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主动,位移,刚度,动力学,方程,变量,粘弹性。
主动振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伟,徐建,陆新征,张同亿,胡明祎[1](2019)在《主动振动控制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动振动控制进行理论计算时,往往将体系简化为单自由度或多自由度,不能准确反映实际工程结构的真实状态。首先进行LQR主动振动控制解析计算,得到主动控制器;随之进入ANSYS/APDL环境,对振动控制体系进行有限元建模;再将主动控制器输入设计的主动振动控制程序,以对体系开展主动振动控制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法能够较好地实现主动振动控制,为实际工程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途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4期)
朱长松,房学谦,刘金喜[2](2019)在《粘弹性压电纳米双曲率壳的主动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表面压电理论为基础,结合开尔文粘弹性模型和速度反馈机制,研究了粘弹性压电纳米双曲率壳的非线性振动控制问题。通过利用谐波平衡法求解非线性控制微分方程,得到了系统在主动控制下的非线性振动响应。数值结果表明,通过施加一个很小的外加电势(约0.1 V),便能够为压电纳米壳提供一个有效的主动阻尼,从而使系统的非线性位移响应得到明显的控制。此外,表面能量对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孟建军,何昌雪,李德仓,胥如迅[3](2019)在《列车主动悬架液压放大GMA系统振动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磁致伸缩作动器(GMA)输出位移有限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液压位移放大GMA系统,用于驱动列车主动悬架减振运动。采用Matlab数值仿真方法,建立液压放大GMA系统动力学模型与列车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以美国六级轨道高低不平顺作为输入激励,对比研究被动悬架与GMA系统主动悬架的减振性能。仿真结果表明,GMA系统主动悬架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尤其是车体浮沉振动最大位移幅值从4.568mm减小到2.173mm,大大降低了车体振动幅值,改善了列车行驶的平顺性。(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9年05期)
何修宇,王雪璇,赵哲惟,张爽[4](2019)在《浮式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主动振动控制与扰动观测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海洋热能转换系统(Ocean thermal energy conversion, OTEC)是可以利用海水间的温差将清洁、可再生的海洋能转换为电能的能源系统,关于该系统的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在工作过程中,浮式海浪温差发电系统中用于传输深层低温海水的管道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产生振动,而这些振动会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本文将研究该柔性系统的振动控制问题,首先,建立用一个偏微分方程和一组常微分方程组成的模型来描述OTEC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并直接基于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主动的边界控制器以及边界扰动观测器,从而消除外界扰动的影响,以及减少OTEC系统中柔性管道的横向形变,抑制系统的振动.此外,本文还考虑了OTEC系统中存在的输出约束问题,并且在所设计边界控制律的作用下,从理论上证明OTEC系统的稳定性,保证OTEC系统中的柔性管道的形变量最终收敛于平衡点附近以及浮式平台固定在初始位置附近.最后,通过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来对OTEC系统进行数字仿真,利用所得到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彭[5](2018)在《基于PPF控制算法对大型柔性多输入多输出板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型柔性板结构的振动问题,开展基于PPF控制算法的多输入多输出主动控制振动研究.构建了柔性板结构的实验装置,并介绍了对板结构的系统建模和系统参数辨识方法.在控制器参数设计过程中,运用H无穷控制理论和遗传算法保证控制器最优化的同时,确保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实验表明,新设计的PPF控制算法的减振效果最高可达20dB以上,控制效果大幅提高.(本文来源于《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黄永彬,闫云聚,贺治娥,李寒[6](2018)在《特种运输车装备主动悬架振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某型特种运输车辆装备的抗振性能,建立了六自由度装备与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简化为五自由度装备主动悬架模型。根据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的各自特点,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并对装备与车辆系统进行了振动控制。该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模糊控制促成了PID调节过程中参数的自动调整,来适应变化复杂的情况,使被运送装备的振动性能得到了改善。在白噪声模拟C级路面作为随机激励和矩形冲击激励2种工况下,对装备与车辆系统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策略,模糊-PID控制对装备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动位移控制性能更优,可以有效地提高装备运输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8年10期)
焦健,吴迎,于开平[7](2018)在《基于ADAMS与SIMULINK的Stewart主动振动控制平台联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Stewart并联平台几何构型,通过Kane方法建立其动力学方程。在ADAMS仿真软件中建立其虚拟样机模型,并经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控制系统模型,从而实现联合仿真,得到控制前后载荷的加速度响应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Stewart主动控制平台可以对振动进行有效的抑制。研究成果对于Stewart并联平台的结构设计以及实际的物理样机的制造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并为调试合理的控制算法提供便利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5期)
李春伟,葛楠,侯芳园,何茜茜[8](2018)在《变刚度半主动振动控制算法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栋20层变刚度半主动控制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求解软件。计算结果表明:变刚度半主动控制对结构的层间位移和楼层位移有较好的减震效果,通过调整变刚度参数指标kv可以达到最优的减震效果,对层间位移的减震效率可达到35%~50%,且沿楼层高度分布均匀,kv越大,其减震效果越明显。对楼层加速度的减震效果不佳,对有加速度要求的结构不适宜用此算法。(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8年05期)
何茜茜,葛楠,张馨圆[9](2018)在《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振动控制算法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一栋20层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控制的结构分析模型,并用Matlab语言编程求解。计算结果表明: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控制对层间位移和楼层位移有较明显的减震效果,调整其参数指标fdmax可以达到目标减震效果。fdmax越大,层间位移以及楼层位移动力反应减震效率也越高。减震效率可达到25%~50%,且减震效率沿房屋高度分布均匀。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控制Bang-Bang算法对楼层加速度减震效果较差,对加速度减震有要求的房屋可能不宜采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尤佳欣,王熙,杨斌堂[10](2018)在《电磁变刚度半主动动力吸振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特殊结构变刚度动力吸振系统的移频和减振特性。提出一种电磁式变刚度结构,作用于传统动力吸振器以进一步改变主系统共振频率,实现振动宽频半主动控制。设计一种新型电磁变刚度结构的功能及支撑部件,在其内部形成闭合磁路,使转子在磁场作用下具有回复到平衡位置的特性。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改变电磁力作用下结构刚度。基于结构设计,建立电磁变刚度结构磁路数学模型,并利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理论,对磁场及输出转矩进行数学求解。利用Ansoft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计算输出力矩。加工实验样机并测量输出转矩,对比模拟值、数值求解值,发现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电磁变刚度半主动吸振控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4期)
主动振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表面压电理论为基础,结合开尔文粘弹性模型和速度反馈机制,研究了粘弹性压电纳米双曲率壳的非线性振动控制问题。通过利用谐波平衡法求解非线性控制微分方程,得到了系统在主动控制下的非线性振动响应。数值结果表明,通过施加一个很小的外加电势(约0.1 V),便能够为压电纳米壳提供一个有效的主动阻尼,从而使系统的非线性位移响应得到明显的控制。此外,表面能量对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振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黄伟,徐建,陆新征,张同亿,胡明祎.主动振动控制的有限元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2].朱长松,房学谦,刘金喜.粘弹性压电纳米双曲率壳的主动振动控制[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3].孟建军,何昌雪,李德仓,胥如迅.列车主动悬架液压放大GMA系统振动控制仿真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9
[4].何修宇,王雪璇,赵哲惟,张爽.浮式海洋热能转换系统的主动振动控制与扰动观测器设计[J].自动化学报.2019
[5].张彭.基于PPF控制算法对大型柔性多输入多输出板结构的主动振动控制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黄永彬,闫云聚,贺治娥,李寒.特种运输车装备主动悬架振动控制策略研究[J].机械与电子.2018
[7].焦健,吴迎,于开平.基于ADAMS与SIMULINK的Stewart主动振动控制平台联合仿真[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8].李春伟,葛楠,侯芳园,何茜茜.变刚度半主动振动控制算法计算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8
[9].何茜茜,葛楠,张馨圆.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振动控制算法计算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尤佳欣,王熙,杨斌堂.电磁变刚度半主动动力吸振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