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部分肝切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肝切除,护理,系统评价
部分肝切除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王静,唐丽春,马晓敏,王瑞[1](2019)在《快速康复外科在部分肝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系统评价明确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部分肝切除围术期护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中英文数据库,获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肝切除围术期的随机对照研究。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6篇文献累计样本量754例,其中传统组386例、快速康复外科组368例,经Meta分析,快速康复外科能明显缩短肝脏部分切除术后首次排气时间,MD=-20.92,95%CI为(-35.36,-6.48),P=0.005;减少住院时间,MD=-2.15,95%CI为(-3.88,-0.43),P=0.01;明显降低住院费用,MD=-0.80,95%CI为(-1.11,-0.50),P<0.00001;降低并发症发生率,MD=0.59,95%CI为(0.38,0.94),P=0.03。结论与传统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相比,快速康复外科能加速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康复。(本文来源于《护理与康复》期刊2019年10期)
张宇,杨冲,王燚,唐几超,杨洪吉[2](2019)在《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治疗复杂肝泡型包虫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在体的离体肝切除联合离体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复杂肝泡型包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术中切除右叁肝、原位保留左肝S2、S3段在体内、离体切除中肝S4、S5、S8段泡型包虫、联合右肝S6、S7段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评估及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包虫主要位于中肝S4、S5、S8段并紧贴第一肝门,第二、叁肝门肝静脉系统广泛受侵,肝后下腔静脉前壁受侵,侵蚀肝中静脉,包绕侵蚀肝右静脉背侧支及腹侧支根部,侵蚀左肝静脉根部右侧壁。根据"在体优先"原则,先循镰状韧带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左侧肝实质,修补肝左静脉,原位保留左肝外叶;循肝右叶间裂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右侧肝实质至受侵肝静脉流出道处,分别离断右肝动脉、门静脉右支及右肝管,将右叁肝及尾叶整体切除;继续离体切除中肝的包虫病灶,利用异体血管重建右肝流出道,将重建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并行右肝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12 h,术中出血量约800 mL。肝切除术后行常规治疗,患者随访2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实施离体肝切除阶段原位保留了部分功能肝脏在体内,能够维护体循环和门静脉系统循环稳定,维持术中部分肝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肝脏,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可作为治疗终末期肝包虫病的有效尝试。(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永顺,刘蓉,吴迪[3](2019)在《异丙酚对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异丙酚和氯胺酮麻醉在部分肝切除术(PHT)后的大鼠中对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组1和组2中的麻醉用异丙酚进行诱导和维持,组3和组4中使用氯胺酮。组1和组3的大鼠行PHT术,组2和组4(对照组)的大鼠进行相同的手术,仅未行PHT术。在术后第5天将大鼠处死,取出再生的肝脏,称重并评估。另外,将收集大鼠血清,用于测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的水平。结果:在组2和组4之间,TNF-α和IL-6水平没有差异,而组1的TNF-α和IL-6的血浆水平跟组3相比有所降低。结论:异丙酚作为一种麻醉药物,可以减弱细胞因子介导的上调,这可能是肝脏切除术后其中的一种保护机制。(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磊,孙健,张静[4](2019)在《肝硬化患者部分肝切除术应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肝脏是肿瘤好发和易受外伤的器官,当肝脏局限性肿瘤、较大的肝内胆管结石或者不明性质结节等,需要行肝部分切除术。肝硬化患者的肝部分切除术较为复杂,创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需要有效的麻醉处理才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临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丙泊酚、七氟醚等,均能够达到一定镇痛效果。有研究发现[1],结合手术类型的不同、患者个体化差异等因素所选择的麻醉方案也存在一定差异性,且能够发挥的效果或造成的麻醉不良反应也均有所不同。近年来,我们探讨在行肝部(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7期)
张磊,李锦慧,黄中梅[5](2019)在《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肝硬化并肝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心率﹑血压及苏醒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并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心率﹑血压及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5-04—2017-05间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行部分肝切除术的100例肝硬化并肝癌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观察组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麻醉维持。比较2组患者切皮﹑术毕﹑拔管时的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与拔管时间。结果 2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血压的变化量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并肝癌患者部分肝切除术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患者心率﹑血压和苏醒期的影响较小,更利于术后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映节[6](2019)在《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及术前评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简称PHLF)是部分肝切除术后出现的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肝脂肪变性、药物性肝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目前术前评估因子包括:未来肝脏残留量、吲哚菁绿清除率、Child-Pugh分级、黄疸、肝硬度、血小板、抗凝血酶III等。以生化参数和成像特征的形式及时识别PHLF的术前预测因子对于肝脏外科医生是至关重要的。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得益于个体化的术前评估、切除肝体积的精准性选择、全面了解术后可预期的病理和生理变化。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PHLF发生的影响因素及术前评估方法,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李映节,孔宪炳[7](2019)在《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及术前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HLF)是部分肝切除术后出现的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以生化参数和成像特征的形式及时识别PHLF的术前预测因子是至关重要的。术后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得益于个体化的术前评估、切除肝体积的精准性选择、全面了解术后可预期的病理和生理变化。本综述旨在总结PHLF发生的预测因素,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陈忠选[8](2018)在《射频消融与部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射频消融与部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8—2017-08间鄢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将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行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2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肝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部分肝切除术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对患者术后肝功能影响小,且费用低、疗程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胡雄伟,丁同领,洪智贤[9](2018)在《部分肝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部分肝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302医院收治的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单一组(n=31)和联合组(n=32)。单一组给予部分肝切除术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总缓解率,术后7 d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术后1年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的创面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总缓解率为96.9%(31/32),明显高于单一组的80.7%(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联合组复发率为6.3%(2/32),明显低于单一组的25.8%(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肝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显着,能够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康复时间,保护肝功能,且术后复发率低。(本文来源于《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周莹[10](2018)在《影像组学在预测肝癌部分肝切除术后病人预后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肝癌部分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1年)与无复发生存时间(DFS)中的价值,来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或术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风险的病人,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随访方案,改善患者预后,达到精准医疗目的。方法:在第一部分探讨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术后早期复发价值的研究中,共回顾性纳入215名接受肝脏部分切除术的病人。这些病人在术后均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并在术后至少规律随访1年。分析与早期复发相关的术前和术后一般临床危险因素、基本影像特征及术后病理因素,建立术前和术后预测早起复发的传统临床模型。通过LASSO回归模从CT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图像上筛选出纹理特征组建成影像组学标签,并将影像组学标签分别加入术前和术后的传统模型,组成联合模型。画出术前和术后传统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标签以及联合模型在预测早期复发上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术前传统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标签及联合模型的AUC值;比较术后传统临床模型与联合模型的AUC值;比较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的危险因素差异。在第二部分探讨影像组学标签在预测术后DFS价值的研究中,共回顾性纳入234名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的肝脏部分切除术病人,并在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分析与DFS相关的术前和术后临床危险影像、病理因素及基本影像特征。通过LASSO COX回归模型选出纹理特征组成影像组学标签,并按影像组学标签值(Rad-score)将病人分为高复发风险组与低复发风险组。建立预测DFS的传统临床病理模型与加入了影像组学标签的联合模型,并比较两种模型预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结果:在第一部分预测早期复发的研究中,从300个影像纹理特征中共筛选出20个纹理特征值建立影像组学标签。不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联合模型中,影像组学标签都是中预测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其ROC曲线的AUC 值为 0.817(95%CI:0.758-0.866),敏感性为 0.794,特异性为 0.699。术前传统模型及联合模型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781(95%CI:0.719-0.834)、0.836(95%CI:0.779-0.883,敏感性分别为 0.784、0.824,特异性分别为 0.619、0.708。将影像组学标签加入术前传统模型中,能明显提高模型预测早期复发的能力(P=0.01)。术后预测早期复发的传统模型及联合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50(95%CI:0.795-0.895)、0.893(95%CI:0.844-0.931),敏感性分别为 0.775、0.823,特异性分别为0.788、0.805。将影像组学标签加入术后传统模型后能明显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P=0.043)。在第二部分预测DFS的研究中,从300个纹理特征中筛选出6个特征组成影像组学标签。影像组学标签仍然是独立的预测因素(HR=1.941;95%CI:1.215-3.101;P=0.005)。传统临床病理因素模型及联合模型在预测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的C-index分别是 0.827、0.799、0.783、0.742、0.724 和 0.828、0.803、0.790、0.747、0.729,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影像组学标签是预测肝细胞癌部分肝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一个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能明显提高传统术前及术后临床模型的预测能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在术前及术后更好的筛选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另外,影像组学标签虽然不能提高传统临床模型预测肝细胞癌切除术后DFS的能力,但仍然是预测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能帮助临床医生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6)
部分肝切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在体的离体肝切除联合离体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复杂肝泡型包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于2019年1月收治的1例术中切除右叁肝、原位保留左肝S2、S3段在体内、离体切除中肝S4、S5、S8段泡型包虫、联合右肝S6、S7段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术前评估及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包虫主要位于中肝S4、S5、S8段并紧贴第一肝门,第二、叁肝门肝静脉系统广泛受侵,肝后下腔静脉前壁受侵,侵蚀肝中静脉,包绕侵蚀肝右静脉背侧支及腹侧支根部,侵蚀左肝静脉根部右侧壁。根据"在体优先"原则,先循镰状韧带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左侧肝实质,修补肝左静脉,原位保留左肝外叶;循肝右叶间裂平面在体劈裂包虫右侧肝实质至受侵肝静脉流出道处,分别离断右肝动脉、门静脉右支及右肝管,将右叁肝及尾叶整体切除;继续离体切除中肝的包虫病灶,利用异体血管重建右肝流出道,将重建储囊式流出道与下腔静脉前壁行广口侧侧吻合,并行右肝残余肝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患者手术时间为12 h,术中出血量约800 mL。肝切除术后行常规治疗,患者随访2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术在实施离体肝切除阶段原位保留了部分功能肝脏在体内,能够维护体循环和门静脉系统循环稳定,维持术中部分肝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肝脏,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可作为治疗终末期肝包虫病的有效尝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部分肝切除论文参考文献
[1].李娜,王静,唐丽春,马晓敏,王瑞.快速康复外科在部分肝切除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理与康复.2019
[2].张宇,杨冲,王燚,唐几超,杨洪吉.原位保留部分残余肝脏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辅助性自体肝移植治疗复杂肝泡型包虫病[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
[3].王永顺,刘蓉,吴迪.异丙酚对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张磊,孙健,张静.肝硬化患者部分肝切除术应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J].肝脏.2019
[5].张磊,李锦慧,黄中梅.七氟烷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对肝硬化并肝癌部分肝切除术患者心率﹑血压及苏醒期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
[6].李映节.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及术前评估研究进展[D].重庆医科大学.2019
[7].李映节,孔宪炳.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因素及术前评估研究[J].医学信息.2019
[8].陈忠选.射频消融与部分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小肝癌效果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8
[9].胡雄伟,丁同领,洪智贤.部分肝切除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8
[10].周莹.影像组学在预测肝癌部分肝切除术后病人预后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