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生[1]2004年在《交通观测系统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道路交通数据的采集是道路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其统计资料为道路项目的规划、决策、建设和养护管理提供有效依据。相关人员在设计交通观测系统建设方案时,要面临如何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问题。首先,本文从交通观测系统的特点和运行状况入手,分析了反映方案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观测站点布局、观测系统设备功能、系统管理水平叁个方面建立了评价宏观与微观指标层次结构体系。然后,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和参考以往的研究,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并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定量化方法。最后,在研究观测系统评价指标集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 本文通过对交通观测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提出了以观测系统站点布局为中心的“站点布局-人员-设施-管理-环境”的观测系统结构模型,建立了一套能够对交通观测系统方案进行评价和进行多方案比选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吴雪梅[2]2008年在《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技术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是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交通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首先明确了交通量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回顾了交通量调查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深入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的现状,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交通量调查系统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首先按照需求用户的不同,建立了针对多用户分层次的交通量调查指标体系;对不同的指标分别研究其调查的方式及方法;还进行了交通量观测设备的比选,确定设备的推荐标准;研究了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的相关理念及一般要求;提出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应用;构建了交通量调查发布体系的框架;最后还进行了交通量调查技术体系应用的实例分析。本次研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交通量调查技术体系,还进行了交通量调查发布体系的框架设计,对于更好的开展交通量调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对调查以及统计资料的分析,并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反复验证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技术体系。
李绍鹏[3]2008年在《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交通调查是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促进公路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及公路信息化提供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本论文依托于交通部规划研究院项目《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局规划》,针对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局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公路交通调查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交通调查存在的问题,根据用户需求分析的结果,对观测站点的功能进行分类;然后确定了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利用路网规划中的总量控制法和交通流状态估计模型提出了各类观测站的布设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工作步骤;最后在充分分析了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制定了交通量观测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交通量观测站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表明,本文得到两类观测站点的布局方法:一类站点的布设按照路段累计重要度的概念,解决了现状交通量数据不完善的问题;二类站点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运用交通流状态评估模型进行布设。这种方法简便易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将重要度的概念首次引入交通量观测站的布局规划中,是对在缺少历史交通量观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观测站点布局的一次探索。
严维[4]2003年在《交通量观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了交通量观测站综合评价、布局规划理论以及观测方法改进等问题。在研究交通量观测站的功能、性质等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交通量观测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模糊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引入分界点和代表路段连通度的概念,构建了依据路网连接形态确定交通量观测站数目控制总量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交通量观测站布局理论。以降低观测工作量为目标,提出减少观测次数并以实际观测数据推算所需数据的方法和模型,并编写程序对模型进行求解。指出应用随机调查方法进行公路交通状况调查是合理的、可行的,提出采用对比研究方法确定具体调查方案的方法。最后,以河南省交通量观测站为实例,对交通量观测站综合评价、布局规划、改进观测方法等理论进行了验证。
李慧双[5]2009年在《交通观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利用、交通信息服务是我国当前公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交通观测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并实现共享和应用是公路交通信息服务的重要环节。在交通数据信息共享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国外很早就有相关技术的研究,并在各种模式的ITS中实现了应用。我国目前的交通信息共享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如在公共交通、城市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等方面的应用,而对于公路交通观测数据信息的共享方面的相关技术,还正待学者们进行系统研究。本论文主要针对交通观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展开研究。首先对交通观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对观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初步的定位;然后以观测数据共享的技术要求为出发点,设计了共享平台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最后对平台的数据存储技术和观测数据的应用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结合数据库技术和当前交通工程先进理论,设计了平台的数据库系统和提出了观测数据的应用原理。通过论文的研究,分析了当前建设观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平台的结构设计和存储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提供基本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为下一步共享平台的硬件实施和软件开发建设奠定必要的基础。
朱贤平[6]2015年在《干线公路交通调查站布设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干线公路路网交通调查系统的主要数据来自交通量调查站,交通量调查站的布设目的在于反映全路网宏观交通流特征和运行特征与质量,同时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服务。交通量调查站的合理布局对提高观测数据质量、避免观测数据过于冗余和调查站功能的最终实现都至关重要。交通规划对于空间信息的依赖决定了可将GIS技术应用到这一领域,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有效提高交通规划与控制的科学性与效率。本文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为指导,以交通流理论、交通工程学理论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GIS网络分析、统计学、矩阵论等方法研究交通量调查站点的布设。首先,研究了以布设路段可以代表交通量数值和交通量变化规律类似的路段为主要思路的“两阶段”宏观布设方法以及基于OD反推的交通量调查站布设方法。分析了两者的特点与异同,结合两者提出了省域高速公路网中交通量调查站布设的方法与思路,并指出了该方法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中的可应用性。随后,对交通量调查站布设方案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研制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类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主成份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作为交通量调查站布设方案或者现状的评价方法。最后,以江苏省高速公路网为例,以2012年相关流量数据为基础,基于ArcGIS软件,完成了布设方法的实例验证,证明了布设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丁茜[7]2010年在《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连接大中型城市、交通枢纽等重要节点,承担区域间、省际间、大中城市间的客货运输,是公路网中最高层次的主通道,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经济、政治、国防意义,是交通量观测站点布设的第一层次。开展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工作,采集车速、交通密度、交通流量、轴载等信息,为高速公路前期规划、建设、后期养护、管理、以及公众出行和应急处理提供信息支撑。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调查工作与其建设发展步调不一致,调查体系建设滞后、调查工作水平不高,无法准确地反映高速公路网的交通运行状况,难以满足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的需要。本文首先对比总结国内外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的发展历程及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研究现状,分析我国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存在的问题及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的必要性;分析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的影响因素,依据不同的用户需求和调查内容,将交通量观测站划分为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和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依据《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明确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和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利用模糊聚类分析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的布设,利用交通流状态的估计模型分析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的布设;最后实例论证湖北省高速公路网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的布设。本文研究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和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方法: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在收集现有高速公路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聚类分析不同交通量观测站所观测的交通流运行特征及变化规律的相似性,考虑相关程度较高的交通量观测站,利用节点重要度思想分析交通量观测站的重要程度,结合观测站布设原则,综合考虑观测站的合并与筛选;间隙式交通量观测站的布设,依据《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运用交通流状态的评估模型进行布设。研究方法简单易行,是对我国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的一次探索。
王文博[8]2009年在《基于VPN的交通观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公路交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面临巨大压力。交通观测系统作为公路交通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的主要来源,其观测数据质量的可靠性、观测设备的先进性、数据处理应用的科学性将关系到公路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规划和决策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公路网的建设和管理,是公路交通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交通观测工作已开始注重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建立统一、高效、经济、灵活、可靠、安全、易管理易维护的交通观测系统。论文从VPN网络技术的内涵出发,详细研究了VPN技术的类型、关键技术和优势。论文研究了交通观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对交通观测系统的结构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文中针对交通观测系统内部的不同通信需求进行了分析,为构建系统时各信息接入点所采用的信息接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VPN的交通观测系统网络建设要求以及方案,并将其用于实践,为交通观测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提供了指导依据。本论文在国内交通行业缺乏对交通观测系统深入研究的情况下,特别针对西部省份所需要的低成本的组网模式,在对VPN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方案总体设计、接入方式选择、组建测试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应用VPN技术构建交通观测系统的数据传输网络。本论文提出的交通观测系统网络建设方法可作为一种模式推广应用,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和很广的应用价值。
唐岩[9]2014年在《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由于人类不注意爱护环境,肆意燃烧各种染料,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成为全世界都关注的话题。全球气温越来越高,自然灾害越来越多。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城市中,而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75%。因此,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我们急需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低碳城市,所以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对城市进行更好的低碳管理提供科学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文献的研究分析、发放调查问卷,构建了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评价低碳城市为前提,从建衡量低碳城市管理水平程度出发,逐步明确城市低碳管理绩效所包含现实内容,从而对城市低碳管理绩效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本文大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城市低碳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背景,由此得出建立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介绍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提出了城市低碳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调查问卷的发放。第叁部分是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确定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构建;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主要利用熵值法对查找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评价与测算,得出大连市2002-2013年城市低碳管理水平,并对各部分评价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给出了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五部分是从大连市现如今城市低碳管理现状角度出发,进而对我国城市低碳管理绩效提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城市低碳管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低碳管理的方法、步骤还不是很明确,还没有一套科学可行的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大多数城市对于低碳管理的实践也是处于摸索前行的阶段。所以,对于城市低碳管理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研究;同时,本文通过对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人群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公众对于低碳城市的概念以及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调查与分析,然后利用科学的熵值法进行运算,得出可行性的结论与对策,具有创新意义。本文最后以大连市的城市低碳管理为例,提出建设低碳城市应该调动全民、并且运用政府、市场、企业叁方共同合作,打造一个“叁位一体”的科学管理模式。
高峰[10]2012年在《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学研究依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平台,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西部干旱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从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的角度来看: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进的时空变化缓慢,观测试验台站的空间布局可以比较稀疏,观测数据项集具有特殊性,更需要长期连续的观测试验数据;这里生态脆弱,易被破坏、难以自然恢复,长期定位观测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更重要的价值;这一区域大都人烟稀少、基础设施简陋、生活条件艰苦,更需要优良的装备保障和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特殊机制。对西部干旱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发展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以占其面积3/5以上的新疆进行相关问题的实证分析,对西部干旱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系统科学、信息管理学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学、信息技术的相关方法,界定了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范围,通过对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隶属关系、地理布局、学科分布、土地房产仪器设备配置、人才队伍的类型学历职称结构、数据观测和积累的方法手段、数据资源共享与联网运行机制、资金投入、科技产出、管理与监督评价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西部干旱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充分吸纳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提出了西部干旱区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建设布局叁位一体的思路和五项基本原则,探索性的设计了台站网格化的组织管理和“四层双轨”的管理体系架构,研究了台站的分级方法及分层次建设管理的办法和措施。以新疆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数据的特性、不同用户的需求和系统构建需要解决的十个方面的问题,设计出数据共享与联网观测的信息系统的结构性框架。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干旱区顶层设计并统筹布局农业野外科学试验台站总体规划,分级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年度计划,强化公共财政支持政策并建立两级财政专项资金,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咨询及管理体制并成立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专家委员会,建设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的人才队伍,规范野外观测标准技术体系,搭建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并建立数据共享与联网观测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交通观测系统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D]. 李寿生. 长安大学. 2004
[2]. 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技术体系研究[D]. 吴雪梅. 重庆交通大学. 2008
[3]. 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研究[D]. 李绍鹏. 重庆交通大学. 2008
[4]. 交通量观测系统研究[D]. 严维. 长安大学. 2003
[5]. 交通观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研究[D]. 李慧双. 长安大学. 2009
[6]. 干线公路交通调查站布设与评价方法研究[D]. 朱贤平. 东南大学. 2015
[7]. 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观测站布设研究[D]. 丁茜.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8]. 基于VPN的交通观测系统研究[D]. 王文博. 长安大学. 2009
[9]. 城市低碳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 唐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
[10]. 西部干旱区农业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发展研究[D]. 高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标签:公路与水路运输论文; 交通论文; 交通量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