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醛论文_于迪,孔繁磊,祁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苯乙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乙醛,苯乙烯,溶剂,苯并咪唑,液相,咪唑,生物碱。

苯乙醛论文文献综述

于迪,孔繁磊,祁静[1](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模型反应体系中苯乙醛浓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醛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具有类似风信子香气的芳香族化合物,也是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杂环胺代表物Ph IP的前体物之一,苯乙醛浓度与PhIP形成有正相关关系,利用苯乙醛与邻苯二胺衍生反应形成的衍生物具有紫外吸收的特性,开发一种能高效快速分析苯乙醛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王苑,吴韵,王兴益,付予锦,张小兰[2](2018)在《催化发光快速检测啤酒中的苯乙醛》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苯乙醛在纳米氧化锡(Sn O2)表面的催化发光现象,设计了一种快速检测苯乙醛的催化发光传感器。在汽化温度为193℃、反应温度为276℃、检测波长为425 nm、流速250 m L/min条件下,催化发光强度与苯乙醛质量分数在0.10~1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6),检出限为0.030 mg/L。质量分数均为0.60 mg/L的苯乙醇、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正己烷、叁氯甲烷、四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酸、氨气和环氧苯乙烷通过传感器时,除苯乙醇产生弱响应信号外,其它物质均不产生响应信号。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啤酒样品中苯乙醛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8.2%~118.5%,RSD为5.9%~12%。(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8年09期)

徐志远[3](2016)在《基于苯乙醛类亚甲胺叶立德的[3+2]-偶极环加成反应的二萜类生物碱骨架构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甲胺叶立德又称亚甲胺内鎓盐,属于烯丙基型1,3-偶极体,其参与的[3+2]-偶极环加成反应在构建多取代的四氢吡咯骨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目前文献方法大多使用难以烯醇化的芳香醛和简单脂肪醛与甘氨酸酯制备亚甲胺叶立德前体,而使用易烯醇化的苯乙醛类底物制备亚甲胺叶立德前体则未见报道。本论文通过发展全新的易烯醇化的苯乙醛类亚甲胺叶立德的[3+2]-偶极环加成反应体系,实现了C_(20)-二萜生物碱的核心骨架的快速构建。该方法学的建立不仅丰富了亚甲胺叶立德偶极环加成反应方法学的内涵和应用,也为完成C_(20)-二萜生物碱及其衍生物的全合成奠定了坚实的方法学基础。二萜生物碱具有止痛、消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重要的生物活性,发展一条简洁高效的合成路线,不仅有助于揭示该类生物碱的构效学关系和作用机制,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药物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3-01)

[4](2015)在《一种苯乙醛的合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苯乙醛的合成方法,1,3-二苄基苯并咪唑盐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到苄基氯化镁溶液中,搅拌反应混合物12~24h,将饱和草酸溶液滴加到反应混合物中,60~80℃温水浴中搅拌1~3h,蒸去溶剂,用乙醚萃取,蒸馏得纯品;本发明的苯乙醛的合成方法,以苯并咪唑盐为原料,原料分子中没有可与镁盐形成络合物的氧原子,避免了副产物氨基醇(本文来源于《乙醛醋酸化工》期刊2015年08期)

刘俊彦,曹喆,李继文,汪哲明,王川[5](2015)在《气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复杂芳烃体系中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酮与苯乙醛》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气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复杂芳烃体系样品中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酮与苯乙醛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高分辨质谱得到目标化合物特征离子的精确质量数,结合色谱保留时间,有效排除了复杂芳烃体系样品本底中碎片离子的干扰,提高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使用目标化合物特征离子的质谱峰面积作为定量计算依据。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酮与苯乙醛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响应,回收率为87.97%~103.01%,定量限分别为0.04、0.10、0.08与0.03 mg/L,检出限分别为0.01、0.03、0.02与0.01 mg/L。对3份实际样品中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酮与苯乙醛进行了定量分析。本研究为气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应用于复杂体系中的微量杂质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通过精确的质量分辨和测定可以降低对色谱分离的依赖,弥补传统气相色谱-四极杆低分辨质谱技术的不足。(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15年02期)

张林,郑妍,潘晓晓,李来才,田安民[6](2014)在《碘催化苯乙醛与苄胺合成多取代咪唑的反应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下,研究了碘催化苯乙醛和苄胺发生氧化环化合成多取代咪唑的微观反应机理.对反应通道上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对优化后的各化合物在B3LYP/6-311++G(d,p)基组下进行单点能计算和零点能矫正,通过振动频率分析及内禀反应坐标(IRC)计算对过渡态进行了验证,并运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AIM)分析了化合物的轨道间相互作用及成键特征.研究结果发现:无碘催化时,苯乙醛和苄胺发生氧化环化合成多取代咪唑,其反应速控步骤活化能为514.32 kJ·mol-1,在碘催化作用下,反应速控步骤活化能为145.94 kJ·mol-1.比较研究结果,说明碘能有效催化该反应的进行,碘的催化性能主要表现在活化苯乙醛乙基上的C—H键.我们还采用连续介质模型(PCM)比较研究了4种溶剂化作用对反应的影响,得到的研究结果与实验相吻合.理论预测了有机溶剂二甲亚砜(DMSO)能有效地提高反应产率.(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08期)

勾明雷[7](2014)在《ZSM-5沸石的改性及其在氧化苯乙烯重排制备苯乙醛中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醛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原料或合成中间体,在传统的制备方法(氧化法和还原法)中,很难控制反应的进度,不可避免的要生成一定量的醇或羧酸等副产物。而环氧化物在酸性催化剂上能够发生重排生成醛类化合物,这是一类原子经济性反应,同时还避免了醛被氧化或还原。但是醛的性质较活泼,很容易发生羟醛缩合或聚合等副反应,导致催化剂因积碳而快速失活。本文以氧化苯乙烯重排制备苯乙醛为目标反应,在无溶剂的气相条件下,以N2为载气,考察了HZSM-5沸石的酸性和孔道结构对重排反应的影响,并采用磷改性和碱处理改性,分别对沸石的酸性和孔道结构进行了修饰。氧化苯乙烯的重排反应主要发生在HZSM-5沸石的强酸位上,且不同硅铝比的HZSM-5沸石(SiO2/Al2O3=25~360)均能完全催化此反应的进行。酸性位的强度和浓度都影响着催化剂的稳定性,要想提高催化剂的寿命,在增加酸性位的浓度的同时,还要降低它们的酸强度。本反应的主要的副产物为苯乙醛的二聚体(2,4-二苯基-2-丁烯醛)和叁聚体(2,4,6-叁苄基-s-叁氧杂环己烷),二聚体是苯乙醛通过羟醛缩合反应生成的,不受催化剂酸性的影响,选择性始终保持在1~3%之间;叁聚体则是苯乙醛在催化剂外表面的酸性位上发生叁聚反应生成的,导致苯乙醛的选择性明显下降。磷改性HZSM-5沸石(P/Al≤1.0)上强酸位的酸强度和酸浓度下降,从而降低了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速率,使得催化剂的寿命提高了近一倍。另外,磷改性还钝化了沸石外表面上的酸性位,抑制了叁聚体的生成,提高了苯乙醛的选择性。碱处理(0.2mol/L NaOH)在HZSM-5沸石晶体内部引入了一定的介孔孔道(14nm左右),加快了反应物料在孔道内的扩散速率,苯乙醛能够尽快脱离催化剂表面,催化剂的寿命提高了近四倍。但是碱处理使得一部分原先位于微孔表面上的酸性位暴露在了外表面上,这些外表面的酸性位能够催化苯乙醛发生叁聚反应,使得苯乙醛的选择性稍有降低。(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06-01)

白瑞刚[8](2014)在《香料苯乙醛的清洁生产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合成沸石催化环氧苯乙烷异构化生产香料苯乙醛,经过大量的试验,将该工艺用于工业化生产中,该工艺具有催化剂重复使用、废水零排放等优点,是绿色环境友好工艺。(本文来源于《科技与企业》期刊2014年04期)

潘海华,单伟光,王建伟[9](2013)在《3,4-二甲氧基苯乙醛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Darzens缩合、碱解、脱羧得到3,4-二甲氧基苯乙醛,反应总收率为61.5%。通过对反应溶剂、反应时间的考察和优化,改进后的合成工艺操作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浙江化工》期刊2013年11期)

谭丽媛[10](2013)在《氧化苯乙烯液相催化重排制备苯乙醛》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芳香剂、药物、杀虫剂等多种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生产中。目前,苯乙醛的主要生产工艺采用固定床氧化苯乙烯重排反应,存在的问题是产物易发生聚合积碳,导致催化剂失活。为此,本文研究了液相条件下氧化苯乙烯的催化重排反应。本文以H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选取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甲醇、乙醇、丙酮、1,2-二氯乙烷、甲苯和环己烷为溶剂,探究了不同性质的溶剂及不同硅铝比的HZSM-5催化剂对该反应的影响。此外,选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为氧化苯乙烯液相重排反应的影响因素,以苯乙醛的产率为响应值,采用2IV4-1部分因子实验设计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极性最大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极易吸附在分子筛表面,导致催化剂失活,使反应不能进行;极性较弱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溶剂,加快了重排反应的速率,但易与苯乙醛反应生成副产物;弱极性和非极性溶剂性质稳定,能有效抑制催化剂积碳失活,并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提高了重排反应的速率,其中,1,2-二氯乙烷最适合作为氧化苯乙烯液相重排反应的溶剂。选取1.2-二氯乙烷为溶剂,进一步研究硅铝比为25、38、50和80的HZSM-5分子筛的催化活性后,结果表明酸性较强的低硅铝比催化剂(Si/Al=25),初始催化活性最高,但易发生聚合反应,降低了产物收率。相反,酸性较弱的高硅铝比分子筛(Si/Al=80),表现出很好的催化氧化苯乙烯重排反应的性能,苯乙醛收率可达90%以上。部分因子实验设计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80°C、反应时间为1h、HZSM-5(Si/Al=80)用量为3g、1,2-二氯乙烷用量为40mL时,苯乙醛产率最高,可达96.3%。(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06-01)

苯乙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苯乙醛在纳米氧化锡(Sn O2)表面的催化发光现象,设计了一种快速检测苯乙醛的催化发光传感器。在汽化温度为193℃、反应温度为276℃、检测波长为425 nm、流速250 m L/min条件下,催化发光强度与苯乙醛质量分数在0.10~12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6),检出限为0.030 mg/L。质量分数均为0.60 mg/L的苯乙醇、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正己烷、叁氯甲烷、四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酸、氨气和环氧苯乙烷通过传感器时,除苯乙醇产生弱响应信号外,其它物质均不产生响应信号。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啤酒样品中苯乙醛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108.2%~118.5%,RSD为5.9%~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乙醛论文参考文献

[1].于迪,孔繁磊,祁静.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模型反应体系中苯乙醛浓度[J].食品工业.2019

[2].王苑,吴韵,王兴益,付予锦,张小兰.催化发光快速检测啤酒中的苯乙醛[J].分析试验室.2018

[3].徐志远.基于苯乙醛类亚甲胺叶立德的[3+2]-偶极环加成反应的二萜类生物碱骨架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6

[4]..一种苯乙醛的合成方法[J].乙醛醋酸化工.2015

[5].刘俊彦,曹喆,李继文,汪哲明,王川.气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复杂芳烃体系中的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酮与苯乙醛[J].色谱.2015

[6].张林,郑妍,潘晓晓,李来才,田安民.碘催化苯乙醛与苄胺合成多取代咪唑的反应机理研究[J].有机化学.2014

[7].勾明雷.ZSM-5沸石的改性及其在氧化苯乙烯重排制备苯乙醛中的催化性能[D].天津大学.2014

[8].白瑞刚.香料苯乙醛的清洁生产工艺[J].科技与企业.2014

[9].潘海华,单伟光,王建伟.3,4-二甲氧基苯乙醛的合成研究[J].浙江化工.2013

[10].谭丽媛.氧化苯乙烯液相催化重排制备苯乙醛[D].天津大学.2013

论文知识图

考察一系列催化剂中Lewis对反应转化...苯乙醛苯乙醛苯乙醛苯乙醛苯乙醛

标签:;  ;  ;  ;  ;  ;  ;  

苯乙醛论文_于迪,孔繁磊,祁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