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1、前言

虽然在近些年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历史上却一直未被重视,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基于追求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旧的街道”则面临被拆除和遗弃的尴尬境地。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街道的位置往往靠近市中心商业区(CBD),因此改造的实际费用远高于拆除重建这些地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没有正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潜在价值,它的品质被我们忽视了。

2、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方法(Method)

历史街区的改造和保护,包含着一个矛盾体:改造是对持有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或多或少会对原有环境造成影响,而保护是力求保持原有风貌,尽力去克制改变。因此在改造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谨慎和妥善的态度去控制这种变化进程,在促进街区繁荣的同时保护街区的地方性特征。正如林奇所言:“为了现在及未来的需要二对历史遗迹的变化进行管理并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胜过对神圣过去的一种僵化的尊敬。”

2.1挖掘和发扬街区历史文化

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归根到底是对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文脉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通过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和自然环境风貌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逐渐形成的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文明特质。例如表现出老上海街坊邻里之间亲密关系的弄堂文化、再现老北京居民平日生活韵味的胡同和四合院文化、展现四川人休闲、娱乐和社交的茶馆文化和巷子文化等。这种文明特质的传承,主要是依靠街区历史建筑的表达和街区空间的展示,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生活型展示。

2.2丰富和完善街区功能活动

为了使功能日益落后的历史街区在日益变化的城市发展中重新焕发活力,需要提高街区的地区竞争力。首先是通过街区内部环境的构建,增加其硬件吸引,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振兴街区内部使用功能,增加功能的有效性。史蒂文在《历史街区的复兴》中指出,这些努力包括突出街区的历史性、改变建筑现有的功能为旅游或居住活动服务,或改善街区的文化氛围等。同时,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也需要注入新的功能来适应现代社会的消费习惯和拉动内需。常见的做法是以房产开发为主的引入购物、娱乐、休闲、住宿等消费产业,根据前期的消费调查,来合理布功能配比,目前,国内历史街区的功能开发也有趋同的趋势,改变这种趋同感的方法是增强街区地域性和文化性的打造,例如新天地的店面建筑风格是以弄堂建筑为主,而城隍庙则以庙会文化为主,建筑与店面风格应突出与庙会相关的文化体现。

2.3修复和改善街区空间环境

有了前期的历史文化挖掘,与后期的功能组织安排,最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落实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街道和环境当中,历史文化的传承因此通过这些物质载体来得到体现。

3、亳州北关历史街区的背景

亳州城自“楚平王筑城”始,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自商代成汤地“亳”,约在西周时即已建成。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明清鼎盛时期,城内会馆密布,商店星罗棋布,成为苏、鲁、豫、皖四省的物资集散地,有“小南京”之称。城内商品多集中经营,形成一物一市、一品一巷的格局。北关在毫州城外四关中最大,北关历史文化街区目前仍保存着比较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较为完整的成片整体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图1)。

图1北关街区现状平面

依据《北关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将北关历史街区划分为“一区一带六街一片四点”,“一区”指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一带”指涡河自然与文化风光带;“六街”指白布大街——帽铺街传统商业街,南京巷——洪济桥传统商业街,里仁街——爬子巷、打铜巷传统风貌街,纯化街——老砖街传统居住街巷,羊市街——兴隆巷传统居住街巷;“一片”指以花戏楼为中心,东到羊市街以东,西到明清街,南到小花子街以南,北到咸宁街的传统风貌地块;“四点”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戏楼、南京巷钱庄、古淝公所和福建会馆。

4、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

4.1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保护原则

以北关历史街区为整体的面,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措施,形成有效的综合管理机制,指导整个北关的建设,以涡河自然与文化风光带和“六街”为主线,将全区的传统建筑保护串联起来,同时保护好尚存或已消失的古迹或遗迹,以“四点”为点,传承其风貌与特色,对街区的其他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以达到整个街区风貌基本一致,从而使北关的古朴形态得到保护与展示。

4.2保持北关街区的传统风貌为主的原则

历史街区传统风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真实体现,应予以保持,才能更好地展示其内涵和价值。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①水域格局保护:积极进行涡河整治,改善涡河水质。②街巷格局的保护:现状主要街道成方格网状,街巷普遍较窄。街区改造时继续保留明清街道格局,保护街巷原有的尺寸和比例关系,街巷宽度与两侧建筑高度不得轻易改变。保持历史地段的宜人尺度,传统的街道机理和空间层次。提升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生活情感价值和旅游价值,既能保持历史街区风貌,又能使街区历史文脉得以延续。③建筑风貌的保护:街区内民居风格为南北交融,古朴典雅,端庄大方,色彩沉稳,大多采用坡屋顶形式,采用传统的黑瓦,墙面采用青砖色调,沿街建筑门窗采用黑色调。

4.3建筑分级保护与重点更新相结合

北关历史街区现存建筑外立面形式比较杂乱,建筑质量不高,需要整治的建筑很多,对这样的街区和历史建筑现状,充分考虑现状和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对建筑风貌、建筑质量、建造年代、建筑层数与屋顶形式的分析、评价,将历史街区各类建筑分为修缮、维修、改善、整修、保留、拆除、改造七大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保护等级和不同的现状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与改造措施。应注重街区整体形象的设计,包括传统建筑,商店招牌、立面色彩、建筑用材等都予以足够的重视,对近年来随意改建、添建的不适应现代生活和街区发展的不合理的部分应进行局部调整合改建。提出对北关地区历史街区的建筑进行分级,对现状建筑进行选择性保护和重点更新相结合方法和策略。

4.4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双重保护的原则

既要保护传统建筑、历史遗址遗迹、生态环境及传统的手工业、农业器具、生活用具等有形文化,又要保护民俗风情及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无形文化。如恢复一些老景点名:许真祠、钱业公所、善缘会馆等,恢复一些有名的老字号,如大观楼、大观园、同仁堂药店、水门关卤菜、景盛源纸号等老字号。恢复一些老地名,如水门关、灵津渡、大桥口、四道湾等。

4.5重要节点的修复与标准模块的建立

重要的节点必须振兴,重现传统字号的风采,保持店面的传统风貌和店内陈设格局。查阅资料和现成调研,重点修复大观楼、大观园、水门关卤菜、仁和典当、同仁堂药店、南京巷钱庄等关键节点。对于一般性民宅和沿街建筑,可以通过建立标准的模块对照改造。我们通过对北关历史街区的实地考擦和分析研究,在保持传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设计建立了几个建筑改造模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用以指导北关大面积的民居改造,而对重点的几个节点,像大观楼、南京巷钱庄、白布大街入口处则采取重点恢复设计。

5、结语

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现代社会对历史文脉的传承过程。历史上留下的村落街道、青砖黛瓦似乎都蕴含着她们的文脉气息,这都需要现代人去聆听、去对话、去感悟,最后让人们有可能遵循着城市特有的文脉与精神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业伟.旧城改建与文化传承[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阚逸群等.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分析——以成都锦里古街为例[J].四川建筑,2012(2):56.

标签:;  ;  ;  

浅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