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锚固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锚固,预应力,体系,桥墩,性能,拉拔,垫板。
锚固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1](2019)在《斜拉桥锚固区环向预应力体系整体吊装施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徐盐铁路工程跨新洋港(72+96+312+96+72)m连续钢桁梁斜拉桥主塔锚固区环向预应力体系施工为例,提出环向预应力体系异位组拼安装、整体吊装施工工艺,通过工序交叉实现快速施工,总结出成套可操作的斜拉桥锚固区环向预应力体系施工工艺,施工工期明显缩短,可为类似结构锚固区环向预应力体系施工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22期)
于春宏,孟召虎,鲁剑蓉,魏万龙,蔺志军[2](2019)在《深基坑锚索锚固体系代替钢支撑可行性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中心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交通疏解压力大,工期紧张且与相邻的深基坑距离较近的深基坑施工难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经过理论计算,采用锚索锚固体系代替钢支撑进行基坑设计方案优化,解决现场采用钢支撑施工困难且工期较长的难题,确保基坑安全,对类似的工程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孙发军[3](2019)在《超低温预应力锚固体系锚下构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天然气市场发展的日渐突出,我国大量建设天然气存储罐,为了节省空间需将温度降低到-165℃以下对天然气进行液化储存。因此,研究耐低温、可靠性高、经济性能优良的预应力锚固体系锚下构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应用于天然气存储罐建设上的超低温预应力锚固体系锚下构件中的锚垫板进行了优化和验证,以减小材料用量,降低成本,研究出超低温条件下满足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的塔型。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利用液氮控制试验温度为-196℃,并对浸泡在液氮中的锚板、夹片及部分长度的钢绞线进行超低温静载试验,研究组件的基本性能并对进行机理分析。经试验研究,得出预应力组件的延伸率为2.3%、锚固系数为0.96、承受的最大荷载为5380.4kN。(2)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方塔型锚垫板和圆塔型锚垫板进行数值模拟。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圆塔型锚垫板比方塔型锚垫板受力更均匀。(3)综合考虑超低温环境下,材料的质量、成本及力学性能,选用圆塔型锚垫板并对其进行常温下荷载传递试验,研究循环加载时,构件承受的最大荷载、主裂缝宽度及材料应变并进行机理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循环加载时,圆塔型锚垫板受力均匀,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为7052kN;构件表面的裂缝对称分布且最大裂缝宽度为0.08mm;混凝土发生塑性变形,随着循环荷载次数的增加,塑性变形增量先减小后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广西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6)
苏强,吴东明[4](2019)在《桥墩拼装工法用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桥墩预制拼装工法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分析桥墩预制拼装工法中各种常用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自锁功能的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主要从该预应力锚固体系的研究背景、结构设计、试验研究、施工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和应用表明该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锚固性能可靠、施工工艺简单、质量易保证、成本较低,能很好满足预制构件竖向拼装的需要,值得在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4期)
苏强,吴东明[5](2019)在《基于预制桥墩拼装工法的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对预制桥墩拼装工法应用越来越多,通过分析该工法中各种常用竖向预应力锚固体系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主要从该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的研究背景、结构设计、试验研究、施工工艺和工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锚固性能可靠、施工工艺简单、质量易保证、成本较低,能很好满足预制构件竖向拼装的需要,值得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冯博[6](2019)在《大吨位FRP拉索锚固体系及长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具有抗拉强度高、自重轻、抗疲劳、耐腐蚀等优异特性,作为拉索材料可以减轻桥梁跨度增大导致的钢拉索垂度效应明显、承载能力低的劣势和疲劳-腐蚀耦合作用对拉索服役寿命的影响。由于CFRP材料是各向异性,横向力学性能远低于纵向纤维方向,故传统钢拉索的锚固方法对CFRP拉索的锚固并不理想。迄今为止,许多学者对CFRP拉索锚固系统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同时满足短期和长期使用要求的锚固系统还很少,能够成功应用到工程上的更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对CFRP拉索锚固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尤其是对于多根大吨位的CFRP拉索。本文以大吨位CFRP拉索锚固问题为主线展开,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开发了一种分段变刚度粘结挤压型锚固系统。建立了3D精细化仿真模型,模拟了锚固系统荷载传递介质分段刚度、几何参数和界面参数变化对锚固区拉索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37根CFRP筋平行拉索锚固系统的数值分析和实验数据,建立了以荷载传递介质中最小抗压强度为优化控制目标的评估体系,并对承载力为500-2000吨级锚固系统设计参数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刚度梯度变化有助于明显减缓锚固区拉索径向和剪应力集中,并使其应力分布相对平缓。钢套筒内壁粗糙度降低和内锥度减小,有利于荷载传递介质整体楔进,从而增加拉索的锚固力。钢套筒长度和荷载传递介质加载端半径增加,有助于降低锚固区拉索径向和剪应力峰值。钢套筒壁厚的增加对锚固区拉索应力影响不大,但对于自身环向应力具有明显降低的作用。得到500,1000,1500,2000吨级锚固系统建议设计参数,通过拟合方程可以对500-2000吨级的锚固系统进行初步设计。(2)开展了CFRP拉索(37@4mm)锚固系统静力性能实验研究。介绍了拉索锚固系统的建造技术,测试了不同荷载传递介质轴向抗压强度,研究了筋材径向抗压强度随径向位移的关系。分析了拉索锚固系统的破坏模式,并对其锚固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了自由段拉索的荷载应变关系、锚固区拉索的应力和位移分布、荷载传递介质楔进和拉索径向应力的关系。验证了有限元仿真结果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分层浇筑技术有助于增强荷载传递介质的密实度。荷载传递介质的抗压强度是锚具设计控制因素,而不是CFRP拉索的横向抗压强度。CFRP拉索径向抗压强度与径向位移的关系为正相关。静载实验的破坏模式为纤维炸裂,锚固效率均值达到了97%。拉索同步受力性能良好,锚固区拉索的应力和位移分布平缓,拉索径向应力随荷载传递介质的楔进而逐渐增大。实验值与有限元仿真结果有较高的拟合度。(3)研究了拉索锚固系统的长期性能。首先以应力上限45%fu、200MPa应力幅和频率4Hz为荷载工况,对拉索锚固系统进行了抗疲劳性能实验验证。然后基于应力上限45%fu,频率2Hz,分别对高应力幅(500、700、900 MPa)的拉索锚固系统进行了实验探究,并进行了寿命预测。主要分析了拉索锚固系统的损伤演化模式,研究了疲劳荷载对拉索刚度和强度、锚固区拉索应力、荷载传递介质楔进、钢套筒轴向和环向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拉索锚固系统能够承受200万次荷载循环,并且拉索和锚固区不产生任何宏观裂缝。与初始性能相比,拉索刚度和强度保留率分别达到95%和96%,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能够满足桥梁在静力和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服役要求。锚具组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相对位移变化很小,荷载循环对锚固区拉索的剪应力影响较小。实验拟合方程表明该锚固系统在200MPa应力幅下疲劳寿命可以达到1.26亿次,满足200万次疲劳荷载循环只需要设计应力幅小于473MPa。(4)基于设计的大跨斜拉桥,对不同安全系数下考虑垂度效应的CFRP、BFRP和钢拉索的疲劳寿命进行了评估。首先,通过对车辆特性统计分析,研究了拉索在设计服役期内的疲劳循环周期。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了桥梁受力最不利拉索及其应力幅。然后建立了等效转换的联合算法,对基于设计应力和服役期的拉索进行疲劳寿命评估。最后提供了满足100,200,300年设计寿命,CFRP、BFRP和钢索的建议设计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拉索在100年内可承受约1.14×109次荷载循环。在中跨位置C130是受力最不利的拉索。该拉索的等效应力幅几乎是实际应力幅值的12倍。安全系数与疲劳寿命的关系可用抛物线方程表征。CFRP拉索疲劳寿命随着安全系数的增加趋势远高于BFRP和钢拉索。当安全系数为2.55时,CFRP和BFRP拉索的疲劳寿命几乎是钢拉索的3倍和1.4倍。针对100年疲劳设计寿命,建议CFRP,BFRP和钢拉索的安全系数分别为2.55,3.27和3.64。CFRP拉索采用安全系数为3.54时,可以满足300年的疲劳使用寿命,在大跨度斜拉桥上优势明显。(5)初步设计了主跨为2056米的大跨度斜拉桥并建立了仿真模型,在合理成桥状态下布置车道荷载,并对拉索、主梁、主塔的内力和位移进行了分析。针对斜拉桥上全部CFRP拉索进行了安装参数计算。采用悬链线理论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斜拉索进行了模拟分析。以最长拉索为例,对CFRP和钢拉索的安装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参数为主塔和主梁上的锚具修正角、拉索两端的索力差值、拉索受荷索长和垂度。结果表明主塔锚固点与主梁锚固点的差值,采用CFRP拉索是钢拉索的1/6。锚具修正角与拉索长度为正相关,并且CFRP拉索锚具修正角仅为钢拉索的1/4,更利于拉索安装。CFRP拉索应用于大跨斜拉桥在施工安装方面具有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9-03-01)
李更杰[7](2019)在《双排桩复合锚固支护体系的数理模拟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有限元数理模拟分析的方式,对双排桩复合锚固支护体系的功效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数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双排桩复合支护体系相对更应力均衡,此结构的最大位移通常于桩顶以下20 cm~40 cm区间发生,弯矩最大值无论正值还是负值在前排桩始终比较接近。但在后排桩这里,悬臂构件受力特征显着,存在较大受力差异,并且最大位移多在桩顶处发生;双排桩复合锚固支护中,在冠梁设置锚点,其约束效果相对更好,锚点在冠梁设置,其抗拉拔功效更能得到发挥,对形变约束要更为有效。双排桩复合支护体系中以增加多排锚杆来约束形变的作用效果并不理想,双排桩复合支护体系的形变约束,重点应在第一排锚杆,冠梁处设置锚点约束效果明显。以期为同类工程技术应用提供研究和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陕西水利》期刊2019年02期)
宋义敏,邓琳琳,吕祥锋,赵泽鑫,吴佳宁[8](2018)在《锚杆拉拔过程中锚固体系传力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锚杆拉拔过程中锚固体系传力规律的实验研究。通过设计锚杆拉拔实验模型,并以应变片和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作为实验测试手段,分析锚杆拉拔过程中锚杆传力、锚固体系变形场演化、锚固剂与围岩界面变形演化、锚固剂与围岩位移及锚固剂与围岩相对位移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锚杆竖向应变随与锚固端部距离增加而减小,相邻两测点轴力差值演化特征与锚杆锚固剂界面的摩擦类型相关;2)锚固体系变形场演化特征为:在锚杆拉拔过程中,锚固体系变形主要集中于锚固剂与围岩界面处,随着拉拔力增加变形集中区域从锚固端部沿锚固方向向深部扩展;3)锚固剂与围岩界面变形演化特征为:初始拉拔阶段,界面变形沿锚固方向呈单调递减趋势,随拉拔力增加,界面变形沿锚固方向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变形最大值固定于近锚固端部的某一锚固深度;4)锚固剂与围岩位移演化具有一致性特征,总体经历了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及扩展阶段、变形回弹阶段,锚固剂与围岩的相对位移演化速率与锚固剂和围岩的变形阶段相关。(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华清[9](2018)在《浅谈钢绞线低回缩量锚固体系施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箱梁纵向、横向和竖向空间预应力体系结构,锚固预应力体系结构及其它各种较短预应力筋结构中,已经越来越多的采用DL低回缩量锚具固体系施工工艺。本文结合竖向预应力结构施工经验,应用的低回缩量锚具,其锚固结构稳定系数高,锚固性能效果超越一般锚具,施工过程张拉工艺简约而不简单。(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8年18期)
陈钰烨[10](2018)在《美国加州后张钢绞线锚固体系系统性能试验要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美国加州后张钢绞线锚固体系系统性能试验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并与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T 14370-201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和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329-2010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在预应力锚固体系标准方面有所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锚固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城市中心深基坑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交通疏解压力大,工期紧张且与相邻的深基坑距离较近的深基坑施工难点进行分析与研究,经过理论计算,采用锚索锚固体系代替钢支撑进行基坑设计方案优化,解决现场采用钢支撑施工困难且工期较长的难题,确保基坑安全,对类似的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锚固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王军.斜拉桥锚固区环向预应力体系整体吊装施工工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
[2].于春宏,孟召虎,鲁剑蓉,魏万龙,蔺志军.深基坑锚索锚固体系代替钢支撑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施工技术.2019
[3].孙发军.超低温预应力锚固体系锚下构件优化设计[D].广西科技大学.2019
[4].苏强,吴东明.桥墩拼装工法用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的开发与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5].苏强,吴东明.基于预制桥墩拼装工法的新型预应力锚固体系开发与应用[J].市政技术.2019
[6].冯博.大吨位FRP拉索锚固体系及长期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9
[7].李更杰.双排桩复合锚固支护体系的数理模拟分析研究[J].陕西水利.2019
[8].宋义敏,邓琳琳,吕祥锋,赵泽鑫,吴佳宁.锚杆拉拔过程中锚固体系传力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
[9].徐华清.浅谈钢绞线低回缩量锚固体系施工[J].中国标准化.2018
[10].陈钰烨.美国加州后张钢绞线锚固体系系统性能试验要求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