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曹亮[1]2008年在《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2003年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内,中国信用卡市场从蹒跚学步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拥有超过9000万张发卡量的活跃市场,并逐渐呈现出“井喷”式的高速增长。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使得信用卡成为各行竞争的热点,但信用卡本身经营风险的特质以及发卡量迅猛增长带来的过度营销,都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提出了挑战,这就使得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正成为国内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信用卡风险就成为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信用卡业务风险分类入手,分析了信用卡风险的特征以及相关理论,揭示了风险管理应遵循的理念与其目的意义。随后本文详细分析了国内信用卡市场目前风险管理现状,认为目前国内发卡行内部主要存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风险内控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理念落后、风险管理技术与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而在外部环境上国内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也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接着本文又对比了美国与我国台湾地区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构建发卡机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体系模式,主要分为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与外部风险管理环境,前者又包含了内部风险管理环境、风险管理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技术叁要素。最后本文对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不足之处从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内部流程以及管理技术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杨帆[2]2004年在《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卡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一种较新的金融产品。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银行卡的高收益伴随着巨大的风险,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全球金融界共同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最主要瓶颈。因此,从这一点来讲,本文的选题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立足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以及信用风险现实的基础上,运用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借鉴先进国家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对于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的表现、根源及其危害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信用文化的缺失、信用立法的不足、个人征信体系的缺位以及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的根本原因。针对上述因素,为了促进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健康发展,作者研究并提出了我国银行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银行卡业务的全程风险管理,即事前的风险资产管理、事中的内部控制以及欺诈管理和事后的催收管理,同时还必须要建立起个人征信体系以及信用评价体系。在这一管理体系下,结合目前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实际情况,首先要树立起社会的信用意识,其次要加强信用立法,还要建立起信用数据库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风险转移和补偿机制,这些都是解决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的重要举措。

文永明[3]2004年在《银行卡产业发展理论与中国战略》文中提出银行卡是传统金融业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发达国家银行卡的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银行卡产业(Bankcard Industry)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而我国银行卡的发展还处在成长阶段,逐渐显露出新兴的朝阳产业,并呈现蓬勃生机。本文着眼于银行卡产业整体情况的研究,对银行卡产业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市场应用分析和中国银行卡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中运用了货币进化论、消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银行卡产业领域的主要经济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分析银行卡产生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阐述银行卡发展的信用消费的理论基础及社会基础,论述银行卡产业价值链及结构,并结合中外银行卡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市场分析和应用研究,得出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中国银行卡发展战略。全文共十章,除第一章导论和第十章结论与展望外,分为理论分析、市场研究和中国战略研究叁个部分。 理论分析,从第二至第四章。分析银行卡产生的根本原因:银行卡是货币发展史上的第叁次变革,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银行卡因其零售金融业务的典型特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经济发展及消费需求推动银行卡发展,银行卡扩大消费需求,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并对国家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描述了银行卡产业利益动机及效益来源,论证了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的有效组合,将大大加速银行卡产业快速发展。 市场研究,从第五至第七章。通过国际银行卡市场分析,阐述国际银行卡具有产业规模化、产业集中化和受理渠道多样化等特征。指出银行卡存在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运行操作风险,必须高度关注和防范银行卡风险。论述了国际银行卡专业化、市场化、公司化发展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并对中外银行卡产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银行卡产业存在内部机制制约和外部环境制约等因素。 战略研究,从第八至第九章。阐述中国银行卡产业运营模式创新,对银行卡市场运营模式从建立多元化经营模式、市场化的分配机制、公司化经营、国际间同业合作、政府支持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讨。阐述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护民族金融体系的独立性及安全性、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等。提出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银行卡产业体系和国

张勇菊[4]2006年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银行卡作为一种盈利产品,已经成为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传统业务获利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中间业务被看作是许多国外银行开拓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近几年来,国际上信用卡业务风险事件接连发生。2003年11月,韩国发生信用卡危机致使众多银行宣告该业务破产。2005年6月,美国发生了信用卡客户资料泄密事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每年也遭受重大损失。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国内外银行竞争的加剧,如何充分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风险控制技术,以保障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金融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因此,通过剖析信用卡业务风险成因,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并挖掘出高效的风险控制技术,对于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基本理论作了概述,根据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种类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形成的宏观和微观原因。其次,分别借鉴了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关于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并汲取了韩国导致信用卡危机的教训。最后,从银行和客户两个角度探讨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框架和方法:(1)从银行角度,在宏观层面上,应用资本充足标准和开展外包业务对风险进行覆盖、分散;在微观层面上,通过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对具体业务流程中的操作风险进行控制;(2)从客户角度,本文主要应用了Fisher线性判别法的理论思想,将多维空间上的客户信息样本,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演算和定义,投影到一维空间进行比较,建立了基于Fisher判别式的、高效的、可操作的信用卡客户信用风险评分规则,并根据信用评分在信用卡风险控制流程各个阶段的作用,探索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徐玉梅[5]200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银行卡作为一种盈利产品,已经成为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传统业务获利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中间业务被看作是许多国外银行开拓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近几年来,国际上信用卡业务风险事件接连发生。2003年11月,韩国发生信用卡危机致使众多银行宣告该业务破产。2005年6月,美国发生了信用卡客户资料泄密事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每年也遭受重大损失。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以及国内外银行竞争的加剧,如何充分有效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风险控制技术,以保障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健康稳定的发展,成为金融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因此,通过剖析信用卡业务风险成因,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并挖掘出高效的风险控制技术,对于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四个部分对信用卡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第一章是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一个总结,简要介绍了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并对2007年上半年信用卡的发卡市场做出了一个简明的分析,最后简述了防范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重要意义。第二章则是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总体分析,根据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种类及特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并简要介绍了银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途径。第叁章是对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在这一章中阐述了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对美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的借鉴,包括西方的信用评分技术,美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和着名的FICO信用评分,并对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先进风险管理模式的借鉴以及构建个人信用评分制度等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管理做出了一些建议。其中,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

吴洪涛[6]2003年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一文,并不是普及信用卡知识的大众读物,也不是信用卡经营管理业务的教科书,而是着眼于信用卡产业的整体情况的考察,从宏观、中观的角度,对发生在信用卡业务领域的主要经济现象进行解释,说明信用卡业务的生存发展之道,正是验证了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的名言“经济学是解释经济现象的科学”。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的“信用卡”是指国际惯例意义上的信用卡(credit card),即具有循环信贷、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功能设计和“先消费,后还款”、无须担保人和保证金、可按最低还款额分期还款等特点的个人信用和支付工具。在我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这种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被称为“贷记卡”,其与准贷记卡合称为“信用卡”,“信用卡”又与借记卡同属银行卡的两大门类。事实上,准贷记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它只是在借记卡的基础上增加了些许透支功能,其经营理念、运作规则、功能特征都与国际通用的信用卡不可同日而语。我国权威法律文件对信用卡概念和归类上的错误,正可以充分说明国内对真正信用卡业务认识的不足,以此为对象的理论研究则更为贫乏。 但在实践中,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信用卡业务市场迅速崛起,呈现风生水起之势,昨日还不被人了解、不知为何物的信用卡,一夜之间成为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发展的产业,成为中外商业银行争先恐后、纷纷抢食的“大蛋糕”。 为什么信用卡业务在国外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什么?信用卡业务较其他的银行传统业务,其经营管理的独特理念是什么,如何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去解释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国外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应该如何进一步促进和提高?这些问题都是实践给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课题,也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出发点。 基于以上的考虑,本文的研究共有十一章,总体上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信用卡业务的概述,包括信用卡业务的最初起源和快速发展历程;在特征分析中重点分析了信用卡业务中银行、持卡人、商户的叁方“共赢”对产藉要模式,信用卡与借记卡、预付卡的本质区别,信用卡业务作为零售金融业务所具有的特征,以及信用卡业务与其他类型的消费信贷业务的共同及不同点,该部分同时分析了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型,并用案例加以说明;进入新世纪以后,国外信用卡业务呈现出电子化、个性化、国际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是从宏观的角度,对信用卡业务的产生和存在进行经济学上的分析,卞要从叁个方面展开:信用消费理论、信贷理论和货币进化理论。 凯恩斯在研究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时候,发现了消费的重要作用,发明了“有效需求不足”的概念,对传统“以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之后,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认为借贷和储蓄在消费过程中存在递代关系,也就是说,信用消费和节约消费存在递代关系,以保持一生消费流的平滑。针对人们对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理论的质疑,作者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信用消费现象,即:金融中介具有的风险跨期平滑的功能,可以帮助家庭实现均匀消费水平和帕累托改进。 信用卡业务主要是消费信贷业务,是信用贷款业务。早期的银行信贷理论主要有真实票据论、可转换性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等。对于当今银行信贷实践中普遍采用的抵押担保方式,信息经济学给予了解释:由于信贷业务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而抵押担保的作用就是提供信号传递功能,将不同借款人的风险状况的信息显现出来。显然,信用卡贷款与其他银行信贷业务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它不需要抵押担保,是信用贷款。作者演绎了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信用卡贷款之所以成为成功的贷款模式,是因为在该贷款模式下,信息是充分和完备的,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信用卡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新的货币形态。货币在进化到信用卡形态之前,己经经历了黄金、纸币等阶段,其未来形态应是网络货币。作为货币形态的又一次异化,相比较而言,信用卡货币具有明显的特征和优势,有理由取代其他货.币形态、得到广泛流通。信用卡货币的流通,对中央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减少了铸币税收入:二是影响了基础货币量、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等,从而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操作变得复杂、困难;叁是对货币体系的安全性监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叁部分是从信用卡业务的整体情况出发,进行行业性的分析、发展规律的珍产藉要分析,主要分成四个方面: 一是环境分析,研究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与其外部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关系。通过对国外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成因综述,作者提出了能够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基木环境要素,如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健全等。对政府来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具有许多正面的意义,因此,各国政府都采取了促进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政策,或完善法规、规范运作,或积极引导、促进发展,或对民族产业采取保?

陈峻峰[7]2007年在《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与管理》文中认为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产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的盈利来源,能刺激需求,提高社会消费水平,信用卡业务快速健康发展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信用卡的风险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阻碍了银行业务的发展。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要快速健康的发展,首先就要解决信用卡的风险问题。本文从促进信用卡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有关信用卡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等研究等方法,对如何改进和完善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分析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介绍我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情况及业务情况;第叁部分从管理风险、制度风险、信用风险方面分析我国信用卡业务存在的风险及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并探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手段。这部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主要从银行对风险控制的角度加以探讨、延伸,分叁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建立健全银行内部信用卡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完善信用卡风险管理系统,采取多种风险管理手段控制信用卡风险:叁是发卡银行应加强与中国银联,金融监管部门以及政法,公安等相关机构应通力合作,建立广泛的联动机制;第五部分,以招行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和管理为例,对第四部分阐述的对策建议进行了对应的分析。

王娜娜[8]2012年在《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及其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险管理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信用卡业务整体盈利水平的高低。信用卡业务是以信用卡为载体经营货币的业务,具有信贷功能和支付功能,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与传统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相比,信用卡业务具有盈利能力高、授信形式灵活等特点。信用卡业务起源于零售商发行的购物凭证,经历了商业信用卡时代,和银行信用卡主导的商业信用卡与银行信用卡共同发展时代,其盈利模式包括以利息收入为主要收益的经营型盈利模式,和以商户回佣为主要收益的服务型盈利模式,服务型盈利模式是经营型盈利模式的特例,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大多数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采用的是经营型盈利模式运作。信用卡业务是无实物抵押的信贷业务,风险较大,因此风险管理在信用卡业务经营过程中至关重要。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风险管理有所区别,不仅具备传统风险管理保障业务安全正常经营的功能,还具备提高信用卡业务盈利能力的功能。目前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实现和提高盈利能力的重要途径,保障业务安全正常经营的功能正是实现和提高盈利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要以利润最大化原理为理论基础,以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为资金安全保障,以价格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管理目标的实现手段,以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理论为发展指导,设立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实现风险管理最终目的。要达到在风险和盈利均衡处经营的风险管理目的,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就要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从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承担风险等多角度,实现对不同类型风险及其损失的处理和安排,以达到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要求和业务运行的需求,决定了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化特征。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阶段性成果,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现条件以保障其国际化发展顺利进行。国际化不仅将成为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能够推动各国之间某些经济金融壁垒的消除,并逐步实现直接发卡到国外和境外地区。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面临的风险属于信用卡业务的一般风险,其应对措施也与信用卡业务一般风险的应对措施一致。由于业务国际化涉及国内外和境内外业务交流,因此会产生一些具有国际化特征的风险现象。国际化特征的风险现象的风险管理也同属于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范畴,因此同样需要按照信用卡风险管理理念和目的进行管理。本文采取总分总的篇章结构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服务于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一章和第六章为总述,第二章至第五章为分述。以下是各章的成文思想。第一章引言总起全文。着重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从总体上阐述了论文选题原因、国内外研究的成果和进度,以及论文研究的侧重点、章节设置和使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力图通过本章的研究对论文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和了解。第二章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是将利润最大化作为风险管理最终目标,并在实现最终目标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形成若干子目标,最终目标和子目标实现的一般化和规范化形成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研究方式,立足于明确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从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入手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因此,本章从风险的概念入手,研究风险的特点类型和定量预测,再从风险的基本内容引入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定义、特征和种类,实现从风险的共性到特性的研究。在对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基础内容进行分析后,着手研究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分析了一般风险管理的内容后,将商业银行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比照分析研究,得出作为建立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基础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内容。在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一节,围绕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分析研究风险管理理论,其本质是在保障业务正常安全运行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盈利。利润最大化原理、价格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反映和实现了风险管理的本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保障了业务正常安全运行,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理论确保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和走向国际。第叁章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本章在运用大量数据和图表阐述比较信用卡业务的概念、运作流程、盈利来源和盈利模式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结合对盈利来源的剖析和盈利模式的比较,针对性的研究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信用卡业务面向国际市场发展的国际化现状,探寻适合目前国际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力图揭示信用卡业务高盈利的规律,为我国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根据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得出以利息收入为主要收益来源的经营型盈利模式,是信用卡业务经营机构的最优选择。根据我国境内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的多角度分析,得出我国境内信用卡产业发展环境虽然日趋成熟,但还存在不少可以完善的空间,信用卡业务损失率虽然较低,但风险管理措施并没有起到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风险管理理念亟待更新和与国际接轨等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化。本章从信用卡业务的国际化特征入手,分析业务国际化的必然性、可行性和实现条件,目的是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国际化部分是否属于一般信用卡业务,是否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业务国际化是否与通过管理业务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风险管理理念一致,以及信用卡业务国际化是否可以实现。在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中必然要面临国外和境外国家与地区的政策法规、监管条约、国际惯例、经济金融危机等一系列与国内不同的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和情况及其变化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此外,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的政策、策略、业务运行流程等都属于风险管理范畴。风险管理与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密不可分。因此,从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在风险管理策略中的特殊地位、风险管理要满足业务国际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信用卡业务的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风险的区别、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发展适用于风险管理理念并使风险管理更加复杂等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信用卡业务国际化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本章的作用在于明确了信用卡业务的特征就是国际化,这是由业务的日常运行和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决定的,并分析得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业务国际化不可分割。此外,指出信用卡业务在风险管理理念的支配下,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加宽,同时风险管理也要应对国际竞争中产生的风险。第五章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风险及应对措施。前文多次提到对信用卡业务经营及其风险管理的要求有降低损失、扩大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提高盈利能力、在风险与盈利均衡点上经营业务,这些在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中自觉或自发形成的对业务运作及其风险管理的要求,逐步形成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目的,根据该目的采取的措施是本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章研究了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目的和风险管理措施,阐述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寻求盈利和风险的均衡点、并确保信用卡业务在均衡点上经营的观点,实现风险管理目的的方法是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及其阶段性目标、制定风险管理框架、制定风险管理政策、风险应对处理措施等四个步骤,其中风险应对处理措施分为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降低和风险承受等六类措施分别进行研究。风险回避措施包括运用业务运作政策排除风险因素和研发新科技产品;风险转移措施包括保险和业务外包;风险分散措施主要包括资产证券化;风险对冲措施包括汇率期权、掉期交易等;风险降低措施包括运用信用评分技术、查询信用信息、拍卖不良贷款;风险承受措施包括提取呆帐准备金和呆账核销以及承担发展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损失。在风险应对处理措施中资产证券化措施主要针对未导致损失的风险,拍卖不良贷款主要针对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提取呆帐准备金和呆账核销主要针对已基本确定为损失的风险,信用评分技术、查询信用信息、汇率期权、保险、业务外包主要针对潜在的风险因素,以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研发新科技产品和承担发展业务过程中的风险损失是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需要和风险偏好经营的体现。此外,国际化是信用卡业务经营的特征和发展方向,不仅扩大了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市场、引进了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也存在信用卡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的制约因素以及各类可能引起损失的风险因素。因此,本章还从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特征方面分析了国际化发展的主要风险、国际先进的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经验以及国际化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在分析过程中将国际化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与信用卡业务一般风险及其应对处理措施进行比较,从国际化风险的现象入手分析涉及的风险类别,并得出应对措施,同时将国际化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归类于信用卡业务一般业务风险及其应对处理措施之中。第六章结论与建议是总结全文,指出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展望信用卡业务国际化的前景,并得出了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对策和建议。

胡静[9]2010年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刻变革和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金融系统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创新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我国金融业的一大新课题,是银行系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一项战略性任务。中国加入WTO组织,外资金融机构大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并以强大的优势涉足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经营,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创新机制建设进行类比,找出了我国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采用详实的数据、图表,运用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及金融工程学原理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分别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收费定价机制、风险内部防范及外部监管等主要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究。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深入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结构特征、需求状况及市场行为;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与创新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对描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动因的"TRICK"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特点,在"TRICK"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6+1+1”动力机制模型。(2)从金融界和消费者对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产生的认识误区入手,论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定价机制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商业银行中伺业务定价机制的内涵及有关中间业务收费与定价权限的相关争议;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价格的决定机制分别从中间业务产品价格的内涵、定价的特征、定价的基本原则、定价的基本程序、定价的目标、定价的影响因素、定价的策略等方面展开了较全面的研究;提出了两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综合定价模型。(3)分别从中间业务风险的理论界定、风险类别、风险的特殊性等方面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风险进行了基本的理论分析;归纳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及风险识别的流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评估体系中几种运用广泛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及评价;运用VaR模型对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的中间业务产品市场风险进行了案例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内部防范的必要性及防范原则,构建了风险控制的简易模型。(4)通过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巨额亏损事件和世界主要银行因监管不力而造成倒闭及巨额亏损的例证,论证了应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加强外部监管的意义;通过对国外银行业监管模式及具体措施的分析,预测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监管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睿[10]2009年在《信用卡犯罪研究》文中认为信用卡不仅是一种存在于银行和个人之间的信用凭证,也是银行为顾客提供更为简便、安全、迅速服务的一种现代化货币形式。它的出现使人们的经济往来更加简洁快速,它在保证经济发展高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又为交易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屏障。虽然信用卡在高科技含量上远远甚于其他传统的支付工具。但由于它自身的技术、管理的缺陷,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近年来关于信用卡的犯罪呈现上升趋势、犯罪手法也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都在为打击此类犯罪而努力进行着司法探索。尽管信用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由于经济成长较快,涉及信用卡的犯罪日益猖獗,社会危害性极大,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损失,也严重破坏了我国的金融秩序。1997年《刑法》将信用卡诈骗罪以第196条的形式确立下来,可以说是中国立法对控制信用卡犯罪的最重要的尝试,《刑法修正案(五)》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信用卡犯罪的立法。相对于其他国家的立法例,中国大陆刑法对信用卡犯罪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在立法技术上比较领先。尽管如此,刑法学界对信用卡犯罪某些问题的研究还未能深挖细掘,新的信用卡犯罪手段、犯罪形式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困扰司法实务部门的一些疑难问题远未能解决,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对信用卡犯罪的深入研究。本文对信用卡及信用卡犯罪的发展历程、信用卡犯罪的成立要件、行为方式、发展趋势和司法实务等基本问题进行了一体化的研究,在分析信用卡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信用卡的刑法内涵、信用卡犯罪的罪质、主体及主观要件;对信用卡犯罪的几种主要的行为方式和疑难争议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了信用卡犯罪的新趋向;论证分析了司法实务中信用卡犯罪法律适用的实体及程序问题,并提出一己之见;最后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进行了反思和前瞻。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在刑法立法上分属不同的章节、因侵害的社会关系不同而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而从信用卡犯罪中信息——成卡——流转——使用这一过程来看,它们同属于信用卡犯罪链。当前,信用卡犯罪呈现出集团化、专业化、分工化和跨国化的发展特征,信用卡犯罪的立法进程也体现了从财产利益保护到信用工具制度保护再到卡身份信息保护的过程,信用卡犯罪的刑法规制,在表现形式上实现了从结果规制向行为链规制的转变,这一转变顺应信用卡发展的安全性要求,也是经济刑法学研究的科学之路。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对整个信用卡犯罪链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开篇对信用卡的发展和起源作了必要的考察,介绍了信用卡的分类和功能。对国际及我国有关信用卡犯罪的立法史源进行了系统梳理,明晰了信用卡犯罪的历史演进。通过对国外立法与我国信用卡犯罪的立法比较,从中借鉴某些对我们有启发的经验。犯罪的成立要件,是要为犯罪的认定提供一种法律模型,信用卡犯罪的成立要件就是要为信用卡犯罪的认定提供一种法律模型。本文按照犯罪对象、犯罪客体、犯罪主体和主观方面来解释信用卡犯罪的成立要件。金融领域与刑法领域对信用卡的内涵有不同的界定。在现行法律环境下,在刑法领域信用卡应当涵盖借记卡、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但从信用卡犯罪性法规之发展的角度来说,应引进“银行卡”概念,并根据其不同的犯罪特征重新构建银行卡犯罪。罪质是犯罪行为的本质,信用卡犯罪的罪质以其罪名的不同而不同。信用卡诈骗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信用管理制度,次要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犯罪客体是信用管理制度。本文在分析犯罪主体问题时重点讨论了单位的主体法律地位,认为单位应当成为信用卡犯罪的主体,在具体的责任承担上应当区分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的不同责任,区别从轻对待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责任。在主观要素上,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同样有着区别,前者不以“非法占有目的”为要件,而后者虽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但从体系解释、目的解释等角度出发,均应作为构成犯罪的必要要素。在对信用卡犯罪的构成作总体概述后,本文在此后的叁个章节中重点对信用卡犯罪的几种行为方式作了详细地阐述。其中,第叁章着重对信用卡诈骗罪的几个难点争议问题进行了甄别,第四章将恶意透支这一原本归入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方式予以独立化,第五章结合《刑法修正案(五)》的修改,集中讨论了妨害信用卡管理的行为手段及司法适用。在信用卡诈骗罪若干疑难问题探析中,笔者以信用卡法律关系的研究为起点,分析了POS机消费和ATM机取款法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认为二者并没有本质的不同。POS机、ATM机都是根据人类设定的程序、部分或全部取代人类工作的电子代理人,行为对象的不同,不能成为犯罪区别认定的关键,两种行为方式在行为的手段、使用的犯罪工具、侵犯的社会关系上看都是一致的,因而应当以同样的罪名予以评价。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无论是在POS机上消费,抑或是在ATM机上取款转账,都属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范畴。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有与其前行为“盗”的危害性不大,而实现其犯罪目的的关键在于后行为“骗”,因而其本质是冒用他人信用卡,应将其评价为信用卡诈骗罪。2008年引发广泛争议的许霆案,是近年来信用卡犯罪社会影响最大的一起案件,这其中不仅涉及信用卡犯罪的一些基本问题,如ATM机的电子代理人问题、银行的错误与持卡人的非法占有等;还涉及到不当得利的判断、秘密窃取的表现形式、期待可能性与量刑的公允度等诸多民法、刑法以及法律基础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定的探讨,并期待这一案件为我国的法律发展和公众的法律意识培育起到积极的作用。关于恶意透支,笔者从信用卡所独具的透支功能出发,通过阐释该功能以过渡到恶意透支的内涵,将犯罪性的恶意透支行为凸现出来;接着在比较国内外立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特性;进而详细论述该罪的犯罪构成,从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对该罪进行了深入地解剖,以确定其内涵;同时在横向上分析该罪的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及犯罪形态、共同犯罪等学界争议的问题;最后站在理论与实践、立法与司法的角度,回顾前文,得出应设立滥用信用卡罪的结论,以契合目前中国恶意透支型信用卡犯罪的现状。妨害信用卡管理是《刑法修正案(五)》规定的一种新型的金融犯罪,它将本应作为信用卡诈骗罪预备处理的犯罪行为,单独规定为独立的实行行为,实现了结果犯立法向行为犯立法的转变。对于刑法第177条之确定的罪名,相关司法解释认为构成两罪,但笔者认为妨害信用卡管理是本条各犯罪行为的高度概括,无论第1款、第2款,甚至还包括刑法第177条伪造信用卡的行为,都是妨害信用卡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具体规定中的“明知”要素属于法律的注意规定。客观方面笔者着重对“持有”、“运输”、“数量较大”等内涵作出界定以及对伪造信用卡与变造信用卡行为进行了分析。该章还对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非罪、此罪彼罪和司法实践中认定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信用卡犯罪呈现出网络化、智能化、跨国化等新趋向。笔者主要选择了当前已经引发一定的社会危害、并且即将成为信用卡犯罪未来发展导向的一些犯罪手法和形式,提出了问题和应对。本文主要讨论了网络信用卡犯罪及刑事立法,身份信息犯罪的法律问题、信用卡非法套现及刑法规制、移动支付的安全问题等四个问题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信用卡犯罪研究的新思考。笔者在司法实务部门工作多年,深感理论探讨和实际运用过程之间,尚有一定的鸿沟需要磨合。因而在本文的最后,对信用卡犯罪刑事司法实务中,实体和程序法律适用时遭遇的困惑和障碍逐一论述,以期为信用卡犯罪的司法实务明晰界限、找寻出路。因为法律终究是实践的,这也是法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国内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D]. 曹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2]. 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 杨帆. 天津大学. 2004

[3]. 银行卡产业发展理论与中国战略[D]. 文永明. 中南大学. 2004

[4].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 张勇菊. 中国海洋大学. 2006

[5].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徐玉梅.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6].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D]. 吴洪涛.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7]. 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与管理[D]. 陈峻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8]. 信用卡业务国际化及其风险管理研究[D]. 王娜娜. 武汉大学. 2012

[9].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D]. 胡静.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10]. 信用卡犯罪研究[D]. 李睿. 华东政法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我国银行卡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