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草甸论文_丁俊霞,陈克龙,崔航,巴丁求英,周贵尧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寒草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草甸,土壤,固氮菌,阴坡,生物量,阳坡,气候变化。

高寒草甸论文文献综述

丁俊霞,陈克龙,崔航,巴丁求英,周贵尧[1](2019)在《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干扰》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的穴居和啃食活动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群落、团聚体结构和孔隙度,干扰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对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为了研究高原鼠兔干扰下的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动态,实验设计了高原鼠兔实验组和自然对照组,采用LI-8100A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在2018年的生长季监测了高原鼠兔干扰下的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及土壤含水量,分析了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影响。实验发现:(1)在高原鼠兔活动干扰下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9.58%(高原鼠兔实验组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为5.27μmol·m~(-2)·s~(-1),自然对照组为5.22μmol·m~(-2)·s~(-1), P<0.05),(2)在高原鼠兔干扰下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对土壤温度的敏感程度(Q10)降低了21.02%;(3)土壤呼吸变化深受5cm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活动深刻干扰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影响高寒沼泽草甸生态系统碳循环。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加强高原鼠兔活动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碳排放的干扰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多斌,籍常婷,林慧龙[2](2019)在《基于DNDC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以气温升高为主导的气候变化严重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然而,关于气候变化和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耦合效应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增温-放牧试验结合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检测气候变化和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并评估气候变化和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产生负面影响;放牧强度通过增加践踏、落叶和粪便返还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温度、降水结合放牧强度,解释了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63.4%。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壤有机碳波动的主要因素,该因素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变化的61.9%。相比之下,放牧强度解释了其变化的1.6%。持续的气候变化和放牧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应考虑到潜在的气候变化,以实现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肖翔,格日才旦,侯扶江[3](2019)在《青藏高原放牧和地形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选择3个高寒草甸牦牛牧场,分析放牧强度和地形共同作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α多样性、土壤物理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放牧强度显着影响α多样性(P <0.01),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和均匀度均表现为中牧最高,重牧最低,符合"中度干扰假说";2)轻度放牧下,阴坡的优势度和均匀度最高;3)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上升,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减小,土壤电导率先增后降;4)阴坡孔隙度高于阳坡和谷地,0–10 cm土层含水量、孔隙度和电导率高于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相反;5) 0–10 cm土壤物理性质与群落多样性显着相关(P <0.05),其中土壤容重最为密切。地形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马建国,侯扶江,Saman,BOWATTE[4](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有毒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退化促进有毒植物迅速扩张,已对我国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有研究表明,有毒植物入侵影响植物群落,但有毒植物对地下生物及生物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调查了在高寒草甸草地上生长的5种主要有毒植物[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并将这些影响和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对土壤特性和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与无毒牧草垂穗披碱草相比,除麻花艽以外,所有有毒植物均显着增加了土壤全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P <0.05),但对土壤pH没有显着影响。此外,有毒植物对土壤细菌、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丰度有显着影响(P <0.05),但对土壤真菌丰度没有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有毒植物的扩张对土壤特性和土壤微生物有显着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可能对草地生产力产生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白玛才吉[5](2019)在《生育期玉树市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玉树固定监测样地,采用样方法测定了生育期高寒草甸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增加、温度升高,高寒草甸逐渐返青并进入生长旺盛时期,在8月1日观测期植被盖度达到100%,较6月1日观测期显着增加了75.44%(P≤0.05);平均株高在9月1日达到最大值,为8.2cm。8月1日生长盛期的牧草鲜重、干重及可食牧草鲜重、干重均为最大值,分别为381.67g/m~2、137.27g/m~2、335.77g/m~2和120.77g/m~2(P≤0.05)。(本文来源于《青海草业》期刊2019年04期)

陈锦,宋明华,李以康[6](2019)在《~(13)C脉冲标记揭示放牧对高寒草甸同化碳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人类对草地进行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放牧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植物光合碳(C)分配,进而改变土壤有机碳的储存。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草地生态系统,寒冷季节长等独特的环境特点使其具有高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了揭示长期轻度放牧对植物光合碳分配及植物光合碳在各库之间运移的影响,基于在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开展的长期冬季轻度放牧和围栏封育实验,利用~(13)C示踪方法揭示了放牧对光合碳在植物地上、地下组织的分配以及光合碳在植物、土壤各碳库中的运移和滞留。研究结果发现,在~(13)C标记之后第30天,冬季轻度放牧样地的植物地上部分内~(13)C约占开始时~(13)C含量的32%,根和土壤中的~(13)C约占22%,植物地上部分呼吸中的~(13)C量约占30%。在放牧和围封这两个不同处理中,土壤中光合碳的滞留以及光合碳随土壤呼吸释放的速率存在显着差异。长期冬季轻度放牧促使植物将更多的光合碳输入到根和土壤碳库中。与围栏封育处理相比较,放牧处理下的~(13)C从植物地上部分输入到地下的速率较快,通过土壤呼吸释放的速率也快,而植物地上部分和植物地上部分呼吸中~(13)C的量较低。另外,高寒矮嵩草草甸土壤C储量在冬季轻度放牧和围栏封育处理下没有显着差异。我们的研究表明,尽管冬季轻度放牧改变了植物光合碳分配在地上和地下碳库中的分配,但是没有显着影响土壤碳库储量。(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7](2019)在《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从高寒草甸优势牧草(蒿草、珠芽蓼)根际筛选具有优良促生特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探寻其根际分布规律,并为后期生产应用提供支撑。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法筛选根表土(RS)、根表面(RP)和根内(HP)细菌,用点接种法在选择培养基(Pikovaskaia′s培养基、蒙金娜、无氮培养基)中复筛具溶磷、固氮特性菌株;采用钼蓝比色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量、固氮酶活性和分泌植物激素[PHs: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反式玉米素(t-Z)]含量。结果表明:共筛出细菌68株,复筛出溶磷固氮PGPR 43株;其中,溶解无机磷菌17株(溶磷量:9.39~94.79μg·mL~(-1)),溶解有机磷菌22株(溶磷量:10.37~72.82μg·mL~(-1)),固氮菌30株[固氮酶活性:3.79~3193.07 nmol (C_2H_4)·h~(-1)·mL~(-1)];分泌IAA菌26株(IAA含量:0.24~69.98μg·mL~(-1)),分泌GA_3菌32株(GA_3含量:0.34~68.87μg·mL~(-1))和36株分泌t-Z菌(t-Z含量:0.11~47.59μg·mL~(-1))。植株根际促生菌PGPR均表现出根表面RP区细菌数显着高于根表土RS和根内HP区,珠芽蓼根际筛选出的PGPR多于嵩草根际;蒿草PGPR溶解有机磷能力强于珠芽蓼根际PGPR,但溶无机磷PGPR数目和能力相反。分泌植物激素PHs菌株在能力和数量上均表现出t-Z>GA_3>IAA的趋势。因此,优良溶磷菌(ZNRS2、SNRP2、ZKHP3、ZKRP1),优良固氮菌株(SKRP2、SNHP1、ZNRS3)和优良产植物激素PHs菌(SKHP3、ZNHP2、ZKRS2、ZKRP1、ZKRP2)可用于后期微生物肥料制作和相关研究,其中ZKRS2的促生功能较多,可进行深入挖掘。(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黄海莉,宗宁,何念鹏,田静[8](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土壤酶活性对于探讨生态系统功能有着重要意义.采用Biolog微平板技术,研究不同海拔(4300~5100 m)土壤酶活性和酶计量比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C循环密切相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βG)、与N循环密切相关的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以及与P循环密切相关的酸性磷酸酶(AP)活性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变化趋势,整体表现出4800 m>4950 m>4400 m>4650 m>5100 m>4300 m;土壤N∶P酶活性比呈现与土壤酶活性相同的先上升后下降单峰变化趋势,在4950 m处达到最高值;而土壤C∶N和C∶P酶活性比表现出沿海拔升高逐渐增加的趋势.有机碳(SOC)、土壤全氮(TN)、土壤含水量与4种酶活性均呈显着正相关;年均温度与NAG、AP呈显着正相关;年降水量与NAG、AP呈显着负相关;土壤C∶P酶活性比、土壤N∶P酶活性比与年均温度、年降水量、植被Shannon多样性指数、植被丰富度指数、植被盖度和TN呈显着正相关.年均温、年降水量、植被丰富度、植被覆盖度、土壤全氮和溶解性有机碳显着影响土壤C∶N酶活性比.青藏高原草甸不同海拔土壤酶活性和酶计量比呈现显着的海拔差异,且高海拔地区存在一定的N限制.土壤酶活性海拔差异主要受到土壤含水量、TN、SOC、年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贾志锋,马祥,徐成体,刘文辉,魏小星[9](2019)在《短期封育对贵南县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晰短期封育措施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本研究以短期封育的轻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围栏内外植被盖度、高度和功能群(禾本科、莎草科和杂类草)生物量的月动态和年动态变化特征,以期为高寒草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短期围栏封育处理显着提高了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不同经济类群植物对围封的响应也有所差异,7月–8月禾草和杂类草植物迅速生长,莎草则在9月后逐渐占据优势。围栏第2年轻度退化草地的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的提升效果高于封育当年,其中,莎草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60%以上,禾草占30%左右,杂类草被抑制在10%以下,且封育处理禾草、莎草类和总生物量均高于围栏第1年,7月–10月地上生物量的均值较2011年分别上升了12.4%、161.5%和52.8%,杂类草生物量降低了57.1%。综上,短期围栏封育能够有效恢复贵南县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何思源,KIETH,Richards[10](2019)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牧民对草场制度变迁的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高寒草场退化经常被归咎于过度放牧和牲畜超载,然而其深层原因与制度环境密切相关.土地所有制以及与之适应的生产生活策略都影响着草场退化和恢复.本文在藏北高原某村通过访谈和民族志研究,梳理了草场与牲畜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变迁,从社会-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草地退化语境下牧民的环境与制度认知以及对制度变化的适应.研究表明,在草场承包制度所代表的现代化过程中,牧民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叁组对立关系的作用:1)本土知识所要求的资源集体利用与树立围栏为代表的产权科学界定;2)传统文化和宗教习俗的自然观与现代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价值观;3)应对气候风险的生产方式与依赖政府和市场的资源管理.制度因素迭加在气候因素上加深了草场退化,而草场承包制度尚未达到其"生产-保护"的平衡.因此,在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如何继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证原住民福利,保有特有的生态系统和文化,需要将草场退化问题置于制度环境视角下.研究提出改善制度环境以实现与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通过:1)理解本土知识对气候变化等环境变迁的解读(习俗-政策);2)加大放牧方式的灵活性并予以制度保障(短期-长期);3)建立将资源、环境、牧民和市场相连接的管理机构或促进各机构间的合作(单一-整体)来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高寒草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发现以气温升高为主导的气候变化严重影响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动态变化,然而,关于气候变化和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耦合效应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增温-放牧试验结合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检测气候变化和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并评估气候变化和放牧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土壤有机碳产生负面影响;放牧强度通过增加践踏、落叶和粪便返还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温度、降水结合放牧强度,解释了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63.4%。气候变化是导致土壤有机碳波动的主要因素,该因素解释了土壤有机碳变化的61.9%。相比之下,放牧强度解释了其变化的1.6%。持续的气候变化和放牧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草地生态系统管理应考虑到潜在的气候变化,以实现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寒草甸论文参考文献

[1].丁俊霞,陈克龙,崔航,巴丁求英,周贵尧.高原鼠兔对高寒沼泽草甸土壤呼吸的干扰[J].生态科学.2019

[2].王多斌,籍常婷,林慧龙.基于DNDC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动态研究[J].草业学报.2019

[3].肖翔,格日才旦,侯扶江.青藏高原放牧和地形对高寒草甸群落α多样性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4].马建国,侯扶江,Saman,BOWATTE.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有毒植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丰度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5].白玛才吉.生育期玉树市高寒草甸群落生物量变化[J].青海草业.2019

[6].陈锦,宋明华,李以康.~(13)C脉冲标记揭示放牧对高寒草甸同化碳分配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9

[7].高亚敏,姚拓,李海云,罗慧琴,张建贵.高寒草甸嵩草、珠芽蓼根际优良植物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及促生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9

[8].黄海莉,宗宁,何念鹏,田静.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海拔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9

[9].贾志锋,马祥,徐成体,刘文辉,魏小星.短期封育对贵南县轻度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10].何思源,KIETH,Richards.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牧民对草场制度变迁的适应性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氮添加和模拟放牧对高寒草甸生物...滩地重度退化(QTHD)草地高寒草甸...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简单的食物链营...高寒草甸土壤CO2-C通量模拟值与...高寒草甸的空间分布(引自王秀红...3 高寒草甸演替中的 0—10cm 土壤...

标签:;  ;  ;  ;  ;  ;  ;  

高寒草甸论文_丁俊霞,陈克龙,崔航,巴丁求英,周贵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