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知觉论文-张靖昊

人际知觉论文-张靖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际知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际知觉,社会知觉,道德,热情

人际知觉论文文献综述

张靖昊[1](2019)在《道德在人际知觉中的作用:基于动机的个体差异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知觉反映了个体对他人形成印象的知觉过程。以往大量对于社会知觉的研究都表明了社会知觉具有两个基本维度:热情与能力。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对该理论模型产生了质疑,并不只有热情与能力两个维度,道德也是社会知觉的重要维度。此外,多数研究也仅关注了社会知觉在不同人群中的共性,鲜有研究关注社会知觉的个体差异。基于态度动机的个体差异视角,近年来两项研究表明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这两种态度动机可以分别显着预测社会知觉的能力与热情维度的知觉。然而其理论基础正经受着许多挑战,有关社会知觉的个体差异效应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基于这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通过叁个子研究探究道德在人际知觉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个体差异因素对其的影响。叁个子研究均采用问卷法在网络平台上收集数据,将通过SPSS和AMOS对研究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研究1共收集有效数据164份,探究了个体差异因素对人际特质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对人际特质知觉并无显着预测作用,而道德认同对人际特质知觉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研究2共收集有效数据172份,探究了个体差异因素对人际对象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对人际对象知觉并无显着预测作用,而道德认同对除冷酷对象和无能对象之外的人际对象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研究3共收集有效数据185份,检验了人际特质知觉在个体差异因素和人际对象知觉之间的关系所起的中介作用,其结果成功重复验证了研究1和研究2的结果,且发现人际特质知觉在道德认同与人际对象知觉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综合叁个子研究的结果,本研究结论表明:(1)情感需求和认知需求对人际知觉不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2)道德认同对所有维度的人际特质知觉具有显着预测作用;(3)道德认同对热情对象、能力对象、道德对象与不道德对象的知觉具有显着预测作用;(4)人际特质知觉在道德认同与人际对象知觉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李淼云,宋乃庆,盛雅琦[2](2019)在《“因班施教”:课堂人际知觉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多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人际知觉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变量,有利于从"课堂"场域出发探讨学习兴趣培养的行动路径。以重庆地区1048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个体"和"班级"两个水平出发探讨课堂人际知觉的四个维度(教师投入知觉、学生投入知觉、师生关系知觉和同伴协作知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投入的知觉和师生关系的知觉只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但对学生投入的知觉和同伴协作的知觉却不仅能够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更能影响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提出要树立"因班施教"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加强"班级"层面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视野转向。(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红银,谭小娥,何功莲[3](2019)在《阿立哌唑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人际知觉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阿立哌唑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人际知觉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男性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对其分组,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IPT-15评分、PANS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4.4%(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IPT-15评分、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良好、人际知觉功能和性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5期)

魏华,段海岑,周宗奎,朱晓伟,刘美婷[4](2018)在《迭音姓名对人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叁个实验考察了迭音姓名对人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并检验了性别特征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迭音姓名会让人们觉得评价对象更像儿童,更温暖,但也更缺乏能力。(2)迭音姓名对人际知觉的影响受到姓名性别特征的调节。对于女性化姓名,迭音姓名对温暖和能力知觉的影响会削弱。(3)迭音姓名对人际态度的作用受到工作类型的影响。人们会觉得迭音姓名的人更适合从事服务性的工作,非迭音姓名的人更适合从事技术性的工作。(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8年06期)

张悦[5](2018)在《人际知觉中的属相定见及其对招聘决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需要对交往对象的人格特征、行为习惯、面貌、体态,以及他(她)对自己的态度做出一定的判断,这个过程被称为人际知觉。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人们会根据认识对象的不同特征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认知,比如人们倾向于认为男生更加勇敢、坚强、有能力;女生更加温柔、细腻、感情用事。那么,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属相,仅作为个体出生年份的一种身份特征,是否也会影响人们对其的认识和判断呢?这种影响会不会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职业招聘情境中呢?因此,我们着眼于研究人们对十二属相群体的认识,并用四个子研究分别探究人们在不同职业招聘中对不同类型属相人的认识和判断。具体研究如下:研究一在社会知觉大二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的人际知觉内容将君子维度加入其中,用叁维人际知觉模型组成的问卷对十二属相人的知觉进行测量。结果发现:人们根据人际知觉叁维模型将十二属相群体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属猪、属狗、属牛和属兔者属于高热情高君子群体,属马、属鸡和属羊者属于低能力较低君子群体,属虎和属龙者属于高能力较高君子群体,属鼠、属猴和属蛇者属于低热情低君子群体。研究二进一步探究在招聘情境中,人们对不同属相人的认识,其中将职业根据权力的高低分成高权力职业和低权力职业;根据职业的服务对象分为服务型职业和技术型职业。研究结果发现,2a:在总经理、校长、省长和厂长四个高权力职位中,人们认为虎和龙两种高能力属相的人更适合,在低权力职业中则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人们认为虎和龙高能力属相的人更适合当助教,而鸡和羊低能力属相的人更适合做办公文员。2b:在高权力职业中,人们认为猪和狗高热情属相的人更适合当校长;而在低权力职业中,猪和狗等高热情属相的人也更适合做办公文员和工人。2c:不管在四个高权力职位还是在四个低权力职位中,人们都更倾向于认为牛和狗高君子属相的人更适合。2d:在服务型职业中,人们倾向于认为虎和龙高能力属相的人更适合做服务员;在技术型职业中,人们也更倾向于认为虎和龙高能力属相的人更适合做网页程序员。总体来看,属相对人际知觉是有影响的,人们对不同属相的人存在差别认识;并且这种差别认识在职业招聘中也有体现,人们在高低权力类型职业中较普遍地偏爱虎和龙高能力属相以及牛和狗高君子属相。此外,对虎和龙属相的人在部分服务型职业和部分技术型职业上也比较偏爱。(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2)

郭丹[6](2018)在《人际感知任务的信效度及分裂症人际知觉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引进人际感知任务(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Task-15,IPT-15),分析其信效度,为我国研究人际知觉提供客观量化的评价工具。同时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进行应用,对分裂症患者的人际知觉进行研究,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知觉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引进IPT-15进行翻译、回译以及文化调试,使其本土化。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被试280名,进行信效度检验。信度检验选择重测信度及内部一致性信度,效度检验选择结构效度与校标效度。同时,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病人中选择符合条件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病人50名,同时选择50名正常被试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中文版人际感知任务(IPT-15)评定其人际感知能力,以心理理论之失言觉察任务评定其心理理论水平,以归因方式问卷分析其归因方式,对研究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收集其症状指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第二版测定其残疾水平。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人际感知任务(IPT-15)涵盖了五个维度,分别为从属关系、亲属关系、亲密关系、欺骗关系与竞争关系,共15个条目,每个维度下叁个条目。(2)问卷总体内部一致性α信度系数(Cronbachα)为0.65,从属关系,亲属关系,亲密关系,欺骗关系,竞争关系五个维度α系数依次为0.58、0.44、0.60、0.58、0.54;总体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为0.71,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62、0.62、0.61、0.60、0.51。(3)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到5个有效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5.147%,IPT-15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各维度之间相关系数为0.024~0.594,与总量表之间相关系数为0.295~0.766。(4)研究组在IPT-15的从属关系、亲属关系、亲密关系以及欺骗关系维度上得分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t=0.604,P<0.05;t=7.885,P<0.000;t=7.825,P<0.000;t=11.238,P<0.000);在心理理论之失言觉察任务中,研究组得分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t=7.084,P<0.000);阴性症状得分与人际感知能力无显着相关,与失言觉察任务具有显着负相关(r=-0.337,P<0.05);IPT-15总分与心理理论之失言觉察任务得分呈显着正相关(r=0.581,P<0.01)。结论:中文版人际感知任务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量化人际感知能力的有效测量工具。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人际感知障碍,心理理论能力也较差,心理理论水平及人际感知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知觉能力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期刊2018-03-01)

罗瑜,江晨光,周振和,赵幸福,贺文[7](2017)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知觉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认知功能上的优势。方法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氟哌啶醇治疗组各30组,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于基线期、治疗4周后及12周后对两患者组进行人际知觉任务(IPT-15)、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对照组在基线期接受IPT-15评定。结果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PANSS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P均<0.05),但各时间节点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评分治疗时间节点(基线期、4周以及12周)主效应显着(P<0.05),治疗时间节点×组别交互作用显着(P<0.05)。治疗12周末,阿立哌唑组与氟哌啶醇组IPT-15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人际知觉功能缺陷,阿立哌唑可能有助于改善其人际知觉功能。(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7年06期)

郭丹,赵幸福,袁国桢[8](2017)在《人际知觉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产效率提高,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越来越讲究高效和迅速。如何能在快速地人际交往中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也成了衡量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就是人际知觉能力。人际知觉准确性在不同的性别、职业之间也有着显着的差异,大量关于人际方面的研究关注人际偏差、人际关系,较少关注人际知觉这一概念的测量。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人际知觉的概念及其测量方式以及影响人际知觉的几种疾病,以期帮助广大的临床工作者在测定人际知觉上有更清晰的思路,重视人际知觉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吴阳[9](2017)在《自尊对人际知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人际活动中,我们需要对交往对象的人格特征、行为习惯、情绪,以及他对自己的态度做出一定的判断,这个过程被称为人际知觉。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而自尊作为影响个体知情意行的一个内部因素,在人际知觉及其偏差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尊不止有高低水平的分类,高自尊也可分为防御性高自尊和真实性高自尊。研究一采用真实的人际交往情境,考察了自尊的高低水平对个体人际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消极的人际信息,高自尊组的人际知觉得分大于低自尊组的人际知觉得分,差异显着,F(1,78)=9.48,p<0.01;但对于积极的人际信息,两组的人际知觉得分差异不显着,F(1,78)=0.01,p=0.915。研究二进一步深入考察不同高自尊类型(防御性高自尊/真实性高自尊)对个体人际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防御性高自尊组与真实性高自尊组的人际知觉差异不显着。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我们运用的是外显的测量方式,在一般情境下可能无法测量到防御性高自尊与真实性高自尊的差异。研究叁我们创设了社会排斥的情境,深入研究不同高自尊类型个体的人际知觉差异。结果发现,在社会排斥情境下,防御性高自尊组与真实性高自尊组对消极人际信息的知觉差异显着,F(1,78)=14.95,p<0.001;防御性高自尊组在社会排斥与社会接纳两种情境下,对消极人际信息的知觉差异显着,F(1,78)=5.66,p<0.05。结论:自尊的高低水平对个体的人际知觉有影响,且防御性高自尊对个体的人际知觉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只在社会排斥的情境下显现。这是导致以往一些学者们关于高低自尊对人际知觉影响的研究结果出现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7-06-01)

冯雪,薛小迪,蔡曙山[10](2016)在《特质度:人际知觉过程中的归纳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格特质的特质度指的是通过观察对象的行为而形成对其人格特质的判断这一归纳推理过程的归纳力度。在实际的人际知觉和印象形成过程中,特质度往往对于人们的行为——特质推论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不同类型的人格特质在特质归纳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质度的差异,同时讨论了这些差异在实际的个人和群体的印象形成中体现,以及商业品牌、公众人物和个人如何根据特质度的差异进行个人和品牌形象的合理知觉与管理。(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6年01期)

人际知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课堂人际知觉作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变量,有利于从"课堂"场域出发探讨学习兴趣培养的行动路径。以重庆地区1048名4-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从"个体"和"班级"两个水平出发探讨课堂人际知觉的四个维度(教师投入知觉、学生投入知觉、师生关系知觉和同伴协作知觉)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对教师投入的知觉和师生关系的知觉只对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但对学生投入的知觉和同伴协作的知觉却不仅能够影响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更能影响班级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基于此,提出要树立"因班施教"的学习兴趣培养模式,加强"班级"层面因素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视野转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际知觉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靖昊.道德在人际知觉中的作用:基于动机的个体差异视角[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李淼云,宋乃庆,盛雅琦.“因班施教”:课堂人际知觉对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的多水平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3].李红银,谭小娥,何功莲.阿立哌唑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人际知觉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魏华,段海岑,周宗奎,朱晓伟,刘美婷.迭音姓名对人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8

[5].张悦.人际知觉中的属相定见及其对招聘决策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8

[6].郭丹.人际感知任务的信效度及分裂症人际知觉对照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8

[7].罗瑜,江晨光,周振和,赵幸福,贺文.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人际知觉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7

[8].郭丹,赵幸福,袁国桢.人际知觉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

[9].吴阳.自尊对人际知觉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7

[10].冯雪,薛小迪,蔡曙山.特质度:人际知觉过程中的归纳推理[J].学术界.2016

标签:;  ;  ;  ;  

人际知觉论文-张靖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