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过山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坐歌堂,歌堂歌
过山瑶论文文献综述
邱劲松[1](2019)在《大山深处的千古吟唱——连州过山瑶“坐歌堂”》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拥有丰富悠久的传统艺术。唱歌是瑶族同胞生活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便有"瑶人无事不成歌,瑶山无处不有歌"之说。瑶民的日常生活中,无论田间劳作、山间赶路,抑或谈情说爱、祭祀拜祖,都离不开歌。瑶民唱歌,往往随口就唱,出口成章。在粤北连州瑶族地区,便流传着一种唱瑶歌的古老民俗活动——坐歌堂。在我国,瑶族的种类很多,以瑶人居住的地方来分主要有盘瑶、平地瑶、八排瑶、过山瑶等30(本文来源于《岭南音乐》期刊2019年05期)
赵旭超[2](2019)在《粤北过山瑶歌谣传唱与迁徙空间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瑶族歌谣传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传播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迁徙歌》《信歌》及《过山根》等歌谣叙述了瑶族先民的迁徙历程。其中,歌谣唱到"粤北乐昌"是过山瑶先民漂洋过海之后,休养生息,进一步分多支迁往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的重要中转站,部分过山瑶先民甚至远迁越南、老挝等国家。粤北过山瑶民歌用优勉土语演唱,其曲调具有鲜明的特征,为探讨粤北过山瑶在南岭各山脉的迁徙空间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鸿舜[3](2019)在《广东乳源过山瑶民歌的乐系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粤北地区的乳源瑶族人民在游耕生活中创造了特点鲜明的过山瑶民歌。文章通过对所收集的过山瑶民歌的梳理分析,指出乳源过山瑶民歌除了具有瑶族民歌的一些共性特征外,其乐系特征还表现为:结构中的句逗不明显,没有明显的终止式,乐句乐段的发展常常无规律;曲调常围绕核心音调do-mi-sol或lado-mi进行;具有紧拉慢唱及类似长调效果的自由延长节奏;过山瑶人一山喊一山形成的呐喊式唱腔等。(本文来源于《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唐小琳,谢耀龙[4](2019)在《桂北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活于桂北地区华江瑶族乡的过山瑶婚礼彩话为调研对象,分析其传承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认为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与民间礼俗紧密相关,它建立在渲染仪式氛围、抒发人民群众情感和强化族源记忆等现实功用的基础之上,有赖于传承人的延传、创新以及多元媒体的传播。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活态传承机制是契合过山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重要支点,也是协调社会关系与保护文化多样性可供选择的模式。对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活态传承的拓展研究,有利于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智,熊庆佳[5](2019)在《广西民俗龙狮运动“过山瑶”平乐香龙舞项目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访谈法与文献资料法对平乐大发瑶族乡香龙舞的文化本源与特征进行探究。平乐香龙舞的文化原点始于我国农耕文化,图腾、宗教等精神信仰贯穿始终。平乐香龙舞的文化本源来自"过山瑶"的少数民族文化,以神话传说、信仰为蓝本所创作。动作古朴苍劲有力。千百年来"过山瑶"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孕育了众多原生态的灿烂民俗文化,流传至今的打锣挖地唱山歌、长鼓舞、香龙舞、盘王神武是"过山瑶"劳动生产和文化精神的一朵朵奇葩。(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卢静云[6](2019)在《过山瑶之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瑶山深处一阵歌声悠扬而出,空灵动人,响彻云天:"我脚下的大山,是我生命的土地;我身边的清泉,是我民族的延续……"我分明听见了这样的歌词,唱出了世世代代瑶族人民流淌于血脉的深情。他们一生与山相依,穿越重重迭迭的历史时光,一路跋山涉水,一路披荆斩棘。这一程又一程,凝聚着山的精魂,也凝聚了瑶族人民的意志。这就是乳源过山瑶。以山为名,用坚毅前行的脚步诠释独有的信仰。(本文来源于《参花(上)》期刊2019年03期)
吴娜[7](2019)在《过山瑶“两头扯”婚俗与家庭策略调查研究——以广西富川县柳家乡大湾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两头扯"是一种特殊的婚姻习俗,普遍存在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过山瑶聚居地区。过山瑶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状况是他们选择缔结"两头扯"婚姻的主要原因。为了族群更好的生存与繁衍,他们从双方家庭的实际出发选择缔结"两头扯"婚姻。家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以保证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而采取的一系列合理、有效的安排或措施,即为"家庭策略"。富川县柳家乡大湾村的过山瑶普遍缔结"两头扯"婚姻是一种家庭策略的体现。(本文来源于《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周露丹[8](2018)在《乳源瑶族族群认同与“过山瑶”身份建构——基于粤北乳源瑶族村落的田野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源瑶族自称"勉",属瑶族叁个主要支系中的盘瑶支,被称为"过山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瑶族处于急剧汉化中,"过山瑶"变为"汉化瑶",瑶人在身份认同上"自我"与"他者"的边界日益模糊。在此情境下,瑶人是如何表述自己的身份和维系瑶族族群认同的呢?本文以粤北乳源瑶族村落的田野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结合乳源地方文献资料,将从地方性情境下瑶人族群认同的自我表述和社会变迁因素对乳源瑶族的族群性建构过程展开研究。(本文来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0期)
邵儒[9](2018)在《民族风情原创大型音乐剧《过山“瑶”》在乳源首演》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十二届乳源瑶族"十月朝"文化旅游节暨自治县成立55周年活动11月8日在乳源县开幕。来自国家部委、自治区、地方领导及各地百姓汇聚一堂,民族风情的原创大型音乐剧《过山"谣"》隆重首演。《过山"谣"》不仅成为宣传乳源旅游特色的代表作品,更成为展现过山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丽奇秀、展示魅力乳源形象的(本文来源于《源流》期刊2018年12期)
曾嘉莉[10](2018)在《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个课题源自于导师的岭南课题研究,我国瑶族遍布广泛,具有少数民族最具代表的服饰、图案、审美。本论文主要针对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的特点,探讨广东瑶族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设计的传承与运用。在选题之初,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对广东排瑶、过山瑶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前往连南、乳源实地考察之后收集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继而确定了本文题目。广东瑶族历史悠久,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区甚至还保留着全国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排瑶村寨,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了对广东瑶族瑶民日常生活的描写,一千多年的生活起居使得广东排瑶、过山瑶服装款式种类多样,具有研究意义。因为瑶族有民族语言但是没有文字,所以对瑶族的认识只能通过他们的歌曲、服饰、建筑等途径,使得对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的研究相对困难,现在对于排瑶、过山瑶的文献和研究并不足够的,其它地区人民对广东瑶族的认知更是匮乏。因此,关于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的研究与传承运用就十分重要。本论文归纳了广东排瑶、过山瑶的服饰与图案特征。首先是广东排瑶、过山瑶的历史对其服饰图案产生和造成的差异根源背景进行了分析。其次,总结了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的五种主要色彩组成,以及每种色彩代表的含义,并从图案种类、图案造型、刺绣工艺等方面对比了广东排瑶、过山瑶图案之间的异同。然后,比较了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间的异同,分析了产生异同的基本原因。最后结合设计在现代服饰中对排瑶、过山瑶图案的运用,把他们服饰图案的历史文化通过现代潮流服饰形象表达出来,设计出符合广东瑶族和现代审美的产品,并能借着不同的渠道推广传递,让更多一些人能了解到广东排瑶、过山瑶的服饰图案的多样化。本论文的对广东瑶族服饰图案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针对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进行分类,材质、色彩、图案构成形式和内涵展开分析和研究,能够丰富排瑶和过山瑶服饰图案的文化研究领域。对广东排瑶、过山瑶的迁移历史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进行剖析,试图解决如何让广东排瑶,过山瑶的服饰图案能得到传承应用,探索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元素在现代配饰设计中的传承与运用的规律。结合现代设计和传播途径,希望能最大化的为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4)
过山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瑶族歌谣传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还是传播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迁徙歌》《信歌》及《过山根》等歌谣叙述了瑶族先民的迁徙历程。其中,歌谣唱到"粤北乐昌"是过山瑶先民漂洋过海之后,休养生息,进一步分多支迁往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的重要中转站,部分过山瑶先民甚至远迁越南、老挝等国家。粤北过山瑶民歌用优勉土语演唱,其曲调具有鲜明的特征,为探讨粤北过山瑶在南岭各山脉的迁徙空间提供了重要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山瑶论文参考文献
[1].邱劲松.大山深处的千古吟唱——连州过山瑶“坐歌堂”[J].岭南音乐.2019
[2].赵旭超.粤北过山瑶歌谣传唱与迁徙空间分布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张鸿舜.广东乳源过山瑶民歌的乐系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
[4].唐小琳,谢耀龙.桂北华江过山瑶婚礼彩话的活态传承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张智,熊庆佳.广西民俗龙狮运动“过山瑶”平乐香龙舞项目传承与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9
[6].卢静云.过山瑶之乡[J].参花(上).2019
[7].吴娜.过山瑶“两头扯”婚俗与家庭策略调查研究——以广西富川县柳家乡大湾村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周露丹.乳源瑶族族群认同与“过山瑶”身份建构——基于粤北乳源瑶族村落的田野调查[J].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8
[9].邵儒.民族风情原创大型音乐剧《过山“瑶”》在乳源首演[J].源流.2018
[10].曾嘉莉.广东排瑶、过山瑶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