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321004
引言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在高中英语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如何掌握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成了高中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在实际的英语阅读课堂中,阅读问题设计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步骤,教师提问占教师话语较大比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以及提问时所用的策略又是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科知识与技能吸收度的重要因素。
本文在结合课堂话语实录,课堂视频实录回放的基础上,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优质课中教师问题设计以及提问策略进行分析。阅读文本为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三Module4SandstormsinAsia的Reading部分。本文首先对过往相关理论研究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本节课进行多角度剖析,并总结出若干有效的建议。
理论基础
在近十几年中,有许多专家学者意识到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与有效的教师课堂提问间的重大关联性,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可贵的研究。以下是基于万方数据库关键词搜索结果,对以往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一)教师提问的重要意义
Richards和Lockhart(2002)总结了教师提问的六大功能:激发并维持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引出特殊结构和词汇条目;帮助学生核查知识的掌握度;作为一种课堂互动形式,能促进师生间感情交流;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类似的,Borich(2002)归纳了以下六大功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核查并发现学生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或信息;有助于课堂管理;激发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辅助教师导学;
在《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一文中,王方林指出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引发学生讲出一些“清晰而生动”的观点,而且能激发学生想象、唤醒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行动,从而使每个学生不断积累成就感。就此,他提出以下建议:提问要少而精、要兼具深度和广度、要使用等候时间、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综合上述,教师提问的重大意义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提供及时的反馈。
(二)教师所提问题的分类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按思维层次可以分成识记(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评价(Evaluation)六个等级。在这一基础上,衍生出了诸多不同版本的问题分类。
如,将识记、领会归结为低水平提问,将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归结为高水平问题。前者注重记忆和知识的重新呈现,而后者要求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在综合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寻找答案。如梁美珍将问题分成展示性问题(DisplayQuestions)、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Questions)、评价性问题(EvaluationQuestions)。
又或者结合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将英语阅读问题分成三大类型:信息输入(Input)型问题、信息加工(Process)型问题和语言输出(Output)型问题。
具体来说:
信息输入型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略读或找读的方法,根据对文本内容的识记、理解和领会,以画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方式收集处理文本的细节信息,是相对较为低层次的阅读思维训练方式。
信息加工型问题则帮助学生加工和处理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建立起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以了解文本大意与篇章结构、分清事实与观点、对重要信息的推理与判断等,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言输出型的问题重在训练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信息输入和加工型问题,学生已经对文本信息进行了理解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通过语言输出型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评价这些信息对文本的意义,形成自己的看法或得出结论,并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或表达出来。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属于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三)教师提问策略的分类
各专家学者对教师提问策略的分类大同小异,为避免赘述,本文采用如下一种分类方法。提问策略共有七种:重复(Repeating)、提示(Prompting)、追问(Probing)、转问(Redirecting)、解释(Paraphrasing)、分解(Decomposition)和翻译(Translation)。具体各策略定义及区分定义见下表。
表1:七大教师提问策略及其定义
数据统计
(一)数据统计分析
根据前述的理论基础,现将统计结果汇总如下:
表2:各类型问题数目统计
据本表数据显示,各类型题目的比例符合了金字塔比例。信息输入型题目占问题数超六成,担任起推进文章整体阅读进程与促进学生对文章细节把控的重任。信息加工型题目次之,主要是提问各段段落大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核心观点。语言输出型对学生要求最高,本节课中一共出现两次,分别为小组模拟采访与课后沙尘暴主题写作。
表3:各提问策略使用次数统计
据本表数据显示,重复和转问策略使用最频繁,大约分别占据所有提问策略的三成。因课程本身录制场合的特殊性,如开放的上课环境、完全陌生的学生、业内知名的专家学者、整个体育馆的观众,教师为尽可能地达到预期上课效果,需要多次使用重复的提问策略,保证学生及专家学者可以听清自己的问题,多次使用转问的提问策略则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度。类似的,当学生出现反应迟缓情况时,教师及时运用提示策略,帮助学生扫清障碍。且归功于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上课现场完全没有出现需要分解和翻译的问题,整体授课效果较佳。
结论与建议
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合理设置信息输入型、信息加工型问题、语言输出型问题的占比,灵活运用四大基本提问策略——重复、转问、追问、提示,必要时辅助解释、分解、翻译策略,逐步引导文本大意与篇章结构、厘清行文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结论,完成课程相应的教学目标。可以视学生情况,适当增加语言输出型问题占比,为提高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创设有利环境。在如此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能锻炼批判性思维和英语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