信号)。为提高振动传递精度,基于解耦结构的单轴等效模型,探究气浮导轨的轴向振动传递特性与自身工作参数的关系;基于对局部多孔质气浮导轨气膜压力、承载力及刚度等特性的计算及仿真分析,得到其结构和工作参数变化对振动传递率的影响规律,进而实现解耦结构的优化设计,提高叁轴振动激励信号的解耦精度。(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21期)

钟奎奎,李江涛,吴文伟,李慧[4](2019)在《基于动刚度功率流法的组合板结构振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动刚度功率法,计入面内振动和面外振动,分析了组合板结构的振动特性。首先采用动刚度法研究了L型板在均匀激励下的位移空间分布及频率响应,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然后,以双层底结构为例,采用动刚度功率流法分析了不同激励条件下其振动响应及功率流。结果表明,动刚度功率流法可以清晰地给出复杂结构内的功率流信息,对于研究复杂板架结构的动力学特性、振动传递及波形转换等的力学机理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宋芳芳,恩云飞,李斌,苏伟[5](2019)在《行波管热丝引出结构的耐随机振动量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热丝组件是行波管内部温度最高的部位,其结构的抗振性能直接影响整管的抗振可靠性。用热力耦合仿真技术获得了随机振动PSD谱1σ、2σ、3σ概率分布下热丝断裂部位的应力场分布及最大应力值,并以试验获得的热丝高温抗拉强度作为热丝断裂判据,评价了25℃和85℃环境温度工作时原热丝结构能承受抗振量级,结果表明:1σ概率分布下,原热丝结构在25℃和85℃环境温度下工作时分别能承受加速度均方根为19.22g和18.67g的随机振动量级;3σ概率分布下,能承受16.06g和15.08g的随机振动量级。并评价了不同结构尺寸的热丝结构的抗振能力,研究发现热丝所能承受的随机振动抗振量级随热丝引出端长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热丝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研究成果为热丝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11期)

何根,盛宏玉,游春华,黄勇[6](2019)在《矿井提升系统动态仿真及与井塔结构的耦合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和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井塔结构与提升系统的动力耦合模型。对煤矿提升系统的一个运行周期(加速、匀速、减速)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了提升设备的运行对井塔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在加速阶段,井塔结构的振动响应有增大的趋势,匀速阶段响应逐渐趋于稳定,减速阶段振动响应逐渐衰减。总体上振动幅值不大,且较为均匀。软件仿真和现场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其速度时程图变化是一致的。在得到一些测试数据验证的基础上,提供的耦合振动分析方法对于评价提升系统和井塔结构的振动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施冠军[7](2019)在《基于振动分析的机械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械结构健康监测过程中,机械结构的损伤识别占据核心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技术,机械结构损伤的识别手段也在不断健全与更新,取得飞速发展。本文将着重分析基于振动的机械结构损伤识别概况,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现阶段我国通用的几种机械损伤识别方法的各自特点。(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20期)

耿铁锁[8](2019)在《某框架结构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设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方案,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20期)

王帅霖,刘社文,季顺迎[9](2019)在《基于GPU并行的锥体导管架平台结构冰激振动DEM-FEM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为分析海冰与锥体海洋平台的相互作用,采用离散元(DEM)-有限元(FEM)耦合方法建立冰激海洋平台结构的耦合模型。通过具有粘结-破碎性能的球体离散单元对海冰的漂移及破碎现象进行计算,海洋平台锥体部分采用平板型壳单元构造,其整体构架及锥体内部的加劲肋采用梁单元构造,即建立壳单元与梁单元组合的锥体海洋平台有限元模型。为提高DEM-FEM耦合算法的计算规模和效率,发展了离散单元与平板型壳单元接触算法及GPU并行环境下参数传递算法。基于此耦合模型分别讨论了平台结构的冰载荷、冰激振动以及锥体应力分布,并与相关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为寒区锥体海洋平台的结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鹏,邢诚,项霞[10](2019)在《地基干涉雷达IBIS-S桥跨结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基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能够以较高的时空采样频率获取线性结构目标整体瞬时变形状态。本文将该技术引入大型桥梁桥跨结构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中。对动静载试验过程中的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东岸桥跨结构开展连续变形监测,利用频域分解法计算桥跨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型。计算结果表明,地基干涉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能够快速探测桥跨结构竖弯模态,特别适用于灾后大型线形结构健康状态的应急检测。(本文来源于《测绘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结构振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首先从目前存在的疲劳损伤现象拓展到工程各行业中服役结构的疲劳损伤情况,分析了振动疲劳损伤作用机理,并论述了振动疲劳研究的意义,阐述了振动疲劳的定义,其次分析了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及研究现状。此外,通过对振动疲劳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出一些振动疲劳时域与频域方面的研究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根据在振动疲劳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出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结构振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超,庞福振,田宏业,刘江涛.基于半解析法的圆柱壳结构自由振动特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2].于志达,欧阳昱,卢耀辉,毕伟,刘慧琳.动态载荷作用下大型复杂结构的振动疲劳分析方法综述[J].装备环境工程.2019

[3].张旭飞,权龙.气浮导轨解耦结构振动传递特性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9

[4].钟奎奎,李江涛,吴文伟,李慧.基于动刚度功率流法的组合板结构振动特性分析[J].船舶力学.2019

[5].宋芳芳,恩云飞,李斌,苏伟.行波管热丝引出结构的耐随机振动量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6].何根,盛宏玉,游春华,黄勇.矿井提升系统动态仿真及与井塔结构的耦合振动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施冠军.基于振动分析的机械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综述[J].内燃机与配件.2019

[8].耿铁锁.某框架结构振动原因分析及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9].王帅霖,刘社文,季顺迎.基于GPU并行的锥体导管架平台结构冰激振动DEM-FEM耦合分析[J].工程力学.2019

[10].王鹏,邢诚,项霞.地基干涉雷达IBIS-S桥跨结构振动变形测量与模态分析[J].测绘通报.2019

标签:;  ;  ;  ;  

结构振动分析论文-李海超,庞福振,田宏业,刘江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