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总动脉论文_王富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颈总动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内膜,厚度,多普勒,中层,因子,脑梗死。

颈总动脉论文文献综述

王富玲[1](2019)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two-dimensional ultrasonic spot tracking imaging technology,2D-STI)技术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颈总动脉的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选自2018年10月-2019年6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门诊健康体检者及OP住院患者,且均为绝经年限在1-10年内的自然绝经后汉族女性,采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中基于骨密度测定的OP诊断标准~([4])以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推荐的绝经诊断规范~([5])。对照组48例,均为健康体检者,年龄43-63岁,平均年龄(54.06±5.29)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29.5kg/m2,平均BMI (24.00±2.57) kg/m2。OP组52例,均为OP住院患者,年龄46-64岁,平均年龄(54.79±6.06)岁,BMI 17.5-27.3 kg/m2,平均BMI (22.57±2.06) kg/m~2。排除标准:①有吸烟、过量饮酒、维生素D缺乏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者。②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维生素D缺乏症、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耐量异常、血脂紊乱、慢性胃肠道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者。③长期服用双膦酸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糖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者。④颈动脉IMT增厚、中膜钙化、斑块形成者。颈动脉检测:在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应用2D-STI技术检测右侧颈总动脉的二维应变指标:收缩期峰值整体圆周应变(CS)、收缩期整体圆周应变率(CSr)、僵硬度系数β2;应用M型超声检测右侧CCA常规应变指标:压力应变系数(Ep)、僵硬度系数β1;后将CS、CSr、β2、Ep、β1与骨密度T值进行偏相关分析。骨密度检测:由同一专业技术人员对所有受试者行腰椎正位(L1-L4)的骨密度检查,得到骨密度T值。结果骨质疏松组CS、CSr低于对照组(P<0.05),β2高于对照组(P<0.01),Ep、β1高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T值与CS、CSr呈正相关,与β1成负相关。结论 OP患者颈动脉弹性较正常绝经后女性减低,且颈动脉弹性与骨密度相关;2D-STI技术能定量、较为早期地评估绝经后OP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变化,有望成为检测亚临床动脉硬化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12-06)

刘洋,王拓一,何冬若,王余广,王佳楠[2](2019)在《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CCA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CCA闭塞性病变血流代偿模式。结果新发脑梗死10例(47.6%),其中前循环脑梗死6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前、后循环均发现脑梗死2例。Ⅰ类启动颈内动脉窃血14例(66.7%),Ⅱ类未启动颈内动脉窃血7例(33.3%)。其中,ⅠA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分支12例(85.7%),ⅠB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ⅠAB型颈外动脉供血同时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及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新发脑梗死中,ⅠA型多见(80%),无ⅠB及ⅠAB型,Ⅱ类2例(20%),ⅠA型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比例与ⅠB型、ⅠAB型和Ⅱ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闭塞性病变不同血流代偿模式与脑梗死是相关的,故准确而完整的评估侧支循环对客观分析脑梗死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含,任宏义,陆尊慧,刘海霞[3](2019)在《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二维灰阶成像技术对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的评价的准确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颈总动脉有粥样硬化斑块并伴有一定程度狭窄的患者共50例患者进行检查研究,对比两种超声检查情况的表现及效果。结果:结果显示B-FLOW对颈动脉狭窄程度分析诊断与DSA符合率为89.9%,而CDFI诊断符合率为71.2%,且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维灰阶成像技术在颈总动脉硬化斑块检查中,因其独特优势,与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使用,更能明显提高颈总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及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田金英,李卫[4](2019)在《脑梗死患者血浆lncRNA-MALAT1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浆中长链非编码核苷酸(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表达水平及其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另以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8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浆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及CIMT,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浆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CIMT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血浆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高低依次为:无SVD及LAD组、单纯SVD组、单纯LAD组、SVD合并LAD组;CIMT厚薄依次为:SVD合并LAD组、单纯LAD组、单纯SVD组、无SVD及LAD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CIMT呈负相关(P<0.05);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TC有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BMI、TC是脑梗死患者CIMT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lncRNA MALAT1表达下调,CIMT增厚,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脑梗死患者CIMT呈负相关,lncRNA MALAT1、BMI、TC是影响脑梗死患者CIMT的重要相关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1期)

孟宪涛,郭占军[5](2019)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在聊城市中医医院内科行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IMT分为IMT<1.0mm(正常组)和IMT≥1.0 mm(增厚组),检测这些患者的血清sdLDL-C和Hcy水平,并与颈总动脉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颈总动脉IMT增厚组sdLDL-C和Hcy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且增厚组sdLDL-C、Hcy与颈总动脉IMT呈显着正相关(rsdLDL-C=0.838,P<0.001;rHcy=0.801,P<0.01)。结论 sdLDL-C和Hcy水平对颈总动脉IMT的评价具有价值。(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1期)

温理军,肖步云,张万林[6](2019)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ACI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本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和IMT,并比较不同IMT的ACI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结果 ACI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IMT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IMT增厚率和斑块形成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ACI组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随IMT厚度增加而升高,二者分别与IMT呈负相关(r=-0.470,-0.590,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CTRP3和CTRP9水平升高,与IMT呈负相关,可能通过影响IMT而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卒中与神经疾病》期刊2019年05期)

孙伟,耿悦,陈叶婷,唐小杭,张永杰[7](2019)在《Sprague-Dawley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大脑病理变化和认知功能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Sprague-Dawley (SD)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后的大脑病理变化及认知功能差异。雄性SD和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S-sham和W-sham)组与手术(S-BCCAO和W-BCCAO)组。BCCAO术后1、3、7、14及28 d,观察各组存活率及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PLR)消失率;术后28 d行明暗箱、Y迷宫及新气味识别测试,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用HE和Luxol fast blue染色法观察灰质(海马)、白质(视束)、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W-BCCAO组大鼠的存活率为62.5%,PLR全部消失;S-BCCAO组大鼠的存活率100%,PLR消失率为58.3%。和各自的假手术组相比,W-BCCAO组大鼠在明箱的滞留时间及活动距离比例均显着增加,S-BCCAO组大鼠则无明显变化;S-BCCAO组大鼠在Y迷宫III臂(迷宫臂)的滞留时间及活动距离比例均显着减少,而W-BCCAO组大鼠无明显变化;S-BCCAO组大鼠的新气味辨识比率显着降低,而W-BCCAO组大鼠无明显变化。S-BCCAO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缺血性损伤,而W-BCCAO组无明显损伤;S-BCCAO及W-BCCAO组大鼠均可见视束、视神经缺血性损伤;S-BCCAO、W-BCCAO大鼠视网膜损伤明显,总厚度明显变薄,其中S-BCCAO组大鼠可见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 GCL)、内网层(inner plexiform layer, IPL)及外网层(outer plexiform layer, OPL)变薄,其它各层与S-sham组相比无显着差异,W-BCCAO组大鼠除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 ONL)外,其余各层与W-sham组相比均变薄。上述结果表明,SD和Wistar大鼠BCCAO术后海马和视觉传导通路病理变化存在差异,学习记忆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提示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品系大鼠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缤纷[8](2019)在《超声检查颈总动脉硬化、斑块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是危及人体健康的常见"杀手",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如果出现破裂等问题,就有可能成为血栓,导致脑卒中的出现,危及人的生命。因此如果可以尽早检查到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存在,对尽早治疗或者预防脑卒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幸福家庭》期刊2019年12期)

薛旺,范茂丹,王波,江江,史承勇[9](2019)在《17-AAG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no-17-emethoxy-geldanamycin, 17-AAG)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总动脉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36只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12只、球囊损伤组(Balloon injury, BI组)12只及17-AAG治疗组(17-AAG组)12只。采用2F Fogarty球囊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组模型,17-AAG治疗组大鼠在建模后腹腔注射17-AGG(20 mg/kg 2d)。各组大鼠于球囊损伤3周后取损伤段颈总动脉,通过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形态学改变并评估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IHS)法检测血管壁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评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BI组、17-AAG组大鼠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出现不同程度增生,内膜/中膜面积比(Intima area/Membrane area,I/M)均较Sham组显着升高(P<0.05);17-AAG组的I/M较BI组明显下降(P<0.05)。BI组、17-AAG组颈总动脉PCNA表达水平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5),较BI组显着降低(P<0.05)。BI组、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较Sham组显着升高(P<0.05);17-AAG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程度较BI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7-AAG对球囊损伤后颈总动脉内膜增生存在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影响其增殖程度。(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6期)

秦泗佳,苏军龙,王港,朱勇,严喜章[10](2019)在《颈总动脉高位分叉伴颈外动脉分支变异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解剖1具成年女性尸体过程中,发现其双侧颈总动脉高位分叉,分叉处均高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双侧甲状腺上动脉均起自颈总动脉。右侧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和咽升动脉共干,胸锁乳突肌支发自共干部,左侧枕动脉和咽升动脉正常。右侧枕-咽升动脉干起始处高于面动脉起始处,发自颈外动脉的后内侧壁;左侧枕动脉起始处略高于面动脉起始处,发自颈外动脉的后外侧壁。为积累解剖学数值资料且为临床提供参考,用测微尺(精度0.01 mm)测量了相关数据,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颈总动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CCA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CCA闭塞性病变血流代偿模式。结果新发脑梗死10例(47.6%),其中前循环脑梗死6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前、后循环均发现脑梗死2例。Ⅰ类启动颈内动脉窃血14例(66.7%),Ⅱ类未启动颈内动脉窃血7例(33.3%)。其中,ⅠA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分支12例(85.7%),ⅠB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ⅠAB型颈外动脉供血同时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及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新发脑梗死中,ⅠA型多见(80%),无ⅠB及ⅠAB型,Ⅱ类2例(20%),ⅠA型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比例与ⅠB型、ⅠAB型和Ⅱ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闭塞性病变不同血流代偿模式与脑梗死是相关的,故准确而完整的评估侧支循环对客观分析脑梗死尤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总动脉论文参考文献

[1].王富玲.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研究[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届全国超声治疗及生物效应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9

[2].刘洋,王拓一,何冬若,王余广,王佳楠.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3].刘含,任宏义,陆尊慧,刘海霞.二维灰阶血流成像技术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在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4].田金英,李卫.脑梗死患者血浆lncRNA-MALAT1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5].孟宪涛,郭占军.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6].温理军,肖步云,张万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TRP3,CTRP9水平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9

[7].孙伟,耿悦,陈叶婷,唐小杭,张永杰.Sprague-Dawley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大脑病理变化和认知功能的差异[J].生理学报.2019

[8].谢缤纷.超声检查颈总动脉硬化、斑块的便捷性和准确性[J].幸福家庭.2019

[9].薛旺,范茂丹,王波,江江,史承勇.17-AAG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10].秦泗佳,苏军龙,王港,朱勇,严喜章.颈总动脉高位分叉伴颈外动脉分支变异一例[J].解剖学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显着抑制结扎部位颈总大脑中动脉线栓插入示意图颈静脉切迹水平面的薄层断面解剖图像与...图解主动脉破裂机理[56]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一2:染料灌注显示大鼠脑血管分布(A)及线...

标签:;  ;  ;  ;  ;  ;  ;  

颈总动脉论文_王富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