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黄龙山林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松,立地类型,立地质量评价,油松人工林
黄龙山林区论文文献综述
段高辉,赵鹏祥,周远博,苟瑞坤[1](2019)在《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陕西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现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数量化理论Ⅰ,根据贡献率排序筛选出4个主导因子(海拔>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将样地划分为24个立地类型区,建立了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模型,对黄龙山人工油松林进行立地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有70.83%的样地立地质量在中等以上。森林立地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于了解林分现状,提升林地景观状态与经营水准,充分发挥森林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超凡,王博恒,王蔚炜,赵鹏祥,李卫忠[2](2018)在《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黄龙山林区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简便快捷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入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构建以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为"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利用这5个指标比较分析黄龙山林区8种森林群落(油松纯林PPP、油松阔杂林PLM、辽东栎纯林QQQ、辽东栎阔杂林QLM、白桦阔杂林BLM、油桦辽林PBQ、辽桦油林QBP、阔杂混交林LLM)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8种森林群落类型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为:PBQ和QBP相对较优;PLM、QLM和LLM相对良好;BLM相对中等;PPP和QQQ相对较差。(2)8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竞争优势没有明显差别,但混交度相差较大,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区别,稳定性排序与混交值相关性较大,而分布格局与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大小比数值与稳定性值几乎没有相关性。(3)空间结构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群落的稳定性,在未来稳定性的研究中,可将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纳入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3](2017)在《树顶漫步 扮靓黄龙山林区——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创建国家森林公园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树顶漫步,一个书写在黄土高原上的美景神话!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科学创建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树顶漫步"为代表的森林旅游项目,开创了中国互动体验式森林科普教育的先河。景区青山迭翠,碧水潺潺,漫步在30多米高的空中栈道,脚下是西北最美的原始森林,而这仅仅是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青少年森林体验基地众多体验项目之一。黄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生态与黄土高原地理风光(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7年20期)
于世川,张文辉,李罡,杨斌,余碧云[4](2017)在《黄龙山林区不同郁闭度对辽东栎种群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栎是黄龙山林区主要的建群种,通过典型取样选择16块样地,对其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高度级结构、冠幅结构的绘制,研究其在不同郁闭度(0.6、0.7、0.8、0.9)不同坡向(阴坡、阳坡)生境中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辽东栎幼苗数量在郁闭度0.6、0.7、0.8、0.9样地中,分别占全部个体数量的57%、64%、36%、47%,从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均表明辽东栎幼苗在4个不同郁闭度中比例都是最大的,大树比例次之,幼树小树比例最少,幼树小树是辽东栎更新瓶颈阶段,辽东栎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R.PearlⅢ型,在郁闭度0.7波动最小;从辽东栎种群的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高度级结构、冠幅结构等指标综合表现中可以看出辽东栎种群在郁闭度0.7生境优于郁闭度0.6、0.8、0.9生境;辽东栎在阳坡的幼苗、幼树、小树、比例高于阴坡,而大树比例低于阴坡;除高度级a外,阳坡多集中在c、d、e高度级,阴坡高度级多集中在d、e、f;在阳坡冠幅级10以下均有分布,在阴坡冠幅多集中在冠幅级7以下;无论在阳坡还是阴坡,郁闭度0.7更适合辽东栎更新生长,可以作为西北地区抚育间伐的理想条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谈多多[5](2016)在《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空间结构及林分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延安市黄龙山林区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作为庇护渭北高原和关中地区的绿色屏障,有“黄河流域绿洲”的美称。松栎混交林是黄龙山林区重要的林分类型。本研究利用1hm2(100m×100m)典型天然次生松栎混交林样地来研究其空间结构特征、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并初步进行了模拟可视化经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样地内胸径大于1cm的树种为21种,乔木株数密度是2467株/hm2,林木密度较大。重要值位于前4的树种是油松、辽东栎、白桦和茶条槭,其重要值分别为25.16%、20.33%、19.82%和8.22%,将它们归为主要树种。林分的平均胸径是9.9cm,平均树高是8.2m,林分的胸径分布符合倒“J”形曲线,林分的树高分布是近似正态分布曲线。(2)样地内林分的平均混交度是0.654,平均大小比数是0.496,平均角尺度是0.548。4种主要树种油松、辽东栎、白桦和茶条槭的平均混交度分别是0.50、0.72、0.69、和0.69,平均大小比数分别是0.50、0.52、0.32和0.66。(3)油松、辽东栎和白桦在0~50m研究尺度上呈集群分布,茶条槭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稍微复杂,在0~31m尺度上为集群分布,31m之后为随机分布。在较大的尺度上,油松、辽东栎和白桦都有朝随机分布变化的趋势。在整个研究尺度上,油松与辽东栎、油松与白桦、辽东栎与白桦都呈不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茶条槭与其他主要树种在大部分研究尺度上表现为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计算出的总体联结系数是1.01,研究样地内树种总体上呈现出弱的正关联。(4)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VS的“Tree Designer”工具,设计出了油松和辽东栎的树形,并选取林分内有代表性的小样地数据进行了林分可视化的实现,初步探究了可视化经营的操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牛硕[6](2016)在《黄龙山林区人工油松林模拟抚育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具有生长周期长,自然整枝缓慢等特点,用传统试验方法观测森林动态变化耗时过长,且森林经营者一旦实施森林经营决策,其结果评价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能进行。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和交叉融合,利用模型在计算机中模拟森林的动态变化,为森林经营者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已成为林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以黄龙山人工油松林为例,基于27块人工油松林样地数据,以郁闭度为标准,在计算机软件中对其进行模拟抚育,分别使用两类冠幅生长模型对抚育后林木冠幅生长状况进行预测,比较两模型的预测结果,以确定再次抚育的时间。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投影法确定森林郁闭度时,可使用圆形模拟树冠投影。分别以圆形和椭圆形模拟树冠投影形状,计算郁闭度,二者差异不显着,为方便研究,应使用圆形模拟树冠投影。(2)种群密度为4000株/hm2以上和2000~4000株/hm2的样地在预测中可归为一类进行分析。以种群密度为标准,将人工油松林分为4000株/hm2以上、2000~4000株/hm2、2000株/hm2叁种类型进行抚育,种群密度为4000株/hm2以上和2000~4000株/hm2的样地抚育后平均胸径和胸高断面积总和以及株数相似。(3)两类冠幅生长模型的预测结果相似。使用第一类模型预测的结果是,样地D1抚育后第3a郁闭度达到0.8,第6a达到0.9,样地E6抚育后第2a郁闭度达到0.8,第4a达到0.9;使用第二类模型预测的结果是,样地D1抚育后第3a郁闭度达到0.8,第7a达到0.9,样地E6抚育后第2a郁闭度达到0.8,第5a达到0.9。(4)不同密度人工油松林应分情况进行抚育。黄龙山人工油松林首次抚育后郁闭度为0.7的林分,种群密度在2000株/hm2以上的,建议抚育间隔为3~6a,种群密度在2000株/hm2以下的,建议抚育间隔为2~5a。种群密度在2000株/hm2以上的林分,3a后郁闭度达到0.8,6a左右郁闭度达到0.9;种群密度在2000株/hm2以下的,2a后郁闭度达到0.8,5a左右郁闭度达到0.9。(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牛硕,王广儒,李卫忠,谈多多,翟雨馨[7](2016)在《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模拟抚育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松人工林样地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油松人工林胸径—冠幅模型、胸径生长模型,对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进行模拟抚育与预测。结果表明:(1)模拟抚育后,林分平均胸径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种群密度大于4 000株/hm2的样地和2 000~4 000株/hm2的样地抚育后平均胸径相似。(2)种群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下的林分在抚育后第6 a可再次进行抚育。(3)种群密度在2 000株/hm2以上的林分在抚育后第9 a可再次进行抚育。(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谈多多,李卫忠,王庆,王广儒[8](2015)在《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及其胸径、树高分布特点,探究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为相关林区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2013-08,在陕西延安黄龙山林区选取典型的松栎混交林建立100m×100m的标准地,调查标准地内树木的坐标、树高、胸径等因子,划分径级和树高级,计算重要值;应用L(r)函数分析该林分主要树种在不同尺度下的分布格局,应用L12(r)函数分析不同树种在空间上的关联性;最后利用方差比率法计算总体联结系数,以此分析标准地内主要树种的总体关联性。【结果】标准地内胸径大于1cm的树种有21种,物种丰富,树木密度较大;重要值位于前4位的油松、辽东栎、白桦和茶条槭为主要树种;林分胸径分布为倒"J"形曲线,树高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曲线;油松、辽东栎和白桦在0~50m尺度上呈集群分布,茶条槭在31~50m尺度上有随机分布的趋势;油松与辽东栎、油松与白桦、辽东栎与白桦在0~50m研究尺度上为不显着的正相关,茶条槭与其他主要树种在大部分研究尺度上呈现出不显着的负相关;研究区内主要树种的总体联结系数为1.01,表明该林区树种总体上表现为弱的正相关。【结论】在保持林分结构稳定的基础上,在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内可采取一些抚育措施,使森林更好地发挥其生态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邓宏兼[9](2015)在《黄龙山林区油松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及种间联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内容,是描述群落生态学过程及物种空间分布结构的基础,其空间格局是分析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参考。植物种间关联是表征植物种间关系、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动态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黄龙山林区1公顷天然油松针阔混交林样地数据,划分出不同尺度,对物种多样性及其尺度效应和种间联结及其尺度效应进行了分别的测定,并对物种多样性与种间联结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及Shannon-Weiner指数均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Simpson指数及Shannon-weiner指数均随尺度的增大先快速增大后逐渐稳定,丰富度指数空间变异呈现为不规则变化,Simpson指数及Shannon-Weiner指数空间变异则随尺度增大先减小后趋于稳定,Pielou均匀度指数随尺度增大先急剧减小后趋于稳定,其空间变异则随尺度增大而逐步减小;各功能层物种多样性的关系在5000m2及更大尺度上保持一致;通过对各功能层物种多样性的对比,灌木层具有最高的物种多样性,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较乔木层低,其物种分布均匀度则比乔木层高。(2)在100 m2及200 m2的小尺度上,群落总体联结性呈现为非显着负联结,而在400 m2及更大尺度上则呈现为非显着正联结。综合X2检验值、共同出现百分率PC值及联结系数AC值的测定结果,种间联结性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PC值的测定结果显示出种间联结强度随尺度增大逐渐增强,而X2检验值及联结系数AC值的测定结果则共同显示出:在小尺度上,正联结种对数与负联结种对数相当,而随着尺度的增大,负联结种对逐渐占据优势,种间联结强度也随尺度增大而逐渐减弱。林勇明等(2005)的研究认为,正负关联种对的数量比值越接近于1的取样面积,在描述样地联结性时越准确,因此本文认为100 m2是研究本研究区域油松针阔混交林种间联结性的最佳尺度。(3)综合各尺度下种间联结性的测定结果,群落主要树种间主要表现为正联结,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间主要表现为不显着正联结,而与偶见种间则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关系。表明主要树种与偶见树种在生活习性、资源利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偶见树种的生长及分布具有一定的胁迫作用。随着演替的发展,偶见树种会呈逐渐衰退趋势,为保护物种多样性,森林经营过程中,在分布有偶见树种的区域,应当对油松等主要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为偶见树种留出足够的生长空间,减弱主要树种对其生长的胁迫效应。(4)物种多样性及种间联结性都是反映群落结构特征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参数,且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因此在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时,除要考虑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等特征外,还应根据其尺度效应针对不同尺度做出适当调整,以达到更好的经营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王道亮[10](2015)在《黄龙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种群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栎作为黄龙山林区天然次生林重要优势树种,是该区域地带性植被与顶级群落建群种之一。本研究根据样地设置技术要求及研究目标,通过对虎沟门林场进行全面踏查,在该林场设立了2块辽东栎生长状况良好并且具有典型特征的样地:样地Ⅰ油松-辽东栎-白桦混交林样地和样地Ⅱ辽东栎纯林样地,其样地面积均为1 hm2。通过对两块样地中辽东栎空间分布格局、生长模型和幼树更新空间研究,对黄龙山林区辽东栎种群结构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空间格局分析辽东栎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尺度有密切关系:在2块典型的天然次生林样地中,辽东栎在小尺度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其聚集特点逐渐减弱,最终表现为随机分布。两块样地中辽东栎在小尺度上表现稍有不同:样地Ⅰ中,辽东栎个体在0—11 m以内为明显的聚集分布并随尺度的增大逐渐减弱;而样地Ⅱ中,在2—6 m尺度上,辽东栎表现为聚集分布,且随尺度变化特征不明显。不同样地相同生长阶段其空间分布特征不同:样地Ⅰ的分布主要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在样地Ⅱ中,幼、中龄个体在小尺度上表现为聚集分布。这与伊力塔、胡秀娟等关于辽东栎整体空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相同样地不同生长阶段的关联性也不尽相同:样地Ⅰ中各阶段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而样地Ⅱ中,在小尺度上,幼、中龄个体分别与近、成过熟个体有着一定的负相关。样地Ⅰ、Ⅱ中的林分郁闭度分别为0.79、0.48,通过比较可以得出,样地Ⅰ内上层木对阳光的遮挡作用对下层更新影响很大,样地Ⅱ的条件相对要比样地Ⅰ中更有利于林下更新。(2)生长模型分析样地Ⅰ、Ⅱ中,冠幅和胸径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回归,样地Ⅰ中胸径-冠幅的相关关系为0.2 0.693I ICW?D?;样地Ⅱ中胸径-冠幅的相关关系为0.146 0.287II IICW?D?。将二者显示在同一坐标系中对比可知,在相同胸径基础条件下,样地I中辽东栎个体的冠幅同比要比样地Ⅱ中个体要大。样地Ⅰ、Ⅱ中,树高-胸径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通过回归分析,2块样地中二次函数和对数函数均表现良好,通过检验样本数据和模型得到预测值,然后与样本的真实值进行残差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两块样地中,辽东栎胸径和树高相关关系分别为:4.319ln 1.02I IH?D?;4.853ln 4.36II IIH?D?。将二者显示在同一坐标系中对比可知,在相同胸径基础条件下,样地Ⅰ中辽东栎个体的树高同比要比样地Ⅰ中个体要大。(3)幼树更新空间分析两块样地中,较为适合辽东栎幼苗生长的总面积数分别为792.68、810.39,二者面积相差无几,因此其差异可以忽略不计,认为在两块样地中,辽东栎次生的机会是基本相当。样地Ⅰ、Ⅱ中,随着辽东栎次生环境的优化,适合辽东栎生长的面积也随之减小,且在1等级水平上,两块样地数据分别为385.63、396.83,基本处于持平状态,而在2等级开始出现差异,样地Ⅰ要比样地Ⅱ多58.97,在3等级水平上,样地Ⅱ又比样地Ⅰ多65.48。(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黄龙山林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求简便快捷的森林群落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从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入手,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构建以混交度M、大小比数U、角尺度W为"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利用这5个指标比较分析黄龙山林区8种森林群落(油松纯林PPP、油松阔杂林PLM、辽东栎纯林QQQ、辽东栎阔杂林QLM、白桦阔杂林BLM、油桦辽林PBQ、辽桦油林QBP、阔杂混交林LLM)的空间结构特点并评价其稳定性。结果表明:(1)8种森林群落类型的稳定性评价结果为:PBQ和QBP相对较优;PLM、QLM和LLM相对良好;BLM相对中等;PPP和QQQ相对较差。(2)8种类型森林群落的竞争优势没有明显差别,但混交度相差较大,分布格局存在一定区别,稳定性排序与混交值相关性较大,而分布格局与稳定性评价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大小比数值与稳定性值几乎没有相关性。(3)空间结构指数可以较好的反映群落的稳定性,在未来稳定性的研究中,可将林分空间结构指标纳入稳定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龙山林区论文参考文献
[1].段高辉,赵鹏祥,周远博,苟瑞坤.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2].周超凡,王博恒,王蔚炜,赵鹏祥,李卫忠.基于空间结构指数的黄龙山林区不同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8
[3]..树顶漫步扮靓黄龙山林区——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创建国家森林公园纪实[J].新西部.2017
[4].于世川,张文辉,李罡,杨斌,余碧云.黄龙山林区不同郁闭度对辽东栎种群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7
[5].谈多多.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空间结构及林分可视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6].牛硕.黄龙山林区人工油松林模拟抚育与预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7].牛硕,王广儒,李卫忠,谈多多,翟雨馨.黄龙山林区油松人工林模拟抚育与预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
[8].谈多多,李卫忠,王庆,王广儒.黄龙山林区松栎混交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邓宏兼.黄龙山林区油松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及种间联结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10].王道亮.黄龙山林区辽东栎天然次生林种群结构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