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文论文_司梦可,曹建生,阳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表水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文,径流,地表,入渗,土壤,连通性,植被。

地表水文论文文献综述

司梦可,曹建生,阳辉[1](2019)在《微地形变化对地表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水文过程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的关键环节,微地形在降雨再分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微地形变化对地表径流、降雨-入渗、蒸散发及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的影响效应以及在SPAC系统中的反馈作用,旨在通过总结前人在微地形变化影响地表水文过程中的研究成果,明晰微地形变化对降雨、径流、入渗以及蒸散发等过程的影响效应。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对微地形种类划分不系统化、尺度界定不清楚以及对微地形变化与地表水文过程间的耦合机制缺乏深入剖析等问题,本文指出应针对不同生态类型区和微地形营造方式对微地形种类进行统一划分,结合微地形测量工具及遥感技术对微地形尺度进行准确界定;在此基础上将长期野外定位观测和短期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揭示微地形变化与地表水文过程的耦合机制,建立两者之间的模型关系,量化微地形改良措施在区域降水再分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为区域水资源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期刊2019年10期)

刘星根,李云良,张奇[2](2019)在《河口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角洲通常位于河流与湖泊、海洋等大型地表水体的过渡带,分布全球约8%人口。受地势低缓、流域来沙减少和海平面上升等多因素作用,叁角洲系统被认为是诸多地表类型中高度敏感和脆弱的地带。近年来,地表水文连通性成为叁角洲水文水动力领域新的热点问题。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系统阐述了水文连通性概念、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组成以及叁角洲形态和水文连通性的联系。研究表明: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可分为结构连通性、功能连通性和过程连通性;基于图论方法的结构连通性仅表征河网在叁角洲水文连通性的作用,而功能连通性和过程连通性反映水文水动力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气象等环境要素的耦合关系,但亟需有效的野外观测和调查数据;叁角洲形态与水文连通性存在一定联系,部分形态指标可用于刻画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程度。因叁角洲具有高度时空异质性和复杂地形地貌等特点,从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未来应综合采用野外观测、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为叁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陶国芳,蒋兆恒[3](2019)在《城市下垫面对地表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分析——以通化市辖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通化市辖区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下垫面变化对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产生影响,其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还不明确.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将通化市辖区归纳为农田、林地、建筑用地、公共用地、道路、水体共6个一级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根据下垫面透水情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又分属于透水面、不透水面、弱透水面、水面四种类型.利用GF1-WFV1和Landsat8-OLI两景遥感影像提取2017年5月的地表信息,发现市辖区透水面占总面积的88.63%,不透水面占总面积的9.14%,弱透水面占总面积的0.86%,水面占1.37%.结合该地区多年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分析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产生的变化.结果表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降水、蒸发、下渗、径流等过程,造成极端年降水量和短时强降雨频次增加,降水的年际变化加大,五年小周期的年平均蒸发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下降,不透水面、弱透水面下渗受阻,径流流量、汇流时间、排水过程等发生变化,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加剧.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地表水文循环的全过程,研究结果对明确城市下垫面变化影响下的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了解地方气候变化特征,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等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劲柏,蒋海英[4](2019)在《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克孜河流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卡拉贝利山区水库对流域水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调蓄作用,同时由于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影响,克孜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异显着。研究发现,克孜河流域卡拉贝利山区水库建成前后径流的时空变异特性是分析水利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资源影响的重要依据,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对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之前的径流变动态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卡拉贝利山区水库调蓄对流域卡拉贝利水文站、牙师水文站和卡浪沟吕克水文站水文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受水库工程调蓄的影响,流域径流变化态势趋于平坦,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洪水风险以及恶劣气候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1期)

叱伟康[5](2018)在《基于栅格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GIS的应用已开始遍及各个学科的最新研究领域。GIS与传统水文学的结合,为现代水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以往的GIS在水文学上的应用主要是处理静态的数字流域划分及简单的工程水文计算及显示等问题,例如水文地理对象空间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展示等,而基于GIS的水文地理过程的动态模拟研究仍处于发展的阶段。如何建立时空GIS数据模型来处理动态的地表水文地理过程,为洪水模拟和预报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一直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针对ArcGIS的水文分析工具Arc Hydro tools只能根据地表栅格DEM进行地面水文空间分析,还不能进行降雨-径流地表水文过程的时空模拟,在基于DEM的降雨-径流地表水文过程分析中,引入了时空GIS数据模型,实现了地表水文过程的数值模拟计算。首先在Arc Hydro tools水文分析的基础之上,优化得到了一种效率更高的DEM填洼算法,然后采用C#+Arc Engine编程,搭建了一个实验软件平台。平台中包括了栅格DEM处理以及降雨-径流地表水过程模拟的计算工具和分析组件。最后使用该平台对几个不同集水区的DEM数据进行了处理、计算、分析和比较,其结果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10-01)

侯帅,张吴平,贾若男[6](2018)在《山西省煤矿区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煤炭开采对山西省长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构建了天然植被和种植植被的降雨截留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构建了土壤入渗模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水系构建了径流汇流模型。通过定量对比、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植被覆盖度和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并设立3种不同降雨强度进行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5年矿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从0.382增加到0.460,矿区的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34.375 cm/d小于非矿区的44.426 cm/d。2.5 mm/h降雨强度下,降雨大部分被植被截留,较少渗入土壤;8 mm/h降雨强度下,植被冠层截留量达到最大,降雨经植被截留和土壤入渗后,研究区地表难以形成径流;16 mm/h降雨强度下,降雨会在短时间内形成积水并进行汇流,汇流量于流域西南出口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8年07期)

杨东东,赵伟,陈林,王磊,宋乃平[7](2018)在《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地表水文效应的季节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工柠条林地表广泛分布的土壤结皮对地表水文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以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有无结皮处理下旱季和雨季表层土壤水文过程的监测以及土壤水文物理特性的分析,进一步在季节尺度上揭示生物土壤结皮地表水文效应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结皮层水分含量动态在旱季和雨季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格局,其持水效应在以小降水为主,土壤蒸发强烈的夏季体现最为典型,但是进入雨季结皮的相对持水效应弱化甚至丧失。(2)由于生物结皮活性的季节转换,人工柠条林表层土壤容重、饱和含水率、总孔隙度在季节尺度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无论是旱季还是雨季,生物结皮的存在都会降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而无论有无结皮覆盖,雨季土壤水分入渗速率都低于旱季。(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侯帅[8](2018)在《山西省长河流域煤炭开采下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长河流域是晋东南地区典型的黄土丘陵区,煤炭开采业以及相关产业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长期大量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地表沉陷、植被破坏、地下水损失等诸多环境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开采改变了地表形态,破坏了地表原有的水文过程,从而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煤炭开采影响下的长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对煤矿区的环境保护、生态重建、科学开采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为研究煤炭开采影响下的长河流域地表水文过程,分别构建了天然植被和种植植被的降雨截留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构建了土壤入渗模型;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建立数字水系并构建了径流汇流模型。在长河流域多年降雨资料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设置3种不同降雨强度对研究区地表水文过程进行了情景模拟分析。运用最大值合成法、一元线性回归变化趋势分析法、变异系数稳定性分析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法以及地统计学分析法,并通过矿区与非矿区的对照,定性定量地研究了煤炭开采对矿区植被、土壤造成的扰动。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降雨情景模拟中:在2.5 mm/h的降雨强度下,流域内降雨大部分被植被截留,较少降雨渗入土壤;在8mm/h降雨强度下,植被冠层截留量会在1小时内达到最大,降雨经植被截留和土壤入渗后,研究区地表难以形成径流:在16mm/h降雨强度下,降雨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地表积水并进行汇流,地表汇流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于流域西南出口达到最大值。矿区形成的子流域较非矿区密集,植被截留量、土壤入渗量都呈现出矿区小于非矿区的趋势。(2)2000~2015年长河流域的植被总体变化趋于好转,其中得到改善的区域占62.000%,15.583%的区域植被有所退化,矿区植被的退化面积比例为23.573%,比非矿区的植被退化面积比例多6.255%。在2007年后,矿区植被退化区域较之前减少4.995%,得到改善的区域位于煤矿开采范围内,矿区煤炭开采对植被的干扰程度有所减弱。(3)2000~2015年长河流域植被稳定性总体呈现为稳定与波动共存的格局,东西部较中部稳定,矿区与非矿区植被的变异系数相差0.4%,高度不稳定的区域集中分布于煤矿开采范围内,煤炭开采活动对植被的干扰仍在继续。(4)长河流域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矿区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呈现出总体小于非矿区的趋势,克里格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矿区的平均土壤饱和导水率34.375 cm/d小于非矿区的44.426 cm/d,土壤饱和导水率较低的地区是煤矿的核心开采区域。(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柏志雨[9](2018)在《浅地表水文地质参数核磁共振测井仪探头及接收机的原理样机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暗流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污染地水文地质的勘察治理,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通过探测浅地表水文地质可以直观得到地下水的状况,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农田灌溉等工农业方面,都离不开对浅地表水文地质参数的测量。核磁共振测井技术作为一种水文地质探测技术能够直接对地下水孔隙度进行测量,与其他测井技术相比,具有速度快、分辨率高、反演解释唯一等特性,还避免了由放射性元素探测所引发的地层污染、环境干扰以及给工作人员带来的风险。目前核磁共振测井仪主要应用于油气探测,但是其仪器本身体积大,不便移动,服务费用高,无法应用在水位监测、楼宇道路地基等浅层地质的勘察。因此本文设计研发了一种小型化、易携带、且成本低的,主要应用于浅地表水文地质勘察的核磁共振测井仪的探头和接收机的原理样机。首先,根据测井需求,明确了核磁共振测井仪的探头设计要求。探头是整套核磁共振测井仪的核心,它的设计决定了测井的性能指标和仪器的发射系统及接收系统的各参数。对探头结构的设计主要通过方案对比,并结合测井仪小型化、易组装、成本低等特点实现。根据电磁场正问题的求解方法,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永磁体静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反复调整永磁体形状和间距等参数,在保证仪器性能指标的前提下,确定了探头的结构,给出了当磁体直径6cm、高2cm、间距为20cm时,理论上的静磁场稳定区域是一个长轴2a约为1.1cm,短轴2b接近1cm的“椭圆形”圆环。为降低骨架对静磁场及射频磁场产生的影响,需选用磁导率接近空气的骨架材料,结合仪器实验时天线发热的问题,最终选用耐高温的“塑料王”—聚四氟乙烯作为探头骨架的材料,并利用画图软件AutoCAD绘制了模型,制作了探头骨架实物,完成了探头组装。其次,接收机采用了低噪声设计原则。对电源电路的设计采用了方案对比、理论分析和实际噪声测试的步骤。通过对放大电路噪声的理论分析,前置放大电路选用多级放大级联结构,选用了低噪声芯片作为前置放大器。针对信号信噪比低、频率高的特点,设计了Sallen-Key结构的八阶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并利用Multisim进行了电路仿真。设计了零漂移放大电路,原理上避免了信号失真。最后,进行了屏蔽室内的探头测试、接收机测试、以及总体的系统测试。对探头的测试主要包括探头径向磁场测试和探测区圆环处磁场测试,根据实测数据给出了仪器的探测深度为距离探头中心6~7cm,工作频率为255kHz的结论;对接收机进行了本底噪声测试,其等效输入噪声为7.99nV?Hz~(1/2),等效输入噪声密度为2.95μV;探头与接收机的系统测试分别利用无噪声和加入噪声的核磁共振仿真信号,通过探头天线感应、信号接收处理,对接收到的图像和数据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接收到磁共振信号具有理想仿真信号衰减的趋势,波形平稳且完整,系统对于噪声有一定的滤除能力,实现了对浅地表核磁共振测井仪的探头及接收机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董艳[10](2018)在《黄土坡耕地微地形地表水文连通性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耕地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业耕作场所,也是土壤侵蚀最容易发生的场所,而坡耕地土壤侵蚀一直以来严重制约着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坡耕地水文连通性能够影响泥沙沉降和径流运移,进而影响土壤侵蚀的进一步发育与演化,因而是理解径流空间变化和土壤侵蚀的主要因子。目前,有关坡耕地水文连通性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流域尺度,而针对微地形尺度下的研究甚少,影响了人们对于微地形在水文连通中重要作用的认知。为了深刻理解微地形尺度下的坡面径流产流过程和机制,分析径流和泥沙源汇区的变化过程,表达径流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地表糙度和坡度的效应,本文基于人工降雨模拟试验,以等高耕作(CT)和人工掏挖(AD)的微地形坡面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探究了60 mm/h和90 mm/h雨强条件下5种不同坡度(5°、10°、15°、20°、25°)坡面的水文连通性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点云数据的精度会影响微地形地表进行数值模拟,从而影响河流总长度、河网阈值、径流长度和地表糙度。微地形坡面点云数据抽稀的最佳精度是6 mm,用克里金差值方法建立高精度DEM,作为微地形地表水文连通性研究的重要数据基础。(2)河网阈值和河流总长度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最佳河网阈值为0.9,河网阈值和河流总长度拟合度大小依次为:AD90 mm/h>CT90 mm/h>AD60 mm/h。(3)径流长度可作为描述微地形坡面水文连通结构性的重要指标。径流长度的栅格数占比能够表达径流源区的形成。黄土耕作坡面的径流源区主要由较小(6-10 mm)径流长度值形成;随着降雨的持续,径流路径越来越多,彼此相互连通,形成一个个小面积的径流源区;小面积的径流源区通过径流路径不断汇聚成较大面积的径流源区,使水文连通面积越来越大。(4)坡度、雨强和地表糙度是影响坡面水文连通结构性的主要因素。坡度和雨强越大,径流长度越大,越有利于水文连通性的发展;地表糙度增加阻碍水文连通性的发展。耕作措施对水文连通结构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相同坡度和雨强条件下,AD比CT更有利于水文连通性发展。(5)简化水文曲线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能够生动地反映微地形坡面的水文连通功能性特征,表达径流的产流过程和产流机制。随着降雨次事件的依次发生,坡面的径流会迅速连通并产流,但当坡面的入渗速度和地表储水速度一致时,坡面的水文连通面积比和地表滞水会达到一个稳定状态。水文连通面积比(C)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AD90 mm/h>CT90 mm/h>AD60 mm/h。(6)坡度和雨强是影响坡面水文连通功能性的主要因素。坡度和雨强越大,简化水文曲线中C达到峰值时对应的累积降水量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中C达到峰值时对应的DS/DSmax值越小,简化水文曲线和相对地表连接函数的拟合度越大。耕作措施对水文连通功能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相同坡度和雨强条件下,AD比CT更有利于水文连通性发展。本论文利用GIS技术探究我国黄土高原坡耕地微地形尺度水文连通性可以有效发展水文中微观尺度(毫米级的格网单元)向中尺度(坡面、地块)和宏观尺度(流域)的尺度转换技术,提高坡面和流域尺度水文连通性模型模拟精度,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管理的科学决策。(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地表水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角洲通常位于河流与湖泊、海洋等大型地表水体的过渡带,分布全球约8%人口。受地势低缓、流域来沙减少和海平面上升等多因素作用,叁角洲系统被认为是诸多地表类型中高度敏感和脆弱的地带。近年来,地表水文连通性成为叁角洲水文水动力领域新的热点问题。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系统阐述了水文连通性概念、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组成以及叁角洲形态和水文连通性的联系。研究表明: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可分为结构连通性、功能连通性和过程连通性;基于图论方法的结构连通性仅表征河网在叁角洲水文连通性的作用,而功能连通性和过程连通性反映水文水动力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气象等环境要素的耦合关系,但亟需有效的野外观测和调查数据;叁角洲形态与水文连通性存在一定联系,部分形态指标可用于刻画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程度。因叁角洲具有高度时空异质性和复杂地形地貌等特点,从学科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的角度出发,未来应综合采用野外观测、数理统计和数值模拟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为叁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应对当前快速变化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表水文论文参考文献

[1].司梦可,曹建生,阳辉.微地形变化对地表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

[2].刘星根,李云良,张奇.河口叁角洲地表水文连通性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3].陶国芳,蒋兆恒.城市下垫面对地表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分析——以通化市辖区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4].黄劲柏,蒋海英.流域水利工程对流域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模拟[J].陕西水利.2019

[5].叱伟康.基于栅格DEM的地表水文时空数据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侯帅,张吴平,贾若男.山西省煤矿区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

[7].杨东东,赵伟,陈林,王磊,宋乃平.人工柠条林生物土壤结皮地表水文效应的季节转换[J].西北植物学报.2018

[8].侯帅.山西省长河流域煤炭开采下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

[9].柏志雨.浅地表水文地质参数核磁共振测井仪探头及接收机的原理样机研制[D].吉林大学.2018

[10].董艳.黄土坡耕地微地形地表水文连通性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库水水位变化120m时模型二的位移场及...~1997年挠力河上游宝清站月径流模...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地表水文地质...中J几地表水文分析1冬})群力湿地公园场地地表水文过程示...结构连通性和功能连通性;b:叁角洲过程连通...

标签:;  ;  ;  ;  ;  ;  ;  

地表水文论文_司梦可,曹建生,阳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