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子系统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分子,鞭毛虫,分枝,古生物学,豆类,图示。
分子系统树论文文献综述
杜玉杰[1](2013)在《构建分子系统树的简易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分子序列差异构建分子系统树已成为现代系统分类和生物进化研究工作者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掌握建树方法对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分子系统树的软件很多。就DNAMAN6.0和MEGA5.1联合建树的简易方法进行阐述,帮助初学者建树。(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3年04期)
谷习文,余育和,沈韫芬[2](2003)在《“替换率校正模型”构建波豆类鞭毛虫分子系统树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分子系统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基因序列数据,尤其是SSU rRNA序列数据所构建的系统树已对传统分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子进化树的构建一般基于特定的进化假设和进化模型,这些假设和模型又无一例外的根植于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因此,进化树构建过程常被比喻为“黑匣子”,吞入数据,输出进化树,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10-01)
沈志平[3](1995)在《采用分子系统树对丙型肝炎多发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山形县某地区,在1967年~1972年间是肝炎的多发区,本文作者对此曾作过报道,那是由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本次作者采用分子进化学的方法,对该地区HCV 感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1991年~1992年间,该地区接受普查的共有2382名,其中441名被查出 HCVRNA,作者对其中的从1967年~1972年肝炎流行以前就在该地区居住,以后又无输血史且未接受过干扰素(IFN)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具体方法是,采用冈本法,对1994年保(本文来源于《传染病信息》期刊1995年04期)
陈建华[4](1988)在《分子进化与系统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在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同时,某些生物大分子也在进化。根据分子生物学资料可以构建同源分子的系统树。本文具体介绍了Fitch和Margoliash提出的系统树构建法,并对20种细胞色素c分子组成的系统树作了扼要说明。(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1988年03期)
陈建华[5](1984)在《分子进化与系统树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化论学者和分类学家常常用系统树来图示生物演化的历程。以往,系统树的构建采用古生物学资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就可以用分子生物学资料构建系统树了。Fitch—Margoliash提倡的系统树构建法,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用此法构建的系统树,不仅能定性地图示生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能定量地显示各类群间演化的历程和相对演化时间。(本文来源于《曲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4年04期)
分子系统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分子系统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基因序列数据,尤其是SSU rRNA序列数据所构建的系统树已对传统分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子进化树的构建一般基于特定的进化假设和进化模型,这些假设和模型又无一例外的根植于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因此,进化树构建过程常被比喻为“黑匣子”,吞入数据,输出进化树,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子系统树论文参考文献
[1].杜玉杰.构建分子系统树的简易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3
[2].谷习文,余育和,沈韫芬.“替换率校正模型”构建波豆类鞭毛虫分子系统树的可行性分析[C].中国动物学会原生动物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3
[3].沈志平.采用分子系统树对丙型肝炎多发区的研究[J].传染病信息.1995
[4].陈建华.分子进化与系统树[J].生物学通报.1988
[5].陈建华.分子进化与系统树的构建[J].曲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