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三小学341000
一、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意味着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小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信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要善于设计情境,巧妙引导、点拨,把学生的主体性引向正确轨道,真正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削弱教师的指导,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呢?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1.要在课堂上创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人文环境。
要创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个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心理安全感。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2.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潜能。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善于精心设计情境和教学活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三、适时放权,给予自主空间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被老师牵着走”的做法,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动起来,教师就要学会适时放权,要让学生在已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究性学习,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究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究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
教师要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根据学生需要,变换教学策略。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动起来、互动起来、主动起来。
四、巧妙合作,共解文本难点
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可以引导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遇见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引导学生集中在一个小组中尝试解决,引导学生提出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不重复、不提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同时,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
合作探究的形式有三种:
1.生生合作探究。
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
2.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最多不超过八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思维互补。
3.班级集体探究。
即由学生各自提出问题,梳理出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而后所有的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在这期间,教师要注意在学生间起好沟通作用,切不可搞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自主地学习,获得知识。这种合作探究的关键是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讨论的主题要明确,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注意气氛的和谐,绝不走过场。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好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同时教师要做好相应的铺垫工作,如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结合,指定组长负责该小组讨论学习的开展。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人先后发言,也可以由组长作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五、注重引导,教给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
如生字学习中,一些字形的识记是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形象地记忆。
2.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了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就是一文本对话的形式。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离他们的生活其实很近。这样,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比如,可借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品、实物、图片等让学生形象识字。
六、及时激励,增强学习欲望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