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错牙合功能矫治论文_赵旭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错牙合功能矫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畸形,下颌,研究进展,要素,分析法,论文。

类错牙合功能矫治论文文献综述

赵旭春[1](2019)在《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门诊收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入组后实施上下颌扩弓矫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肌功能矫治,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观察入组患儿矫正前硬组织和软组织矫正情况、牙弓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正畸后硬组织改善情况优于正畸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正畸后软组织改善情况优于正畸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正畸后牙弓宽度改善情况优于正畸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硬组织、软组织、牙弓情况,进而提高正畸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赵长铭,徐璐璐[2](2019)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凸面型。往往早期使用功能矫治器,可以充分利用生长潜力改善面型。双牙合垫矫治(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s)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可以通过双阻块结构诱导下颌骨前伸,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的发育。本文就近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延梅[3](2018)在《Twin-Block和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尝试用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中的GALL线为参考平面,对比研究Twin-Block、Activator两种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错引起的颌骨、牙齿及软组织侧貌改变。方法:本研究共收集30名10-12.5岁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错患者(男14名,女16名,平均年龄10.5岁),腕骨骨龄处于FG-G期,随机分为Twin-Block组和Activator组。一组(16人)戴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另一组(14人)戴用Activator矫治器矫治。所有患者矫治前后均拍摄全景片和头颅定位侧位片,以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中的GALL线为参考平面,进行头影测量分析,并结合传统的头影测量项目,评价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对两组病例治疗前的测量结果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两组病例治疗前的均衡性;分别对Twin-Block组和Activator组治疗前后的测量值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治疗前后测量值的变化量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数据资料由SPSS16.0统计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Twin-Block矫治器组和Activator矫治器组的患者均完成矫治,Twin-Block矫治器组平均疗程8.4个月,Activator矫治器组平均疗程9.1个月。以GALL线为标志线的测量指标与传统评价指标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两组安氏Ⅱ1错患者的下颌体长度Go-Gn和下颌升支长度Co-Go明显增加(P<0.01);下颌位置前移,Pos-GALL线距增加(P<0.05);面下1/3高度Sn-Mes增加显着(P<0.01);Wits值、ANB角和覆盖OJ明显减小(P<0.01),上下牙列咬合关系明显改善,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关系更加协调;软组织侧貌更加美观。两组间比较,Activator矫治器组面型角FCA及上中切牙唇面中心点矢状向测量指标U1-GALL的变化量小于Twin-Block矫治器组(P<0.05);而Activator矫治器组的下唇凸厚LL-L1,和下唇到GALL线的距离LL-GALL的变化量大于Twin-Block矫治器组(P<0.05)。其余各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的差值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氏Ⅱ1错患者矫治后各测量值比矫治前更接近Andrews口颌面协调六要素的评价标准,软组织侧貌趋于协调。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及Activator矫治器均可有效的改善安氏Ⅱ1错患者的软硬组织侧貌和面部美观,基于面部协调美学理论的GALL线参考平面,可以有效直观的对软硬组织侧貌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8-05-17)

张彦[4](2017)在《MRC肌功能矫治器早期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MRC肌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儿童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年龄在8~11周岁的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给予K1-K2系列MRC肌功能矫治器,要求患者日间戴用2 h以上,晚间睡觉时间戴用,每天累计戴用时间不少于12 h;并设计相应的肌功能训练操,每4~6周复诊1次。结果:平均治疗12个月后,20例患者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明显纠正,SNB角增加,ANB角减小,下颌的生长得到释放。结论:佩戴MRC肌功能矫治器并配合肌功能训练操,对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治疗作用明显。(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2期)

史真,滕延萍[5](2016)在《肌功能训练器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肌功能训练器对安氏Ⅱ1类错畸形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门诊进行肌功能治疗的患者14例,年龄7+3-12+1岁,男孩3例,女孩11例。其中替牙列11例,恒牙列3例,均为安氏Ⅱ1类错,覆盖5.0-11.0mm,其中Ⅲ度深覆3例,均表现为牙列拥挤。进行肌功能评估后,选用不同型号的I2N训练器(Myofunctional Research Co.Queensland,Australia),进行肌功能训练。应用SPSS19.0软件对治疗前后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6-10个月后,患者口周肌肉功能改善,深覆、深覆盖纠正,牙列拥挤改善,面型改善。治疗后前牙覆盖减小、覆减小、上切牙唇倾度减小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下前牙唇倾度增加、SNB增加、FMA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面肌功能治疗简便、无创,对安氏Ⅱ1类错的早期治疗是有效的,疗效依赖于患者的良好配合。(本文来源于《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6-10-10)

陈文君,于海涛,古力巴哈·买买提力[6](2014)在《不同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支抗丧失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ctivator、FR-Ⅱ、Step-by-step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引起下颌支抗丧失的差异。方法选择36例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的投影测量数据配对治疗组,分成Activator功能矫正器组(Activator组)、FR-Ⅱ型功能矫正器组(FR-Ⅱ组)、Step-by-step Twin-block功能矫正器组(Step-by-step Twin-block组)。每组12例,同时招募符合条件的志愿者1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并进行比较。结果 Activator组患者上切牙唇倾度无改变,FR-Ⅱ组患者维持了上颌骨和上切牙原来的位置,上颌的生长发育无明显的改变,而Step-by-step Twin-block组患者上前牙伸长,上前牙突度改变主要是上前牙内倾。3组均对上磨牙具有远中移动作用,均引起下前牙唇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一步法导下颌向前的功能矫治器Activator、FR-Ⅱ型矫治器还是Step-by-step Twin-block矫治器均引起下颌牙列支抗丧失。(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郑惠,王燕[7](2014)在《功能矫治器矫治早期错牙合畸形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功能矫治器矫治早期错牙合畸形的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纳入245例早期错牙合畸形患者,对其进行矫治前、矫治中的护理,并给予正确的口腔健康教育。结果30例患者在叁个月内完成矫治,210例在半年内完成矫治。5例患者未按医嘱戴用矫治器。240例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促进功能矫治器作用的发挥,达到满意效果。(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4年15期)

任继业,史建陆,王文君[8](2014)在《Pancherz分析法评价两种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Pancherz分析法评价Dynamax、固定斜面导板治疗生长发育期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Dynamax矫治器(D组)、固定斜面导板(G组)联合固定矫治器分别对15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进行功能性矫治8~12个月,治疗前后摄头颅侧位片,应用Pancherz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两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下颌骨均显着生长,治疗前后Pg/OLP、ii/OLP、mi/OLP、is/OLP-ii/OLP、ms/OLP-mi/OLP均有明显改变。前牙覆盖明显减小,D组骨性因素占52.3%,牙性因素占47.7%。G组骨性因素占34.9%,牙性因素占65.1%。磨牙关系明显改善,D组骨性因素占93.9%,牙性因素占6.1%。G组骨性因素占74.4%,牙性因素占25.6%。结论两种功能矫治器矫治Ⅱ1类错牙合均可促进下颌骨生长,改善覆盖和磨牙关系。应用Pancherz法分析前牙覆盖及磨牙关系,Dynamax矫治器表现出相对较多的骨性变化。(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2014年04期)

李娟,许桓溪,黄瑾[9](2013)在《肌功能训练和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口腔肌功能的平衡协调对于口腔复杂功能的正常执行至关重要。在正畸治疗中,牙弓、颌骨的位置改变必须与周围肌肉相协调,才能保证治疗的成功和疗效的稳定。本文初步分析了肌功能紊乱导致错牙合畸形的机制,并就肌功能异常的检查、诊断、预防和早期矫治进行了系统总结。(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王艳玲[10](2013)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矫治前后的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矫治前后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用T-scan 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4.02版记录30名平均年龄12.33岁、牙列完整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在最大牙尖交错位(MIP)的(?)力总值(TOF)、胎力不对称指数(AOF)、胎力中心点位置(COF)、(?)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矫治后COF位置在灰色椭圆内,更接近椭圆中心,与矫治前相比距上颌中线的距离减小(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存在早接触、(?)干扰等胎不平衡病症,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力平衡性及胎力水平;T-scan Ⅱ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牙列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期刊2013-03-10)

类错牙合功能矫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患者常表现为上颌正常下颌后缩的凸面型。往往早期使用功能矫治器,可以充分利用生长潜力改善面型。双牙合垫矫治(Twin-block functional appliances)是一种功能性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可以通过双阻块结构诱导下颌骨前伸,改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颌面部的发育。本文就近年来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错牙合功能矫治论文参考文献

[1].赵旭春.肌功能矫治器联合上下颌扩弓矫治治疗8-10岁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J].江西医药.2019

[2].赵长铭,徐璐璐.Twin-block功能矫治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

[3].陈延梅.Twin-Block和Activator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18

[4].张彦.MRC肌功能矫治器早期治疗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疗效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史真,滕延萍.肌功能训练器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早期矫治中的应用[C].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6

[6].陈文君,于海涛,古力巴哈·买买提力.不同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支抗丧失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

[7].郑惠,王燕.功能矫治器矫治早期错牙合畸形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

[8].任继业,史建陆,王文君.Pancherz分析法评价两种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的效果[J].广东牙病防治.2014

[9].李娟,许桓溪,黄瑾.肌功能训练和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3

[10].王艳玲.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的初步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3

论文知识图

)。关节头的长臂可做15°改良Herbst矫治器矫治青春期Ⅱ类1分类...下领骨测量标志点及测员项目示意图病例1治疗前、后头面像及牙牙合像肌激动器双牙合垫矫治器Fig3ActivatorFig4TwinB...

标签:;  ;  ;  ;  ;  ;  ;  

类错牙合功能矫治论文_赵旭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