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应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床药师,PDCA循环,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
药物应用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刘爱云,丁勇,李春[1](2019)在《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分别应用PDCA循环干预、常规干预,对两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患者11.2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6.25%,低于对照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3.75%(P <0.05);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使用药物种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取得了显着效果,切口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疗程及种类均显着下降,使抗菌药物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2](2019)在《应用Markov-Monte Carlo模型评价ACS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致出血不良事件的经济负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PLATO和TREAT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建立Markov模型,计算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总出血风险、主要出血风险、次要出血风险及致命出血风险等,依据既往文献收集、计算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各状态的成本及效用值,运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计算不同方案的医疗费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对模型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替格瑞洛组平均总成本是66 449.38元,获得7.34 QALYs;氯吡格雷组平均总成本是53 846.03元,获得6.68 QALYs。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的ICER为19 095.98元/QALYs,即每多获得1个QALYs,替格瑞洛组患者需多花19 095.98元,低于意愿支付阈值(64 644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ACS患者尤其是发生出血不良事件的ACS患者具有更小的经济负担。(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22期)
毕肖林,马世堂,狄留庆,陈志鹏,刘陶世[3](2019)在《口服药物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多以口服途径给药,药物的生物膜(如细胞膜等)通透性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能力,采用适当的药物渗透模型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膜渗透性评价,对明确中药活性成分吸收转运机制,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中药的剂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结了口服药物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并对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归纳,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曹成哲[4](2019)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射频消融术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8年收治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群体数据为本次研究对象,有96例,将其进行数字编序并以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有48例,对应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临床数据并归纳联合治疗方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血清肿瘤坏死因子)、IL-1(白细胞介素-1)、IL-6(白细胞介素-6)以及P-P38MAPK(磷酸化-38丝裂元活化蛋白激酶)等指标检测所得数据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椎病症量表评价所得数据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拟定治疗方案的时候选择射频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对患者的血清炎性介质以及通路蛋白指标有效改善,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2期)
赵银龙,温占波,郑劲林[5](2019)在《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吸入药效、药代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吸入给药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COPD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肺部给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动物气溶胶吸入暴露技术平台是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吸入药效、药代及安全性评价的必备技术平台。为满足国内药物研发机构和药物安评GLP实验室的需求,研发了小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子、雪貂等)气溶胶口鼻吸入暴露技术平台和大动物(比格犬、猴等)气溶胶口鼻吸入暴露技术平台。方法: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动物气溶胶吸入暴露技术平台的技术指标按照OECD吸入暴露实验系统的要求设计,符合OECD化学品吸入毒理实验要求。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动物气溶胶吸入暴露技术平台由药物气溶胶发生系统(粉末、液体)、药物气溶胶浓度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药物气溶胶粒径分布测量系统、动物暴露主腔(口鼻暴露)、药物气溶胶采样分析系统、污染空气净化系统、人员保护屏蔽柜、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小动物一次可以暴露20-40只动物,大动物一次可以同时进行8-12只动物吸入实验。吸入制剂药物气溶胶吸入暴露平台可以用于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吸入制剂药物的药效、药代和药物安全性的评价以及吸入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可以进行短期急性实验和长期慢性吸入实验。结果: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吸入药效、药代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指标符合国际OECD,环保部新化学物质吸入毒性试验等标准对吸入设备的要求;气溶胶空气动力学直径MMAD:1-3μm,GSD:1.5-3;各暴露口气溶胶均匀度:气体、液体均匀度误差在±10%之内,粉末气溶胶均匀性误差在±20%以内,6小时稳定性±20%以内。软件符合GLP实验室要求。新一代药用圆盘撞击器,专为气雾剂、液体制剂和干粉吸入剂的测试而设计,符合美国药典仪器、欧洲药典仪器和中国药典(2015版)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中仪器的要求,可以与口鼻暴露系统相连,测试受试物空气动力学粒径。气溶胶质量浓度测量仪的测试范围0.001mg/m3~250g/m3,测量精度0.001mg/m3,满足吸入暴露试验对受试物高浓度自动检测的需求。研制的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吸入药效、药代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广州呼吸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苏州西山中科药物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华西海圻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药物研究院安评中心等国内多家药物安评GLP和研究院所使用。结论:研制的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吸入药效、药代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指标符合国际OECD,中国环保部新化学物质吸入毒性试验等标准对吸入设备的要求;已被多家实验室广泛使用。(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5)
赵娜,王铁战,胡义亭,郭彩会,史英钦[6](2019)在《精细化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精细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化疗药物调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2018年1~12月化疗药物调配中出现的问题,其中2018年1~6月为常规管理,2018年7~12月为精细化管理。比较精细化管理前后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化疗药物调配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出门差错率、本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化疗药物调配不良事件发生率从实施前的1.33‰降到实施后的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8,P<0.01);出门差错率由实施前的0.72‰降到0(t=0.022,P<0.05);本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0.62%升高到实施后的99.75%,提升了9.13%;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7.41%升高到实施后的98.89%,提升了11.48%;住院患者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0.63%升高到实施后的97.23%,提升了6.6%。结论精细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集中化疗药物调配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本科室医务人员和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调配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效果,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井静[7](2019)在《药物不良事件自动预警模型在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开发药物不良事件(AE)自动预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药物临床试验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对接,对相关的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制定出AE报警规则,从而建立AE自动预警模型。选取一种抗肿瘤新药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AE自动预警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同时和传统的人工AE填报方法进行比较,对比两种方法在人力成本和AE填报率上的不同。结果:传统方法共上报有效AE数76条,AE自动预警模型共上报AE数385条,其中有60条和传统方法上报的一致,剩余325条均是新增报警,其中有180条不具备临床意义,剩余145条具备临床意义。结论:在临床药物试验中采用AE自动预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以及AE漏报率。(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20期)
吴颖其,马宇辰,杨昭毅,童彤,沈爱宗[8](2019)在《妇科抗凝药物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合理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某叁甲医院(以下简称"某院")妇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同时探索一种妇产科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开展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患者中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诊断、手术情况、常见危险因素、用药前后辅助检查情况以及用药情况,并通过用药合理性评价表来评价抗凝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根据合理性评价标准对19例病例进行评价,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为药物选择不合理4例(21.05%)、用法用量不合理9例(47.37%)、监测指标不合理4例(21.05%)、用药疗程不合理13例(68.42%)、更换药物不合理5例(26.32%)。结论妇科抗凝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妇产科临床药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开展知识宣教、用药建议、医嘱审核、处方点评等方式提高抗凝药物在临床的合理使用,也可通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开展用药教育、定期随访等工作体现药师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南药学》期刊2019年10期)
汶柯,王瑾,柴栋,宫建,童永亮[9](2019)在《基于风险的C-QTc研究策略在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早期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中基于风险浓度-QTc(concentration-QTc,C-QTc)的研究策略。方法:参考ICH-E14全面QT研究(thorough QT study,TQT研究)指南和FDA"白皮书"指导原则,结合既往实际开展TQT研究及C-QTc研究经验,探讨应用C-QTc研究评估药物心脏安全性研究策略。结果:本文探讨了C-QTc研究代替TQT研究对候选药物进行心脏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并对C-QTc研究的适用范围、受试人群选择、样本量、剂量设计、组别设计、心电图数据采集、C-QTc模型建立及评价、结果判定及安全预案进行分析及阐述。结论:前期基于风险的充分设计考虑是成功开展以C-QTc模型评价新药心脏安全性的基础,对豁免开展TQT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陈璐璐[10](2019)在《应用胃功叁项评价功能性胃肠病应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胃功叁项评价功能性胃肠病应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12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依照患者就诊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试验组(n=56),对照组施以药物治疗,试验组施以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胃功能叁项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的汉密顿焦虑(HAMA)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SD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无差异(P> 0. 05);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HAMA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以胃功叁项检查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使得应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药物应用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PLATO和TREAT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建立Markov模型,计算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总出血风险、主要出血风险、次要出血风险及致命出血风险等,依据既往文献收集、计算各状态间的转移概率、各状态的成本及效用值,运用TreeAge Pro 2011软件计算不同方案的医疗费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并对模型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及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替格瑞洛组平均总成本是66 449.38元,获得7.34 QALYs;氯吡格雷组平均总成本是53 846.03元,获得6.68 QALYs。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的ICER为19 095.98元/QALYs,即每多获得1个QALYs,替格瑞洛组患者需多花19 095.98元,低于意愿支付阈值(64 644元)。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对ACS患者尤其是发生出血不良事件的ACS患者具有更小的经济负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应用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刘爱云,丁勇,李春.临床药师应用PDCA循环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9
[2].成彦,汤少梁,李歆,邹颖.应用Markov-MonteCarlo模型评价ACS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致出血不良事件的经济负担[J].中国药房.2019
[3].毕肖林,马世堂,狄留庆,陈志鹏,刘陶世.口服药物膜渗透性评价方法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中草药.2019
[4].曹成哲.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19
[5].赵银龙,温占波,郑劲林.吸入制剂药物临床前吸入药效、药代及安全性评价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C].2019全国呼吸毒理与卫生毒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6].赵娜,王铁战,胡义亭,郭彩会,史英钦.精细化管理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对化疗药物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9
[7].井静.药物不良事件自动预警模型在药物临床试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9
[8].吴颖其,马宇辰,杨昭毅,童彤,沈爱宗.妇科抗凝药物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合理性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应用[J].中南药学.2019
[9].汶柯,王瑾,柴栋,宫建,童永亮.基于风险的C-QTc研究策略在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9
[10].陈璐璐.应用胃功叁项评价功能性胃肠病应用药物联合心理治疗的效果[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