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研究及应用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研究及应用

姜珊[1]2007年在《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文中指出本文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探讨了中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问题,指出归化和异化在指导电影片名翻译方面各自起到的作用,并通过例子分析来具体应用这两种翻译策略。发现:由于电影这一大众娱乐的特点,观众的审美取向以及接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也就是说,读者(观众)对象在制约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的选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归化的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还是占据着主流地位的。然而,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日益深入,观众对于另一种文化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着。这种文化的高度开放性和渗透力也使异化翻译的比例逐渐上升。最后指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在当前情况下是注定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要并存的。

吕显文[2]2016年在《从《嘉莉妹妹》叁个中文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文中提出文学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策略是个避不开的话题。近二叁十年来,为了让读者能够接触到更具有异域风情的作品,关于异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似乎逐渐占据上风。但我们应意识到,影响翻译策略的因素有很多,如文化语境,社会因素,意识形态,政治因素,甚至是翻译动机等。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采用某一种翻译策略,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只有合理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之相辅相成,才能译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本文结合《嘉莉妹妹》叁个中文译本,从语言、文化等层面对比分析了归化与异化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研究归化与异化策略对翻译的影响。笔者先从归化和异化的历史渊源入手,结合当下的归化异化理论与译者在实际翻译中采用的策略,并结合译文效果,对比叁位译者译文的不同之处,以期找出在文学翻译中对归化与异化的最佳处理办法。最后展望未来,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学翻译中势必展现出更多的“中国元素”,即英汉翻译可适当增加归化因素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而汉英翻译则可更多采用异化策略以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

丁闯[3]2017年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及异化策略探析》文中指出文化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翻译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归化和异化是最常用的文化翻译方法,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译者要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否则会影响文化翻译的效果。文章从文化翻译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要点和异同,然后就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具体引用进行了探讨、分析。

赵萌[4]2011年在《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后殖民主义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是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翻译开辟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在后殖民主义理论看来,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的不平等必然会导致文化间的不平等,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之间存在的权力差异使得翻译在文化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进行变得不可能。本文就从后殖民视角重新审视翻译策略,为历时悠久的二元翻译策略的争论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法。文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并且对翻译策略在西方和我国的研究现状作了简要地回顾。第二章是关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部分。在第二章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含义、研究范围以及主要的人物和观点;第二部分论述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研究内容。第叁章是对翻译策略的综述,在对翻译策略的发展作了整体的回顾之后详细介绍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的起源及基本观点。第四章结合了前两章的内容,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对归化和异化策略进行了审视,指出杂合的翻译策略才是解决归化和异化之争最有效的方法,还进一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分析了译文文本中的杂合现象。第五章是对论文的一个总结部分。

杨璐[5]2017年在《《狼图腾》维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疆为各民族杂居区域,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模式、审美鉴赏力及信奉的宗教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便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的文化特征,以和其它民族区别开来。这种差异就是民族文化差异。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词汇便为其中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因素。所以包含诸多文化内容的文化负载词于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方面便尤显关键。本文意在根据已有的分析结果,将文学作品《狼图腾》内的文化负载词当成分析客体,对它们予以搜集,梳理与研究。笔者把搜集的文化负载词整理后进行了分类,分为五大类进行考察分析:社会文化词语、生态文化词语、物质文化词语、宗教文化词语和语言词汇。借助对它们翻译策略的研究与讨论,得出文化负载词于翻译为维吾尔语的时候面临的难题关键为文化的变换,绝对的再现原文是难以实现的。汉族和维吾尔族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也就成为了造成翻译困难的原因。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不应仅采取单一的策略,唯有归化与异化综合起来方有助于正确的传达信息,完成文化的沟通。

农柠宁[6]2019年在《影视字幕翻译策略初探——以《权力的游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归化和异化是两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奇幻电视剧《权力的游戏》的字幕翻译结合了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详细分析探讨了归化和异化在该剧字幕翻译中的具体应用。本文认为影视字幕翻译中最恰当的方式是把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相结合,两种策略融合互补。

徐文婷[7]2017年在《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维译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翻译策略是指译者在处理源语转化成译语时面对不同的文化差异时所采取的方法,有“归化”和“异化”两种。关于“归化”和“异化”的研究,一直以来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通过对现有翻译策略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学者们倾向于将这两种策略对立起来进行研究,主张选其一进行翻译。但是,一般来讲,翻译所设置的目的不同,将会对译者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起到决定性作用,本论文将翻译的目的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以《红楼梦》维译本前八十回中的典型例句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有关饮食、建筑、室内装饰、服饰、宗教等具有较强文化背景的词语,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探讨了“归化”和“异化”翻译问题。研究发现在维译的过程中,在目的论视角下可以将归化分为必要性归化和相对性规划,将异化分为必要性异化和相对性异化;归化和异化都不是绝对的,不同的翻译目的会使译者做出不同的选择。译者没有简单地倾向于归化或者异化,而是根据翻译目的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了“归化”或者“异化”,在面对部分文化缺失现象时,译者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出于帮助读者领略原文所表达的人物性格、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时,译者也会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由此可以看出在翻译中,我们不能单一的选择归化或者异化翻译策略,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张正瑶[8]2010年在《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文中提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字面意义的转换,而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文化的多样性给跨文化翻译带来诸多困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着传达源语文化、克服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文化障碍等棘手问题。文化因素影响和制约了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翻译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更要跨越文化鸿沟。在翻译实践中,如何对其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处理,一直以来颇有争议。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常常要求助于翻译策略来解决,即归化(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使译文完全合乎目的语规范,要求译文完全摆脱原文形式的约束,把一切不和译文读者口味的异样表达法统统改变成地道的译语表达法)及异化(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把读者引向原作,使读者对原作的修辞手法有较直接的认识,因此把原文形象、原语结构搬进译文,只把它的外壳转换成译语形式)策略,由于二者对源语文化的态度存在差异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孰轻孰重的争议已持续多年。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主要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试图从文化翻译的角度,在语言、社会、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方面上对文化翻译中的障碍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翻译策略的文化因素及其形成的原因,着重探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翻译策略说,重点为鲁迅、奈达、韦努蒂的翻译观,通过对其的分析和比较,结合实例阐述归化异化两种策略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从而有利于译者在翻译中准确的把握翻译的基调,树立一个整体的翻译观,促进翻译事业更好的发展。

汪庆华[9]2008年在《中国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研究》文中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初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后,文学翻译的归化和异化问题又一次成为我国译界的讨论热点。本文对归化和异化的传统研究阶段和现代研究阶段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简评,并指出现代研究阶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熊欣[10]2013年在《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菜肴名称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和对外传播中的英译原则、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之重要性,随着近些年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和相关学术机构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这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仅只是涉及语符之间的转换,而且关乎到文化之间的交融。虽然说语言承载着文化,但是,中国餐饮业的海外发展和壮大作为世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涵括的菜肴名称英译就不再是纯文学意义上的文本翻译行为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应属于外宣性质意义上的一种对外传播活动,甚或可以说得上是一种完全的对外经济活动,因为菜名的英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中国餐饮业在海外发展的规模和效益,从而反刍国内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就需要在菜肴名称的英译活动中运用必要的增译和凸显等翻译手法,确保译名能充分体现出菜肴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中国的民族文化是否能够在菜肴名称(尤其是对于那些纯写意型的菜名)英译过程中向译语受众充分传播,成为了衡量众多译名适切与否的一个核心要素。当然,中国菜名英译活动中,无论是从文化层面的考量还是从经济角度的权衡,都必须以语符意义(非语符的表层语义)的切近传递为归依。因此释译方法(解释、说明和补充等译法)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译语受众更好地获取原语的语义信息和文化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菜肴名称的英译活动不仅承担着语符意义的切近传递和民族文化的最大传播,同时还担当着汉语的世界推广这一重任。音译和零翻译常常被认为是对原语意义和原语文化最本真的传递和传播,它可以完全确保译文的“不失真”或“等值”。在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英译中,常常被广泛使用,并已取得了可喜成就,使许多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汉语词汇以其最本原的拉丁字母拼音拼写形式进入到了译语(英语)语言,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和推广。饮食,国计民生也。适切的中国菜肴名称的英译名,可以使译语受众更为贴切地了解到译出语的语言和文化魅力,在不造成理解中产生歧义和不增加译语受众接受困难的前提下,如果能辅以视觉非语言的图示,适当的音译将更加有助于原语语言和文化的世界传播。跨文化交际翻译学强调了译文对译语受众与原文对原语受众所产生的等效性。就菜名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来看,既有其文学性和文化性,也有其知识性和专业性,更有其经济性和传播性,它涉及了翻译学的每一个层面,单纯地使用某一种翻译理论或翻译方法以穷尽该实用翻译领域的方方面面是有失偏颇的。故而,在菜名的英译实践中,将中国菜肴名称按照传统的区分办法分为写实型和写意型(含实意兼顾型)两大类,结合西方菜名的表述形式和突出特点,采取写实性菜名直译,写意型(含实意兼顾型)菜名音译加释译的方法进行英译。某种程度上来说,翻译就是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创造,对于那些已经约定俗成之菜肴音译名直接沿用,而对于某些中国特色鲜明的菜肴名称,译者应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采取借用、谐音等手段,勇于创新,从节约的原则和品牌树立的原则出发,创造出易于为广大译语受众所能接受和传播的,如Gobelive(狗不理)、Longkudo(龙虎斗)等菜肴的经典译名。本课题的研究将从以下八个方面对中国菜肴名称的跨文化交际英译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找出其中的某些共性,区别其个性,进而使菜名的跨文化交际英译译名达到效度和信度的最佳近似。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研究目的及创新之处、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第一章: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本章主要讲述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产生的背景及差异的表现:饮食观念、社会文化内涵、原料结构和种类、菜肴名称命名特征、菜单设计、烹饪方式和刀工上。第二章: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菜名译名规范——本章内容主要分析菜肴译名研究的现状及问题,提出菜肴名称译名规范的必要性、译名规范的原则、方法与内容,并在本章第四部分专门给出了几个具体菜肴译名的分析。第叁章:菜名英译的目的与原则——本章主要就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分析菜名英译的目的定位及菜名英译的基本原则,并专门探讨了经济原则下的菜名英译。第四章:菜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适应论——本章首先分析传播与翻译的概念,然后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菜名英译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论下的菜名英译:复合型菜名英译适应、写实型菜名直译适应、写意型菜名音译适应。第五章:菜肴制作的刀工及烹饪方法的英译——首先分析了刀工的英译(含与菜形密切相关的刀工英译和与菜形无关的刀工英译);其次,对中、西烹饪方法词的语义进行了对比及英译探讨(通过探讨火候、刀工与烹饪方法等分析了烹饪方法的英译)。第六章:菜名翻译中的跨文化策略——本章首先对释译、变译、音译、图示及翻译中的取义角度的转换等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了探讨,提出菜名英译中通过归化和异化的英译手段以达到菜肴译名的信度与效度;同时分别探讨了写意型菜名和纯写实型菜名的相关翻译策略。第七章:菜名跨文化交际翻译中的药膳名称英译——本章主要分析了中西食补观念的差异、药膳发展的历史及理论依据和药膳的功效与名称构成,提出了药膳名称英译的原则及方法及药膳译名的结构模式和处理方法。第八章:中国菜肴名称中的修辞特色及英译——主要探讨了暗喻型菜名、借喻型菜名、象征型菜名、典故型菜名和夸张型菜名等的英译问题。结束语部分指出了本研究中某些英译方法的局限,再次提出音译方法在菜肴名称英译中的重要作用,就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后学提出希冀。

参考文献:

[1].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电影片名翻译[D]. 姜珊. 黑龙江大学. 2007

[2]. 从《嘉莉妹妹》叁个中文译本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D]. 吕显文. 宁夏大学. 2016

[3].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及异化策略探析[J]. 丁闯.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 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策略研究[D]. 赵萌. 河北大学. 2011

[5]. 《狼图腾》维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D]. 杨璐. 喀什大学. 2017

[6]. 影视字幕翻译策略初探——以《权力的游戏》为例[J]. 农柠宁. 英语广场. 2019

[7].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红楼梦》维译策略研究[D]. 徐文婷. 喀什大学. 2017

[8]. 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 张正瑶.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0

[9]. 中国文学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研究[J]. 汪庆华.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10]. 跨文化交际理论下的中国菜名英译研究[D]. 熊欣.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标签:;  ;  ;  ;  ;  ;  ;  ;  ;  ;  ;  ;  

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研究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